「人是為了活著的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一部小說《活著》將餘華的寫作事業推向人生高峰,這部小說也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分水嶺。
每個文學創作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和特點,其中也有不少作家的創作風格是相似的。
餘華被人們所熟知之後便有人發現他的創作風格與魯迅先生的創作風格很相似。於是他被人們公認為魯迅精神的「繼承人」,但對此王朔卻說了一句:就數他「跪」得狠。
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他的祖籍在山東高唐,餘華的父親是一位醫生。他小時候便隨著父母遷居海鹽縣。1997年,餘華中學畢業後便當了一名牙醫,後來棄醫從文,1983年開始了他的創作之旅。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生路也一樣,本來是不存在的,因為惡魔不斷前行,走過的痕跡便成為了我們的人生路。
餘華早年是一名牙醫,他的職業與寫作沒有任何的聯繫。他第一篇小說寫的是一篇短篇小說,那個時候他連小說怎麼分行、標點符號怎麼點都不懂。
他坐下來,手裡握著筆,但腦子裡卻是一片空白。他完全沒有構思,完全不知道該從何寫起。但他就是逼著自己去寫,有人曾問他:如何才能成為一位作家?他給出的回答是:寫,只有寫你才會有故事。
餘華的第一篇小說寫得亂七八糟,但不管多亂他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我安慰。
後來他又開始接著寫第二篇、第三篇……漸漸地,他的腦子裡可以構思出故事,可以形成人物。接著,他開始向各個雜誌社投稿,每次聽到郵遞員的聲音他都會滿心期待。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每次等來的都雜誌社的退稿。一次次的退稿並沒有將他的作家夢給打碎,反而讓他對寫作更加瘋狂。
終於,在1984年,餘華成功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接下來便發表了一系列的作品,一步步走向文壇,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作家。
一部好的作品是由一個人完成,但它可供千千萬萬人閱讀和評價。
每個人的評價都沒有對錯之分,只不過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說話罷了。
1993年,餘華的《活著》出版,這部人文關懷作品一出版,便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文學上引起了一股清流。餘華也因此徹底地紅了,熱度一直持續高居不下,成為九十年代走向海外的中國代表作家之一。
同年,他還出版了《許三觀賣血記》,這也是一部炙手可熱的作品,因此餘華的創作事業被推到了巔峰。
在中國的文學領域,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和特點,但也不乏有風格相似,彼此在文學上具有共鳴的作家。
餘華的創作大多以現實主義為題材,描寫一個大時代下的生存環境和人情世故。他在文學精神上將社會關愛抒發的非常到位,擅長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在這一點上他與魯迅先生很相似,並且他小說的主人公「富貴」也有幾分魯迅先生所寫的「孔乙己」的影子。所以,在文學界,人們普遍認為餘華是魯迅精神的「繼承人」。
文化是一條湧流不息的江河,它需要一個始發的源頭,也需要不斷地的傳承才能做承前繼後的翻湧。所以,一個強有力的傳承者是文化流傳不可或缺的部分。
餘華對於自己是魯迅精神的「傳承者」這一評價也沒有表示否認,他還明確表示過:是魯迅先生一直在鼓勵著自己,今後還要在先生的思想影響下,繼續發揚批判精神。
在接《活著》與《許三觀賣血記》之後,餘華還出版了《兄弟》、《第七天》等作品,但後面的這些作品風評卻是大不如前。
2004年,餘華在創作《兄弟》這部小說時因心臟早搏,被迫停止創作一個多月。有的人認為是因為餘華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所以在接下來的創作上出現了瓶頸。
時代都在飛快地進步,若我們停滯不前,那便是退步。
餘華在寫作的道路上迎來了新的危機,此時各種數落的聲音都從耳邊響起。有人諷刺餘華只是盛極一時,還有人吐槽他一直無緣文學大獎。
雖然他曾在文壇上風光一時,但比起莫言這些大作家,他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最具批判性的評價還數王朔的評論,他對餘華是魯迅精神「繼承人」的稱號感到不滿,於是便數落餘華:就數他「跪」得最狠。
在王朔的眼裡,餘華只是一個高級的模仿者,談不上是魯迅精神的「繼承人」。王朔還曾「戳」過魯迅,認為他一生沒有寫過長篇小說,未免心中有虛。
但魯迅在餘華的眼中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作家,同時,餘華也曾批判過寫下《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的作者,而恰巧這位作者是王朔的偶像。
至於王朔是因此而跟餘華結下梁子,還是因為嫉妒餘華《活著》的驚人銷量才對餘華做出這樣的評價,不管是哪種說法我們都無法判斷真假。
對於王朔對餘華的言語抨擊,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還有很多在網上流傳的言語大部分也都是人們的憑空猜測,並不具有真實的考驗性。
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只要明白一點:餘華有餘華的人生經歷和創作觀點,王朔有王朔的站地立場和價值取向。誰都是一個有自己主觀和評判意識的人,沒有人能夠準確地去判斷另一個人的好壞。
所以,對於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看法那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怎麼看。如果餘華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完美的形象,那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他還依舊會是他。
希望每個人都不要因為旁人的觀點而改變自己內心的評判標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