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學生註冊300餘家灰色產業公司,刑拘!對比一下清末狀元實業家

2020-12-18 襯衣阿中愛講話

日前,9名來自南京多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因涉嫌詐騙被河南警方刑事拘留。去年5月至8月,包括這9人在內的多名大學生在專人組織下,前往南京市江北新區行政審批局註冊公司300餘家。經查,在營業執照、公章等公司要件被組織者收走後,這些註冊的公司涉及「灰色產業」,被人利用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涉及金額巨大。

上著上著大學,突然成了詐騙案嫌疑人,擱誰身上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家長們更是難以接受。但是細究此案,很難講這些大學生是無辜的。

一媒體說明:他們是獲利者。這些學生通過熟人介紹或者在兼職群內得知,可以通過註冊公司來獲取數百元至千餘元的報酬。但公司註冊成功後,「經辦人」會將營業執照和公章全部拿走。雖然他們未必知道自己名下的公司會被用於詐騙活動,但是他們理應知道自己參與創立了虛假公司,這起碼是不誠實的行為。

同樣是「註冊公司」對比之下,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做法,才是模範。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張謇。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那麼,這位主張「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呢?

在經濟領域,他創造了一個個傳奇:短短30年中,創辦實業數十個,涉及工業、農業、商業、林業、漁業、鹽業、墾牧、水利、交通運輸、通訊、金融、服務業等等,形成近代史上著名的大生資本集團,其所辦企業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開循環經濟之先河。

在教育領域,他先後創辦或參與、支持創辦各級各類學校數百所,構建了近代新式教育體系。

在文化領域,他不僅開創了各項文化事業,還創辦了各項文化產業,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在城建方面,他構建了「一城三鎮」的田園城市模式。

在慈善公益方面,他在南通建構了一個特殊的地方社會保障體系。這些奇蹟的實現,僅僅是在短短30年之中。

另外,張謇的詩文成就也很高,有近千萬字著作存世,主要有《張季子九錄》《 張謇全集》《張謇存稿》等,張謇在世時詩文被編入《當代八家文抄》《張南通詩文抄》 《續古文觀止》等;存詩2000多首、對聯800多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書法方面,張謇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各體兼長,有「同光第一」之美譽。張謇被稱為清末四大才子之一。他甚至還寫過國歌,還是「中國世博第一人」,在海權方面亦頗有見地。

小結

正如《北京日報》的評論,今天,誠信缺失時有所見,這令人痛心。其實,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真該學學張謇,恪守誠信,真誠待人,誠實做事。誠信缺失,不僅影響個人聲譽,而且影響社會風氣和國民形象,甚至影響國家競爭力。

相關焦點

  •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經濟觀察)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被贊「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能給當代民營企業家帶來什麼啟示?
  • 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書法欣賞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祖籍江蘇常熟,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國棉紡織領域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主張「實業救國」,被稱為「狀元實業家」。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並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的民族紡織業、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興起,以及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 從清末狀元到民族實業家,來中國科舉博物館感受不平凡的張謇
    現代快報訊(記者 蔡夢瑩 文/攝) 在許多人眼中,張謇是書本中有介紹的著名的民族實業家△講座現場光緒二十年大金榜、狀元張謇殿試卷、張謇致袁世凱函、張謇行書讀史詩摺扇面……一件件文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張謇的傳奇人生。
  • 狀元實業家張謇背後的「中華商道」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 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
  • 圖說企業家:狀元實業家張謇
    圖說企業家:狀元實業家張謇
  • 最偉大的失敗英雄——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家誡》
    編者按:清末的狀元實業家張謇,他的一生,跨越清末和民初兩個時代。前半生,為了科考功名勤奮讀書,度過了四十餘載的遊幕生涯;後半生,為實現「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理念,先後在創辦實業、政治、教育、慈善、文化和地方自治等諸多領域勤懇幹事,做出了諸多建樹。
  • 大學生創數字油畫公司 獲300萬元風投
    數字油畫,一種用計算機技術作畫的藝術形式,日前為三名大學生創業者贏得了300萬元的風險投資。昨天,記者從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獲悉,去年在該基金會註冊的一家大學生企業,利用專業優勢找到了市場的「賣點」,如今已開辦了一家門店,並有望在資金注入後取得更大的發展。
  • 狀元實業家張謇:順應革命,告別清廷
    本文為歷史學者馬勇為張兆武《百年張家: 張謇、張詧及後人鱗爪》一書寫的序,東方出版社,2016年11月張詧為著名狀元實業家、清末民初重要政治活動家張謇的三哥,他們老哥倆同父同母,年齡相仿,只差兩歲。更重要的是,他們兄弟二人是張氏家族企業最重要的策劃師、操盤手。只是由於時光遮蔽,張謇的大名如日中天,張詧的名字卻近乎默默無聞。
  • 包頭惠龍公司非法吸儲案9名涉案人員被刑拘
    據內蒙古包頭市公安局副局長滿都拉介紹,包頭惠龍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有9名涉案人員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已聘請相關專業機構對惠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資產情況進行全面審計清算,對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和偵破。
  • 江蘇:「狀元實業家」張謇雕塑亮相南通中央公園(圖)
    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 歷史不應忘記的實業家、教育家——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張謇
    1853年7月1日,中國史上唯一棄官下海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出生。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議,今年這恩科要打破常規,要選一名有久遠紀念的人當狀元。 慈禧就問:怎麼為久遠呢?他說:依臣之見,往年是第一名貢士當狀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貢士為狀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壽誕之慶。
  • 百年辛亥:從立憲走向共和的狀元實業家張謇
    狀元實業家、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正準備沿江返回。船剛開動,對岸忽然槍聲大作,火光沖天。「舟行二十餘裡,猶見火光熊熊上燭天也。」驚駭不已的張謇事後才得知,那是武昌起義的烽火。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設恩科會試,張謇考中狀元,後被授予三品官銜。1896年初,張之洞奏派張謇在江蘇通州設立商務局。兩年後,由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在通州正式破土動工,次年建成投產。由此,張謇開始了由從狀元變身為實業家的道路。武昌起義爆發後,張謇深知,革命必將對他的實業發展計劃帶來影響。
  • 自己家莫名其妙變成殯葬禮儀公司?同幢樓300多戶被註冊成公司,怎麼...
    寧波的佔女士反映,她住的房子是商住兩用的,上個月發現,同幢樓裡有300多戶被註冊了公司,有的甚至被註冊了殯葬禮儀公司。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裡是視頻)同幢樓300多戶都說莫名其妙被註冊公司
  • 安徽興邦公司董事長涉嫌巨額非法集資被刑拘
    -核心提示  從1998年的50萬註冊資金,到總資產達20多億元、15家分公司和1000多家專營店;從初創時的幾名員工,到如今近萬員工和銷售人員,亳州興邦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用了8年。8年裡,該公司獲得的各類獎項「堆積如山」,創始人吳尚澧也被譽為「興邦」神話的締造者。
  • 清末狀元陸潤庠的趣聞軼事:清末楹聯大家
    陸潤庠不僅對書法和文、史、哲及歷代官職制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其書寫的楹聯更堪稱清末一絕。其傳世的名聯墨寶甚多,如:「蝌蚪嘗收古鼎,龍蛇走遍老藤」;「名花弄果雕欄護,古欹新銘小篆鐫」;「公羊筆墨能超俗,司馬文章妙入神」;「春水方生,花來鏡裡;吾廬可愛,酒滿床頭」。
  • 董事長自焚牽出經濟案 包頭惠龍公司9人被刑拘
    □據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9日電據內蒙古包頭市公安局副局長滿都拉介紹,包頭惠龍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有9名涉案人員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已聘請相關專業機構對惠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資產情況進行全面審計清算,對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和偵破。
  • 參展企業300餘家!首屆巴蜀休閒產品博覽會9月21日在遂寧開幕
    參展企業300餘家!首屆巴蜀休閒產品博覽會9月21日在遂寧開幕 2020-09-19 23: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此人本是清末最後一位狀元郎,卻因為名字和籍貫,最終與狀元郎擦肩...
    此人是清末民初法學家,本是清朝最後一位狀元郎,卻因為自己的出身地和名字被第二名取代。此人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不僅僅在文學造詣上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他還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是一個積極的抗日愛國者。他就是朱汝珍。
  • 100多年前,狀元實業家張謇如何創辦第一座博物館?
    數十年後,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截至去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已達5136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 從鳳毛麟角到星火燎原,日漸發展壯大的博物館群猶如城市文化底蘊的「度量衡」,收藏歷史,展示城市文化資源。7月17日至19日,首屆「藝術與科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