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9名來自南京多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因涉嫌詐騙被河南警方刑事拘留。去年5月至8月,包括這9人在內的多名大學生在專人組織下,前往南京市江北新區行政審批局註冊公司300餘家。經查,在營業執照、公章等公司要件被組織者收走後,這些註冊的公司涉及「灰色產業」,被人利用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涉及金額巨大。
上著上著大學,突然成了詐騙案嫌疑人,擱誰身上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家長們更是難以接受。但是細究此案,很難講這些大學生是無辜的。
一媒體說明:他們是獲利者。這些學生通過熟人介紹或者在兼職群內得知,可以通過註冊公司來獲取數百元至千餘元的報酬。但公司註冊成功後,「經辦人」會將營業執照和公章全部拿走。雖然他們未必知道自己名下的公司會被用於詐騙活動,但是他們理應知道自己參與創立了虛假公司,這起碼是不誠實的行為。
同樣是「註冊公司」對比之下,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做法,才是模範。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張謇。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那麼,這位主張「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呢?
在經濟領域,他創造了一個個傳奇:短短30年中,創辦實業數十個,涉及工業、農業、商業、林業、漁業、鹽業、墾牧、水利、交通運輸、通訊、金融、服務業等等,形成近代史上著名的大生資本集團,其所辦企業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開循環經濟之先河。
在教育領域,他先後創辦或參與、支持創辦各級各類學校數百所,構建了近代新式教育體系。
在文化領域,他不僅開創了各項文化事業,還創辦了各項文化產業,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在城建方面,他構建了「一城三鎮」的田園城市模式。
在慈善公益方面,他在南通建構了一個特殊的地方社會保障體系。這些奇蹟的實現,僅僅是在短短30年之中。
另外,張謇的詩文成就也很高,有近千萬字著作存世,主要有《張季子九錄》《 張謇全集》《張謇存稿》等,張謇在世時詩文被編入《當代八家文抄》《張南通詩文抄》 《續古文觀止》等;存詩2000多首、對聯800多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書法方面,張謇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各體兼長,有「同光第一」之美譽。張謇被稱為清末四大才子之一。他甚至還寫過國歌,還是「中國世博第一人」,在海權方面亦頗有見地。
小結
正如《北京日報》的評論,今天,誠信缺失時有所見,這令人痛心。其實,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真該學學張謇,恪守誠信,真誠待人,誠實做事。誠信缺失,不僅影響個人聲譽,而且影響社會風氣和國民形象,甚至影響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