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淺談,廉頗與藺相如!

2020-12-19 不止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提及廉頗大家定會想到藺相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嘮一嘮關與廉頗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事兒。

第一:完璧歸趙

經過上次「完璧歸趙」事件,秦王派人告訴趙王,說為了向上次的事情道歉,特別想邀請趙王一起在澠池一起聚會,趙王見狀,找來了藺相如,藺相如說道:如果不去,就證明了趙王你懦弱膽子小,秦王更有理由攻打趙國。藺相如的一番話讓趙王陷入沉思,最後還是答應了,可趙王卻怕自己走後,萬一有什麼不測,這個國家怎麼辦?藺相如說道:「去澠池來回不過三十天,要是三十天裡,我們還沒有回來,那就讓太子提前繼承王位」。趙王這才放心。

翌日,趙王和藺相如來到了澠池,這裡風景秀麗,別有洞天,趙王和秦王表面玩的開心,其實各有心思。秦王說:「聽說趙王你擅長彈奏一些弦樂器,不如請趙王彈奏一曲?」趙王沒多想就答應了,可後一秒,史官就上來寫道:「XX年X月X日,趙王為秦王彈奏一首曲子。」這無疑是在侮辱趙王,藺相如見狀,走上前對秦王說:「聽說秦王喜歡秦國的一些民間樂曲,不如秦王也像趙王一樣,擊打一次鼓給趙王聽聽,就當互相娛樂娛樂。」秦王抗拒,藺相如對秦王說:「如果秦王打,那麼我藺相如就在這裡自殺,頭破血流,到時候我的血如果沾在秦王的衣服上,外面的人會怎麼想秦王您?」秦王叫侍衛拉開藺相如,藺相如瞪了一眼,嚇得他不敢上前。秦王見後也不好意思,被迫敲了一下,這時候趙國的官吏說道:「X年X月X日,秦王擊鼓,趙王愉悅。」趙王回去後,秦王徹底被惹惱,準備攻打趙國,但看見趙國軍隊一日比一日壯大,秦王暫時放下了這個念頭。看著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都高,廉頗不服,抱怨道:「這藺相如才來幾日,官位比我都高,等我碰見一定好好教訓教訓他。」藺相如知道後,開始有意無意避開廉頗。

一次,在後花園中,藺相如看見廉頗後,叫手下繞道走,走了一陣子後,手下不明白,看著藺相如說:「您為何如此畏懼那廉頗?您現在官位比他高,皇帝也很氣重你,卻要如此逃避?」藺相如聽後笑了笑,問他:「現在趙國牆還是秦國?」手下回答:「秦!」「就想你說,現在趙國比我們強多了,秦國不敢打我們只是因為有廉頗這樣的人在,現在趙國是非常時期,廉頗本就精通武打方面,而我對軍事出謀劃策也有自己的本事,人家都說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如果我們二人不和的話,讓那趙國人知道,就會藉機攻打趙國,到時候,趙國就徹底完了。」手下聽後崇拜藺相如的心胸寬廣,能為大局著想。其實廉頗也聽到了這些談話,他覺得自己沒有藺相如的想法遠大,只懂這些小恩惠。想起來越發自責。

第二:負荊請罪

第二天,藺相如一大早就看見廉頗後面背著一根長荊,光個膀子,跪在藺相如面前:「大人,小人我不懂事,只懂得一些齷鹺心思,如果沒有您,趙國早就完了,而我只會給你添亂,還侮辱您,請您用我手上這荊條打我,向您道歉。」藺相如連忙讓廉頗起來,對他說:「廉頗將軍,如果趙國沒有您,那也一樣會有困難,現在趙國深陷危險,我們更加應該攜手一起保護我們的國家,不然外人看笑話。」廉頗聽後,決定多向藺相如學習,以後也不再為了一點事情心生不滿。

最後,藺相如和廉頗一起保衛國家,二人成了知己。趙國也越來越強大。在小編看來他們二人合作不僅可以使自己變得強大,國家也因為他們的團結變得更好,所以團結合作不僅對於自己還國家都是有利的。

文/方舟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有一天,藺相如在外邊,看到了遠處的廉頗將軍緩緩的走來,他加快了行駛的速度,人們看到了他的舉動,當即就問他,為什麼看到廉頗就像老鼠看到了貓的時候似得,是在怕他嗎?然後,藺相如就對他們說,秦王厲害嗎?他們都回答說道厲害。然後,藺相如說,我都不怕秦王,怎麼可能怕廉頗將軍呢?
  • 生死之交: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曲折故事
    說起藺相如,我想很多了解歷史的人對他並不會有多陌生,他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雖然根據史冊無法查出他的出生逝去的年月,但是對於他生前的一些事跡在司馬遷編寫的《史記》裡,還是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的,比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還有負荊請罪等歷史故事。藺相如本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他乃是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在趙惠文王時期,秦昭王給趙王寫了一封信,信中陳述他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趙國的一件寶玉「和氏璧」。
  • 你真的了解藺相如和廉頗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廉頗一直是一位趙國老將軍的形象,而且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做「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而與「將相和」這個故事有關的另一位人物藺相如似乎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形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恰恰相反,藺相如比廉頗更大,廉頗(大約公元前327-前243年),藺相如(大約公元前329年-259年),也就是說藺相如年長廉頗兩歲,但是我們為什麼會一直想當然的認為廉頗年長於藺相如呢?
  • 刎頸之交: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關係
    刎頸之交: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關係時間:2017-02-09 12:5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刎頸之交: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關係 刎頸之交、生死之交,都是形容兩個人深厚的友誼。
  • 負荊請罪的由來: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立下大功,深得趙王信任重用。趙王說:「寡人有藺相如,身安於泰山,國重於九鼎。相如功勞最大,其他大臣都不如。」於是,任命藺相如為上相,職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私下說:「我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藺相如只憑嘴上功夫,職位竟然在我之上。況且他只是宦官手下的一個門客,我怎能甘心在他之下呢?以後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後,每次遇到大家上朝,就託病不去,不想和廉頗相遇。他手下門客都以為相如害怕,私底下悄悄地議論著。
  • 《廉頗藺相如列傳》刪掉的內容很重要:藺相如病死,廉頗就廢了
    廉頗、藺相如為什麼放在一起寫?這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寫刎頸之交?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不懂?看看藺相如死後,廉頗經歷了什麼,你就知道了。刎頸之交事件後,廉頗連續三年攻打齊國,連續取勝,藺相如也統兵伐齊,取得了勝利。然後第四個年頭,廉頗放棄了一次機會,讓趙奢建立的功勳。第八年趙惠文王死了,孝成王立。孝成五七年,秦與趙相持於長平。
  • 趙國最佳偶像組合-藺相如與廉頗
    小時候讀來只覺得文中插圖十分搞笑,赤著上身負荊請罪的廉頗頗有些動畫片中反派的感覺,那幅畫看起來便十分解氣,如今再看,這才知道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是多少人嚮往的境界。藺相如作為趙王的謀士,實在不像個謀士。秦王求趙國和氏璧,允諾以城池作為交換,趙王想要地盤又怕秦王出爾反爾,很是糾結。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廉頗因嫉妒羞辱藺相如,最後因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負荊請罪
    後來,出現了一位更加足智多謀的才子,那就是藺相如,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當年秦國為了得到趙國的寶物和氏璧,假藉以十五座城為條件讓趙國獻上了和氏璧,可是到手之後的秦王,卻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獻上領土,藺相如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成功的把和氏璧從秦王那裡奪回了自己的手中,完好如初的帶回了趙國,趙王十分高興便封他為上大夫,後來在澠池之會上,又因為藺相如的能言善辯捍衛了趙王的尊嚴
  • 藺相如「完璧歸趙」獲得讚賞,廉頗「負荊請罪」獲得原諒
    並且拿出地圖給藺相如看,劃分了15座城池。藺相如害怕秦王會再出爾反爾,於是就說這個和氏璧是個絕世的寶貝,既然要進行交換,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秦王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約定好了一個日期。聰明的藺相如知道秦王並沒有真心誠意交換城池的意思。便回到住處,就找個下人化了妝,帶著和氏璧回到趙國了。
  • 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老師沒有告訴你
    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因為廉頗真誠的道歉態度,藺相如和廉頗二人和好如初,課本上也就此結束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最後趙國還是被秦國滅了,那麼他們二人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 負荊請罪,藺相如的次次忍讓,最終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是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兩個人的故事的,當初在完璧歸趙的這個事件中,因為藺相如為趙國取得了勝利,所以當初的皇帝就命令藺相如為上將,但是這樣子的消息傳到廉頗的耳朵裡的時候,總是很不服氣,一直就是想要去想盡辦法去羞辱藺相如,小編認為,在廉頗的眼中,他以為藺相如他的出生地位比廉頗低,而且就是因為一場戰爭因為藺相如的能說會道而去打贏了勝仗
  • 藺相如到底多厲害?和廉頗是好友,一同保衛趙國!
    根據司馬遷對於他的敘述,我們對於他的名字也更加的熟悉,曾經在廉頗,藺相如傳中他的表現力真的非常的巨大。那麼這一位人物他就是藺相如!他的主要成就一共有兩個,其中就包括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這兩件事情正是能夠看到他的勇氣和智慧,就像是一顆閃亮的明星一樣,異常的有才華。他在趙國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 藺相如性格強硬卻獨怕廉頗?只是不願與之為敵,後廉頗羞愧
    本文「藺相如性格強硬卻獨怕廉頗?只是不願與之為敵,後廉頗羞愧」由漫遊歷史的長河獨家原創發布,如有抄襲,必維權!而且當時的廉頗更是擁有著很多的兵權,再加上廉頗的才華的確十分的出眾,他更不希望與這樣的一位忠臣結下梁子,於是他當時更是非常的避讓廉頗。廉頗曾經以為藺相如十分的懼怕自己,但是到後面他知道真相的時候十分的羞愧,最後他們兩人還成為了好友,在當時是一段佳話。那麼這件事情的過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因此,當「澠池會」有驚無險,趙惠文王全身而歸之時,他升藺相如以壓制廉頗的做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廉頗:為何我會變成鐵憨憨,那還不是藺相如你們慣的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上卿,也是聲名顯赫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亦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藺相如和廉頗兩人,一個是滿腹才華的文官,另一個則是五大三粗的武官,雖然兩個人在領域上各有專攻,但皆對趙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將相和》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因為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而深入人心。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藺相如」「廉頗」
    趙博現在相當強大,所以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這個位上那麼理直氣壯,秦昭襄王不敢動粗,很重要的原因就照顧著此時很強。這是我們一般單獨讀。廉頗藺相如在這是看不到的一面,如果你統觀整個使勁,你就會知道,這個時候其實是秦昭襄王不敢惹。照顧人,但即使這種情況下照顧文王還是有點膽怯,不敢去。所以我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趙惠文王和他的父親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