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留心另外一件事情。讓我們從頭說起。在「澠池會」之前,趙惠文王接到了秦昭王的請柬,心存畏懼,害怕此去兇多吉少。因為秦昭王是個流氓政治家,不久前,秦昭王也曾以會盟為名將楚懷王邀請到秦國,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秦昭王給扣押了,他逼迫楚懷王答應自己的無理要求,楚懷王不幹,就一直被扣押在秦國,直到死後,才被送回楚國。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有了這樣的先例,趙惠文王當然心存忐忑,這時廉頗出來安慰趙惠文王,他這樣說:「您只管放心前去,國內的事情由我負責處理。我算了算您的行程,從我們這裡到秦國的澠池,來來回回加上會盟的時間,最多也就是一個月而已。如果一個月您能按時返回,那就萬事大吉,如果到了一個月的期限,您還沒有返回,那就意味著您可能重蹈了楚懷王的覆轍。國不可一日無主,為了讓秦國這樣的流氓國家無機可乘,我覺得應該及時讓太子即位,這樣秦國就無法佔到我們的便宜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趙惠文王答應了廉頗的這一要求。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因此,問題就出來了。不論是從後人的角度,還是從戰略的角度,廉頗的想法都自有道理,後人對此也多持肯定,認為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廉頗顯示了自己社稷之臣的非凡氣度。但是如果站在趙惠文王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一國之君的廢和立,是重要的政治事件,對於此事最有發言權的無疑是國君本人,而在趙惠文王將要遠赴秦國參加「澠池會」的當口,你廉頗如此主動地提出如有情況就另立新君,到底目的何在?新君登基,又將置趙惠文王於何地?我們再拿上面提到的那個楚懷王來講,在他被扣之後,楚國也是太子馬上即位,太子即了位,楚懷王本身的價值就打了折扣。楚國不急著迎接楚懷王歸國,秦國也覺得楚懷王沒有了價值,最終導致楚懷王命喪秦國。因此,如果站在趙惠文王的角度,廉頗此時的表態是有問題的,也是可怕的,也許你廉頗對於趙國是忠誠的,但你對於趙國的象徵-趙惠文王的忠誠度卻是值得懷疑的。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因此,當「澠池會」有驚無險,趙惠文王全身而歸之時,他升藺相如以壓制廉頗的做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藺相如是明升,而廉頗則是暗降。而在藺相如如被任命之後,廉頗的態度更值得我們思考。藺相如的上卿是趙惠文王任命的,排名在廉頗之前也是趙惠文王決定的,因此,藺相如的職務升遷是組織的決定,是合法的也是符合程序的。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你廉頗卻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公然揚言要羞辱國家重臣,以至於讓藺相如嚇得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