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2020-12-14 騰訊網

首先,我們需要留心另外一件事情。讓我們從頭說起。在「澠池會」之前,趙惠文王接到了秦昭王的請柬,心存畏懼,害怕此去兇多吉少。因為秦昭王是個流氓政治家,不久前,秦昭王也曾以會盟為名將楚懷王邀請到秦國,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秦昭王給扣押了,他逼迫楚懷王答應自己的無理要求,楚懷王不幹,就一直被扣押在秦國,直到死後,才被送回楚國。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有了這樣的先例,趙惠文王當然心存忐忑,這時廉頗出來安慰趙惠文王,他這樣說:「您只管放心前去,國內的事情由我負責處理。我算了算您的行程,從我們這裡到秦國的澠池,來來回回加上會盟的時間,最多也就是一個月而已。如果一個月您能按時返回,那就萬事大吉,如果到了一個月的期限,您還沒有返回,那就意味著您可能重蹈了楚懷王的覆轍。國不可一日無主,為了讓秦國這樣的流氓國家無機可乘,我覺得應該及時讓太子即位,這樣秦國就無法佔到我們的便宜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趙惠文王答應了廉頗的這一要求。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因此,問題就出來了。不論是從後人的角度,還是從戰略的角度,廉頗的想法都自有道理,後人對此也多持肯定,認為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廉頗顯示了自己社稷之臣的非凡氣度。但是如果站在趙惠文王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一國之君的廢和立,是重要的政治事件,對於此事最有發言權的無疑是國君本人,而在趙惠文王將要遠赴秦國參加「澠池會」的當口,你廉頗如此主動地提出如有情況就另立新君,到底目的何在?新君登基,又將置趙惠文王於何地?我們再拿上面提到的那個楚懷王來講,在他被扣之後,楚國也是太子馬上即位,太子即了位,楚懷王本身的價值就打了折扣。楚國不急著迎接楚懷王歸國,秦國也覺得楚懷王沒有了價值,最終導致楚懷王命喪秦國。因此,如果站在趙惠文王的角度,廉頗此時的表態是有問題的,也是可怕的,也許你廉頗對於趙國是忠誠的,但你對於趙國的象徵-趙惠文王的忠誠度卻是值得懷疑的。

趙惠文王為什麼非要封賞藺相如,而且要讓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呢?

因此,當「澠池會」有驚無險,趙惠文王全身而歸之時,他升藺相如以壓制廉頗的做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藺相如是明升,而廉頗則是暗降。而在藺相如如被任命之後,廉頗的態度更值得我們思考。藺相如的上卿是趙惠文王任命的,排名在廉頗之前也是趙惠文王決定的,因此,藺相如的職務升遷是組織的決定,是合法的也是符合程序的。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你廉頗卻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公然揚言要羞辱國家重臣,以至於讓藺相如嚇得退避三舍。

相關焦點

  • 你真的了解藺相如和廉頗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廉頗一直是一位趙國老將軍的形象,而且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做「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而與「將相和」這個故事有關的另一位人物藺相如似乎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形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恰恰相反,藺相如比廉頗更大,廉頗(大約公元前327-前243年),藺相如(大約公元前329年-259年),也就是說藺相如年長廉頗兩歲,但是我們為什麼會一直想當然的認為廉頗年長於藺相如呢?
  •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再說澠池會,藺相如再一次憑藉自己的勇氣保住了趙王的面子,保住了國家尊嚴,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廉頗在邊境陳設大軍,就算秦王真的扣住趙王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不否認藺相如的功勞,但廉頗也是功不可沒,可之後廉頗的職位並沒有得到提升,只會耍嘴皮子的藺相如卻成了位高權重的上卿,甚至另一個上卿廉頗還要主動負荊請罪,真是好大的官威。
  • 生死之交: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曲折故事
    藺相如本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他乃是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在趙惠文王時期,秦昭王給趙王寫了一封信,信中陳述他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趙國的一件寶玉「和氏璧」。藺相如奉趙王命令帶著這個寶物「和氏璧」來到了秦國,他機智勇敢,同秦王進行了巧妙周旋,最終完美的保住了「和氏璧」,這也就是大家以前聽過的歷史小故事完璧歸趙,回到趙國後,趙王對他十分讚賞有加,封他為上大夫。
  • 《廉頗藺相如列傳》刪掉的內容很重要:藺相如病死,廉頗就廢了
    廉頗、藺相如為什麼放在一起寫?這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寫刎頸之交?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不懂?看看藺相如死後,廉頗經歷了什麼,你就知道了。刎頸之交事件後,廉頗連續三年攻打齊國,連續取勝,藺相如也統兵伐齊,取得了勝利。然後第四個年頭,廉頗放棄了一次機會,讓趙奢建立的功勳。第八年趙惠文王死了,孝成王立。孝成五七年,秦與趙相持於長平。
  • 藺相如為趙國保住了尊嚴,趙惠文王到底有沒有讓他當過丞相
    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
  • 刎頸之交: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關係
    在繆賢的舉薦後,藺相如才正式出現在春秋的大舞臺上。而且藺相如一上任,就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之後,成功將趙國的和氏璧送回趙國,他憑藉他的機智,欺騙了秦王,但是卻成功完成了任務。很多人瞧不起,藺相如用欺詐的手段,騙取了秦王的信任,指責藺相如是個小人。
  • 「藺相如」「廉頗」
    公元前280年,秦國昭襄王派兵攻打楚國,分兵兩路去攻打楚國。答楚國這一次處罰得很順利。發生澠池之會的時候,其實秦軍的主力正在楚國那作戰。秦昭襄王和召回王,這次會盟是秦昭襄王邀請的。為什麼邀請呢?秦昭襄王最怕的是趙國趁秦國的軍隊在楚地作戰的時候,趙國突然進攻秦國,那麼秦國就要陷於南北兩個戰場作戰,非常。所以澠池智慧實際上是秦昭襄王想安撫趙惠文王的一次相會。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這些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了趙惠文王時期,國力日漸強大,雖與秦國相比,稍有遜色,但與山東六國相比,那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在這個國力上升的關鍵時刻,偏偏趙國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大將軍廉頗與丞相藺相如,卻鬧起了矛盾。
  • 廉頗僅僅只是由於看不起藺相如才將相失和的嗎?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功卓著,藺相如只憑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說以後見面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就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細閱有關史籍,筆者管見,並非僅僅是「不服氣」這麼一回事。「將相和」有著深刻的內涵。
  • 小學課文《將相和》為何不寫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因為太悲情了
    主要講述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在位時,廉頗率領趙軍徵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而藺相如,原先只是宦官繆賢家的門客,為人足智多謀。他倆之前並沒有交集。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和氏璧。秦昭王聞說,立即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與眾大臣商議,秦國不可能拿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的,分明就是想詐騙寶玉。
  •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有一天,藺相如在外邊,看到了遠處的廉頗將軍緩緩的走來,他加快了行駛的速度,人們看到了他的舉動,當即就問他,為什麼看到廉頗就像老鼠看到了貓的時候似得,是在怕他嗎?然後,藺相如就對他們說,秦王厲害嗎?他們都回答說道厲害。然後,藺相如說,我都不怕秦王,怎麼可能怕廉頗將軍呢?
  • 【名人百科】內柔外剛的完美宰相——藺相如
    在會談中,藺相如以其機敏和雄辯,阻止了秦的欺侮,挫敗了秦的脅迫,不但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反而大長趙國的志氣,大滅秦國的威風。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時勢造英雄,在紛繁變幻的戰國時代,湧現出大批文臣武將,他們各展其才,在那豐富多採的英雄畫廊裡,位置顯赫,映照千古。
  • 深入剖析藺相如這個人,帶你走進藺相如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後來,趙慧文王就召見了藺相如,他問藺相如,秦昭王用15座城池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非常強大,而趙國非常的弱小,我們不能不答應他,但是趙惠文王又問了,如果他拿了我的和氏璧卻不給我城池的話怎麼辦?
  • 廉頗因嫉妒羞辱藺相如,最後因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負荊請罪
    後來,出現了一位更加足智多謀的才子,那就是藺相如,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當年秦國為了得到趙國的寶物和氏璧,假藉以十五座城為條件讓趙國獻上了和氏璧,可是到手之後的秦王,卻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獻上領土,藺相如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成功的把和氏璧從秦王那裡奪回了自己的手中,完好如初的帶回了趙國,趙王十分高興便封他為上大夫,後來在澠池之會上,又因為藺相如的能言善辯捍衛了趙王的尊嚴
  • 歷史淺談,廉頗與藺相如!
    在中國歷史上,提及廉頗大家定會想到藺相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嘮一嘮關與廉頗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事兒。藺相如的一番話讓趙王陷入沉思,最後還是答應了,可趙王卻怕自己走後,萬一有什麼不測,這個國家怎麼辦?藺相如說道:「去澠池來回不過三十天,要是三十天裡,我們還沒有回來,那就讓太子提前繼承王位」。趙王這才放心。
  • 【家的味道】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 | 藺相如與廉頗:負荊請罪
    【家的味道】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 | 藺相如與廉頗:負荊請罪 2020-03-25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發現藺相如銅戈,揭開藺相如謎團,傳統典故將相和並非虛構
    2008年,學者張港編寫了一本書,即《172個被誤讀的史事真相》,書中提出了「藺相如不曾為相」的觀點,理由是史書沒有記載藺相如為相。 從藺相如嶄露頭角到"病篤",這期間並沒有過為相的記載,只知道他位在上卿,與趙奢、廉頗同列。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可是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的下場你知道嗎
    趙國迅速崛起,等到趙武靈王餓死沙丘宮後,趙惠文王幼小,受到權臣趙成的挾持。此後,趙惠文王擊敗趙成,掌握了趙國大權。 趙惠文王登基後,在趙國實行了清明的政策,任用了許多賢臣,其中就包括廉頗、藺相如等人。對於廉頗和藺相如,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讓趙國臣子間和睦有加。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