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藺相如這個人,帶你走進藺相如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的人,他用我們現代的語言來講可以作為一個外交官,就是專門負責和其他國家溝通的人,我們或許對藺相如都不會特別陌生。或多或少都聽過他的故事,比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這些都是有關於他的特別經典的故事,從這些故事裡面就可以知道他這個人的品德怎麼樣,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戰國的時候,趙國皇帝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當時秦國的皇帝秦王聽說了這塊玉的事。就派人給趙王寫了一封簡短的信,他表示,他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作為交換這塊絕世寶玉。趙王和廉將軍及群臣們一起商量,如果他們要是把這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池恐怕拿不到,也會白白地受欺騙,如果不給的話,就怕秦國的軍馬馬上來攻打自己。
於是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們派使臣藺相如前往秦國當說客,因為很多文武百官都認為藺相如是一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前往秦國非常的合適。後來,趙慧文王就召見了藺相如,他問藺相如,秦昭王用15座城池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非常強大,而趙國非常的弱小,我們不能不答應他,但是趙惠文王又問了,如果他拿了我的和氏璧卻不給我城池的話怎麼辦?
這個時候藺相如卻說,秦國請求用城池交換這塊壁,我們如果不答應,那麼我們是理虧,如果我們給了和氏璧,秦國卻不給我們城池,那麼秦國就是理虧,兩種對策均衡一下的話,寧可答應他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而且藺相如還主動出使願意拿著和氏璧前往秦國,他說如果秦國給我們城池了,那麼他就把和氏璧給秦國,如果城池不給,那麼他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的帶回趙國。後來經過藺相如的種種機智,和秦王經過了種種智力上的鬥爭之後,藺相如巧妙地讓使臣把和氏璧從秦國帶回了趙國,而自己卻背負著隨時有喪命的危險,在和秦王鬥志鬥勇之後,成功的讓秦王把自己放回趙國,經過這件事以後,藺相如在趙王的眼中,成為了一個無所不能,擁有非常智慧的使臣。
相如和廉將軍的不合是發生在澠池會結束以後,當時藺相如的功比較大,就被封為了上卿,排在了廉頗的前面,這個時候廉將軍說了,他是趙國的大將軍,有去打仗的功勞,而相如不過是會說點話,靠嘴皮子,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本來也是卑賤之人,他感到羞恥,在它的下面我難以忍受。而且他還揚言說以後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可是藺相如聽說以後不肯和他相會,每到上朝的時候都說自己有病,不能去參加早會。
後來藺相如說他雖然無能,但是不是怕廉將軍,只是因為現在秦國不敢起兵攻打他們趙國,就是因為有他們兩個人在,如果兩虎相鬥的話,必有一傷,所以他才那樣忍讓。廉頗後面聽說了這些話,非常感動,於是就出現了後面的請罪過程,兩人成為共患難的好朋友。當今的社會是黑暗的,但是人心更加的黑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利益和金錢可能腐蝕了我們大多數人的靈魂,在現實生活中,擁有著藺相如那種機智頭腦的人可能普遍存在,但是並不罕見。可是有多少人用在正處呢?往往被那些聰明蒙住了心,最終走向死亡的深淵。
深入剖析藺相如這個人,帶你走進藺相如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