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龍應臺曾經在《目送》一文中寫過:「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一句話道盡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緣起緣滅,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合理的退出孩子的生命,讓他擁有一個人前行也不會退縮的勇氣。
只有學會放手,從孩子的生命中穩步退出,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與尊重。
但是有的父母卻不明白最人生哲理,不肯退出孩子的生命,不想將生命的控制權,全權交付給孩子。
他們一定要把這種控制權緊緊攥在自己的手裡,直到自己死去的那一天,孩子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脫與獨立,否則這將永遠是這種控制型父母的傀儡,無法擁有自己的獨立意志。
01兒子已經成家,婆婆卻依舊大包大攬,惹兒媳婦不快
已經28歲的王先生,和自己的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已經近一年了。
剛開始小兩口的新婚生活還算甜蜜,但是這一切的幸福與平靜都因為婆婆的到來而變得支離破碎。
在婚前,王先生和妻子本來已經談好,說婚後不與雙方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組成自己兩個人的小家庭,過二人世界。
但是時間還不滿一年,婆婆就因為身體出現了毛病,需要到市裡求醫,於是便暫住在夫妻倆的家中。
本來這也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兒媳婦卻對這個婆婆越來越不滿了。 在婆婆沒有過來一起住之前,家中的家務活都是兩人共同分擔的,誰也沒有怨言,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甜蜜的相處方式。
可是婆婆過來住之後,完全不讓自己的兒子做家務活,甚至還指使起自己的兒媳婦,讓她給自己和兒子端茶送水,還說這是為人媳婦的本分。
王先生的妻子可就不開心了,都已經2021年了,居然還有人仗著自己是婆婆,在家裡當起了皇太后。
除此之外,婆婆還經常會進到小兩口的房間裡,翻找東西,美名其曰是替兒子收拾房間,但其實已經把小夫妻的隱私摸了個遍。
而且開始對夫妻倆的生活指手畫腳,一會兒說王先生的妻子不應該買這麼多貴重的衣服和首飾,這都是在花她兒子的血汗錢,一會兒又說家裡的裝修,並不是很好,應該重新裝修,除此之外還經常嫌棄兒媳婦做的飯菜難吃,虧待了自己兒子的胃。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膈應人的事情,讓王先生的妻子對這個婆婆越來越不滿了。
在臨睡前的時候,妻子和王先生說:「你媽媽是不是管的太寬了呀?怎麼總是對我們倆的生活指手畫腳的,他不明白你已經成家立業了嗎?現在和你生活的人是我又不是你媽媽,如果你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我們倆需要考慮一下離婚。」
王先生被妻子的這一番話嚇得不行,找時間和自己的媽媽,說了這一件事情。
可沒想到,王先生的媽媽反應比自己的妻子還大,還說什麼,自己生養了20多年的兒子,自己連管都管不了了。真是有了媳婦忘了娘!
王先生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倍感煎熬,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了……
02分析:
王先生的媽媽就是一名典型的、不懂得退出孩子生活的母親。
在王先生已經成家立業的時候,他依舊行使著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利,管教著自己的兒子,同時還管教著自己的兒媳婦。
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已經獨立了,是一個成年人,他擁有決定自己生活的權利。
同時,這位媽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媳婦跟自己是平等的,他沒有權利要求兒媳婦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生活。
她不懂得退出兒子的生命,是對這個小家庭的尊重,依舊沉浸在自己是兒子母親這個,卻忽略了自己已經升級成為婆婆這個事實。
如果證明母親不懂得退出孩子的生活,一切交由兒子和兒媳兩人全權做主的話,婆媳大戰是免不了的。
正確的家庭排序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父母關係,如果父母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只會對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03為什麼有的父母學不會退出孩子的生命呢?
父母心智不成熟心理學家科斯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說:「對孩子人生的過度關愛,體現的是父母心智的不成熟,也是一種人格失調症,常常將自己與孩子都弄得疲憊不堪。」
正是因為父母心智的不成熟,才導致父母無法對孩子放手,過分插手孩子的個人生活,侵犯孩子個人的隱私,將自己和孩子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害怕自己被孩子拋棄有的父母對孩子有著過分的依賴,是害怕自己被孩子拋棄。
著名女作家李欣頻說過:「『害怕』是人類木馬程序中最常見的魔族,絕大部分父母都有這個木馬程序,特別是母親……許多父母的愛已經被木馬程序轉化成恐懼頻率,已遭到威脅的方式,逼孩子聽話。」
這一類父母因為害怕自己被孩子拋棄,所以必須要保證孩子的每一段生活中都有著自己在其中無法磨滅的痕跡,保證自己的孩子無法離開自己,保證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永遠是自己…...
這種病態的想法,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健康關係,父母也難以退出孩子的生命。
04育兒是父母逐步退出孩子生命的過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紀伯倫曾經說過:「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他們自己尊重孩子才是父母最溫暖的養育。」
一名合格的父母會在適當的時候,逐漸放開孩子的手。
在孩子想要奔跑的時候,放開緊緊牽著他的手,讓他學會奔跑,學會前進。
在孩子想要獨立的時候,放開自己的手,讓孩子學會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對抗周圍環境中存在的挑戰。
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尊重孩子個人的選擇,不以父母的身份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得體的退出孩子的生命,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05和你說句貼心話
威廉格拉瑟曾說過:「親子關係中,父母唯一能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此父母一定不要想著控制孩子,就算控制了孩子,孩子心理上會與自己越來越疏遠,父母永遠無法控制孩子心理上與自己的距離。」
學會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能夠擁有翱翔藍天的翅膀,是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最好的愛。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