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簡到極致
是火焰的藝術
是歷史的沉澱
它,凝聚了時代的智慧
一朝一夕中,承載了南岸的故事
曬文化,曬風景,展現出南岸起風景的精彩絢麗,大量文化遺存是歷史的見證,彰顯著南岸獨特的城市風貌,每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共同描繪了南岸的繽紛的色彩。
其中,塗山窯的故事也隨著雙曬活動,重回大家的視野,經過專家考證,南岸塗山窯主窯址位於南山與塗山峽谷地帶,長達數公裡的範圍內,分布著塗山湖、醬園、王莊、航燈廠、中藥所、桃子林、老房子、楊家官山、慈母山等16處瓷窯遺址。
塗山窯用極致簡約的風格,端莊簡樸的氣質,邀你夢回南宋,尋一回沉睡800年的工藝傳奇。
塗山窯•尋根
塗山窯是中國宋代的民窯之一,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較有代表性的仿建窯系民間窯瓷,以黑釉瓷為主要產品,創燒於北宋末,在南宋時塗山窯極為興盛,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民窯。
在南宋,鬥茶之風盛行,黑釉瓷產品有了廣闊的市場,這是塗山窯興起的原始動力。宋代是文人執政的時期,歷代皇帝對茶都情有獨鍾,自建國開始,王公貴族和士大夫嗜茶成風,文人墨客以及普通百姓也紛紛上行下仿,一時嗜茶之風盛行,塗山窯也走向興盛。
▲宋 《西園雅集圖》
到了元代,隨著歷史的進程,塗山窯逐漸走向衰亡,至此沉睡。而後,1982年3月12日,重慶南岸區土山鎮的一名張姓村民,向當地文物部門報告稱塗山湖一帶有大量的碎瓷片,其有紅色印泥和花紋圖案...隨著這一發現,塗山窯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
後經文物工作者確認,塗山窯位於重慶南岸區黃梅埡鎮塗山湖一帶,東西10公裡左右,遺存堆積十餘處,在二十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中國華西大學博物館首任館長葛維漢先生就曾調查過,取名為「重慶的建窯遺址」。
塗山窯•極致簡樸
塗山窯凝聚了古代巴渝勞動人民的心血汗水與辛勤智慧,見證了重慶歷史上的繁華與滄桑,是中國陶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塗山窯的所產器型種類多樣,主要以盞、碗、罐、等九種形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器皿為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塗山窯為民窯,它與做工精緻、原料精細的官窯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塗山窯追求的是簡約質樸卻也不失端莊的造型,製作工藝簡單,釉色以黑、醬褐、黃褐為主,瓷胎質地堅硬,結實耐用。
塗山窯的裝飾藝術,以釉中裝飾的窯變紋最為豐富、最具地域特色,除一般黑釉瓷窯中具有的兔毫紋、玳瑁紋、油滴紋、虎皮紋、鷓鴣紋外,其地方特色的紋飾、曜變紋等,其中虹彩紋、曜變紋色彩絢麗、光豔綺美,是目前考古出土物中僅塗山窯獨有的特點。
塗山窯•文創「風宋」
作為雙曬特色文創產品之一的塗山窯品牌從「設計再造」角度出發,以傳統塗山窯為文脈印記,傳承和再造古窯承載的生活內涵,在尊重原始文物精緻和厚重的基礎上,追尋宋代美學風格,讓塗山窯再次大綻光芒。
文創產品「風宋」,通過塗山窯宋代點茶器皿串聯設計脈絡,從文物器型中提煉出代表性的特徵及亮點,延續古窯精神,不斷攻克製作塗山窯的技術難點,重現了塗山窯的風韻。
一傾一注之間,一壺一杯都延續塗山窯簡約典雅的設計風格,不論是冰箱貼的小巧精緻,還是小黑盞的典雅,它們都在續寫著沉睡了800年的塗山窯的故事,為大家的生活注入不一樣的氣韻。
山江之城,長江之南,任時光肆意激蕩,文脈依舊悠然迴響,用文創點亮歷史、延續歷史,南岸,依舊在譜寫輝煌新篇章!
▽▽▽
本文由南岸旅遊原創發布
供圖感謝:簡繁文創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