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清明,眷眷相思憶逝人。清明節,平塘縣克度鎮群眾自發到南仁東事跡館,緬懷南仁東先生。
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大家詳細了解了南仁東先生一生為一事,一事做一生的先進事跡。
「我們都是來緬懷南仁東老師,感謝南仁東老師修建中國天眼在我們克度鎮大窩凼,帶來我們的經濟發展。」克度鎮金科村群眾宋昌福說道。
群眾了解南仁東先生生平事跡
宋昌福說,曾經克度鎮是個名不經傳的貧困小鎮,因為「中國天眼」的落戶,讓克度鎮享譽全世界。「中國天眼」帶來的不僅僅是名氣,還有基礎設施建設的飛躍,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高。
「沒有中國天眼在這個地方,我們這些地方有很多路不通,都要走路,走4、5公裡左右才到馬路,現在有中國天眼,鄉村馬路到處通。」宋昌福如是說。
與宋昌福一起來緬懷南仁東先生的還有金科村群眾劉品軍,他告訴記者,他家曾經住在中國天眼旁的桃源洞,依託中國天眼,現在搬到了鎮上漂亮的安置小區,而自己也進入到觀測基地務工。而6年前邀請南仁東先生到他家吃飯時的情景,他仍記憶猶新。
「當時殺了土雞,我就喊他,他說來你家吃飯不開你的錢是不行的,我說是我們對不起您,我都跟他講過這些話。」 劉品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群眾向南仁東先生致敬
劉品軍告訴記者,南仁東為人很謙虛,給外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個農村的小老頭,留有鬍子,穿上一雙膠鞋,挽著褲腿,根本不像一個科學家。
「為人很平和,見到每個人都會跟你聊天,講幾句話,你是哪裡的?他都要問這些,一開始我不認識他,我在底下跟他們做實體部,他就握起我的手,問我是哪裡的,我說我是桃源洞的。」劉品軍如是說。
中國天眼,改變了克度鎮群眾的生活,曾經偏遠落後的鄉鎮,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天文小鎮,天文科普基地吸引來眾多訪客,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如今,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過上了幾代人都不曾想過的幸福生活。清明到了,大家自發前往緬懷南仁東先生,緬懷這位改變家鄉面貌的老人,以表達對南仁東先生的感恩和思念。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田舉 劉清潔
來源:平塘縣金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