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清玄逝世:幸好,人生有離別

2020-12-13 新京報

今日,新京報記者從作家土家野夫及臺灣九歌出版社獲悉,著名臺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病逝,享年65歲。

這位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著作等身,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並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的作家,與時間賽跑,曾說「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

對於生死,他豁達、釋然。正如他與人所說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便會覺得,幸好,人生有離別。

2016年8月19日,作家林清玄在廣州市琶洲會展中心的讀者見面會上演講。視覺中國

與時間賽跑 還是輸給了時間

去世的消息來得猝不及防,因為就在1月22日上午9時32分,林清玄的微博還在更新消息,上面寫道:「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字裡行間,有著他一如既往的禪意。

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林清玄生於臺灣高雄,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

自17歲開始發表作品後,林清玄走上文學之路。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30歲前即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並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

32歲,林清玄入山修行。3年後出山,他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40歲,他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

林清玄的作品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作為一代國人的文學啟蒙者,他的作品多次選入語文課本。《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等作品仍叫人記憶猶新,然而與時間賽跑的人最終輸給了時間。

2015年,作家林清玄現身南國書香節。視覺中國

微笑著來到人間 與書相伴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家屬證實林清玄被發現於今晨,在臺灣的家中安詳去世。作家土家野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林清玄家屬已在籌備治喪事宜,近期將於臺北舉行追悼會。

人們常常是哭著來到人世間,在扮演不同種角色後,最後又哭著離開這個世界。而林清玄的人生歷路,卻是從微笑開始。

他曾在2018寧波書展上透露,家裡共有18個兄弟姐妹,自己排行十二,有11個哥哥,都是清字輩。

他說,自己出生時沒有哭,而是帶著微笑,父輩不識字,給他取名為「清怪」。在登記戶口時,「沒想到工作人員說,還是用『玄』字吧,當時他正在看一本名叫《清玄道長》的書。」

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窮吃不飽飯。那時,對於林清玄來說,幸福很簡單,就是能連喝三瓶汽水,然後打出嗝。

林清玄小學三年級就立下志向,要當一名作家,這對於一個窮苦的家庭,讓人不敢相信。中學之後,他離開家鄉,當過搬運工,擺過地攤,在洗衣店工作,甚至當過殺豬的屠夫。

但窮苦沒有使其志向消退,林清玄一直堅持每天寫點東西。「你的願望會決定你的人生。你出生在哪裡?你的條件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有沒有強大的願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

2017年,在一次活動中,面對讀者,他這樣說道,「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

2014年04月11日,在江蘇蘇州,林清玄舉行《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的主題講座。視覺中國

「常想一二 懂得珍惜」

林清玄生前為兩岸文化交流做出諸多貢獻。談到兩岸文化交流時,他曾表示,「兩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應該是文化。」

林清玄曾說,「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陸,走過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陸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我和這些作家是沒有什麼分別的。作為中華文化傳統下的作家,我們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創作包容力更強的文化。」

資料顯示,2017年開始,林清玄成立林清玄文學會和林清玄讀書會,聯合全國多位教育專家、作家、育兒專家等,在全國開展公益讀書項目。

旁人曾點評,林清玄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除了一直熱心於扶教助學公益活動,曾見過林清玄的讀者,對林清玄以「修禪」之心保持的良好心態印象深刻。林清玄曾多次做客南國書香節。每每公開做演講,講座現場均座無虛席。

林清玄修禪已久,為人豁達。《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他曾提到,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命裡不如意的事情佔了絕大部分。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

2018年12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幸好有別離》,成為林清玄最後一本散文集。

在書中,林清玄覺得,「生死離別」為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但都被他的「幸好」一一化解。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幸好也有離別。

(部分內容綜合媒體報導)

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王洪春 周世玲

編輯 潘佳錕 校對 郭利琴

相關焦點

  •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 絕筆《人生幸好有別離》出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病去世,終年65歲。其2019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別離》近期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充滿了感悟「生離死別」的深刻文字,點滴字句一語成讖。書中篇章,大多與「別離」有關。「生死離別」為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林清玄先生以其獨到的視角,通過禪學思想,在文章中傳達了他對這一論題的看法,意味深遠,引人深思。
  • 林清玄最後授權圖書《人生幸好有別離》出版
    本報訊長江文藝出版社近日推出《人生幸好有別離》。本書為著名作家林清玄2019散文集,也是林清玄最後授權出版的圖書,記錄了他對生命、死亡的感觸。書中許多篇章與「別離」有關。「生死離別」為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
  •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1月23日,中國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在1月22日上午,林清玄還發了微博,「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文字間,有他一如既往的禪意。
  • 最後遺作談生死:「人間幸好有離別」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享年65歲最後遺作談生死:「人間幸好有離別」本報訊(記者 崔巍)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因突發心肌梗塞,於1月23日在臺北家中安詳離世,享年65歲。林清玄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作品包括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多種類型,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
  •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逝世,學時的記憶,昨日還在微博發言
    1月23日,著名臺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從17歲開始他就發表散文,著作,他和已故的席慕蓉、三毛等人並成為「臺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對於生死,他對於生死顯得特別豁達。記得他說對別人過一句話: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變回覺得,幸好,人生有離別。就在1月22日上午,林清玄的微博還在更新消息,內容是: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是永遠不要失去想要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只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沒想到卻成了絕唱。
  • 林清玄《願你,歸來仍是少年》閱讀隨筆:幸好人生有離別
    《願你,歸來仍是少年》是林清玄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也是林清玄作品中少有的以情動人之集,將他在不同歲月中的人世牽絆一一呈現,飽含對故土親人的懷念, 對有靈萬物的珍視。其實就在林清玄先生去世前的半年時間,我才有真正了解到他,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的時候我很驚訝,這個寫出「一塵不染,不是沒有塵埃,而是塵埃飛揚,我只有我的陽光」的竟然是一個穿著長袍留著長發的老頭兒!
  • 作家林清玄逝世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曾當屠夫擺過地攤 林清玄小時候說長大了要當作家,說作家就是寫寫東西就可以收稿費,還因此被父親怒斥:「哪有這麼好的事?」   在林清玄的記憶裡,童年總是和飢餓聯繫在一起。他自認,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從來沒有一天吃飽過。
  • 林清玄最後一書《人生幸好有別離》中談生死:會者必離,有聚有散
    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終年65歲。林清玄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多家媒體記者、主編等職,從17歲便開始發表作品,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他的創作數量頗豐,既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得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新書有對生命、死亡的感觸
    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突發疾病過世,享年65歲。對於很多人來說,林清玄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他的作品,一直是出版社青睞出版的對象。2019年,林清玄剛剛推出最新一部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別離》。1月22日,他還在發微博探討生死,「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把生死觀寫進書中「一切的死亡,都不是在目的地發生,而是在旅程中發生的。」
  • 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冬來寒氣至,天涯飄零時
    【編者按】《人生幸好有別離》是目前市面上林清玄最後授權出版的圖書,記錄了他對生命、死亡的感觸,書中篇章,大多與「別離」有關。「生死離別」為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林清玄的最後一條微博,更新於2019年1月22日9時23分:「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我們對《人生幸好有別離》中的選段做了摘抄,以此緬懷已乘風而去卻永沒失卻飛翔的心的林清玄。
  •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
    新華社臺北1月23日電(記者章利新 劉斐)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23日因病逝世,享年65歲。家屬當天透過友人向媒體證實了該消息。林清玄1953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在《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等媒體任職。
  • 林清玄逝世:他帶著生命的禪意,去了
    林清玄在《開講啦》中演講——不怕人生的轉彎2019年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歲。林清玄,臺灣高雄人,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最後一部作品談到「生死別離」
    幸好,人生有離別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最後一部作品談到「生死別離」 生前最後一本書談及死亡  這位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著作等身作家,與時間賽跑,曾說「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  對於生死,他豁達、釋然。正如他與人所說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便會覺得,幸好,人生有離別。
  • 人生最美是清歡 世上再無林清玄
    有讀者表示「感覺他還很年輕,真的是太意外了」「小時候讀《和時間賽跑》,真的是感人至深」。這個「與時間賽跑」的人,跑到了人生的終點,給世人留下了海量的美文。他生前最後一本書,授權交給湖北的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主題詞正是「離別」。多篇散文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林清玄,中國臺灣高雄人,知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
  • 林清玄去世:人生幸好有別離
    林清玄先生,年少成名,青年曆經世事多變,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覺悟萬物。「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動中,林清玄面對讀者這樣談起對死亡的看法。如他所言,優美的文字構成了人們對他的印象。
  • 臺灣作家林清玄逝世:往散文與佛法深處去
    1月23日,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終年65歲。林清玄是臺灣高雄人,曾用筆名包括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等,生於1953年,畢業於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商時報》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
  •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 曾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
    中新網1月23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1月23日,臺灣著名血液專家陳耀昌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歲。家屬也通過林清玄生前的友人,向「中央社」記者證實此事,且表示林清玄是在臺灣的家中安詳去世。  「不管有沒有準備好,不論是不是願意,我們總是起步在旅途中,消失在旅途中。
  • 林清玄先生走好
    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俠安、晴軒、遠亭等。年輕時的林清玄後來,立志寫作的林清玄成為了臺灣的暢銷作家,其中最著名的「菩提系列」等著作每本平均銷量達二三十萬冊。不僅如此,他也被奉為臺灣最高產的作家。
  • 林清玄 | 人生幸好有別離
    佛教有一個廣大的時間觀點,認為一切的因緣是由「無始劫」(就是一個無量長的時間)來的,不斷地來來去去、生生死死、起起滅滅,在這樣長的時間裡,我們為相親相愛的人離別所流的淚,確實比天下四個大海的海水還多「會者必離,有聚有散」大概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在真正承受時,往往感到無常的無情,有時候看自己種的花凋零了、一棵樹突然枯萎了,都會悵然而有失意,何況是活生生的親人呢?「愛別離」雖然無常,卻也使我們體會到自然之心,知道無常有它的美麗。想一想,這世界上的人為什麼大部分都喜歡真花,不愛塑膠花呢?因為真花會萎落,令人感到親切。
  •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曾到鄭州分享寫作經歷和感悟
    林清玄和鄭州讀者分享寫作感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文許俊文攝影據臺灣媒體23日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病去世,享年65歲。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林清玄著作等身,出版作品逾百部,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並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