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國家文物局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決定以牛河梁遺址8平方公裡核心保護區為依託,正式啟動牛河梁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朝陽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各項工作,於2012年9月完成遺址公園主體工程建設,2013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7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省惟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牛河梁遺址基本情況和重要價值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保護範圍58.95平方公裡,建設控制地帶23.56平方公裡。遺址於1981年被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編號的重點遺址共16處,已發掘4處,試掘2處,其中第十六地點發掘入選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名單;2012年第三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牛河梁遺址發現了由眾多積石冢和祭壇、女神廟遺址組成的獨立於居住區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和骨器,以確鑿的考古實物證明,5000年前這一區域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把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大凌河流域,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傳說找到了實物依據,對研究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發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全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指出:「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情況
文物保護項目。國家文物局支持1.5億元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全部到位。建成兩座遺址保護展示館,即女神廟遺址保護展示館、祭壇和積石冢遺址保護展示館;對第二、三、五、十三、十六等已發掘遺址實施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工程;對16個重點遺址和博物館建設安全防範系統。
基礎設施項目。省發改委支持5100萬元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建成一座博物館和管理研究中心,同時實施了水、電、路、橋梁、廣場、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工程。省政府投入1.3億元,對穿越牛河梁遺址核心保護區的101國道實施改線,總長8.5公裡。在此過程中對核心區77戶居民進行搬遷和異地安置。
環境治理項目。建平、凌源兩縣市投入1億元對保護範圍內所有企業進行搬遷;8平方公裡核心區內歷史遺留廢棄礦坑回填和植被恢復。
文旅產業開發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2014年9月,牛河梁紅山文化產業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開發區成立後,尤其近兩年投入5000多萬元強力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主要包括:原有展館展示內容的提升改造工程;開工建設鐵路涵橋、紅山文化研究中心、遊客服務中心、副遊客中心等工程;新修景區觀光路、停車場、排水系統;新建景區綠化、供水工程等。
考古遺址公園對外合資合作:近年,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合作力度,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與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公司和遼寧復興文明文化旅遊開發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共識,兩個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整體規劃建設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核心景區,主要包括景區大門、紅山部落、文創中心等項目。2月27日,朝陽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中國數字圖書館進行深度考察和洽談,與兩家公司正式籤訂《中國朝陽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戰略合作協議》,並舉行了籤約儀式,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和項目上報等工作。2019年10月16日,「中國•朝陽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項目」在朝陽市燕都國際酒店舉行了盛大的籤約儀式。 (文理)
本版圖片均由朝陽牛河梁遺址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