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惟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20-06-06 遼瀋晚報鐵嶺時刻
遼寧省惟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遼寧省惟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08年11月11日,國家文物局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決定以牛河梁遺址8平方公裡核心保護區為依託,正式啟動牛河梁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朝陽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各項工作,於2012年9月完成遺址公園主體工程建設,2013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7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省惟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牛河梁遺址基本情況和重要價值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保護範圍58.95平方公裡,建設控制地帶23.56平方公裡。遺址於1981年被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編號的重點遺址共16處,已發掘4處,試掘2處,其中第十六地點發掘入選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名單;2012年第三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牛河梁遺址發現了由眾多積石冢和祭壇、女神廟遺址組成的獨立於居住區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和骨器,以確鑿的考古實物證明,5000年前這一區域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把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大凌河流域,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傳說找到了實物依據,對研究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發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全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指出:「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情況

文物保護項目。國家文物局支持1.5億元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全部到位。建成兩座遺址保護展示館,即女神廟遺址保護展示館、祭壇和積石冢遺址保護展示館;對第二、三、五、十三、十六等已發掘遺址實施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工程;對16個重點遺址和博物館建設安全防範系統。

基礎設施項目。省發改委支持5100萬元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建成一座博物館和管理研究中心,同時實施了水、電、路、橋梁、廣場、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工程。省政府投入1.3億元,對穿越牛河梁遺址核心保護區的101國道實施改線,總長8.5公裡。在此過程中對核心區77戶居民進行搬遷和異地安置。

環境治理項目。建平、凌源兩縣市投入1億元對保護範圍內所有企業進行搬遷;8平方公裡核心區內歷史遺留廢棄礦坑回填和植被恢復。

文旅產業開發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2014年9月,牛河梁紅山文化產業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開發區成立後,尤其近兩年投入5000多萬元強力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主要包括:原有展館展示內容的提升改造工程;開工建設鐵路涵橋、紅山文化研究中心、遊客服務中心、副遊客中心等工程;新修景區觀光路、停車場、排水系統;新建景區綠化、供水工程等。

考古遺址公園對外合資合作:近年,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合作力度,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與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公司和遼寧復興文明文化旅遊開發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共識,兩個公司計劃投資3億元整體規劃建設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核心景區,主要包括景區大門、紅山部落、文創中心等項目。2月27日,朝陽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中國數字圖書館進行深度考察和洽談,與兩家公司正式籤訂《中國朝陽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戰略合作協議》,並舉行了籤約儀式,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和項目上報等工作。2019年10月16日,「中國•朝陽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項目」在朝陽市燕都國際酒店舉行了盛大的籤約儀式。 (文理)

本版圖片均由朝陽牛河梁遺址博物館提供

相關焦點

  • 周原考古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名單
    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包括寶雞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陝西5個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內文博界、考古界的最高榮譽。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三門峽市廟底溝和仰韶村考古遺址公園上榜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12月2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三門峽市廟底溝、仰韶村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為進一步推動大遺址保護工作、規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國家文物局此前組織開展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議工作。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
  • 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曉
    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和慈谿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2日在浙江慈谿召開。會上公布了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3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截至目前,已有20個省(區、市)共36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4個省(區、市)共67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符合中國國情。
  • 蘇巴什佛寺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
    都市消費晨報訊(記者趙梅報導)近日,國家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蘇巴什佛寺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成為繼北庭故城後,新疆第二個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的遺址項目。  據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在此背景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要基於「以人為本」之國際文化遺產管理理念,對接滿足美好生活之中國新時代、新使命,融合文化遺產管理國際公約所確立的國際理念體系和國內法律法規所構建的中國實踐模式,整合考古遺址的公共資源屬性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共產品屬性。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
    5月1日,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五一」假期免費參觀。「五一」長假首日,3萬遊客參觀遊覽。圖為遊客參觀喇家出土文物展廳。本報記者 魏雅琪 通訊員 石延壽 攝青羚網訊(記者 趙睿 通訊員 石延壽) 4月30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舉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試營業,「五一」節假期免費向公眾開放。
  • 三門峽廟底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呼之欲出」
    ,市主要領導先後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在北京、鄭州多次召開研討會,對廟底溝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開發進行探討,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原市文廣新局)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制訂的《廟底溝遺址保護規劃》於2012年完成,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備案。
  • 佛山貝丘遺址啟動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前期工作已啟動在古椰貝丘遺址考古資料整理和考古報告編寫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此次會議透露,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制的《古椰貝丘遺址保護規劃》已完成初稿,並於8月底在高明區範圍內徵求各方意見。
  • 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與會人員參觀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參觀城牆剖面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進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暨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東主場活動在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排水道口園區舉行。
  • 隋煬帝墓建遺址公園 揚城遺址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運河「申遺辦」將更名「保護辦」揚州城遺址將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力爭2016年列入 故宮藏「揚州八怪」書畫精品明年來揚展出  閱讀提示  6  3  揚州城遺址將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明年做好城牆城門保護 力爭後年列入  揚州城遺址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納入大遺址保護名錄,2010年揚州城遺址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3個立項名單,揚州正在按照國家制定的
  • 大窯龍泉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昨天開園
    昨天上午,龍泉市大窯龍泉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儀式隆重舉行。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延續歷史最長、窯場最多、分布最廣、產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大窯龍泉窯遺址作為龍泉窯的核心產區,在中國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 平山中山國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長城新媒體12月2日訊(記者商棠)近日,國家文物局決定,位於河北省平山縣的中山國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表示,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將進一步推動中山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運營管理,妥善處理好遺址考古、保護、研究、展示和合理利用之間的關係,不斷探索創新考古遺址公園運營模式,充分發揮考古遺址公園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積極作用等方面工作。中山國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效果圖。
  • 陝西---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總投資為120億元,其中,搬遷安置費用約90億元,考古、文物保護展示及公園建設約30億元。建成後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基本還原了唐代大明宮的歷史原貌,並在文物保護基礎上,體現了旅遊的元素。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創新模式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創新模式 2019年01月10日 08:1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京傳 字號 內容摘要:2018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報告
  •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啟用
    中新網山東新聞7月9日電(孫宏瑗 梅花 陳曙光)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9日正式啟用,體驗者在「魯故城文物展廳」參觀、聽取考古專家文物知識講解的同時,可在模擬考古區進行現場勘探發掘、進行器物辨認、測量記錄等。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河南一批遺址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來看都在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遊曉鵬12月2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我省鄭韓故城正式躋身這一「國字號」,至此我省已有4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此外還新增5處遺址公園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放試運營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旅遊廳獲悉: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因保留了4000多年前地震、黃河大洪水以及山洪襲擊的多重災難遺蹟,真實再現出一個史前村落的災變場景,被稱為「東方龐貝」。此前曾出土的一碗麵條狀遺物,被稱為「人類第一碗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