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人建立的帝國只有莫臥兒延續了幾百年?為什麼被英國滅亡?

2021-02-07 國家人文歷史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種說法,統治印度三百年的莫臥兒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成為蒙古人所建立的統治時間最為久遠的帝國。到底莫臥兒帝國皇室與蒙古人在血緣上有多大關係呢?



公元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的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舉行的忽裡勒臺大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正式宣告蒙古帝國的建立。此後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子孫們東徵西討、開疆拓土,依靠武力最終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的大帝國——宗主國元朝、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以及伊利汗國。


1300年左右的亞洲及成吉思汗帝國和帖木兒帝國


14世紀中期,察合臺汗國由於王室內部汗位之爭正式分裂為西察合臺和東察合臺兩個汗國。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的可汗忽辛被自己臣子殺死,「逆臣」埃米爾·帖木兒奪其汗位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帖木兒皇室世代保持著與黃金家族後裔的婚姻聯繫,並以黃金家族的繼承者自居。帝國的末代大汗埃米爾·巴布爾的母親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從母系血源來講,巴布爾也可以講是蒙古人,而這位巴布爾就是日後莫臥兒帝國的開創者。



公元1496年,原本與汗位無緣的巴布爾成為帖木兒帝國皇室內鬥的最大獲益者,被臣子擁戴繼承了汗位,誰料奧什地區的軍閥檀巴勒擁戴巴布爾的弟弟做了傀儡大汗,公開反對巴布爾,於是巴布爾逃到了忽氈(塔吉克斯坦境內),身邊僅剩下幾百親兵,撒馬爾罕也被昔班尼所統帥的烏茲別克人侵佔。此後巴布爾雖然曾經奪回首都撒馬爾罕,但是在1501年,昔班尼集結兵力重新殺回來,再次將巴布爾趕出撒馬爾罕城,兵敗後的巴布爾投靠了舅舅馬合木汗。


莫臥兒帝國開創者巴布爾


公元1503年,巴布爾在馬合木汗和阿黑麻等兩個舅舅的幫助下,率領東拼西湊的六千軍隊徵討早已歸順昔班尼的檀巴勒,結果在奧什卻遭遇了昔班尼的三萬大軍的圍攻,巴布爾慘敗,他的兩個舅舅也被昔班尼俘獲。昔班尼乘勢一舉掃平帖木兒帝國的殘餘勢力,在帖木兒帝國的故土上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


與此同時,逃到阿富汗的巴布爾帶領著沿途投奔而來的三千軍隊掃清了阿富汗各地的領主,確立了在阿富汗的統治地位。為了更好地對付昔班尼,巴布爾臣服信仰什葉派的波斯帝國,但此舉遭到了信仰遜尼派阿富汗人的反對,再加上巴布爾手下士兵經常搶劫阿富汗本地居民,讓巴布爾在阿富汗失去了支持。此時印度正處於德裡蘇丹王國、卡爾提德王朝、拉其普特王國等眾多小國的統治之下,四分五裂,自1522年攻佔坎大哈以後,巴布爾就確立了攻佔印度的軍事作戰計劃。


巴布爾越過印度河


從1523年到1525年,巴布爾接連對印度發起了五次進攻,奪取了印度的白沙瓦、比格拉姆、錫亞爾科特等地,在1526年的4月12日,巴布爾已經兵臨印度德裡。4月20日,蘇丹國國王伊伯拉欣集結十萬大軍對陣巴布爾所率領的1.2萬軍隊,巴布爾沿襲帖木兒帝國的軍事傳統,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作為軍隊主力,在作戰中巴布爾軍隊使用蘇丹王國沒有火槍和大炮,這些先進的武器讓蘇丹國的象兵所騎大象受到驚嚇、失控,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而蘇丹國王的步兵在失去象兵的保護後,在騎兵面前,根本不堪一擊。結果巴布爾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還擊斃了伊伯拉欣,隨後乘勢向南攻取了德裡、亞格拉等地,為了標榜蒙古徵服者的顯赫戰功,他自稱莫臥兒(「莫臥兒」一詞是波斯語,意為「蒙古」),建立莫臥兒帝國。



自巴布爾率兵進入印度後,印度本土力量的就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反抗,其中巴布爾之子胡馬雍就曾在1540年被印度蘇爾王朝國王舍爾沙用武力驅逐出印度,雖然此後胡馬雍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下捲土重來,恢復了莫臥兒帝國,但各地的反抗從未停息過,帝國的統治者們不斷地採取各種措施以應對各種挑戰:


小國林立、國中有國是印度長期以來的現狀,僅拉其普特王國內就有近300多個小王國,這些勢力對於帝國的長治久安和統一是巨大的潛在威脅和挑戰。帝國第三代國王阿克巴首先採用和親政策,並在和親基礎上建立政治聯盟的方式以拉攏這些勢力。1562年,阿克巴不顧群臣反對迎娶了拉其普特王國的齋普爾首領拉賈·比哈裡·茂爾的女兒,隨後又將這種婚姻聯盟推廣至拉其普特王國300多個小王國,獲得了拉其普特王國的忠誠和支持。此後又相繼與拉索爾人在焦特普爾、比卡內爾、馬爾瓦等地的建立諸多小王國通過和親建立了政治聯盟。這種以血脈為紐帶的政治聯姻極大地緩和了帝國與印度勢力之間的矛盾,對於安撫印度諸王公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印度本地民眾多信奉印度教、瑣羅亞斯德教等,信奉伊斯蘭教的統治者與印度人之間、印度人內部之間都存在著尖銳的宗教和民族矛盾。為了緩和各民族之間在民族、宗教的矛盾,帝國直到奧朗則布上臺前,基本都實行「普遍寬容」的宗教政策,讓印度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等按照各自的教規進行宗教活動,修建廟宇教堂。著名國王阿克巴就曾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很好地為帝國服務,那麼這個人信奉什麼宗教無關緊要。」他就曾把信仰印度教的曼·辛格提拔為7000曼薩卜達爾(印度一種官僚體制),職位遠遠高於大多數的穆斯林官員,為了表示自己對印度風俗的認可,阿克巴甚至梳起了印度長發,戴上了印式頭巾。無疑,這些措施極大地緩和帝國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獲得了多數民眾對帝國的支持,壯大了帝國的統治基礎。


阿克巴與他的皇后


隨著帝國的擴展,如何對遼闊的地域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了帝國統治者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阿克巴在繼承波斯和帖木兒帝國的組織傳統上加以創新,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的帝國行政管理體系。在中央,為了防止權臣專權,皇帝任命四個權力平等的人分掌財政收稅、軍隊管理、宗教和司法以及錢幣鑄造等大權,同時又給四位大臣配備了以實現彼此之間的制衡;在地方,推行行省制,設立「蘇巴達爾」作分地方行政首腦,主管省內軍隊和維護地方治安,又選派高級的曼薩卜達爾擔任行省總督負責行省管理和防衛,達到分權和制衡的目的。


威克斯:印度德裡,莫臥兒皇帝和他的朝廷從大清真寺返回


有鑑於胡馬雍被逐出印度的教訓和出於鎮壓應對印度本土叛亂勢力需要,阿克巴學習了波斯領取薪資軍官的概念,創立了的「曼薩卜達爾制」,設立33等級曼薩卜達爾,最低等級可指揮10人,皇帝之下最高等級可指揮5000人。每級曼薩卜達爾都會獲得帝國財政的支持,以確保其能供養與他們爵位相對稱的軍隊,並被派駐在帝國各省區以維護地方統治;單獨建立了一支12000多人組成的皇家禁衛軍火槍隊以及5000人御林軍隨時效命皇帝;設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大炮,建立專門的炮兵部隊,巴布爾、胡馬雍、阿克巴都在實戰中使用了火炮。同時設立了專門的軍政大臣對曼薩卜達爾進行年度審核,不合格或者異心者都會遭到殘酷的處理,還建立了定期檢閱制度,加強對軍事力量的監管,最終確立了帝國有組織的、穩定可靠的軍事體系,成為維持帝國統治重要手段。


此後經過歷代統治者的不斷努力,帝國的疆域得以不斷擴大,到了奧朗則布統治時期,依靠祖輩們積累的國力和徵伐戰爭,將帝國的疆域擴張到最大,帝包括今天阿富汗一部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部分土地,成為南亞次大陸上的頭號霸主。


 


1707年奧朗則布去世後,三個兒子為了皇位上演了血腥的皇位爭奪戰,互相殘殺,最終穆阿扎姆依靠武力奪取皇位;1712年穆阿扎姆去世,他的四個兒子再次上演皇位爭奪戰,其長子賈漢達爾沙殺死其他三個兒子奪取皇位,不久之後又被廢除、絞死。從1707年到1837年,帝國的皇帝們你方唱罷我方登場,走馬燈似的先後共有14人登基,其中僅1719年就先後有四位皇帝上臺、下臺。皇室內部無休止的內鬥嚴重削弱了帝國的統治力量,帝國走向四分五裂,給了侵略者以可乘之機。


奧朗則布


奧朗則布上臺後背離歷代的宗教寬容政策,試圖將整個國家伊斯蘭化,這種宗教迫害政策則讓印度教、錫克教等非伊斯蘭教信徒對帝國離心離德,瓦解了帝國統治基礎。1669年奧朗則布藉口印度教神廟醞釀反對朝廷的宗教陰謀,下令各省總督破壞印度教寺廟和學校,僅拉其普特納地區就有186座印度教寺廟被摧毀,並將印度教所供奉的神像埋在新修建的清真寺的臺階下,以示伊斯蘭教對印度教的侮辱;因為斬殺錫克教第九代師尊特格·巴哈杜爾而引發了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起義,此時的帝國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18世紀,錫克教學者Bhai Mani Singh被肢解處死


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生存危機引發了帝國多地的農民起義,各省總督們在鎮壓各地起義的過程中不斷被賦予重權,擁兵自重,孟加拉、奧德等省相繼擺脫了中央控制;賈特人土邦控制了帝國的西北、馬拉塔聯盟勢力與莫臥兒帝國平分印度中部地塊,形成一個個的地方割據勢力。奧朗則布死後,這些割據勢力儼然成了土皇帝,各割據勢力之間混戰不休,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帝國的覆滅。

 

到了莫臥兒帝國的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在位時期,連年的混戰讓帝國境內到處是土地荒蕪、水利失修、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經濟趨於崩潰,中央的權力已經被地方實力派總督們架空,帝國名存實亡。伴隨帝國衰落史的則是大英帝國的印度侵略史,英國侵略者巧妙地利用印度各邦之間宗教、民族的對立以及種姓制度下帝國的各種矛盾,採取逐個擊破的措施,最終滅掉了莫臥兒帝國,建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巴哈杜爾·沙


英國侵略印度大事記:


1600年

設立東印度公司作為侵略印度的工具

1757年

扶植親英印度人為孟加拉納瓦布(總督)

1774年

攻佔奧德

1822年

攻佔邁索爾

1849年

攻佔旁遮普

1859年

莫臥兒帝國覆滅

 

相比之下,英國則始終未能滅掉清朝,實則得益於清朝強化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中央政府始終保持著對地方的絕對統治權威,各省地方的軍政大權牢牢掌控在帝國中央政府手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遠在京師的鹹豐皇帝依舊能夠對東南沿海的作戰實施遙控,便是最佳例證;士大夫出身的官員們雖然無能但也恥於投敵,被英國人俘獲的兩廣總督葉名琛也不願意做英國人的傀儡;百姓也會自發的反抗侵略行動,而且,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大一統國家,並沒有多少可以作為代理人的地方勢力,越過清廷直接統治中國將是一項經濟上不划算、政治上不可行的事情,八國聯軍的統帥也不得不承認:「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留著清政府更有利於攫取利益、維護商貿秩序。


在1857年的暴動之間英國軍隊與印度人之間的苦戰


說到底,莫臥兒帝國內部的分裂和衰弱致使帝國抵抗外來侵略的力量化整為零,根本無力抵禦域外民族的入侵,各種地方勢力、豪強也對英國的殖民侵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正如馬克思所分析的:「大莫臥兒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的權力被瑪拉塔人打倒……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部徵服了」。

 

參考資料:

1.《南亞大陸上的蒙古帝國:莫臥兒王朝300年興衰史》,世界文明

2.馬勇,《坦然面對歷史的傷:重述1840~1911年故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3.楊世鈺,《從鴉片戰爭看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4.王治來,《中亞通史:古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

5.約翰·F·理查茲,《新編劍橋印度史:莫臥兒帝國》,雲南人民出版社

6.邱永輝,《阿克巴的行政制度和田賦改革》,《南亞研究》,1990年第3期

7.斯迪芬·麥勒迪斯·愛德華茲等,《莫臥兒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

8.陳春豔,《試論莫臥兒帝國的官僚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9.張萌桐,《莫臥兒帝國的曼薩普達爾制度(下)》,《南亞研究》,1986年第2期

10.培倫,《印度通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1.覃翠柏,《印度次大陸最終淪為印度殖民地探源》,右江民族師專學報

12.(印)R C馬宗達等,《高級印度史》,商務印書館


長按圖片,支持國曆君


註: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抓取,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蒙古人在印度____講述莫臥兒帝國的故事
    其中的莫臥兒帝國就是一個蒙古帝國。十五世紀末,成吉思汗後裔帖木兒建立的帖木兒蒙古帝國分裂後,帖木兒的六世孫巴布爾於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滅德裡蘇丹國後統一了北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莫臥兒統治者是有突厥血統的蒙古人,信奉伊斯蘭教。莫臥兒帝國的政治上層是穆斯林的,而社會基礎則是印度教的。
  • 元朝覆滅後,蒙古人在印度建帝國,稱霸南亞三百年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當屬唐朝,它存在長達289年,但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帝國,統治時間竟然長達331年的帝國,這就是印度著名的「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帝國因此統治者的民族而得名,莫臥兒(Mughal)原為波斯文,意為「蒙古」(Mongol),後來在英語中訛誤為「Mogul」。
  • 歷史上的莫臥兒帝國皇室究竟與蒙古人在血緣上有多什麼關係?
    莫臥兒帝國皇帝究竟與蒙古人在血緣上有多大關係呢?其實關於莫臥兒帝國和蒙古人之間的關係,其實確實還是有挺多彎彎繞的,首先是莫臥兒帝國皇族的祖先帖木兒算不算蒙古人,其次關於莫臥兒王朝的母系在其血統中的地位也有爭議。
  • 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曾是莫臥兒帝國的國都,卻兩次被蒙古人摧毀
    到了莫臥兒帝國統治時期,拉合爾還一度成為莫臥兒帝國的國都,而拉合爾現存的古建築大部分都是莫臥兒帝國時期修建的。在現在的拉合爾,很難看到十六世紀以前的古建築,這座戰略重鎮曾多次被戰爭所破壞,從成吉思汗西徵開始,這座城市曾兩次被蒙古人的騎兵摧毀。
  •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後裔南徵印度,建立起印度最強大的王朝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後裔南徵印度,建立起印度最強大的王朝 1368年,明朝大軍兵臨大都城下,元順帝倉皇北逃,蒙古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宣告結束。1369年,作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爾曾在中亞地區重建帝國,威震歐洲,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 它才是蒙古人後裔最多國家,人數高達3000萬,不是中國也並非蒙古
    建立了橫跨歐亞龐大的蒙古帝國。這就必須要說到印度歷史上曾經最為強大的帝國之一:莫臥兒帝國。 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帝國逐漸分裂,分化成為了元朝和數個汗國,而一個叫做帖木兒的人,是成吉思汗的遠方親戚,他生活在明朝西方的西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在當地十分有威望,等到1362年,他開始率領當地蒙古人反抗上層察合臺蒙古貴族的統治。
  • 突厥滅亡之後,竟又在西方建立三個帝國,其中一個威震歐洲三百年
    鮮為人知的是,數百年之後,同樣是一支中國的逃難部隊,又滅掉了東羅馬帝國,並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讓歐洲顫抖了三百年! 突厥徹底滅亡之後,突厥人去哪了呢?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部分融入中國與中亞之外,還有一些來西遷到西亞,數百年之後,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成為懸在歐洲頭頂上的一把利劍。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蒙古與突厥、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的融合
    公元13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除了西歐,幾乎整個亞歐大陸都被蒙古人的鐵蹄踏遍。印度,雖然不在當時的元朝和四大汗國之內,但最終並沒有逃脫蒙古人的入侵。1、從帖木兒帝國說起帖木兒帝國崛起於公元1370年,幾乎與大明帝國同時,其建立者為帖木兒。
  • 莫臥兒王朝為何要放棄母語,「認賊作父」把波斯語當作官方語言?
    他們還建立起了帖木兒帝國,隨後其六世孫巴布爾又在南亞地區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也是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一)、多種語言,兼收並蓄 察合臺汗國建立後,他的部眾長期與當地的百姓相交往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純正的蒙古人。他們習慣說察合臺式的突厥語,並且面容和裝束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 橫掃亞洲的蒙古人,唯獨放棄了印度,這是為什麼?
    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巔峰時期蒙古帝國的疆域包含了亞洲大部分地區,疆域超過三千萬平方公裡。那麼,南亞地區的印度為什麼沒有被蒙古人拿下來,難道是不感興趣嗎?蒙古曾數次入侵日本,但由於隔著汪洋大海,跨海作戰,這並非蒙古人的強項,所以拿不下來也情有可原。其實,蒙古人並非沒有入侵印度,只不過同樣和日本一樣,沒有拿下來罷了。那麼很多人或許有疑問,印度在歷史上可沒少被外族入侵及吞併,歷史上的印度可以說就是一部被侵略的歷史。
  • 蒙古人用800年時間,在地球上建立了31個國家!
    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因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拉特會師後進行反擊,不幸死於天花,瞞清乘機佔領內蒙古,1635年蒙古帝國滅亡。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元朝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國、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外一無所知。其實蒙古人在歷史上建立31個國家。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其中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突厥人所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則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由此可見從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而言,突厥人遠大於蒙古人。蒙古人在伊斯蘭世界曾建立伊爾汗國,其主要位于波斯,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但最終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所滅。
  • 為什麼繁榮的大宋,打不贏蒙古人?
    在蒙古帝國,光蒙古人就有七十二種,這怎麼可能是一種民族呢。滿人同樣很誇張,幾十種森林夷狄,都被裝進了一個叫做滿人的框裡。所以說,蒙古人和滿人,他們都只是一種貿易軍事共同體,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   遊牧民族,第一次對中央帝國形成強大威脅,是始於韓王信叛漢,勾結匈奴進攻漢朝,引發了白登之圍。再後面,就是漢武帝討伐匈奴,並試圖尋求對西域商路的控制權。
  • 中亞蒙古人的決裂:察合臺人與蒙兀兒人的百年戰爭
    在察合臺汗國建立初期,其汗國一直飽受海都之亂帶來的困擾,窩闊臺汗國的創建者海都企圖挑戰元帝國的權威,並且拉攏察合臺汗國一起反對忽必烈。到了公元1301年,海都之亂被元朝軍隊平定,察合臺汗國的大汗都哇立即率領軍隊收復了被海都佔領的土地,窩闊臺汗國宣告滅亡。都哇去世之後,蒙古貴族對察合臺汗國的汗位進行了反覆爭奪,直到1330年的時候,都哇的幼子答兒麻失裡成為了察合臺汗國的新大汗。
  • 為何4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美國學者的話一針見血
    世界4大文明古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過關於四大文明古國,我們能找到最多歷史實證的、並且也是唯一一個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卻只有一個中國。什麼古埃及,什麼古巴比倫,什麼古印度,前面都加了一個「古」字,原因就在於它們已經沒了。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延續至今呢?曾經有個美國學者用一句話總結了原因。
  •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大蒙古帝國」,現在哪個國家還存在?
    (蒙古國不能算成吉思汗後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成吉思汗死後,並沒有將汗位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傳給自己的幼子託雷,而是選擇將汗位傳給三子窩闊臺,這直接導致了蒙古內部的矛盾和未來蒙古帝國的衰落埋下了伏筆。而後,忽必烈以中國為中心建立了大元帝國,蒙古也因此分裂成大元帝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兒汗國五個國家,這五大帝國則是純正的成吉思汗後人所建立的。成吉思汗後人建立起來的這五個國家中,第一個滅亡的是窩闊臺汗國。
  • 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反法同盟為什麼沒有殺了拿破崙?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影響巨大的悲劇英雄,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兩次被反法同盟徹底擊敗後滅亡。法蘭西第一帝國完全滅亡後,拿破崙只能在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孤寂地度過餘生。
  • 你知道為什麼清真寺都有個"洋蔥頂"嗎?
    不過,這一切被蒙古人的崛起打斷了。十三世紀時,穆斯林的花剌子模王朝與塞爾柱帝國先後為蒙古所滅,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攻陷巴格達,最終滅亡了延續將近600年的阿拉伯帝國。然而,蒙古騎兵最終還是被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擊敗。1260年,馬木留克大軍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附近的艾因賈魯擊敗蒙古人,蒙古西徵就此止步。
  • 印度藝術狂野的一面:從賈漢季到沙賈汗的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王朝莫臥兒王朝所建立時刻的紛爭與輝煌在印度,莫臥兒帝國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在他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的規模和財富比以往增加了兩倍,他建立了強大的軍事體系,並進行了有效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取消對非伊斯蘭信徒的宗派稅,並且任命他們擔任高級文職和軍事職務,他是第一個莫臥兒王朝贏得當地人信任和忠誠的統治者。因此,莫臥兒統治時期為多元文化帝國奠定了基礎。
  • 印度藝術狂野的一面:從賈漢季到沙賈汗的莫臥兒帝國
    在印度,莫臥兒帝國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帝國之一。莫臥兒帝國統治著億萬人民,使得印度在一個統治下團結一致,在莫臥兒王朝統治期間擁有非常繁榮的文化和政治。在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到來之前,印度有許多伊斯蘭信徒選擇與印度教所統治的蘇丹德裡王國決裂。巴伯爾(Babar),者帖木兒的孫子和恆河北部恆河的徵服者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的後裔,決定接管整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