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亞洲的蒙古人,唯獨放棄了印度,這是為什麼?

2020-12-12 深更讀史

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巔峰時期蒙古帝國的疆域包含了亞洲大部分地區,疆域超過三千萬平方公裡。

那麼,南亞地區的印度為什麼沒有被蒙古人拿下來,難道是不感興趣嗎?

我們知道蒙古同樣沒有佔領日本,這並非不願意,而是沒有拿下來。蒙古曾數次入侵日本,但由於隔著汪洋大海,跨海作戰,這並非蒙古人的強項,所以拿不下來也情有可原。

其實,蒙古人並非沒有入侵印度,只不過同樣和日本一樣,沒有拿下來罷了。

那麼很多人或許有疑問,印度在歷史上可沒少被外族入侵及吞併,歷史上的印度可以說就是一部被侵略的歷史。

在面對外族入侵時,印度幾乎每次都沒什麼還手之力,可怎麼面對強大騎兵的蒙古人,卻抵抗住了呢?

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因素。

其一、蒙古人的重心不在印度。

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是在1206年,而同年印度地區誕生了一個德裡蘇丹國,這也是夠巧合了。

蒙古國建立沒有多久,成吉思汗就開始向外擴張,先後徵服了高昌回鶻以及西遼,隨後開始第一次西徵,主要目標是花刺子模。

蒙古和印度人第一次接觸,主要還是因為花刺子模的子扎蘭丁逃到了德裡蘇丹國,這才引發了蒙古和德裡蘇丹的戰爭。

第一次西徵結束後,成吉思汗因為西夏背棄盟約,又開始入侵西夏,不過卻病逝了。

窩闊臺汗繼位後,也挺忙的,除了滅金外,還發起了對南宋的戰爭。這期間還發起了第二次西徵,這個時候的目標是徵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而第三次西徵則是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當然了,雖然蒙古人很忙,但在1246-1304年間,還是發生了六次蒙古大軍入侵印度事件,最後都敗給了印度。

第二、蒙古騎兵對於印度不太適應。

除了蒙古人沒有下決心吞併印度外,其實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氣候問題了。

蒙古西徵幾乎沒有遇到氣候以及地形的影響,而遠徵印度就不一樣了,除了要穿山越嶺

外,還有炎熱潮溼的氣候。

畢竟蒙古人的優勢是騎兵,根本不適合這樣的地形。徵服安南的失敗和徵服日本的失敗,也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了,成吉思汗家族沒有完成的事,後來被蒙古人的後裔帖木兒完成了,還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相關焦點

  • 亞洲有三大文明圈——中國、印度、波斯,而結局最慘的其實是波斯
    在這亞洲三大文明圈中,波斯其實是最早形成統一的帝國的,即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當時我國尚處於春秋後期,而印度則在十六雄國時期。波斯在歷史上曾長期影響我國,比如樂器中的嗩吶、琵琶便源自波斯,再比如我們熟悉的明教。
  • 蒙古人為什麼信仰藏傳佛教?
    寫在前面:蒙古人為什麼信仰藏傳佛教?在電視劇《成吉思汗》中,經常可以看到宗教的身影。蒙古人信仰長生天,可能和薩滿教有些關聯,小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後來,蒙古人幾乎接觸了世界上的所有宗教,包括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 13世紀的蒙古人為什麼能夠吊打歐亞?因為東亞無強手、歐亞無霸主
    所以,蒙古人稱雄與否,關鍵是看東亞。只要橫掃了東亞,那麼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就只能盼著這夥人別來,因為路途足夠遠。而這夥人但凡要過去,那就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蒙古人自身的組織能力真的很強。首先是千戶制度,這個制度決定了蒙古人能夠長期稱雄的先決條件。
  • 世界蒙古人後裔最多的國家,蒙古人後裔多達3000萬,不是中國
    從世界歷史來看,產生了很多強悍的民族,其中最為世界震撼的還是蒙古人。蒙古人以不到百萬的人口,卻打遍歐亞大陸,甚至非洲,建立了世界範圍內最廣闊的帝國,強大到了極點。為此本來就不多的蒙古人,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所以這也是現在很多國家,都擁有大量蒙古人後裔的原因了。
  • 成吉思汗為什麼沒有佔領印度?
    13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四處徵討,並放下豪言:「雄鷹飛過的地方,都要變成蒙古人的牧場!」。成吉思汗鐵木真以及後代子孫四處徵討,攻佔了亞歐大陸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元朝和四大汗國,但是終元朝一代,蒙古人都沒能夠染指南亞印度和東南亞地方,這是為什麼呢?很不符合蒙古人的特點啊。
  • 蒙古人在印度____講述莫臥兒帝國的故事
    賽音拜努?握手禮節!莫臥兒帝國的主要功績就是統一了印度,實現了印度人夢寐以求的理想。沙賈汗大帝所建印度最大古皇宮紅堡。這是內蒙古阿拉善蒙古伊斯蘭教徒做禮拜的圖。在蒙古大帝國時期實行開明的宗教政策,當時世界上的各種宗教在其統治的範圍之內幾乎應有盡有,但不強迫被徵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所以蒙古本土部分蒙古人也信奉了伊斯蘭教,而西亞地區的蒙古人全部信封了伊斯蘭教。
  • 橫掃歐洲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後裔還是蒙古人的祖先?匈人來源之爭
    而這種不同種族、文明、宗教之間的戰爭歷史又可以分為兩種:遊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碰撞;亞洲人和歐洲人的交鋒。歐洲的噩夢——「上帝之鞭」阿提拉在冷兵器時代,馬快刀狠成了衡量戰爭勝負的重要標尺,而一向能徵善戰的馬背民族則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主流民族和重要話事人。不管是中國的城牆還是歐洲的城堡,再強悍的防禦終究抵擋不了風馳電掣的萬千鐵騎,最終淪為馬刀下的亡魂。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踏遍歐洲,為什麼沒有佔領南亞的印度?
    隨後,就在這一豪情狀語的刺激下,鐵木真與其子孫一直都在四處徵伐,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帝國,地跨歐亞,建立了赫赫威名的元帝國與四大汗國。但是為什麼蒙古鐵騎都已經深入歐洲了,卻對位居南亞的印度沒有佔領呢?顯然,這是很不符合蒙古人的性格的!
  • 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為何不曾拿下「阿三」,他害怕了?
    「蒙古鐵騎,善戰強悍」成吉思汗所率領的並不是步兵,而是騎兵,蒙古人擅騎射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騎兵隊伍有很大的作戰優勢,而且蒙古騎兵「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是不擔心糧草輜重的。騎兵擅長騎射,作戰勇猛,如果糧食短缺還可以打獵補充,所以蒙古騎兵沒有了一般軍隊會受到糧草牽制的這一弱點。
  • 摩洛哥學者在印度旅行,發現了記載印度將軍29次擊敗蒙古人的碑文
    在1332年的年底,伊本·白圖泰抵達了君士坦丁堡,在那裡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當時印度德裡蘇丹國的君主聽聞了伊本·白圖泰的事跡,希望伊本·白圖泰能夠前往印度旅行,在蘇丹的邀請下,伊本·白圖泰開始動身準備前往印度。
  • 元朝覆滅後,蒙古人在印度建帝國,稱霸南亞三百年
    1368年,明朝大軍兵臨大都城下,元順帝倉皇北逃,蒙古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宣告結束。1369年,作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爾曾在中亞地區重建帝國,威震歐洲,但也只是曇花一現。1525年,突厥化的蒙古人,開始徵服南亞,開創一個長達331年的帝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後,開始信仰這兩種宗教,改變了原有信仰
    經過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蒙古人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全球有政權的地方三分之二都被蒙古人統治。可以說人類有史以來,沒有一個民族能夠統治這麼大地方。不過蒙古人雖然統治這麼多地方,但他們並沒有通化被統治的地方,反而被人家通化了。當時的蒙古人全部都放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開始信仰這兩種宗教。先看一下蒙古人本來信仰的宗教。蒙古人信仰長生天。
  • 此國才是蒙古人後代最多國家,人口高達3000萬,既非中國也非蒙古
    印度對於中國來說,一直是充滿神秘的「國家」,甚至是可以讓中國人當中最聰明的人也可以「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的國家。你永遠不可能搞明白他的摩託車上能載多少人,你也完全不可能知道他們經過怎樣的一番操作讓「牛後神泉」可以用來治療癌症,你更搞不明白花幾十年造一座橋幾天就垮掉的印度為什麼會有一顆稱霸亞洲的雄心。
  • 成吉思汗徵服半個地球,為何卻放過眼前的印度?他到底在害怕什麼
    公元1206年,鐵木真以橫掃八荒之勢、氣吞寰宇之心,一統蒙古諸部,即「大蒙古國」皇帝位,上尊號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彎刀所向無不摧枯拉朽,西夏、金國、花剌子模在蒙古騎兵雷霆萬鈞的攻勢下紛紛敗北。
  • 蒙古人屬於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過渡人種嗎?
    同時,他根據皮膚顏色、面部特徵、頭髮形狀等差別,把人類劃分為亞洲黃色人種、歐洲白色人種、非洲黑色人種、美洲紅色人種。人種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從此誕生。為了嚴謹起見,專家們還在四大人種之間劃分出若干過渡人種,如介於尼格羅人種和高加索人種之間的衣索比亞人種、南印度人種;介於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之間的南西伯利亞人種、烏拉爾人種;介於蒙古人種和尼格羅人種之間的玻里尼西亞人種、千島人種。
  • 蒙古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英國史學家韋爾斯說:「在一段時間內,整個亞洲與西歐可以自由交往,條條道路都開通了羅馬教皇、印度佛教僧侶,波斯、義大利、拜佔庭和亞美尼亞的商賈,還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學者和數學家都紛至沓來,雲集於蒙古朝廷。
  • 三次西徵,蒙古人都打得順風順水,為什麼卻都停下來不打了
    (蒙古西徵)蒙古人發動的三次西徵,三次都打勝了。那麼,打勝了為什麼還撤軍呢?這次逃往印度是第二次逃跑。因此,成吉思汗決定整頓部隊,發動對印度的挑戰,消滅札蘭丁,滅亡印度。當時有人給成吉思汗提建議,讓他不用挑戰印度,只需要派人暗殺札蘭丁就可以了。但是,成吉思汗認為大丈夫行事需要堂堂正正,很鄙視暗暗殺行為,還是準備攻打印度。不過最終成吉思汗還是取消了行動。
  •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後裔南徵印度,建立起印度最強大的王朝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後裔南徵印度,建立起印度最強大的王朝 1368年,明朝大軍兵臨大都城下,元順帝倉皇北逃,蒙古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宣告結束。1369年,作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爾曾在中亞地區重建帝國,威震歐洲,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 為什麼蒙古人最多的地方並不是蒙古,也不是中國,而是這個國家!
    印度與我們國家是鄰國,但是在風俗習慣上跟我國有著很大的差距,他們信奉自己的宗教,有著自己的信仰,而且在他們心裡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也有幾個種類的宗教,但我們還是以日常生活為主,不會迷戀自己的信仰。其實印度也有很多從其他國家遷移過去的人口,並不全是印度人在當地居住。
  • 蒙古人後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達3000萬,既不是蒙古,也並非中國
    在唐朝,百姓們對印度的認知很少,只知道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著與自己生活的年代不一樣的地方。 印度在多年歷史中最常經歷的就是戰爭,大部分還是受到別人的攻擊以及傷害,在戰爭方面屢屢受到挫折。如果把蒙古人和印度人放在一起做比較,大家都會認為蒙古人要比印度人更英勇、戰鬥力更強。但事實上,蒙古和印度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兩者還有很深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