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婚嫁習俗,廣東在中國作為一個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省份,也有著屬於廣東的獨特文化習俗。比如廣東的結婚習俗飽含著文化底蘊的嶺南風情也讓人著迷。在廣東結婚儀式是比較隆重的,那麼你知道廣東的嫁娶習俗都有哪些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廣東的結婚習俗,去了解下一它獨特的個性和魅力!
儒家經典《禮記·昏儀》說:「夫權,始於冠,本於昏(婚),重於喪祭,專於朝聘,和於射鄉。此禮之大體也。昏(婚)禮者,禮之本也。」可見儒家十分推重婚姻禮俗。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儒家思想,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五彩繽紛、禮制頗多的婚俗文化。家鄉廣東的傳統婚俗,大抵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一個地方的具體表現。 中國傳統婚嫁基本遵循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這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和必經程序。合禮合法的婚姻,必須通過「六禮」程序來完成。
納採:男家請媒人向女方提親
問名:女方答應議婚後男方請媒人問女子名字、生辰等,並卜於祖廟以定兇吉
納吉:卜得吉兆後即與女方訂婚
納徵:又稱納幣,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
請期:男方攜禮至女方家商定婚期
親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時到今天,由於這種傳統婚嫁禮儀繁瑣需時,廣東地區甚少會採用全套[三書六禮]儀式,多化繁為簡。
一、婚禮前的禮儀
1.過大禮:訂親最隆重之儀式,約在婚禮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進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東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意味著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享福。
2.安床: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來安新房的新床,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意味著早生貴子等好意頭的食品放在床頭。
3.搬嫁妝: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娘家準備的嫁妝裝在一隻紅皮箱裡,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
4.上頭:
男方上頭:上頭前應先用綠柚葉沐浴,之後要穿上全新的內衣褲有睡衣,取其新的開始之意,案前應準備湯圓三碗(每碗九粒)、鏡、紅頭繩、尖梳、子孫尺、龍鳳剪刀,到吉時由好命人上頭(梳頭),並誠心向天參拜,上頭完畢後便可與家人及兄弟們同吃湯圓,分享結 婚的喜悅。男方吉祥上頭套裝:(尖梳、鏡、龍鳳燭、子孫尺、紅頭繩、龍 鳳剪刀、等)
女方上頭:
上頭前應先行用綠柚葉沐浴,之後要穿上全新的內衣褲有睡衣,然後要擇一個可以看見月亮的窗口,燃起龍鳳燭後要連同三碗湯圓、生果、燒肉、雞,誠心向天參拜,更要準備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針線包、紅絲巾;而龍鳳剪刀代表有利、子孫尺、鏡乃取其 光明繼後之意,即所謂[龍頭鏡、鉸剪尺]女方吉祥上頭套裝:(梳、篦、針、線、龍鳳燭、龍鳳剪刀、鏡、 紅頭繩、子孫尺等)
5.吃湯圓:意味著可以圓滿成婚,圓滿幸福。
注意彩禮送兩次,分為「禮頭」「禮尾」。第一次為「禮頭」。「禮頭」的禮金不能整數,不管你送的「禮頭」是一萬元,十萬元,都要拿一元錢出來。送9999元就行了,千萬不能有角有分。送「禮尾」則是通知女方父母,男方何時來迎娶他們的女兒。請女方父母做好女兒出嫁的準備。「禮尾」的禮金不論多少都可以。但「禮尾」的禮金不能多過「禮頭」的禮金。
廣東人,較輕財禮,多不要聘金;雖有因家境貧寒者,所索聘金,必多置嫁妝所需,謂取之男家,還之男家。稍有資財人家,莫不以豐厚嫁妝賠嫁。現代妝奩,偏重實際,多以金銀首飾、衣服被帳,日常用物為主,生話水平提高,又受港澳海外風氣影響,陪嫁妝奩又注重價值和派頭。時興金項鍊、寶石金戒指、金耳環等。
二、婚禮當天的禮儀
1.迎親
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了。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
2.找紅鞋
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裡找給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
3.出門
抵達女家後,第一關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的測試,必要時還要宣讀愛的宣言(賣身契),但最重要的是給予眾姐妹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姐妹滿意後才開門。入門後,新娘由大妗姐或伴娘帶出來交給新娘的父親,再由父親把新娘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跟著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再向雙親奉茶跪拜,接新娘儀式就此完成。
4.打紅傘
完成上述儀式,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摻扶並打紅傘,寓意開枝散葉,其它姊妹也須邊走邊撒米及紅、綠豆、金紙碎,俗稱「餵金雞」,據說可防止金雞啄新娘。上花車前,新娘要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表謝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過門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須是未婚女性,而且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過門,如果新娘早於兄長結婚,須將兄長的褲掛於門口之處,由新人在褲襠下穿過,假若早於姐姐結婚的話,則送一條裙給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門或過門,應暫時迴避。
5.入門
到達男家後,新娘由大妗攙扶下踏入男方家門。在大門坎外會預先放一個燃木炭的火盆(銅盆或鐵盆均可),新娘需從火盆中跨過,這叫「過火盆」,取其發旺、趕邪之意。接下來是拜堂儀式,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參拜家翁家姑。拜過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禮後,一對新人便會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並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後再按家中各人輩份和長幼逐一向長輩敬茶,至於跪下與否,則視乎敬、受雙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會互相對拜,大妗姐不斷說些吉祥話,在互租對拜後,拜堂才告禮成。
6.敬茶
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敬茶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節。新人在拜過祖先,要向父母敬茶,這樣不單代表答謝父母養育之恩,同時亦代表雙方家長接納新郎或新娘為家族中的新成員,是身份備受確認的象徵。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內,通常都放上兩枚紅棗和蓮子,寓意早生貴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長輩喝了新娘這杯茶後,會送上金手鐲、玉器等首飾作為新媳婦的見面禮,又會在盛託香茶的盤上(俗稱「檳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為大妗姐的賞錢。
三、婚後禮儀--三朝回門
新婚三朝回門是廣東傳統婚嫁的一個定俗,故禮儀頗為講究。回門時備的禮物,首要為雞,民間謂「帶路雞」,這是必備的吉祥之物。其餘的禮物,如魚、肉、鵝、海味、山珍、餅食等各聽其便。這些禮物,男家一般都多備一份,如肉、備兩塊,女家接禮後,按俗要回男家一塊。其餘如大桔亦不可缺少,如無大桔,即須以柑橙代替;大桔寓意「大吉」,女家接禮後。還要回給男家大桔(吉)。除遠道聯姻者外,市內及近郊聯姻,三朝回門一般是嶽家請郎婿、新娘及婿家姐妹姑嫂吃一餐,然後打點回禮,當日返歸。回禮賓司使中,有嶽母所蒸的大紅髮糕和紅斂糕,「帶路雞」不可或缺。
四、特殊婚俗
1.入贅
俗稱「招郎入舍」,即從妻居的婚姻形式。特別是一些沒有男兒的家庭,便要設法招女婿入門,傳延子嗣,改從母姓,養老送終。招婿的婚姻儀式,與一般婚禮基本相同,不同之處,一是一切儀式在女家舉行;二要從妻姓,直到三代之後再複姓歸宗。過去入贅者多受歧視,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較低下。因而人贅者多為勞苦人家、或多於無力娶妻人家的兒子。入贅男方必須進入女家居住,成為女家的兒子。現在男女平等,婚姻可以自由結合。成家後,居住在男方或女方都可以。男方住在女方也不必改姓。
2.改嫁
舊時允許男子再娶,卻禁止婦女再嫁。所謂「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因而寡婦改嫁會遇到諸多阻礙。寡婦改嫁,廣東人稱之謂「番頭婆」,必走偏門、後門,不能走正門、大門,再婚儀式一切從簡,多不舉行婚禮,不坐轎,不宴客。直至本世紀30年代之後,才略為寬容。
《氓》裡的「爾卜爾筮」,「親結其縭,九十其儀」語見《詩經"豳風"東山》,意思是說母親親自為女兒繫結佩巾,反來復去申戒到夫家應遵守的儀範,以上都是古人對婚嫁禮儀的詳細描寫。可見,婚嫁是每個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因此婚嫁禮儀自古自來一直都備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