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小穎習慣性地在工位上打開了小紅書APP,打算買一把太陽傘。在搜索框中輸入「太陽傘」,三萬多條關於太陽傘的「分享筆記」湧現。小穎被一款吸引隨即下單購買……這種先看他人使用體驗,再下單購買的網購新方式,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然而小穎渾然不知的是,商品評價批量造假這一屢禁不止的「電商毒瘤」盯上了風頭正勁的小紅書,並形成了一條從筆記代寫、代發到點讚、評論刷量再到相關商品引流的完整黑產鏈。即使小紅書聲稱平臺正在嚴厲打擊,但相關黑產仍十分活躍。
所謂「種草」,就是把一種物品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其喜歡這種物品的過程。電商的發展讓種草經濟炙手可熱,小紅書APP更被稱為流量的「收割機」。日前,就連雷軍也在小米新款手機上線之際入駐小紅書,成為第一位認證企業家,一個月內發了25條筆記,勤奮程度快趕上靠賣貨為生的達人。
但職業達人或普通素人在小紅書上分享筆記,推薦商品的同時,有不少消費者也因這些筆記而頻頻遭遇不愉快的購物經歷。「搜索補水面膜,看到好多筆記都在推薦一款韓國罐裝面膜,說多麼好用。但我一買回來發現上臉就刺痛,全是香精味,用了還過敏。」市民王小姐表示,自己看了好幾篇筆記下面的人都給出了很好的評價才購買的,「沒想到踩了坑。」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市民齊女士的經歷中。「因為之前剖腹產留下個疤痕,就在小紅書上搜索祛疤膏。我看其中一款很多人都在推薦,出現在首頁前幾名,點讚也很多,覺得應該靠譜。誰知道買回來沒什麼效果。我私信推薦的達人,達人則以一句個人膚質吸收有差異就把我打發了。」
「招小紅書寫手,10-15元一篇」、「品牌直招,需大量小紅書達人、素人」、「550字代寫代發,15元,老手來,不培養新人」……在一個名為「小紅書 kol 互粉 活動通告」的豆瓣小組裡,剛上班不久的白領李曉雪關注著一個每小時更新的招募貼,「一般都是看圖寫文,行價是500字左右結15元,偶爾會遇到以返傭的形式給錢,即分享筆記後賣出產品給40%的返傭。」
這些筆記在淘寶、豬八戒等平臺上的對外報價則高出很多。「100-300字的筆記,40元一篇;300-500字的筆記,60元一篇;500-800字的筆記,80元一篇。」某文化傳媒公司的工作人員對北京晚報記者表示,不同篇幅的文字收取費用不同,如果需要幫忙處理圖片,還需要額外收取費用。
此外,幾位商家還對記者表示,除了有專門的寫手代寫筆記外,還能提供「代發」、「收錄」服務。所謂「代發」,是指用粉絲數量在100-300名間的素人帳號發布這些「定製筆記」,每篇的發布價格為30元。「代發不一定能被小紅書收錄,想要包收錄的話,每篇還需要單獨加30元。」一名商家介紹稱,包收錄是指這些筆記被發布後一定能通過小紅書的收錄審核機制,而被其他用戶檢索到,「現在小紅書審核變嚴了,如果只是代寫代發,我保證不了會不會當作刷量筆記被清理掉。」
記者注意到,目前一些豆瓣小組、高校論壇以及大學生兼職微信群內還活躍著收小紅書帳號的信息。「我就養了一個小紅書號,幫人發發廣告帖,平日自己也寫點真實筆記做維護,隔幾天幫人發個一兩條『推廣筆記』,能掙點夥食費。」北京工商大學的辜同學稱。
「小紅書用多了,都能意識到一些筆記是廣告筆記。我一般會選擇重點看某類產品在小紅書上排在前列、熱度較高、評論較多的筆記,也會仔細瀏覽下方的評論留言,多方參照來判斷是不是真的好用。」市民王小姐稱,多次「踩坑」後的她在筆記參考上已變得較為慎重。但搜索某個關鍵詞後,排在前列的筆記裡推薦的產品真的就是廣受歡迎,有口皆碑嗎?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小紅書的筆記排名已然成為一項單獨的生意。記者稱,自己有自製牛肉醬想要推廣,並無註冊品牌或者食品許可證。對此,一位微信名為「小紅書商學院」的商家建議記者,可以購買小紅書筆記排名,再以微商連結來銷售,「有了牛肉醬的收錄筆記後,把連結給我們,1500元一個月,我們保證能將整個連結的排名做到『牛肉醬』這個關鍵詞的前幾名。簡單來說,就是在小紅書上搜索『牛肉醬』這個詞,搜出來的前六名就能有您的筆記。」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淘寶、美團等評論造假不同,從事小紅書黑產鏈的商家大多將自己的名字或店鋪名稱改為小紅書專屬名,如「小紅書業務綜合店」、「小紅書專業運營」、「小紅書商學院」等,頭像名稱也大多直接採用小紅書logo。「現在品牌方都在往小紅書上做推廣,每天接小紅書的單子就夠了,目前大部分客戶都來自美妝、母嬰、護膚類領域。」一位商家介紹稱。
小紅書的筆記代寫生意,其實是電商虛假評價這一老頑疾的新表現。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從事小紅書筆記造假生意的商家,此前也大多有過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刷單的經驗。「在安全性和效率上我們保證沒問題,我們之前做淘寶評論、快手點讚、微博加粉做了三四年,現在雖然全力做小紅書,但經驗上你放心。」某自稱「小紅書代運營」的商家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實施的《電商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但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法條在實際運用中卻往往遇到障礙。「該法條僅對『虛假評論』行為作了一個籠統的規定,而對於如何認定『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行為沒有進一步的細化描述,這會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各地對於認定上述行為的標準無法統一。此外,該法條也並沒有進一步對『虛假評價』的行為人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進行明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百良律師事務所律師何軼智律師表示。
涉事平臺小紅書則在日前發布反作弊報告稱,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筆記4285篇,其中除機器刷量外,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筆記被清理。小紅書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禁止一切刷量、刷粉等數據造假行為,「通過任何手段獲取虛假流量或違規不當獲利的作弊行為,將會受到持續和嚴厲打擊。」
此外,7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小紅書在華為、騰訊應用寶等應用商店中均已被下架。小紅書公關部相關人士並未透露下架原因。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