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2》打破「樂壇鄙視鏈」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我是唱作人2》在4月17日開播,七期下來,豆瓣評分升至7.4分。第二季的賽制發生了不少改變:取消上下半場制度、增設挑戰賽;同時保留了上、中、下位區的設置。

  有些音樂競演節目強調「競演」,而《我是唱作人2》強調的則是「音樂」。正如總製片人車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這檔節目就是要「將舞臺還給原創音樂及音樂人」。《我是唱作人2》把來自各個圈層的音樂人放到同一個舞臺上比拼,產生的是良性的結果:比起爭個你死我活,這檔節目更看重的是不同音樂風格之間的互相碰撞和影響,從而激發出音樂的活力。

  樂壇「鄙視鏈」,用作品打破

  如果帶著偏見來看《我是唱作人2》的首發陣容,很容易就會把這八組歌手分成「上中下位區」:資歷最老的搖滾老炮鄭鈞、「Keep Real」的說唱歌手GAI、唱功了得的「國風美少年」霍尊,這三人的作品風格鮮明又保持一定流行度,穩坐「樂壇鄙視鏈」頂端;陳粒寫得一手流暢的旋律但定位模糊、新生代的劉思鑑風格新銳但受眾範圍不廣,身處中位區;而流量偶像出身的張藝興、「網絡歌手」隔壁老樊、背負「轉基因民謠」標籤的馬頔,則要呆在下位區了。

  不僅是普通觀眾,連音樂人本身也不可免俗地被這條「樂壇鄙視鏈」影響著。曾公開表達對流量歌手不屑的鄭鈞,在《我是唱作人2》第一期聽完張藝興的《Joker》之後,只是波瀾不驚地說了一句「舞跳得不錯」;在抖音、網易雲音樂等網絡平臺走紅的隔壁老樊,前幾期創作也一直被其他人批評過於套路。

  在這個層面上,《我是唱作人2》為不同類型的音樂人提供了一個平等的舞臺,給了他們一個破除偏見、證明自己的機會。節目進行到第七期,這些刻板印象已經逐步被打破。一方面是作品取代了偏見:張藝興深度參與了每首歌的詞曲創作和編曲,每一期交出的作品都可圈可點;老炮鄭鈞也開始感受到後生可畏,在一對一競演中一度敗給GAI和張藝興。另一方面,通過音樂人之間的碰撞,也激發了他們的進步:隔壁老樊不再拘泥於他在網絡平臺吃香的煙嗓和煽情旋律,大膽嘗試了雷鬼、電子等新編曲;劉思鑑在他擅長的電子氛圍基礎上,開始更注重歌詞和旋律的創作,進步顯而易見。

  實驗與流行,要好好平衡

  《我是唱作人2》區別於其他音樂綜藝的最大特點就是「原創」。原創音樂自帶新鮮感,不需要像《歌手》等翻唱綜藝一樣通過宏大的編曲和誇張的舞臺表演製造戲劇性。從這檔節目中誕生的作品曲風趨向多元:無論是陳粒那種細膩入微的小調,還是GAI那種大鳴大放的「炸裂」表演,都有存活的機會。

  雖然節目設置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這檔音樂綜藝的競技性,唱作人們仍需在這個舞臺上處理好實驗與流行的平衡。節目中,音樂人每周都要準備一首從未發表過的新作品進行競演,由101位大眾評審對作品打分。這些評審既有媒體人、樂評人等業內人士,也有學生、上班族等普通樂迷,他們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眾的口味;這種「就作品論作品」的評審機制,儘量擯除了流量和人氣的影響。音樂作品如果想「出圈」,節目中的排名頗有參考性。

  節目中,通俗如隔壁老樊,好幾期一直呆在下位區;前衛如補位歌手蘇運瑩,則是「一輪遊」。這檔節目給音樂人提供了一個機會,摸索出自己最受大眾歡迎的風格。上位區常客霍尊就非常懂得放大自己的聲音優勢,他的作品自帶高級感,雖有時略顯晦澀,但他那真假聲無縫切換的魔鬼唱功,能讓聽眾直觀感受到作品的厲害之處,加分不少;GAI除了繼續鞏固他身上最受歡迎的江湖氣之外,還試水了抒情流行《別留》,反響同樣不俗;鄭鈞堅持做他最擅長的公路搖滾,這種帶著濃鬱90年代氣息的曲風仍然有深厚的受眾基礎;陳粒每一期都帶來一首哀愁小調,「特立獨行女文青」的形象在節目中得到強化。

  不但有口碑,熱度也不低

  雖然《我是唱作人》目前還沒誕生出一首如《消愁》一樣的「爆款」歌曲,但節目的設置讓觀眾感受到製作方對音樂的尊重。節目總製片人車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我是唱作人2》是一檔「單純做音樂、將舞臺還給原創音樂及音樂人」的節目。不少樂迷對此也有同感,就如第二季豆瓣條目中的一條熱門短評:「所有的輿論、話題、標籤都會隨著時間消失,留下的只會是音樂、作品和舞臺。」

  比起消耗過往的「金曲庫」,《我是唱作人》的確為華語樂壇帶來了新東西。這檔節目還有「售後」:上一季《我是唱作人》結束後,有音樂人選擇把節目中的歌曲重新編曲、錄音,併集結成新專輯,白安的《44天》和毛不易的《小王》都是這樣的作品。

  雖然車澈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訴苦稱,第二季的最大困難在於「真正關心音樂的人太少了」。但從數據上看,《我是唱作人2》的熱度並不低: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數據,《我是唱作人2》的愛奇藝熱度比第一季大幅提升:第一季的歷史最高熱度為6620,第二季歷史最高熱度達到9705,甚至高於女團綜藝《青春有你2》的9210。在5月30日的QQ音樂飆升榜中,《我是唱作人2》第七期的歌曲——張藝興的《湘江水》、陳粒的《且慢》等歌曲均有上榜;張藝興的《joker》、陳粒的《抱歉抱歉》等歌曲也在播出當天登上微博熱搜。

相關焦點

  • 拒絕翻唱,打破偏見,《我是唱作人2》能否再造華語音樂原創力?
    換句話說,對於以作品取勝的唱作人來說,可能這都不是最理想的舞臺。國內音樂綜藝市場來看,因為各家定位方向和目標市場的不同,甚至形成了從《歌手》《中國好聲音》等國民音綜到《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垂直音綜,再到《創造營》《青春有你》等偶像選秀等構成的音樂綜藝鄙視鏈。相比其他合家歡式的音樂綜藝,《我是唱作人》卻堅持選擇更聚焦於原創音樂,為新歌提供舞臺。
  • 《我是唱作人2》接力原創音樂長跑,愛奇藝音樂賽道的強勢引領
    當音樂鄙視鏈被打破,不同風格的歌手公平對決,我們好像又可以安靜的聽「歌」。兩季之間的變化,除了唱作人的反差,還有品牌信任建立後節目躥升的口碑熱度。4月16日《我是唱作人2》第一期登陸愛奇藝(每周四晚八點愛奇藝獨家上線。
  • 《我是唱作人2》圓滿收官 2個月88首原創新歌
    2個月88首寶藏原創新歌 音源強勢霸榜作品口碑出圈開播至今,《我是唱作人2》以每周8首新歌的速度,實打實為觀眾輸出88首寶藏原創歌曲,為市場帶來音樂財富。這些作品既有對音樂風格的創新和實驗,也有對生活本身的記錄和關照,不僅收穫樂評人和聽眾的一致好評,更是接連稱霸TME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等各大權威音樂榜單。
  • 這集齊「鄙視鏈」的綜藝太會挑事了
    唱作人》也能看到現在我們華語樂壇音樂人的創作生態,他們的焦慮。賽制不用再多說,就是幾位創作型歌手同臺表演原創歌曲,同臺競演pk。而這也是本小糊綜藝圈了一波觀眾的原因。——原創。粗略歸納一下其中的音樂類型鄙視鏈。ps:可別罵我是個挑貨,節目裡就明晃晃地拿音樂鄙視鏈出來討論,當成battle看點的,我接受有理有據的反駁,不接受辱罵。首先是搖滾老炮鄭鈞,個人風格+地位加成,穩坐鄙視鏈最上層。
  • 我是唱作人2:馬頔這樣要臉的歌手,正是華語樂壇所需要的
    我為什麼喜歡看《我是唱作人》?喜歡看一檔綜藝大多數時候主要還是因為這檔綜藝好看,而之所以會看《我是唱作人》,主要是因為每周有著8首原創新歌可以聽。《我是唱作人》有著一個非常特殊的環節:吃飯環節-《開飯啦!唱作人》。或許節目組自己也沒想到,唱作人們在吃飯的時候輸出自己的觀點卻也能獲得這麼多的關注,這至少證明大眾其實挺喜歡看音樂人們在一起聊音樂的。最新一期的《開飯啦!
  • 神奇的樂壇鄙視鏈:周深被追捧馮提莫成底層,不都是主播出身嗎?
    可就算這樣在彈幕和評論竟然還顯出了華語樂壇的鄙視鏈,除了音頻怪物、老乾媽、銀臨等古風網絡歌手,這次演唱會還請了李雲剛、周深、馮提莫、耿斯漢等人,在這四人之間就排出了三六九等,最底層的當然是馮提莫。網友的話也說的過分直白:馮提莫也配來這種地方?
  • 《我是唱作人》為什麼要做第二季?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周曉英《我是唱作人2》官宣了。他們不約而同地問:華語樂壇是否「已死」?大家真的還有在關心音樂嗎?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是唱作人》繼續做第二季,其意義幾何?毋庸置疑,《我是唱作人2》意義是非凡的。它是少有的、使我們能夠認認真真去討論音樂本身的節目了。
  • 「唱作人」成華語樂壇之光,卻很難再創張國榮、羅大佑時期的輝煌
    《我是唱作人》音樂競技節目,因其打破了以往音樂綜藝的翻唱傳統,此外又集結了眾多實力原創歌手,所以自開播以來就備受矚目。最新的一期節目,梁博、毛不易、王源等現場演繹的高質原創歌曲,讓不少觀眾感慨萬千。王源作為節目中年齡最小的唱作人,昨晚以一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把自己唱到在舞臺上失態大哭,而臺下比他年長許多的女觀眾聽著他唱出:「這世上除了我,只有千萬個你;你說天塌下來你會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時,紛紛忍不住感動落淚。這樣戳心的歌詞,很難想像竟然是一個18歲的少年寫出來的。大家心疼王源的同時,也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能考上美國頂級的伯克利音樂學院。
  • 看《我是唱作人》有感——讓我對當今華語樂壇的各類音樂有所了解
    看《我是唱作人》有感——讓我對當今華語樂壇的各類音樂有所了解這幾年,關於音樂類的節目出了很多,比如已經延續了好幾季的《歌手》,還有《天籟之戰》,新出的《這就是原創》等等,4月12號,愛奇藝又新上了一個新的節目——《我是唱作人
  • 音樂鄙視鏈無處不在
    無論是音樂地區、流派、專業、唱法,都好像存在鄙視鏈。就比如音樂地區鄙視鏈:歐美 > 日本 > 韓國 > 港臺 > 內地 > 其他地區,還記得以前有個男同事問我,「你最喜歡哪個歌星啊」,我說「五月天啊」,他來句「土嗨」。
  • 《我是唱作人2》尾聲,張藝興深夜發文,卻得到預料之外的暴擊
    作為一部優質的音樂類節目,《我是唱作人》也在萬眾矚目之下迎來了第二季。在節目中邀請了許多樂壇的實力唱將進行pk。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是唱作人2》也終於迎來了節目的尾聲。在6月25日的總決賽時,張藝興帶領著自己戰隊中的成員一起與霍尊所帶領的隊伍進行pk。
  • 《我的美麗村莊》入選荊楚名團聚江城展演活動
    本報訊(記者 周萬榜)近日,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聯合出品,市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現代楚劇《我的美麗村莊》,入選第二屆荊楚名團聚江城展演活動。其中,我市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現代楚劇《我的美麗村莊》將在本月16日—17日在武漢珞珈山劇院演出。 據悉,該劇由《廁所革命》《祠前紛爭》等五個篇章組成,華麗的舞臺,演員精彩的演繹,傳統的唱腔與現代編排手法相得益彰,將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開展「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活動、打造美麗鄉村的探索實踐呈現在全省觀眾面前。
  • 無處不在的「鄙視鏈」咖啡圈也有
    "鄙視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12年《南方都市報》的一篇文章裡,其中一個小標題是「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5年過去了,這個網紅詞依然有著極高的使用率和無邊界的使用範圍,幾乎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各行各業,吃穿住行,不分國籍、性別、年齡,鄙視鏈無處不在。
  • 令人遺憾的是,即便到了2020年,華語樂壇仍存在諸多歧視鏈
    但是在一一追過了這些音樂綜藝後,我卻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便到了2020年,華語樂壇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歧視鏈,這裡面有針對歌曲的也有針對歌手的,明明早就應該被唾棄的潛規則卻始終圍繞著大環境不曾散去,這樣的局面實在是有些糟心。
  • 2020年,誰還在鄙視「流量音樂」?
    圖源:愛奇藝截圖這是綜藝《我是唱作人2》的第一個場景,也是意味頗深的一個場景。在《我是唱作人》第一季中,他把梁博、毛不易、王源、高進等歌手拼在一起比賽,試圖去鬆動一點點「音樂鄙視鏈」;第二季中,他又把鄭鈞、霍尊、張藝興、隔壁老樊等歌手拼在一起,試圖讓音樂品類、音樂人和聽眾三方進行一場「和解」。車澈承認,國人的音樂審美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對固化的。他想做的,只是試圖撬動一點點人們固化的審美。
  • 「音樂圈鄙視鏈」的本質是什麼? - 鈦媒體APP
    實際上,在音樂消費者中,也常年存在一條「音樂消費鄙視鏈」,無論音樂地區、流派、樂器、唱法,都成為樂迷們秀優越的方式。無處不在的音樂圈鄙視鏈有人曾總結出「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將「鄙視鏈」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誕現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 樂壇鄙視鏈:那英撕刀郎沒音樂,楊坤批《驚雷》沒內容
    除此之外,對於音樂「鄙視鏈」,歌手李健也曾給出回應,之前,因網絡歌手在歌壇地位不高,很難得到承認,為此,李健在給大壯正名時,說出了:音樂本無好壞,有市場,他就是好音樂,是流行音樂,一番說辭,得到了周杰倫、謝霆鋒、哈林的認可。
  • 我是唱作人2什麼時候播出 第二季名單陣容有gai還有誰
    我是唱作人2什麼時候播出 第二季名單陣容有gai還有誰  今日早上,《我是唱作人》官博官宣了新的兩位唱作人加入,分別是劉思鑑和陳粒。先前官宣的Gai周延、霍尊、隔壁老樊、鄭鈞、馬頔早已讓大家興奮不已。這一次的唱作人集齊了搖滾、民謠、說唱、流行等等各種類型,讓人翹首以盼。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太陽之下無新事,人多的地方就有了比較,就有了高低之分,鄙視鏈也就應運而生。小時候我們總是被拉來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較,長大了我們混的各種圈子也是逃離不了鄙視鏈的束縛,就連你呼吸的空氣都是有鄙視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