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鄙視鏈:那英撕刀郎沒音樂,楊坤批《驚雷》沒內容

2020-12-14 飯後小談資

日前,楊坤現身直播間開播,在談及當下音樂時,楊坤把《驚雷》批的一無是處,用楊坤老師的話來說,這首歌要旋律沒旋律,要內容沒內容很是難聽,除此之外,楊坤還稱如果喜歡驚雷的人,以後就不要再進自己的直播間。

楊坤直播間的言論,很快引來《驚雷》原創作者mc六道的回覆,mc六道認為楊坤指責的話語大有含義,任何音樂存在即合理,這麼多人喜歡驚雷說明有很多人從這首歌中獲取到快樂,《驚雷》現在這麼火,要比你的任何一首歌都火。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驚雷原創作者回應的「音樂無高低貴賤之分」,早前,李榮浩就討論過這個話題,李榮浩認為音樂有或沒有高低之分,不是你一個人的價值體系建構的,因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程度所影響的。

除此之外,對於音樂「鄙視鏈」,歌手李健也曾給出回應,之前,因網絡歌手在歌壇地位不高,很難得到承認,為此,李健在給大壯正名時,說出了:音樂本無好壞,有市場,他就是好音樂,是流行音樂,一番說辭,得到了周杰倫、謝霆鋒、哈林的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楊坤與李健都曾登上某音樂節目當老師,兩人對音樂卻給出了不同看法,一個人不認同《驚雷》,但從李健之前的措辭來看,《驚雷》在李健眼中是好音樂,因為他有市場,受眾也比較廣泛。

其實,驚雷之所以被楊坤怒批,與其音樂鄙視鏈有很大關係,在《驚雷》之前,董寶石的《野狼DISCO》也曾紅極一時,兩人的旋律與歌詞相差無幾,不過,這首《野狼DISCO》卻得到大部分音樂藝人的認可,比如,陳偉霆、張藝興就曾在春晚唱這首歌。

就連流量之稱的楊冪,也曾唱過這首「化彩虹」的歌曲,可見,這種快節奏的歌曲還比較受眾,有的歌手認可,有的歌手卻持反駁態度。

音樂的「鄙視鏈」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當初,那英就曾公開拒絕刀郎獲獎,那英認為刀郎不具備審美觀點,沒有一點音樂性,總而言之,就是有點俗氣,不值得獲獎。

對於那英的開撕,刀郎也回應過音樂無貴賤,真正的民歌是隨時可以拿出來唱的,好的音樂不該放在廟堂之上,而是讓大眾來欣賞,值得一提的是,刀郎的回應,得到了趙本山、畢福劍、汪涵等人的支持。

從這裡來看,音樂好壞很難鑑定,有成名歌手否認別人的音樂,也有成名歌手支持他人音樂,這種音樂鄙視鏈,何時才能消失。

相關焦點

  • 楊坤批《驚雷》噁心,質疑喜歡這歌的人腦子沒事吧?原唱本人回應
    楊坤批《驚雷》噁心,質疑喜歡這歌的人腦子沒事吧?原唱本人回應2020年4月11日,楊坤最近在社交平臺上直播,他談起了歌曲《驚雷》,直言道:「我聽到這首歌,真的是給我一個驚雷。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沒想到原唱知道了楊坤批評《驚雷》之後,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回應。原唱表示,音樂沒有高貴低賤之分,《驚雷》現在很火,比你(楊坤)任何一首歌曲都火,這說明大家很喜歡。有的網友認為,「驚雷怎麼火的你心裡沒數嗎?別人的歌是大眾喜歡認可火的,你這玩意明明就是被嘲火的,你還好意思來說?
  • 《我是唱作人2》打破「樂壇鄙視鏈」
    有些音樂競演節目強調「競演」,而《我是唱作人2》強調的則是「音樂」。正如總製片人車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這檔節目就是要「將舞臺還給原創音樂及音樂人」。《我是唱作人2》把來自各個圈層的音樂人放到同一個舞臺上比拼,產生的是良性的結果:比起爭個你死我活,這檔節目更看重的是不同音樂風格之間的互相碰撞和影響,從而激發出音樂的活力。
  • 音樂鄙視鏈無處不在
    無論是音樂地區、流派、專業、唱法,都好像存在鄙視鏈。就比如音樂地區鄙視鏈:歐美 > 日本 > 韓國 > 港臺 > 內地 > 其他地區,還記得以前有個男同事問我,「你最喜歡哪個歌星啊」,我說「五月天啊」,他來句「土嗨」。
  • 專業鄙視鏈:楊坤評驚雷太難聽!原唱反擊比你的歌火,網友抱不平
    其實,楊坤以專業音樂人角度評判驚雷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楊坤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創作歌手,他也有過不少的成名歌曲,由於名氣他也做過不少節目的導師,他對於音樂有著嚴格的審判標準,這歌曲顯得有點業餘的《驚雷》自然而然就不會受到他的好評了。
  • 神奇的樂壇鄙視鏈:周深被追捧馮提莫成底層,不都是主播出身嗎?
    可就算這樣在彈幕和評論竟然還顯出了華語樂壇的鄙視鏈,除了音頻怪物、老乾媽、銀臨等古風網絡歌手,這次演唱會還請了李雲剛、周深、馮提莫、耿斯漢等人,在這四人之間就排出了三六九等,最底層的當然是馮提莫。網友的話也說的過分直白:馮提莫也配來這種地方?
  • 「樂隊」今夏火了 音樂「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沒錯,「樂隊」一夏出圈了,樂隊火了、演出多了、樂手流量漲了……以前在livehouse演出的「小眾」搖滾樂如今炙手可熱,可搖滾樂迷們正在憂心忡忡地嚴防「飯圈文化」入侵……所以,是時候討論下:音樂的「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這段話雖然看似在講玩笑話卻引得臺下觀眾們的一片叫好聲,就連臺上的嘉賓都說好,但是仔細分析下去,就會這個鄙視鏈也是用所科學依據的,雖然是歌手,但是大家好像都看不起在音樂裡面那個讓音樂變得不純粹的人,比如玩古典樂的會覺得自己是最頂級的音樂家,他們覺得玩搖滾的人和自己相比比較低俗,而玩搖滾的人卻覺得自己玩搖滾很高雅,覺得說唱不倫不類更加低俗,這就是音樂圈的鄙視鏈。
  • 《樂隊的夏天》:音樂鄙視鏈有多嚴重?高曉松的回答引人深思
    現在聽音樂的風氣很不好,聽歌存在著嚴重鄙視鏈:大致就是古典看不起爵士,爵士看不起電音,電音又看不起搖滾,搖滾覺得民謠太假,民謠又覺得流行太俗,而流行又覺得說唱能算歌嗎……還存在著這樣的優越感,外語歌,日韓歌,粵語歌,國語歌,網絡神曲的一條鄙視鏈。
  • 樂壇鄙視鏈:民謠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說唱看不起喊麥!
    這段時間一首《驚雷》可以說是掀起了軒然大波,楊坤diss《驚雷》,讓喊麥文化再一次來到了大眾視野中。喊麥在當年也是一代青春回憶,在直播剛剛興起的時候,也曾佔有一席之地。在樂壇一直存在著一個鄙視鏈,民謠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說唱看不起喊麥!其實不管在什麼圈子裡都有著這樣的鄙視鏈,民謠是一種帶有民族色彩的,在民間流行的歌曲,也正是因為起源於民間,民謠反映了民間社會的風尚和輿論導向。
  • 這集齊「鄙視鏈」的綜藝太會挑事了
    但愛奇藝非要湊出音樂鄙視鏈一條龍,火藥味很是濃烈。第二季參賽的創作人分別為:張藝興、鄭鈞、GAI、陳粒、馬頔、劉思鑑、霍尊、隔壁老樊。粗略歸納一下其中的音樂類型鄙視鏈。ps:可別罵我是個挑貨,節目裡就明晃晃地拿音樂鄙視鏈出來討論,當成battle看點的,我接受有理有據的反駁,不接受辱罵。首先是搖滾老炮鄭鈞,個人風格+地位加成,穩坐鄙視鏈最上層。
  • 還沒坐穩就急轉彎了?紅臉直播上熱搜,楊坤神速闢謠「那是曬傷」
    當年為了「站隊」那英,曾出言貶低刀郎、公開調侃田震,至今依然讓不少人對他很反感。自從開始玩直播後,他更是因為在直播上屢次「出言不遜」而上熱搜。先是批評網絡神曲《驚雷》「是什麼東西」、「唱它人這(指腦袋)沒事吧?」,引起全網對「喊麥是否屬於音樂」進行熱議。
  • 從MC天佑到《驚雷》,被圍剿的喊麥與割裂的音樂審美
    文 | 赤木瓶子 網生內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衝擊著人們的審美體系,在發行近3年時間後,《驚雷》給了音樂行業一記「驚雷」。 事情開始於音樂人楊坤在一次直播裡對音樂作品《驚雷》的直言不諱,「太難聽了,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要節奏沒節奏、要律動沒律動。」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聽古典音樂的基本站在金字塔頂端,睥睨蒼穹。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比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 那英算不算是華語樂壇天后級別的人物?
    那英算不算是華語樂壇天后級別的人物?客觀的說,算,這一點上,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不過很多人因為那英近些年的無數黑歷史而選擇不同意而已。01 那英在音樂上的成就那英自1988年以一曲《山溝溝》出名,正式成為樂壇上一個亮眼的星星。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第二年他們更是憑藉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參加了全英音樂獎,並且獲得了最佳英國團體獎和最佳英國專輯獎。後來酷玩樂隊慢慢的火了起來,在2002年,他們發行了第二張專輯,這讓他們首登公告牌,並獲得了第五位,在美國地區的銷量也達到了400萬張。後來在格萊美典禮上,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獲得了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獎和最佳搖滾樂隊獎。
  • 楊坤DISS《驚雷》「噁心俗氣」,惹來原唱回應:音樂沒有高低之分
    直播怒懟網絡神曲《驚雷》《驚雷》到底是什麼老編一下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不過只要一說「驚雷 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紫金錘」,我想平時經常玩某音的朋友應該都能記起來,沒錯就是最近爆紅各大平臺的一首另類。而近日楊坤在直播時被提及《驚雷》這首歌,突然間仿佛被點燃了怒火,一連串說出了噁心、低俗、我靠、什麼東西等等粗口,並表示《驚雷》這也算歌嗎?要旋律沒旋律要節奏沒節奏,居然能這麼火。該消息一經流傳立馬引發網友討論,《驚雷》到底算不算歌,楊坤的發言又是否妥當?
  • 好聲音選手唱網絡歌曲引熱議: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但歌壇有鄙視鏈
    音樂選秀總是夏天的標配,《明日之子》剛剛唱罷,《中國好聲音》和《聲入人心》的賽程也已過半。堅持了8年的《中國好聲音》,依然由元老那英、庾澄慶坐鎮。不過今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王力宏和李榮浩的加入。他在文中還呼籲大家不要把音樂分高低貴賤。縱觀這場爭議,本質上還是音樂圈由來已久的鄙視鏈。這個圈子向來不缺少紙上談兵故作高姿態的批評家。他們固化自己喜歡的音樂圈子,不願意接觸新鮮音樂元素。就連一向好人緣的王錚亮也吐槽某新人歌手:「一來就唱電影歌曲,就飄了?就看不起唱電視劇歌曲了?」可見音樂圈鄙視鏈多麼可怕。
  • 對楊坤diss驚雷後個人的對音樂的理解
    最近圍觀了楊坤和《驚雷》的瓜,然後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我對音樂的認知。我聽說網上音樂圈有個鄙視鏈 古典>爵士>搖滾>民謠>流行>說唱。我覺得音樂本身沒有高雅和低俗,但音樂的藝術性是有難易之分的。就好比數學分為高等數學、中等數學和低等數學,我們只能說高等數學確實比中等和低等數學複雜,卻不能以高低貴賤區分(會個微積分就看不起乘法口訣嗎)放在音樂上同理。古典音樂就好比高等數學,因其複雜的藝術性(和聲走向、曲式框架、調性調式、編曲配器等等)以及獨特的歷史地位決定古典音樂的高度。
  • 一首《驚雷》所引發的效應,誰才是最後的贏家,華語樂壇的沒落麼
    自從楊坤直播diss《驚雷》之後,難聽、噁心、俗氣就成了《驚雷》的代名詞。要曲沒曲,要譜沒譜,要和聲沒和聲,要什麼沒什麼,它根本都不算是一首歌,真搞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這首歌,喜歡翻唱這首歌。站在音樂的角度出發,楊坤的言論並沒有錯,它確實不是一首歌,至少缺乏太多的歌曲元素。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