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驃騎府,歡迎關注!
日系四家品牌,在進口大貿車這一塊市場做得規模較大的就是本田和川崎,引進的車型最多,網點也分布最廣,其他兩家的進口大貿車規模要小很多,所以,經常有朋友會將本田和川崎的進口車拿出來對比。
作為全球摩託車行業的老大,本田對於其他三家品牌——山葉,鈴木,川崎的態度也不相同,對於產品線更全面,市場佔有份額更大的山葉和鈴木,本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防範之心,而對於川崎來說,本田相對要「友善」得多。
所以,你可以看到,儘管兩家在中國市場的進口大貿車型市場競爭激烈,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默契,那就是兩家引進的車型不約而同地避開了直接競爭,價格接近的排量不同,排量相同的定位不同,定位也相同的發動機缸數又不同,如果你仔細查閱兩家品牌的引進車型就能發現這個規律。
這是因為,對於本田來說,山葉和鈴木造成的威脅遠比川崎要大,看看四家品牌在日本本土的市佔率就能明白這一點。
可以看到,即便是經濟高度發達,摩託車工業和文化極其強大和成熟的日本本土,川崎的市場佔有率也只有本田的1/9,只有本田的一個零頭而已,而山葉則排在第二位,處於虎視眈眈的局面,因為山葉跟本田一樣,不僅有大排車型,小排量摩託車的產品布局也相當的完善。所以不僅是在日本本土,全球市場上,山葉始終緊緊尾隨本田。(此文已獲維權騎士維權,謝絕轉載)
而且,山葉還是本田汽車終身的對手——豐田的盟友,所以,對於山葉這個對手,本田一貫的態度就是嚴防死守。
並且,山葉在中國市場也設立有合資工廠,雖然近幾年發展得沒有本田兩家合資廠那麼順利,但是還是有能力給本田的國內通路車市場份額造成點麻煩。
所以,山葉跟本田之間是水火不容的關係,這邊本田剛CKD了PCX150,山葉緊接著就引進了NMAX155,並且配置更高,定價還低,這擺明了就是跟本田過不去的意思。
至於本田跟鈴木的關係,也沒好到哪裡去,當年鈴木花巨資購買轉子發動機,新建了全新的工廠,研發了鈴木RE5。
只有497cc的排量單轉子發動機,卻能在那個年代輸出46KW的最大功率,高速性能極其優秀,鈴木為此也躊躇滿志,意欲憑藉此車佔領美國玩樂車市場,不過當時的轉子發動機技術尚不成熟,很多問題當時根本沒辦法解決,發熱量大,潤滑系統點火系統結構複雜,機油消耗量極大,最終導致這款車退出了美國市場,鈴木蒙受了慘痛的損失,而本田藉此良機趁你病要你命,奪走了不少鈴木的市場份額,兩家自此結下了梁子。
後來本田在1996年推出了「超級黑鳥」CBR1100XXSupe blackbird。這是一款超公升級別的仿賽,打破了日系四家品牌在公升級車型極速不超過300KM/H的默契,是第一款極速超過300KM/小時的重型公路運動賽車,排氣量1137CC,最大馬力可達164匹。(此文已獲維權騎士維權,謝絕轉載)
既然是「鳥」,那麼「隼」就是「鳥」的天敵,鈴木就在1999年推出了排量更大的鈴木隼。從命名方式就能看出鈴木對於本田的敵視態度。
鈴木在汽車行業也是本田的對手,而且造詣也很高,鈴木小型汽車在國內的口碑並不差,鈴木維特拉常常被用來與本田的繽智相提並論,在國內也有大量粉絲。雖然鈴木在國內發展得並不好,但是不代表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
並且鈴木在國內還有兩家合資工廠,豪爵鈴木和濟南鈴木,尤其是豪爵鈴木的實力已經給本田造成了嚴重威脅,去年豪爵鈴木的總銷量再次領銜國內銷冠,一家的銷量力壓兩家本田合資企業。
所以,本田對於鈴木也算是「世仇」了,不過鈴木的進口大貿車型還沒成氣候,對於本田的影響不算很大。
川崎的主業其實是重工行業,大型輪舶製造,軍工行業,城市基礎建設及公共運輸領域,才是川崎的主要利潤點,做摩託車,純屬是副業,而且川崎的產品布局比較偏科,他的小排量通路車型比較少,主攻是玩樂車型和重機,而實際上,除了歐美市場,佔據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的亞非拉市場就是小排量通路車型的天下,而真正決定一個企業利潤基石的,就是通路車市場。
川崎也沒有國內合作夥伴,也沒有汽車領域的競爭,所以本田將川崎看作一個威脅較小的對手是必然的,畢竟少了一個直接從自己碗裡搶飯吃的對手。所以,拉攏對自己威脅較小的對手,防止對方與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對手結盟,這就是本田的商戰策略,所謂遠交近攻,大致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