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過去了迎來了初春,這個時候萬紫千紅,大地在復甦,地上的小草長出新的嫩芽,樹枝上的開出了許多的花兒,春天最讓人嚮往;不過我個人卻是更喜愛夏天,這個季節同樣讓人著迷,記得兒時與同村的玩伴,一起去到小河裡遊,一玩就是一整天,永遠也不知疲倦。現在回想起來,讓人感慨萬千,時過境遷,一切都發現了變化,只有把那份美好留存於心底。
由於喜愛夏天,對於描寫夏天的詩句也是情有獨鍾,記憶最深刻的當數楊萬裡的這首《小池》,第一次讀時就覺得很美,長大了之後更加的感動,整首詩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神清氣爽;這也是楊萬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還年處收入在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裡的詩很簡練,也很有趣味性,這首詩如果僅從字面上來看,它著實是很一般,只不過是描寫了尋常之物,還有尋常之景,但是卻又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每一句又美得讓人心醉。當時詩人正是在立夏時節,看到了池塘中剛剛開出來的荷花,還有上面立著的蜻蜓,這些景物著實是太過於尋常,可是他寫得卻又充滿了詩意。
一些評論家認為宋詩側重於哲理,使得詩歌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不像唐詩那麼唯美,其實楊萬裡的詩完全是繼承了唐詩的傳統,同時又加以創新;他很少融入進哲理,完全是在寫景,規規矩矩,這一點與別外的詩人是不太一樣。正是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讓他的作品更加的唯美,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還與當時的陸遊、範成大、尤袤等人並稱為「中興四大家」。他的詩清新脫俗,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風格,在這麼一首看似很不起的小詩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夏日獨特的美景,還有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如果他不夠熱愛,自然是寫不出如此有趣的詩。
第一二句便是寫夏日不一樣的美景,經歷了春天的洗禮,處處鳥語花香,讓人詩人很是放鬆,泉眼悄無聲息,正是捨不得細細的水流,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後面一句又是馬上接上來,倒映在水中的樹影,最是喜歡這柔和的春風,而對於我來說,最是喜歡這夏日的美景。
第三四句依舊還是在寫景,所以這首詩沒有一句議論,完全是通過寫景來表現夏日的美,還有自己當時的感受;池塘裡的小荷葉才剛剛露出水面,但是早已經有一隻蜻蜓立在上面。這兩句也前面的兩句可謂是遙相呼應,從而使得這整首詩更具有詩意,也更加的唯美。
楊萬裡的詩很有詩意,也很具有感染力,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每一句都很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首詩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美,還有簡練的筆觸,從而寫出了夏日不一樣的美。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人們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這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首詩。這樣的作品無論過去讀過了多少遍,那都是值得再去細細品讀,而現在馬上又要到夏天了,讀這麼一首詩也是很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