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鳴茶社新茶炮製中:殺青。雷山川 攝
鶴鳴茶社落戶成都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記載著蓉城茶文化的同時,也鐫刻著蜀地的歷史與變遷。
「五六十年代那會兒都是泥巴地,後來鋪了青磚石板,現在你看都是水泥石板了。原來喝茶是小方桌,現在用這種大木桌。茶船最早的時候是鋁製的,不怕摔,茶碗也比現在大。」劉老先生邊擺弄手中的茶碗邊說。
鶴鳴茶社新茶炮製中:揉捻造型。雷山川 攝
正如劉老爺子所說,現在的鶴鳴茶社雖說規模上大了很多,但很多東西與以前相比,似乎都少了些味道。先說這茶社門口,賣糖人的,賣小吃的,跳廣場舞的,嘈雜混亂,實在稱不上是喝茶品茶的清幽之地;再說這鋪子裡頭,茶客多了,堂倌兒也怠慢起來,「以前用茶壺加水,現在每人發個開水壺,自己加水。要看功夫茶之類的,還得另外花錢。」劉老先生說道。
茶道功夫原本是為添水倒茶增些樂趣,如今卻需付費欣賞。龍行十八式、鳳舞十八式、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這些老茶客們耳熟能詳的茶道表演,如今都被裝進了籠子,不願輕易示人,要看可以,到雅座交錢。「以前堂倌添水倒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欣賞到茶道功夫,高興了賞他一桿煙就是,哪像現在這樣。」今昔對比,劉老先生不勝感慨。
茶壺茶壺你告訴我,你這樣寂寞是為什麼?雷山川 攝
老舍先生曾在《茶館》中寫道:「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之後,要到這裡歇歇腿,喝喝茶,並使鳥兒表演歌唱。商議事情的,說媒拉縴的,也到這裡來。那年月,時常有打群架的,但是總會有朋友出頭給雙方調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了。」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無法阻擋歷史的變遷,惟願在成都,能有一個,甚至很多個,始終保留老傳統的茶社,無論何時,當我們走進它,或它們,都能在瀰漫著老成都味道的悠長茶香中,得盧仝《七碗茶》之至味「兩腋習習清風生」。可否可否?且拭目以待!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七期:馮家大院:「大樹家聲」清音不絕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六期:邱家祠堂:曾輝煌 倩誰拂百年滄桑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五期:蘇式建築:來自一個時代的問候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四期:華西壩上的瑰寶:荷葉凌波 鐘聲激越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三期:張大千故居:遺世獨立的南方「佳人」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二期:薛公館:民國成都公館的縮影
傾聽成都老建築第一期:川西民居:錯落在年歲裡的青磚石木
傾聽成都老建築報導組小夥伴
策劃:塗麗君 創意設計:餘文武 趙司寒 圖文報導:朱靜霞 鄧晨菲 雷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