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貪玩,自製「水上漂」橫渡黃河,被困河中大橋下

2020-12-16 沉浮集

人們常說,生命可貴,切不可拿生命當兒戲。主要說的是小孩子經歷事情少,初生牛犢不怕虎,總容易惹出禍端來。可是,最近一位6旬老人因為貪玩,迷上自製「水上漂」橫渡黃河,不料被困河中央難以脫身,被迫報警求援。這位老者為何如此貪玩?又為何被困河中央呢?

3月18日上午9時左右,有人報警稱,在位於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與會盟鎮交界處的黃河大橋下,有位60多歲的老人被困橋下,由於情況危急,當地警方立刻通知神鷹救援隊前往支援。

「在我們前往事發現場過程中,還聯繫了吉利大隊前來增援。」孟津神鷹救援大隊負責人李豔說,據先期到達現場的消防隊員和民警介紹,老人是被困在洛陽黃河大橋下的一根橋墩下面,由於河面太寬,橋墩遮擋,根本找不到老人被困的位置,更看不到人。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情況緊急,時間不等人。救援隊長李豔決定,帶領兩名救援隊員駕駛救生艇前往探路,頂著激流搜救被困者。

經過一番尋找,救援隊最終在河中央一個橋墩下找到被困者。原來,老人自駕「水上漂」被卡在了橋墩的兩根柱子中間不能動彈。雖然找到了老人,但又面臨新的問題。因橋墩附近水深流急,救援隊的橡皮艇無法停靠,曾幾次給被困者拋救援繩都沒能成功,繩子也多次被激流衝走。

隨後救援隊調整方向,經過多次嘗試,救援繩最終拋擲成功。然而,受困老人卻捨不得自製的「水上漂」,希望救援人員能把「水上漂」也拖到岸邊。「我們把老人帶到上岸後,又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他的船拖拽到黃河北岸,整個救援耗時3個多小時。」李豔說。

最終,老人被平安救回,圍觀的群眾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我們在詢問中得知,這位六旬老人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前段時間,他花了倆月時間自製了這艘2米多長靠人力划動的小船。

最近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在家憋悶已久的老人,就想出來透透氣,看到當日天氣不錯,他一時興起就決定開著小船橫渡黃河,一來欣賞黃河風光,二來檢驗下自己的「造船水平」。不料,下水沒多久,黃河上起風把「水上漂」吹的失去控制,船體持續搖擺了五六分鐘左右,撞上橋墩才停了下來,在場的人聽了老人的講述,也著實捏了一把汗。

我們仔細打量了一下老人的「水上漂」,好像一隻躺下的圓柱體油桶一般,材質為鐵皮,全封閉設計、兩頭開有窗戶,看上去丁是丁卯是卯的,可實在看不出是船的模樣。說起為什麼要製作這個水上漂,老人稱在家實在沒事幹,平時在家愛搗鼓,就試著做了一個船,沒想到還惹出了麻煩。圍觀的群眾調侃道:真是越老越頑皮……

看到老爺子雄心不減當年,實在令人佩服。俗話說:老小孩兒,越老越頑皮,此話真不假。但是,小編想問,你出來頑皮,你家人知道嗎?別只顧貪玩,切不可忘了「安全」二字。

相關焦點

  • 洛陽六旬老人自製小船欲橫渡黃河 撞上橋墩擱淺被困
    18日上午,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一位老人開著自製的船欲橫渡黃河,結果不慎撞上橋墩擱淺。經當地救援隊和消防隊員緊張救援,老人最終脫險。當日9時許,神鷹救援孟津大隊大隊長李豔接到求助信息,一位60多歲的老人被困在黃河孟津縣白鶴段,需要救援隊派人施救。「我帶領隊員前往事發地,途中還聯繫了神鷹救援吉利大隊前來增援。」李豔說,先期到場的消防隊員和民警介紹,老人被困在208國道黃河橋的一根橋墩下,但河太寬,從岸上看不到人。
  • 英老人駕自製橡皮艇橫渡大西洋 航程逾5000公裡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7日報導,英國84歲老人安東尼·史密斯(AnthonySmith)前後兩次共花兩個多月的時間同船員一起駕駛自製的橡皮艇行駛5600多公裡路程,橫渡大西洋,上演現實版的「老人與海」的故事,讓人震撼。
  • 蘭州:撿黃河石突遇漲潮 40餘市民被困河心島
    撿黃河石突遇漲潮   40餘市民被困河心島水警出動快艇,消防馳援將被困者全部救出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 (記者 馬成斌 首席記者 張鵬翔) 1月7日下午5時30分,在蘭州市城關黃河大橋下的淺灘處,40餘名市民走到河心島撿拾露出水面的黃河石,隨後黃河河水忽然漲潮
  • 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河黃河上遊古老的水運工具羊皮筏子
    有句話說「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這筏子比較奇特,是用全羊皮充氣做成的。羊皮筏子,古稱「革船」。在交通落後的時代,羊皮筏子在蘭州至包頭之間的黃河上漂流,給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這門古老的手工藝一直傳承下來,如今,成了別樣的黃河風情。
  • 龍泉驛六旬老人為找小貓被困7米深井 消防成功救援
    (記者 楊甦)近日,龍泉驛區柏合鎮東山國際H區青年廣場大門附近發生一幕險情:一名六旬老奶奶為了尋找小貓,不慎落入7米深井,被困其中無法脫身。緊急關頭,幸虧消防員及時趕到,幫助老人脫險。據消防隊員回憶,當時這名老人掉入大約7米的深井,萬幸的是老人還清醒,能清楚回答消防員的提問,只是無法動彈。針對現場情況,指揮員立即制定營救方案,由一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穿好防護裝備,系好安全繩並攜帶救援裝備,利用二節拉梯下到井底,開展救援。
  • 蘭州:河心島上尋奇石 黃河漲潮被困
    河心島上尋奇石 黃河漲潮他被困  路人及時報警水上派出所民警及消防官兵聯手將其救出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通訊員陳強記者薛長明)10月6日晚8時許,在天水北路高速公路收費站黃河大橋下面東側500米處,一名中年男子在黃河中一高地尋找奇石時,遇河水上漲被困河中非常危險。
  • 毛澤東最愛遊泳 一生曾橫渡長江多少次?
    原標題:毛澤東最愛遊泳 一生曾橫渡長江多少次?   到長江遊泳,是毛澤東一個多年的宿願。1956年5月初,身在廣州的毛澤東心裡開始惦記著如何到長江去遊泳。羅瑞卿、王任重、汪東興等人和保健醫生都堅決反對,他們認為長江水流急有漩渦,遊泳太危險。有人還說長江中有「江豬」,以阻攔和嚇唬毛澤東不要到水中。
  • 黃河黃河母親之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次讀到這首詩,詩中所呈現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覺全無,腦子裡蕩漾開來的全是滔滔的黃河水從天邊奔湧而來,從腳下穿流而過一直流向遠方的遼闊場景,天地之間只有這漫天的黃水和李白的豪放與自由。
  • 黃河從銀川、吳忠兩大城市身邊穿過
    銀川濱河大橋下的休閒公園,天光雲影,初具規模。5月24日,由新消息報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主辦的「最美家鄉河」公益行動繼續出發。這一次,公益小分隊要走訪的是黃河大峽谷至銀川濱河大橋之間的黃河。實際上他也不打算離開,因為這裡緊靠黃河,有山有水,閒時在黃河邊漫步,多美呀。一橋飛架南北,現代工程方便了人們出行,也讓黃河變得更加壯美。他的兒子在吳忠,孫子在銀川,但老人和老伴就固守在這片黃河邊,就是不願意搬進城。
  • 創黃河上大橋寬度之最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主橋合龍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頂推合龍 央廣網發 通訊員 王昊 攝央廣網武漢10月15日消息(記者張卓 通訊員王秋生 劉益平)10月15日上午,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山東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頂推順利合龍。
  • 湖北崇陽大雨 消防官兵橫渡過河營救40人
    消防官兵在湍急河流中一趟趟將被困人員運送到安全地帶 朱燕林 攝
  • 浙江現「一葦渡江」:新安江上橫渡300米
    他平時以四處打零工維持生計,閒暇時就愛以竹為舟,遇江渡江、遇河過河。老方說,他這一身技藝來源於愛好,而這愛好他已經堅持了近四十年。  「我小時候愛看武俠小人書,十多歲的時候又親眼看見一個有功夫的老太太表演『水上漂』,就對這門技藝著了迷。」方恕雲說,「一直自己摸索自己練,學了整整3年多,不知在水裡栽了多少跟頭,腿上被毛竹劃了多少道傷口,才能站上毛竹。」
  • 水桶、塗料桶做鼓,不鏽鋼餐盤變鑔……六旬老人自製架子鼓秀才藝
    不過,7月3日晚,潯陽晚報記者在散步時被一陣鼓聲吸引了,敲鼓的是一名六旬老人。而且,他敲的架子鼓與眾不同,是用廢舊水桶和塗料桶製成的。老人用桶做樂器,給廣場舞伴奏「咚咚咚……」7月3日晚,潯陽晚報記者路過煙水亭廣場時聽到了一連串鼓點聲,循聲望去,原來是一名約60歲的老人正在打「架子鼓」。
  • 六旬老漢受傷被困陡峭山壁,消防員飛簷走脊成功營救!
    六旬老漢受傷被困陡峭山壁,消防員飛簷走脊成功營救!隨後,消防救援人員小心翼翼將被困老人抬至事先準備好的擔架上,再用繩索牢牢地固定住。在安全繩的牽拉下,消防救援人員抬著擔架,在陡峭的山坡上踩著滑落的碎石,艱難地向山下一步一步慢慢移動。
  • 六旬老人被卡牆縫 包頭消防徒手扒磚施救
    [核心提示]今天早上,包頭消防特勤成功解救一個被牆縫卡住的六旬老人。   7月29日凌晨2時54分,內蒙古包頭消防特勤二中隊接到119指揮中心命令:位於東華熱電任武汽修廠一人被卡牆縫中,情況緊急。接到命令後,特勤二中隊迅速出動一部搶險救援車、八名消防官兵趕赴現場。
  • 告別「水上漂」,來看江都266戶漁民的新生活!
    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漁民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以船為家幾代人在湖上漂泊的漁民;一種是岸上有房下湖打漁的漁民讓他們徹底「洗腳上岸」,談何容易從今年開始長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江都266戶漁民告別「水上漂」開始新生活。長江禁漁即將半年漁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 水上淮安的橋
    四水穿城、五湖鑲嵌一條條河滋潤了淮安孕育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一條條河催生了一座座橋一座座橋承載了一座城市的精神特質運河大橋如今,運河大橋已成為淮安地標性建築和靚麗風景線,淮安人更愛稱它為「淮上明珠」。
  • 普通人如何水上行走,只要足夠的快,又何愁不能水上漂
    有人問,如何才能做到水上行走,成為水上漂。火雲邪神表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你足夠的快,又何愁不能水上漂。1、自然界中的水上漂人才。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大自然中,就有這樣的生物存在,並且表示只是隨便走走就能做到,沒有多麼的神秘。這種生物就是雙冠蜥。雙冠蜥是如何輕鬆實現在水上奔跑而不沉下去的呢?這得歸功於它們相對較輕的體重(約90 g),以及強勁的後肢肌肉,最後是它們無與倫比的快速蹬水次數——每秒8次以上,另外它較大的腳掌面積也是加分項。
  • 濮陽橫跨黃河的大橋獲批 黃河天塹變通途
    為推進項目建設,臺前縣政府經濮陽市政府同意,通過招標重新選定項目業主,省發改委於2013年3月以豫發改基礎函〔2013〕60號復函,同意將該項目業主變更為河南晟裕黃河公路大橋有限公司。2014年,經省政府同意,該項目成為我省「十三五」期間按收費公路模式建設的8座普通國道跨黃河公路大橋之一。本次獲批的孫口黃河公路大橋,位於G342線臺前縣孫口鎮與山東省梁山縣趙固堆鄉之間。
  • 山東一男子乘「自製船」到黃河中央撈魚,結果被風吹走
    相信很多小夥伴小時候最為期待的事,莫過於下河摸魚了。而下河摸魚本身也就是一件極其放飛自我的事情。可有時候放飛放飛,可能就真的「飛了」。怎麼一回事呢?小編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山東濟南的一男子因為撈魚而尷尬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