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圖釋義 輕鬆學漢字
在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中,我參加了學校零起點留學生「基礎漢字讀寫」的監考工作。在監考過程中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
剛發下試卷,就有不少考生舉手說看不懂題目。於是,我認真瀏覽了考卷,發現考題雖不多,但確實不容易讀懂。以「寫筆畫」「豎彎鉤、提、橫折、撇折、橫折勾(標註拼音)」為例,本道考題的意圖是讓考生按筆畫名寫出這5種筆畫,但題目本身並沒有更詳細的說明,也沒有舉例。參加考試的是只學了6個月漢語的外國留學生,他們可能連「豎彎鉤、提、橫折、撇折、橫折勾」這些漢字還沒認全。常聽留學生們說,學中文,聽和說不難,漢字很難,常常要在漢字的學習上花很多時間。我覺得,如果整體識記,用圖形幫助留學生構建漢字的認知框架,學習起來就輕鬆了。
整體識記 建構漢字的認知框架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方塊字,是一種語素音節表意視覺文字,是據義構形形兼音義的意音文字,是蘊蓄著深厚漢文化內涵的自源文字。有科研成果表明,留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感知表現為從整體輪廓(整字)到內部細節(筆畫、組合關係、部件)的認知序列。留學生初學漢字,應當整字認讀與識記,不宜過細分析。可先學習一些常用的獨體字和簡單的合體字,讓留學生從這些獨體字和合體字中建立漢字的整體印象,形成漢字的認知框架。當學生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之後,再幫助他們從已識別的漢字中進行結構分類,歸納出筆畫、筆順、部件等構件內容,分析整字部件構成方式,總結漢字構形規律,從而建構起漢字的認知框架。
典型例字 呈現漢字造字理據
漢字由筆畫組成,每一個筆畫既有方向又有順序。漢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等4種。如果將這4種造字方法中的典型例字的演變過程用圖形呈現出來,則可以形象生動地向留學生講解漢字。然後,不妨做一個看圖猜字遊戲,請學生依據漢字的造字原理,根據所給出的圖寫出漢字。這樣的練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親身體驗漢字構字理據,也能幫助學生感悟漢字特點,在遊戲中輕輕鬆鬆地學習漢字。
本義比對 凸顯形近字差異
漢字獨體字中的形近字,也可以用圖解釋字義,幫助留學生辨別形近漢字。
比如:「毛」和「手」筆畫數目一樣,筆畫間的組合關係也一樣,只是第四筆的筆畫形狀不一樣,但兩個字代表的事物完全不同,附著的詞義也完全不同。「日」和「目」十分相似,「目」比「日」多了一橫,兩個字代表的事物就完全不同了,附著的詞義也就完全不同了,與「日」或「目」組合而成的合體字的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比如「晴」不同於「睛」,「晴」與天氣有關,「睛」與眼睛有關。
原型觀照 辨析偏旁部首的異同
漢字中的偏旁部首往往有表達字意的作用,將偏旁部首的原型以圖形方式向學生展現出來,不但可以讓留學生知道偏旁部首蓄含的意思,還能通過圖形直觀形象地對照形近偏旁的演變過程,例如,辨析「衣字旁」和「示字旁」、辨析「兩點水」、「三點水」和「三撇」等。
在零起點的漢語學習者需掌握的800個常用漢字中,既包括常用的獨體字,也有簡單的合體字,其中90%以上都可以用圖釋義。留學生們覺得漢字「難學」,一是因為看見字形讀不出字音,如「我」、「愛」;二是筆畫多,結構複雜,容易寫錯,如「您」、「謝」;三是字形相近難以辨別,如「己、已、巳」;四是一字多音多義,如「出差」、「參差」、「差別」、「差勁」等。通過以上方式的訓練,可以較好地幫助他們解決漢字學習中的難點。
總之,在對留學生的漢字教學中,以圖釋義的效果比較好。對於常用的獨體字和簡單的合體字既要求識別又要求書寫,對於筆畫複雜的漢字只要求能夠識別就可以了。培養留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建構漢字的認知框架才是中文老師的首要任務。
(本文作者系廣西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教師)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2月05日 第 03 版)
(責編:徐爽昕(實習生)、賀迎春)
十問北京民辦高校招生 教你如何識別真假學校高考結束,進入了招生季,對於一些想選擇民辦高校就讀的考生和家長來說,如何識別真假學校,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何區別,一旦退學如何退費?為此,人民網就相關十個問題採訪了北京市教委,幫助大家了解北京民辦高校招生政策和相關情況。【詳細】
重點大學網購排行:央音重「顏值」 復旦「吃貨」多隨著各省市高考分數招錄分數陸續公布,填報大學志願成為了近期考生最關注的一件事兒。除了院校、專業的排名外,你知道哪所大學的同學最愛看書,哪個院校是「吃貨」集中營,哪裡的「剁手」之風最盛行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