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進行時||傳薪:孫其峰先生中國畫課徒稿作品展

2020-09-22 潤玉程收藏推薦

天津美院美術館

孫其峰先生,1920年3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招遠縣。1944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52年調入天津河北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是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體系的奠基者,傑出的中國畫藝術家。

孫其峰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中國畫家、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是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體系的奠基者,在花鳥畫、書法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時重視並積極參與美術理論研究。1947年他自國立北平藝專畢業後,至今已從事藝術創作、藝術教育70餘年,是桃李滿天下的美術教育家。

孫先生在教學實踐中,以「兼容並包」的開放態度,將學院教學方式與中國傳統繪畫以臨摹入手的兩種訓練方法結合在一起,主張寫生與臨摹並重,重視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識。既「師古人」,亦「師造化」,在教學實踐中重視規律,舉一反三,開創了中國花鳥畫教學的新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孫其峰先生重視寫生的同時也重視畫譜的建設。五四以來,畫家普遍主張寫生而反對臨摹畫譜,認為《芥子園畫傳》是學畫的一大束縛。中國繪畫長期以來形成一些程式化的表現方法,人物畫各種線的描法、山水畫的皴擦點染、花鳥畫的勾花點葉,經過長期臨摹、因襲,確實顯現出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點,使繪畫變得缺少生活氣息。學畫的人要不要通過程式化的畫譜入手?至今仍存在兩種不同的見解。孫其峰先生主張通過畫譜入手學習傳統繪畫,所以多年來熱心於畫譜的修訂和創建,並且不斷為畫譜的完善添磚加瓦。但是,孫其峰先生主張將臨摹與寫生交替進行,更可以開闊眼界,鍛鍊自己並迅速成長。臨摹是繼承前人的極好途徑,藝術不可能從零開始。孫先生自己繪製的大量課徒稿完全來自寫生,鮮活、清新,在藝術趣味上勝於前人。

孫先生一向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他的中國畫作品,在抒情寄意的同時,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適應教學、傳授技法的熱情。就是一些非為教學而創作的作品,皴擦點染盡在其中,不似畫譜而勝似畫譜。

多年來,孫先生率先垂範,為學校的教學資料建設捐獻了大量的包括課徒稿在內的書畫作品,不計報酬,分文不取。在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今天,孫先生的無私行為顯得尤為珍貴。

此次展覽的作品大多作於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創作於孫先生藝術生涯盛期,一些畫作可稱孫先生的代表作。與孫先生的藝術教育思想一樣,這些藝術藏品是我們學校重要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顯彌足珍貴。160餘件藏品之外,借自私人收藏的114件花鳥畫稿及部分教學筆記等資料也一併展出。

值教師節之際,恰逢孫其峰先生百歲壽辰,舉辦「傳薪:孫其峰先生中國畫課徒稿作品展」籍此整理、研究孫先生的教學和藝術成就,梳理學校發展歷史;提倡為學校教學工作的奉獻精神,表彰為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老藝術家。

展 覽 名 稱:傳薪:孫其峰先生中國畫課徒稿作品展

展 覽 時 間:2020年9月10日—10月10日

展 覽 地 點: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2FB,3FA\B, 4FB

展覽作品數量:繪畫作品274件,書籍、資料90餘件

作品名稱:靜物寫生

尺寸:32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靜物寫生

尺寸:32cm×33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布老虎、雞

尺寸:35cm×40cm

款識:虎視眈眈 一九五八年十月擬稿於河北藝術師範學院美術系

創作時間:1958 年

作品名稱:布兔、布老虎

尺寸:35cm×40cm

款識:老虎和小兔 選這一類靜物要使它更有趣一些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民間玩具擺件畫法

尺寸:35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瓷碗、竹筷

尺寸:37cm×40cm

款識:白石老人畫此類題材最為擅長 樸實而帶稚拙之趣 厚重之感躍然紙上,奇峰並記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暖瓶、瓷碗

尺寸:41cm×37cm

款識:一組靜物配置要得當 在表現方法上也要發揮對比作用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小口古瓶

尺寸:37cm×35cm

款識:這組靜物雖然樣子差不太多 但由於顏色絕不相同 配合在一起也還可以

一九五八年國慶後 奇峰擬稿於天津

創作時間:1958 年

作品名稱:白描玉簪

尺寸:46cm×37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白描萱草

尺寸:36cm×39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50 年代

作品名稱:白描晚荷

尺寸:34cm×40cm

款識:晚荷 一九六零 琪峰

創作時間:1960 年

作品名稱:寫意水仙

尺寸:36cm×41cm

款識:大寫意應多注意氣勢之掌握 不必斤斤於形似刻畫 所謂遺貌取神是也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蔬果範畫

尺寸:36cm×40cm

款識:南黃垈畫稿 奇峰 1960.10.9.

創作時間:1960 年

作品名稱:白描蔬果

尺寸:36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茶花設色步驟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工筆令箭荷花設色步驟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沒骨夾竹桃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花卉寫生

尺寸:32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寫意荷花小品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孫其峰、張其翼合作)

作品名稱:老樹新枝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孫其峰、溥佐合作)

作品名稱:沒骨點染藤蘿

尺寸:31cm×40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孫其峰、溥佐合作)

作品名稱:山石畫法之二

尺寸:37cm×48cm

款識:雲頭皴法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山石畫法之三

尺寸:37cm×48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山石畫法之五

尺寸:47cm×37cm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60 年代

作品名稱:白鷺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白鷺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白鷺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白鷺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孔雀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仙鶴畫稿

創作時間:70年代

作品名稱:畫石法之二

尺寸:47cm×35cm

款識:畫石法之二 先畫輪廓再加皴擦後染淡墨

鈐印:其峰所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畫石法之四

尺寸:35cm×47cm

款識:其峰

鈐印: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擬陳老蓮筆意畫梅

尺寸:33cm×45cm

款識:陳老蓮畫梅花 餘近學法 小枝有篆隸意 花用楷法 新於明人畫梅諸家之外

另闢蹊徑 其峰客京華之作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70 年代

作品名稱:花卉點染畫法

尺寸:47cm×35cm

款識:寫意鉤(勾)染法 寫意點染法 鉤(勾)花點葉 其峰教學手稿

鈐印:孫 其峰所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松鼠畫法之一

尺寸:47cm×35cm

款識:松鼠畫法之一 先以淡赭點出大體 幹後戳點 最後點眼畫耳

鈐印:其峰所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寫意松鼠蘿蔔畫法

尺寸:46cm×35cm

款識:潑墨畫法 潑墨與破墨結合運用法

鈐印:其峰所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松鼠畫法

尺寸:34cm×47cm

款識:松鼠默寫 可以根據點染時的用筆方向與部位處理 其峰

鈐印:其峰所寫

創作時間:約 20 世紀 80 年代

作品名稱:注石綠注粉畫法

尺寸:47cm×35cm

款識:注石綠水畫幹枝法 注粉畫花法 辛酉殘秋作教學小稿於京華昆明湖上之藻鑑堂 其峰

鈐印:孫

創作時間:1981年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潤玉程收藏推薦

(註明:圖文來源於天津美術學院)

相關焦點

  • 孫其峰中國畫課徒稿 作品展開展
    天津日報訊(記者 翟志鵬)昨日,「傳薪:孫其峰先生中國畫課徒稿作品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孫其峰是當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是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體系的奠基者,在花鳥畫、書法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 仰望其峰—孫其峰師生書畫作品展開幕式(附高清作品圖片)
    在我國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書法家孫其峰先生百歲華誕之際,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畫院、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孫其峰藝術研究會共同主辦的「仰望其峰——孫其峰先生師生書畫作品展
  • 另一種形式的金課|「記得先生——朱穎人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在潘天壽紀念館開幕
    一堂關於中國畫筆墨的公開課;一批大師作品、課徒稿、手稿的首次展出;一次關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美院國畫系教學思路與方法的獨特展示;一位今天展覽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藝術的魅力和精神的力量,啟迪我們如何以虔誠的心去看待傳統、看待先輩們。
  • 劉江藝術館開館,「大道傳薪」劉江書法篆刻藝術特展開幕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於躍敏,市政協主席潘家瑋,市領導戚哮虎、許明、鄭榮勝、陳國妹、葉鑑銘,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原黨委副書記胡鍾華,浙江書協主席趙雁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冬齡等考察、參觀了位於南宋御街南端的劉江藝術館和「大道傳薪」——劉江書法篆刻藝術特展。
  • 天津美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2020年(第一屆)花鳥畫精研創作班課
    期間,來自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市美協、天津市書協等社會各界的書畫名家走進課堂,從中國畫發展史、創作理論、筆墨技法等方面,為學員們進行主題講座,答疑解惑。《傳統花鳥畫的造型與構圖》;天津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喻建十先生授課《書法學習要領》;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趙慄暉先生講授《中國畫傳統材料技法研究》;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周午生先生授課《沒骨花鳥畫理論與技法》;天津美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書法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呂鐵元先生授課《書法技法研究》;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閆勇先生授課
  • 展訊|「濟南名士多」——李玉旺創作研究展
    ——上午10:00展覽日期|Duration2020.9.26——2020.10.23展覽地點|Venue濟南趵突泉萬竹園尊敬的先生/女士此展覽展示李玉旺近幾年創作的近50幅小尺幅作品,呈現了他這幾年的繪畫研究方向和成果,觀展後希望能得到您的肯定和支持。該活動為公益性質,免費對公眾開放,並將在展覽期間針對廣大市民舉辦寫生活動和公益講座。誠邀您撥冗出席展覽開幕活動。(另因疫情原因根據相關規定展覽不設開幕式,屆時集體觀展、交流、合影,敬請諒解!)
  • 薪傳 劉伯農胡文燕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1.11.08-12.07展覽地點:上海煌傑畫廊11月8日至12月7日,上海煌傑畫廊將舉辦「薪傳——劉伯農胡文燕作品展」,來自臺灣的藝術家伉儷劉伯農
  • 松風遺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溥松窗山水畫課徒稿展
    松風遺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溥松窗山水畫課徒稿展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9年08月28日16:47   「松風遺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溥松窗山水畫課徒稿展」由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
  • 青年畫家張曉華|庚子作品鑑賞
    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美術作品大展中獲重要獎項,並且深受國內國際藏家們的喜愛與收藏。藝術經歷 2006年第五屆中國電視藝術新星大賽「十佳」 2009年全國第十一屆美術作品展覽遼寧展區「優秀獎」 2011年《徵途》第十二屆大連藝術博覽會「金獎」 作品:《南風如夢》入選2014年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作品展 (入會資格) 作品:《雲起蘆蕩》入選「吉樣草原 丹青鹿城」201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靜水流年》入選2014年「萬年浦江
  • 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談中國畫筆法解析課徒稿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學院教學。長期以來,獲得成就的中國畫家大都出自學院;從現狀來看,隨著中國畫學科建設的發展,學院教育依然是中國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經。歷史上,對於中國畫技法與觀念的學習都通過師徒傳承加以實現,言傳身教過程中,課徒示範又是重要的傳授方式。隨著當代學院教育的完善,中國畫學科逐漸被納入當代學術的序列中。
  • 孫其峰、孫伯翔、唐雲來作品入展「日月光華」全國老一代代表性...
    「當代名家系統工程——日月光華·全國老一代代表性書法家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出席展覽開幕儀式的領導和嘉賓為展覽開幕剪彩。他們的作品通過文獻與藝術的雙重展示,記錄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和日新月異的偉大成就,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書壇的新成就和當代書家的新風貌。天津市著名美術教育家、書畫家、百歲老人孫其峰先生,北碑巨匠孫伯翔先生,著名書法家、楹聯家唐雲來先生作品入展本次展覽。
  • 「善明傳薪——善明書塾首屆師生作品展」將於2019年8月25日舉辦
    籌劃這次展覽目的有二:一是,善明書塾創辦迄今已九年有餘,聚沙成塔,歷屆師生作品首次集結布展,同時編輯印製《善明傳薪—善明書塾首屆師生作品集》,以期儘可能全面展示書塾師生的筆墨素養;二是,特別展出了齊白石先生、趙香宋先生、餘興公先生、徐無聞先生等先賢墨跡。
  • 展訊|碩果——畢寶祥師生作品展
    碩果——畢寶祥師生作品展畢寶祥教授和他的碩士研究生的「碩果·畢寶祥師生作品展展覽由南京師範大學、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江蘇省當代藝術創作研究會承辦;南京市金陵國際友好協會協辦;南京氿雅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特別支持。該展覽集中展出了畢寶祥師生精心創作的山水畫作品100多幅。畢寶祥教授執教研究生18年,教學中既注重夯實基礎,又注重扶植個性。其學生成果豐碩,屢有作品參加全國美展和獲獎。
  • 展訊|「即古即真」——李明書法作品慈善公益展
    每件作品都是用心傾注的當下,是人書相合的真境,都記錄一段時光和心路歷程。然而,人生最難忘懷,不僅是成功的喜悅,更是臨行前的囑託,得意中的警示,失意時的安慰;是疲倦時遞上的一杯熱茶,是跌倒時的攙扶,是困難時及時伸出的那雙手。我始終相信,與人為善,所遇皆貴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是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值得珍藏與傳遞。欲將心事付瑤琴,只有知音方聽得。
  • 悠哉樂哉:孫其峰的魚樂圖
    孫先生幼嗜書藝,蓋得自庭訓。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能寫一手好字而名聞鄉裡,故深受薰染。孫先生上小學後,臨習顏、趙楷法,為老師郝果軒先生所稱許,郝先生擅寫何紹基體的行草書,曾給孫先生不小的影響,使他對書法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上中學時,孫先生仍潛心翰墨,已小有名氣,曾為鄉人書寫楹聯。
  • 藝術鑑賞|「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的精髓
    (姜寶林)「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師心——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個展,而是以20世紀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師從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顧坤伯等老先生的學生為觀察點,來梳理當時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的體系
  • 對話|巴秋對話範治斌、徐光聚、趙少儼中國畫精品展舉辦
    現場新聞一場高規格的中國畫展:「對話」——巴秋對話範治斌、徐光聚、趙少儼中國畫精品展展覽由由北京榮寶齋畫院、《藝術市場》雜誌社、梅蘭集團聯合主辦,梅蘭文創園、巴秋美術館共同承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展覽部主任張劍策展。共展出巴秋、範治斌、徐光聚、趙少儼四位藝術家創作的44幅精品佳作。題材涉及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自然山水、生態環境等。巴秋的作品多表現生活中常見之景物,畫中多見枯筆,枯中顯蒼,蒼中含潤,散發出蓬勃的力量與盎然的生機。
  • 山水清華——顧坤伯師生中國畫作品集
    山水清華——顧坤伯師生中國畫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9月26日—10月8日展覽地點:方增先書畫碑刻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藏品集《顧坤伯教學示範作品——石法與樹法》這套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編的課徒稿是顧坤伯先生任教時的手稿,以樹、石及部分寫生為主。
  • 「錦鼠臨豐」十二生肖全國中國畫年度大賽獲獎作品展
    「錦鼠臨豐」十二生肖全國中國畫年度大賽獲獎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9月6日-10月18日展覽地點大嶺山圖書館2號和3號展廳開放時間10:00-17:00(逢周一閉館)9月6日上午,由中國書畫報社、大嶺山鎮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東莞詩書畫研究院主辦,大嶺山圖書館藝術展覽中心承辦的「錦鼠臨豐」十二生肖全國中國畫年度大賽獲獎作品展在我館三樓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磊臨摹陸儼少先生的樹石課徒稿
    多欣賞前人及今人的優秀作品,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來取得經驗。初臨摹時忌照抄照搬、不求甚解,這樣的臨摹意義不大。而是要分析、研究作品的用筆、用墨方法。山水畫技法很多,一般先從學習畫樹、畫石開始。所以山水畫的第一堂基礎課程是樹石法臨摹,從一棵樹、一塊石開始入門。樹法、石法既稱之為法,就有門徑和規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