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2小時的寶寶,竟然心梗了

2020-11-28 澎湃新聞

原創 Myelin 醫學界兒科頻道 收錄於話題#這些病例,你見過嗎?6個

心梗,可不是中老年人的專病!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人口結構轉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冠心病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也是中青年人群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過勞」等字眼屢屢見諸報端,心肌梗死發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人們越來越疑惑,心肌梗死有年齡界值嗎?從什麼年齡開始就應該注意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呢?如果筆者告訴你,新生兒也會得急性心肌梗死呢?

先從一個病例談起!

出生後2小時,病情突然加重

一名孕36周的母親因胎盤前置接受了剖宮產手術,早在孕35周的時候她就有過孕期出血。分娩過程十分順利,兩次Apgar評分均為9分。出生後常規檢查,寶寶的胎心無負荷試驗正常,心臟超聲也提示心臟結構和功能完全正常。

然而,就在出生2小時左右時,寶寶突然出現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和皮膚紫紺。

體格檢查結果如下:體溫36.6℃,呼吸頻率85次/分,血壓58/31mmHg,心率147次/分,血氧飽和度下降:上肢血氧飽和度92%,而下肢血氧飽和度降至78%;血氣分析提示代謝性酸中毒(pH2.3,HCO3-17mmol/L,BE-10.0mmol/L,乳酸7.3mmol/L);胸片檢查可見雙側肺水腫。床旁心臟超聲提示左室收縮功能嚴重減低。

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提示患兒的心臟可能出現了嚴重的疾病,且病情進展迅速。於是患兒從新生兒普通護理病房被緊急轉移至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一個剛出生2小時的新生兒,為何突然出現上下肢不同程度的紫紺伴左室功能不全呢?

鑑別診斷:差異性紫紺

差異性紫紺(differential cyanosis),屬於兒科學的基礎概念,多見於動脈導管未閉的患兒,血液持續性左向右分流,導致肺動脈高壓。當肺動脈壓力超過主動脈時,左向右分流明顯減少或停止,產生肺動脈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動脈,患兒出現差異性發紺,左上肢有輕度紫青,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呈現雙下肢重於雙上肢,左上肢重於右上肢,即差異性紫紺。

然而,該患者剛出生2小時,即使存在動脈導管未閉也不太可能如此短時間就出現右向左分流。

除了動脈導管未閉之外,左心梗阻性病變(如主動脈弓發育不良、主動脈弓離斷、嚴重主動脈縮窄以及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等)也可能導致差異性紫紺。由於心輸出量下降,下肢的血供由未閉的動脈導管進行代償,也可能出現差異性紫紺。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病、心肌炎、冠狀動脈發育異常、血栓形成及夾層等。

對於一名剛出生2個小時的新生兒,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轉入重症監護室後,醫生為患兒完善了相關檢查,結果可見心肌標誌物明顯升高:肌鈣蛋白12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35.6ng/ml;心電圖可見I、aVL導聯呈QS型(見圖1),提示左室側壁心肌梗死。

圖1 患兒的心電圖,I、aVL導聯呈QS型,提示左室側壁心肌梗死。

心臟超聲提示左室功能嚴重減低(LVEF 25%),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未見明顯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縮窄。

患兒的病情持續惡化,監測各項指標也在持續升高,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最終只能應用體外生命支持手段——體外膜肺氧合(ECMO)。

生命體徵維持平穩後,醫生再次做了詳細的心臟超聲檢查,患兒冠脈起源完全正常,但在主動脈根部、臨近左冠狀動脈開口處發現了一個隨血流飄動的強回聲條帶(見視頻1)。

進一步分析發現,條帶呈膜狀結構,並且延申到了左主幹開口。究竟是血栓形成還是主動脈夾層呢?

視頻1 左冠開口處可見隨血流飄動的強回聲條帶

帶著疑問,醫生為剛出生數小時的寶寶實施了有創的介入檢查,在主動脈根部注射造影劑後發現,左主幹血管內可見大量血栓,雖然沒有完全閉塞,但遠端血管只有少許造影劑可通過。

而後,患兒被送至外科接受了血栓切除術。術後病理證實為0.9*0.1*0.05cm的紅色血栓(見圖2)。

術後,患兒的病情漸趨平穩,各項指標也逐漸好轉,術後第7天成功脫離ECMO。術後1個月,患兒出院,此時複查心臟超聲仍有輕度左室收縮功能不全(LVEF48%)。3個月後再次複查,心功能已恢復正常(LVEF56%)。

剛出生的寶寶,為何會得心梗?

臨床上常見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發生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上,出現斑塊破裂或斑塊侵蝕所致。一個剛出生2小時的寶寶,顯然還不可能出現冠脈粥樣硬化,冠脈發育也完全正常,卻因為血栓栓塞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原因為何?

據文獻報導,新生兒形成冠脈血栓的高危因素包括:體內高凝狀態、胎兒發育不成熟、新生兒窒息、心肌炎、延遲斷臍、放置臍靜脈導管以及由於動脈導管未閉產生右向左分流導致的矛盾栓塞等。

確認血栓後,醫生對上述病因進行了一一篩查,患兒分娩過程正常,也不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檢查凝血相關指標(PT、APTT、TT、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III、蛋白C、蛋白S以及V因子Leiden突變等)均為正常。對於本案例中的寶寶來說,雖然仍屬於早產,但發育已成熟,且各項凝血指標均正常,心肌梗死的原因成了一個謎。

總結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近日公安部宣布了一項新規定,取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託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在不久的未來,許多耄耋之年的老人將擁有自己的駕照,更自由地出行。

然而,與政策規定截然不同,疾病從來都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上至百歲高齡,下至新生兒,都可能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說,健康是生命貫穿始終的「駕照」。

參考文獻:

[1] Neha Ahluwalia, Robert H. Pass, Scott I. Aydin. Newborn With Severely Depress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Newborn. J Am Coll Cardiol Case Rep. 2020;2 (12):1837-1840.

[2] Papneja K, Chan AK, Mondal TK, Paes B.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eonates: A Review of an Entity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ediatr Cardiol. 2017;38(3):427-441.

[3] Streif W.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neonate. Lessons for neonatal and internal medicine. Hamostaseologie. 2017;37(3):219-222.

[4]Peeters S, Vandenplas Y, Jochmans K,et 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neonate with hereditary antithrombin III deficiency. Acta Paediatrica.1993;82:610–3.

[5]Bernstein D, Finkbeiner WE, Soifer S, Teitel D.Perin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ediatr Cardiol.1986;6:313–7.

[6]. Poonai N, Kornecki A, Buffo I, Pepelassis D.Neon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9;14:539–41.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Myelin

責任編輯:李小榮

原標題:《出生2小時的寶寶,竟然心梗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8歲男子凌晨心梗,3小時後離世,醫生提醒:心梗最愛找上這2類人
    前不久,在四川某三甲醫院,一名20歲的男子竟然從血液中取出10塊血栓,這令人難以置信。可是近兩天,又有一個20歲的男孩出事故,竟然是心梗。同時,心梗患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年輕。我們今天聊的這個20歲的小夥子是浙江人,他是在凌晨3點被送到醫院急診室的。年輕人在被送入醫院時已經深度昏迷,呼吸也變得非常非常微弱,醫生初步判斷為心梗突發,而病人的病情已經非常危險。後來醫院立即為這個小夥子安排了急救手術,能用的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比如心肺復甦、呼吸機、插管等,可惜還是沒有把這個小夥子從死神手中奪回來。
  • 陪老公出差臺北,結果寶寶在臺灣出生,竟然證件到期不續籤遣返
    時間拉回到2019年9月20日,這天是懷孕37W+5的日子,也是老公陪產前最後一天上班日,一心想著,還有兩周才是預產日,應該可以爽個一周才生小孩因此,9月21日還去產檢,自36周起每次產檢都要測宮縮,測完宮縮後看診,當天薛醫生表示寶寶很有可能不會到預產日才出生
  • 四年過一次生日 杭州2020年2月29日出生的「閏年寶寶」來啦!
    2020年是閏年,2月29日當天,杭州各大醫院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閏年寶寶」。四年一遇,出生在這一天,顯得特殊而有意義。有網友開玩笑說,過一次生日,就大了四歲。昨天,快報記者探訪杭州多家醫院,見到了不少2月29日出生的小「天使」,和小寶寶的爸爸媽媽愉快地聊了聊,沾了不少喜氣。
  • 寶寶兩個月會翻身,晚上一覺能睡12小時,就像上天派來的天使一樣
    作者:寶寶知道 百變小淘寶寶出生第八天就會抬頭,然後每天都練習,在第2個月零2天時,自己正趴著抬頭,突然腦袋一歪竟然翻過去了,從那以後自己就樂此不疲的一直翻,我一給她趴過來她就一頭翻過去然後兩個半月,我教給她側身躺,學了一天,第二天自己就會側著睡了然後第三天她自己一直側身使勁
  • 心梗急救,用丹參滴丸能起作用嗎?重申:2種藥物才是心梗適用藥
    此刻躺在病床上李先生十分疑惑,難道肩膀痛、喉嚨痛也和心梗有關係嗎?那麼,心梗出現的時候,身體會表現出哪些症狀呢?首先,心梗患者身體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疼痛。這種疼痛的出現沒有明顯的誘因,往往會在清晨出現,且疼痛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從幾個小時到幾天不等。因此,無原因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時,應該提高警惕,預防心梗。
  • 雅培高敏肌鈣蛋白I檢測 一小時快速診斷心梗
    (愛丁堡大學英國心臟基金會研究員Anoop Shah博士)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管理指南"中的相關數據顯示,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可以使I型心肌梗死的診斷率絕對值提高4%(相對值提高20%),同時降低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病人誤診率,對於II型心肌梗死,診斷率可提高2倍。
  • 心梗救治日|面對心梗只能嘆息?不!牢記「1120」,跑在心梗前面
    今天,11月20日,是我國心梗救治日。再比如牙痛、咽痛,是因為心肌缺血缺氧產生的酸代謝產物,刺激了心交感神經傳入纖維, 痛覺可向第2頸椎~T10胸椎對應的部位放射, 產生左肩、背部疼痛, 放射至下頜咽部時引起類似牙痛的症狀。 是不是只要這些部位感到疼痛,就要立刻警惕急性心梗呢?我們需要警惕,但也不能反應過度。
  • 早上見紅,三個小時痛娃出生,我就這樣順產了七斤寶寶
    說到底,我們家的寶寶是怎麼出生的?下面是一些與姐妹們分享的秘密:秘密一:做好準備,不要慌張。早晨起來去洗手間,發現有了紅腫的症狀,瞬間心裡很意外:盼了這麼久,終於等到了這一步。聽到好消息後,立刻想到的是趕緊去洗個澡,然後再去醫院。而且所有這些的前提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了,大人寶寶的待產包,以及辦理住院手續所需的各種證件都要集中到文件袋裡。等你離開時,抱著它走吧。
  • 最「疼媽」寶寶火了,一出生就向媽媽求抱抱,網友:孟婆湯摻水了
    眾所周知,寶寶出生後第一時間就會先被醫護人員抱去清洗身體,然後才會把寶寶抱到媽媽面前給媽媽看。但這個寶寶特別神奇的就是剛出生就能睜開眼睛,當護士阿姨準備把寶寶抱走時,寶寶竟然向媽媽的方向伸出小手,還掙扎著張開了皺巴巴的小手,仿佛在懇求媽媽的懷抱。當場的醫護人員們都驚呆了,大家都知道剛誕生的寶寶大部分都是眯眯眼,眼睛是睜不開的狀態,雙手更不可能張開,基本都是握拳狀態。
  • 急性心梗防治指南
    寒冬來襲,現在是急性心梗的高發時節。對於突發心梗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警惕4個心梗「徵兆」,切莫忽視。 徵兆1:胸悶、胸痛 表現為,活動過程中胸痛,休息後很快緩解,每次也就是十來分鐘,緩解後,跟沒事兒一樣。
  • 心梗猛如虎 針灸巧防治
    所以說急性心梗猛如虎,亦不為過。急性心梗使多少才俊英年早逝!2017年2月8日,途牛旅遊預定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急性心肌梗死離世,年僅44歲,正是風華正茂、大有所為的年紀。類似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了——多少有為才俊,命喪急性心梗!就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春雨掌上醫生移動客戶端創始人張銳突發心肌梗死離世,同樣是44歲!
  • 趕上這幾個「時間點」出生的寶寶,說明很有福氣,你家寶寶呢?
    可是對於生寶寶這種自然行為來說,人們又能做出多少幹預呢?這不,前段時間小王懷孕了,一家人特別高興,可是一向迷信的婆婆竟然背著家長去找「大師」,結果一算發現孩子的屬性不是很好,將來可能會有「血光之災」,為此一回家就要求小王做流產手術,同時還告訴她下次懷孕的最好時機。
  • 1小時快速分診——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助力心梗早診早治
    1小時快速分診——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助力心梗早診早治
  • 出生就閉著眼睛的寶寶,肯定有他的理由,並不比睜眼的寶寶發育差
    其實,大多數新生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眼睛都是閉上的,直到兩三天後才會逐漸睜開。但是有些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睜開了眼睛,而且還四處亂瞄,顯得十分靈動,這不免就會讓人認為:眼睛睜開的寶寶會比沒睜開的寶寶發育好。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寶最早什麼時間可以睜開眼?
  • 寶寶出生後要辦理哪些證件?醫療保險、疫苗本和戶口如何申領?
    寶寶即將出生,準媽媽除了置辦孩子的衣物、紙尿褲、奶粉等日常用品之外,一些伴隨寶寶出生而來的,如出生證明、戶口本、醫療保險、疫苗本等證件的辦理,也是頭等大事。那麼,這些證件什麼時候辦?在哪裡辦?需要多久能辦理下來?需要準備哪些材料?以我自身經歷進行整理匯總如下圖。
  • 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醫生提醒:抓住關鍵幾步,讓生命跑贏心梗
    身邊有人發生心梗,我們可以做什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主任 蔣峻■2小時在發達國家,普通人對於心肌梗死有較強的警惕意識,急救網絡也較為完善,院前急救可控制在2小時以內。而在國內,目前平均的院前急救時間遠遠超過2小時,是救治過程中延時最為嚴重的部分。對心肌梗死第一救治現場正確的判斷和正確的處理,對整個救治過程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個過程主要依賴於患者及其旁觀者,所以提高公眾的判斷能力和急救能力是一項重要措施。
  • 深大教授突發心梗猝死!記住深圳「心梗地圖」,關鍵時能救命!
    甚至有人24小時戴著運動手錶,時刻關注心率,一不對勁馬上撤離「戰場」。  ▽    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每隔2-3個月,都有20多歲的年輕人因為心梗被送去搶救,最年輕的才18歲。  02  知道自己有事  但70%的人都自己「瞎打車」去醫院  有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心梗患者比中風患者發病後平均晚到醫院2小時,這是因為中風症狀明顯,能看到肢體不能動、口歪眼斜的症狀。
  • 寶寶出生身高統一50cm?不是醫生馬虎測量錯,這事全「賴」媽
    在網上的一個新生兒身高數據調查中,有8000多人參與, 寶寶出生時身高正好50cm的佔了總數的40%。一次,她們聊起寶寶出生時的身高,驚奇的發現竟然所有寶寶都是50cm。這讓她們感到震驚,一個孕媽說:「你們都是在哪生的孩子,會不會是醫院的問題?」大家紛紛說了自己的生產時的醫院。大部分的寶媽,都是在那一兩家比較有名的母嬰醫院分娩的。
  • 從出生到滿月,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是怎麼樣的?
    從出生到滿月,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是怎麼樣的?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裡,擁抱、睡覺和餵奶對寶寶來說才是真正重要的。更多的陪伴寶寶可以幫助他們的大腦在開始體驗世界時成長和發展。寶寶這麼大的時候可能會非常喜歡哭。這通常是因為他們餓了或者尿布溼了,但是有時嬰兒會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就哭泣。媽媽需要抱起來寶寶安慰他們,常常寶寶就會止住哭泣,又變得平和快樂。
  • 急性胸痛警惕心梗 你會自救嗎?
    那麼,當發生急性胸痛時,如何判斷是否是心梗?又該如何處理呢?心肌梗死是時間依賴性疾病,它的黃金救治時間是3小時之內,大約50%的人會在3小時內死亡。健康人初次發冠心病每10個人內就有1個猝死4個心梗。有研究表明,75%的心梗病人會發生劇烈胸痛或胸悶伴大汗,中國有2/3的心梗病人在院外猝死,發病時不足35歲死亡者有90%在院外猝死,35-65歲發病死亡者有80%在院外猝死,老年人發病後死亡則有70%在院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