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2020-06-14 澎湃新聞

2020年6月13日是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上海,傳統藝術的傳承者們如上海京劇院、上海評彈團等紛紛推出別具策劃的直播,不僅有京劇、評彈傳統藝術的演出展示,更多是和其他非遺文化的互動、跨界以及交流,讓傳統非遺有了新的傳播方式。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高博文和吳新伯夜遊石庫門

上海評彈團在非遺日前一天推出了一場融合了石庫門、評彈、旗袍等各種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直播——「建業裡評彈夜生活」。直播間設在上海最大的成片石庫門建築群、魔都「打卡」新地標建業裡,除了還原百年來上海人聽評彈的夜生活外,還聊了旗袍、扇子、上海美食等各種話題。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小戲迷體驗了孫悟空造型

上海京劇院的直播則請來了「孫大聖」。盡人皆知的《西遊記》,在戲曲裡素來源遠流長,在非遺日這一天,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京劇丑角名家嚴慶谷在上海京劇傳習館和觀眾一起分享了「鄭(法祥)派」悟空戲。現場,麵塑、剪紙、絨繡等非遺項目也特邀而來,一起圍繞「孫悟空」展開了在線互動。

評彈直播:和石庫門、旗袍扇子共展老底子的上海之美

在建業裡這個充滿著石庫門風情的上海新地標,評彈名家高博文和評話名家吳新伯穿著長衫走進石庫門,坐在屋裡廂,面前擺著精緻的茶點,綠豆糕、開口笑、苔條餅、花生酥、曲奇餅乾……兩位「主播」的話題就從這特別有上海味道的石庫門房子和點心開啟,帶領觀眾領略包括評彈在內的上海非遺之美,「上海這座城市真的非常值得愛」。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直播裡還有茶點美食等各種精緻的海派文化和江南生活方式

將近三個小時的直播裡,兩位主播用嚦嚦鶯囀的吳儂軟語不間斷地分享各種評彈知識, 而琵琶三弦的各種評彈曲目,也先後在石庫門裡上演。直播裡,知名時尚旗袍設計師葉子和東華大學副教授沈沉也參與進來,講述了旗袍文化的門道、扇子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旗袍和扇子,都是和評彈藝術不可分割的文化傳統。而評彈聲中,精緻的茶點裡,配合著石庫門的夜色,旗袍的精緻優雅,恍如回到老底子的上海。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評彈直播現場

京劇直播:孫大聖搞穿越,小戲迷親身體驗孫悟空造型

和評彈精緻優雅的直播不同,京劇院的直播顯得「動感十足」。由於海派京劇是上海獨有的文化特色,其中《西遊記》題材的連臺本戲情節起伏跌宕,觀賞性強,這場直播也是充滿了各種互動和眼花繚亂的「特技展示」。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跨界直播成了傳統藝術新時尚

嚴慶谷示範悟空戲動作

直播的開場從一段視頻引入,視頻中的男孩在夢境中邂逅孫悟空和一眾小猴,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直播開始,男孩「好夢成真」,來到直播現場體驗了孫悟空造型,並跟著嚴老師一起了解悟空戲,觀看了京劇《五百年後孫悟空》中的名場面「戲六賊」片段。

這位小男孩是一位小戲迷,來自上海市實驗學校一年級的漢德森,他在嚴慶谷指導下耍了金箍棒,還畫上孫悟空臉譜。孫悟空的臉譜一直都是戲曲的一大特色,而鄭派悟空戲一大特色便是覆蓋全臉的桃形臉譜。

嚴慶谷是鄭派第三代傳人,他從悟空戲的起源與發展鋪陳開來,引領觀眾一步步走近大聖的世界。直播中展示了一批鄭法祥先生的珍貴照片,嚴慶谷結合照片介紹了鄭派悟空戲獨創的「登雲步」、「踏雲步」以及「二拳三掌」等特有表演形式。

當天,麵塑、剪紙、絨繡等非遺項目傳承人也來到現場在線互動。嚴慶谷與漢德森在傳承人指導下玩起麵塑,一個小小的壽桃的製作過程,充滿了成就感。而剪紙藝人手中活靈活現的孫悟空,更是讓觀眾感慨傳統非遺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熱點|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直播、「線上」成關鍵詞
    相較以往,這一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十分特殊,「抗疫」與「線上」成為關鍵詞。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口號中,除了一如既往地倡導傳播文物價值,全民參與保護外,還增添了「文物珍藏記憶 見證抗疫歷程」和「在線雲觀展 文博新樣態」。在其公布的活動要求中,也明確表示,各活動單位要「加強疫情防控,加大線上傳播」 。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曲劇專場雲展演圓滿落幕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曲劇專場雲展演惠及上百萬戲迷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由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主辦,鄭州市曲劇團、洛陽曲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南陽曲劇藝術中心、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等協辦的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曲劇專場網絡雲展演系列活動於6月17日至19日晚19:30在鄭州兒童劇院上演。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化進萬家在銀啟幕
    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銀川會場——在中山公園內伴隨著陣陣掌聲拉開序幕。,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銀川市中山公園順利啟動。旨在讓傳統文化非遺文化走進百姓生活,融入家園建設,煥發傳統文化的活力,讓傳統非遺文化煥發新生的魅力。
  • 盤錦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感受多彩「非遺」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盤錦非遺購物節」購物新時尚「盤錦非遺購物節」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非遺在百姓健康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用,以傳播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為宗旨,引導全民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盤錦市非遺保護成果,繁榮文化旅遊市場。
  • 公共文化 | 開原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20年6月13日是國家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宣傳非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開原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開展了線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
  • 民樂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精彩紛呈
    來源:民樂縣文化館6月13日,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各縣區文體廣電旅遊局協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在市文化館舉行。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非遺傳承進萬家,健康生活你我他」為主題和宣傳口號,旨在宣傳展示全市非遺風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社會關注非遺、聚焦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 威海市群眾藝術館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活動
    6月13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由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活動在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非遺工坊舉辦。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巴彥淖爾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
    2020年6月13日上午,由巴彥淖爾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臨河區人民政府和巴彥淖爾市文物局主辦,巴彥淖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巴彥淖爾市文化館、內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巴彥淖爾市申遺辦、巴彥淖爾市民族歌舞劇院、巴彥淖爾市河套攝影家協會、臨河區文化旅遊體育局、河套非遺小鎮管委會共同承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集中宣傳展示活動在河套非遺小鎮正式啟動
  • 融媒體直播、多主題展覽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亮點紛呈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情況。主辦方供圖6月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情況。今年的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將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展現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風採,讓廣大觀眾領略文物之美、生活之美、發展之美。
  • 跨跨界——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啟思辨
    2020年疫情來襲,人們的生活觀、價值觀發生轉變,文旅融合與城市消費升級,「轉型、流量、智慧化、直播帶貨」成為產業層面的關鍵詞。在文化與經濟高度互動的語境中,非遺受到資本市場更為密集的叩訪。當傳統手工藝與文創、文旅、高校、設計、媒體連結,會發生什麼?
  • 跨•跨界——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啟思辨
    2020年疫情來襲,人們的生活觀、價值觀發生轉變,文旅融合與城市消費升級,"轉型、流量、智慧化、直播帶貨"成為產業層面的關鍵詞。在文化與經濟高度互動的語境中,非遺受到資本市場更為密集的叩訪。當傳統手工藝與文創、文旅、高校、設計、媒體連結,會發生什麼?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阿壩線上線下結合 探索非遺傳承新模式
    6月12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阿壩州分會場展演活動在茂縣中國古羌城景區正式啟幕。一批獨具阿壩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用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集中展示,讓非遺文化流行起來。截止到目前,全州共有世界自然遺產地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32個點,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州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實驗區)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9項、省級73項、州級457項、縣級800餘項;已建成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1個、省級3個、州級20個,省級非遺傳習基地3個、州級25個;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急需保護的非遺項目。
  • 文化與自然遺產日 |「壽康集萃 御園賞幽」故宮主題直播就在明天
    正值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故宮博物院將於2020年6月13日上午10:00-11:00推出「壽康集萃 御園賞幽——故宮博物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直播」。屆時,新華社、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央視新聞、央視網、央視頻、光明日報等將同步直播。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將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做直播推介,希望觀眾通過直播鏡頭和專家講解,感受故宮的深沉、靜謐與美好,探尋文物蘊含的價值,以及故宮保護的點點滴滴,呼籲全社會共同呵護文化遺產。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聚焦「健康生活」
    文/掌上非遺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通知明確,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文化和旅遊部決定在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 張掖市將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展示近年來張掖市非遺保護取得的優秀成果,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由張掖市文廣旅遊局主辦、張掖市文化館承辦、張掖市各縣區文體廣電旅遊局協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活動將於6月13日在張掖市文化館舉辦。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廣西桂林舉行
    6月13日上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廣西桂林舉行。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開幕式活動設桂林主會場和北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會場,通過連線直播方式共同啟動。中國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孫玉勝出席北京會場活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儋州非遺系列活動豐富多彩
    2020年儋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現場。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儋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那大鎮名都天街舉辦。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由來
    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包括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也包括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世代口頭傳說、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為世界少有。
  • 非遺消費券、文創產品直播帶貨……2020年山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6月10日下午,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於6月13日在煙臺市舉行山東省主場城市活動。
  • 【恩施文旅號】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恩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市文化和旅遊局統一安排下,恩施市非遺中心擬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為主題,以「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為口號,推出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宣傳展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