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規模邁上新臺階。2012年青海企業50強榜單中,50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409.97億元,戶均28.20億元。西礦集團以營業收入總額250.07億元、同比增長31.68%的成績,連續第五年位居排行榜首位,也使我省大企業集團年收入首次跨入200億元行列;榜單中,我省百億元企業已由2011年的3家增加至5家,50億元以上企業由2011年的9家增加至10家,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則由上年的26家擴大到33家,超過「50強企業」的半數。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為我省用5年時間建設100個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培育100戶發展潛力大、帶動效應強的重點企業的「雙百」行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企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逐步得到改變。50強企業申報材料顯示,2011年入榜企業中虧損企業有3家,淨利潤下降的有5家,但大部分企業依然保持增長。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中石油青海銷售分公司、省電力公司、慶華集團、義馬煤業青海義海能源公司、威斯特銅業、宜化化工、青海省物資產業集團總公司等頗具發展潛能企業效益快速提升;大企業大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西寧特鋼2011年研發費用分別達1.74億元和1.52億元。省電力公司、中鋁青海分公司、投資集、物通(集團)實業有限公司、華鼎實業、宜化化工、藏羊地毯(集團)、晶珠藏藥等企業研發費用均超過千萬,企業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同時,「50強企業」仍然是我省上繳稅收收入的重要支柱,納稅總額超10億元的企業有4家,超億元的企業有15家。
三、結構性不均衡仍然突出。從所有制結構看,在「2012年青海企業50強」榜單中,雖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均為25家,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收入總額1261.95億元,佔全部50強企業總額的近90%,25家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總額335.76億元,只佔到10%左右。在排行榜前10強中,除慶華集團外均為國有企業,而從申報表各企業營業收入、盈利水平、納稅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國有及其控股企業不但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其影響力和控制力仍在進一步增強。我省在壯大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經濟規模,提高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質量上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從產業結構看,前50強中,電力、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冶金、建材、醫藥、農畜產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仍佔重要地位,重化工業帶動作用的特徵十分明顯。除此之外,裝備製造、金融、保險企業、通訊企業、商貿流通等企業也榜上有名,其他產業則鮮有涉及。根據我省在未來五年將著力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國有影響十大特色優勢產業規劃,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青海企業做強做大任務艱巨。以「2011年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為例,將我省企業發展和全國相比,我省「50強企業」銷售收入全部綜合也只能勉強進入排行榜第60位。2011年,我省只有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一家企業以189.92億元的營業收入列入「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的第397位,我省重點企業西鋼集團、鹽湖集團、省投資集團等與「中國500強企業」入圍指標相差甚遠。同時,截至目前,我省只有1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而鄰近省份新疆有3家、甘肅有3家、陝西有9家企業入選「中國500強企業」,我省企業上榜數量依然未有實質性突破。這與2015年有5戶企業進入全國500強、我省企業在全國的知名度及行業競爭等目標具有較大差距,企業做強做大任務艱巨。
五、相關建議:一是企業應進一步明確行業定位和發展重點,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質量、規模、品種、效益,加大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應依託核心產業加快項目建設,增強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鼓勵企業按照產業上下遊關係聯合重組,提高資源開發的集約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鼓勵企業跨區域、跨行業和跨所有制重組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並積極引進中央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大企業及戰略投資者,主動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積極引進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人才,加快發展一批優勢企業,不斷增強企業實力,帶動優勢產業迅速發展壯大;三是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大力培養高端研發隊伍和實用人才,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突出作用,進一步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平臺建設,著力推進新興產業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省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