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市州頭條丨常寧:高山茶園風光好

2020-12-15 瀟湘晨報

常寧 高山茶園風光好-----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帶動近2萬人就業,人均增收超過3000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1日訊(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吳薇 尹維龍)漫山放綠,茶葉飄香。5月8日,記者走進常寧市天堂山辦事處黃洞村,看到一行行整齊的茶樹宛如一條條綠絲帶纏繞山間,阡陌縱橫。淡淡雲霧間,村民們背著竹簍,挎著竹籃,穿梭在茶樹間,忙著採茶。

△村民在採茶

常寧市是湖南省茶葉傳統產區之一,目前擁有茶園面積8.19萬畝。境內的塔山瑤族鄉、天堂山辦事處、洋泉鎮是茶葉主產區,這裡氣候溫潤多雨,晝夜溫差大,土壤腐殖質豐富,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擁有種植高山雲霧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我們山上平整土地少,氣候高寒,不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種植茶葉以前,很多土地都被荒廢。」黃洞村41歲的村民陳玉芬,清明節以來的兩個多月採茶季,就掙了9000多元。在當地,像陳玉芬這樣,依託茶葉產業在家門口就業的有近2萬人,人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

近年來,常寧市充分挖掘高寒山區海拔高、土質好、氣候溼潤等種植茶葉的天然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突出「生態有機」特色,做強常寧塔山高山生態有機茶品牌。組建了一支茶葉專業服務隊伍,加強與湖南省茶科所、湖南農大、武漢大學的合作,鼓勵茶企自行對接,穩步提升高山有機茶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常寧市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先後發展茶企45家,新建高標準有機茶園5.1萬畝,並建成10餘個茶葉產業專業村和6個千畝連片示範園,茶葉加工直接從業人員達3600人,年產茶葉3270噸,產值達到2餘億元。

常寧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讓高山茶園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推動了茶產業與茶文化、茶旅遊一體化發展,加速了常寧綠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進程。「五一」假期,常寧茶旅融合吸引2.8萬餘名遊客前往旅遊觀光、休閒購物,帶動旅遊收入1000餘萬元。

【來源:新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湖南常寧:春天的塔山茶園美如畫 茶中有詩 詩中有茶
    春天來了,湖南常寧市塔山山嵐茶再萌新芽。雲霧繚繞的塔山之上,茶園已美成了山水畫!有竹千餘竿 有茶滿山崖竹林環抱雲霧繞 白雲深處有人家高山雲霧好茶 小橋流水人家塔山阿妹忙採茶(周小青 攝)塔山瑤家小阿妹(彭國良 攝)天堂山黃洞村塔山山嵐茶苗圃
  • 湖南常寧商會會歌《我們是常寧人》唱響粵湘情
    網易娛樂9月14日報導  近來,一首清新的民族風和流行風合成的新民歌《我們是常寧人》佔據了多個音樂網站的頭條。
  • 奮戰一百天 實現雙過半丨常寧塔山茶春茶開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1日訊(通訊員 劉楊 尹維龍 記者 成俊峰)春暖花開時,又到採茶季。3月21日,常寧市塔山瑤族鄉迎來了「常寧塔山茶」第一屆春茶開採節活動,該鄉採茶能手、貧困戶及「衡陽群眾」志願者自帶背簍,搶抓晴好天氣,與時間賽跑,進入茶園採摘春茶,唱響一首首採茶歌曲。
  • 杉林溪高山茶種在哪? 大侖山茶園風光好
    (記者謝禮仲攝影) 記者謝禮仲/南投報導‧攝影      喜歡喝茶的人大概都知道杉林溪高山茶,但前往杉林溪的路途中,12生肖彎過了、龍鳳峽過了,進入了杉林溪,就是沒看到茶園,到底杉林溪茶種在哪  大侖山茶區,烏龍茶種滿整片山頭,為鹿谷鄉目前面積最大的茶園。
  • 湖南日報市州頭條丨青頭鴨成「致富鴨」
    湖南日報記者 嚴萬達 通訊員 楊彬 歐超英 近日,在藍山縣所城鎮舜源村明春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上千隻頭頸呈藏青色的鴨子踏著音樂節拍起舞。「這是我們從廣東引進的青頭鴨,只要一播放音樂,鴨群就變得歡快或安靜。」
  • 何少川:「茶園曉霽」好風光
    只見岸邊衝積沙板地上的茶園,傍溪逶迤延續不絕,如果說清溪是一帶碧水,那麼茶園則是一路綠籬。人們在瀏覽山光水色中,還能觀賞到如此平直漫長的蔥鬱茶趣,這是其他河流難得見到的景象。蕉城為我國重點茶區,闢於巖上、溪畔或山坡谷地的茶園四處遍布,讓我為之心動的還有不少茶園,儼然是一幅幅綺麗的地畫。
  • 「常寧之聲」常寧第二杯好茶
    文 | 羊谷勒俗話說:「高山出好茶,農家有好女」。常寧的「高山」出產的塔山山嵐茶,屬於條形烘炒綠茶,色澤綠翠,滋味濃醇,奉為貢品。據記載起源於宋朝,近年來又曾連續三年被評為湖南名茶。而常寧農家的「好女」便是傳說中的「稼古茶」。年齡大點的農村朋友或多或少經歷過一種「上古神器」的洗禮,這種神器被常寧人稱之為「羊谷勒」,孩子們從小都要與它有場「生死劫」才能長大。
  • 湖南常寧:一個採茶姑娘帶來的致富路
    老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沒山沒海靠腦袋。現在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都非常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為自己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就必須要依靠自己的腦袋,多想想辦法,多想想點子,創新發展才能有未來。在這方面湖南常寧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道路。
  • 是不是高山茶園才能做出好茶?
    高山的條件的確適合茶葉的生長,但是高山也並不是茶樹唯一適合生長的環境,也不是高品質茶唯一的評價條件。否則,又如何解釋我國海拔平均在300米左右的西湖龍井能成就綠茶門類中的神奇?日本靜岡縣大片茶園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乘坐新幹線和在高速路上行車,經常能看到當地的丘陵緩坡以及平地上種植的大片茶樹。靜岡大部分茶園都在海拔50~200米平原和丘陵地帶,卻產出日本最多最好的茶,這歸功於採取稱為「茶草場農法」的傳統種植方法。這種獨特的種植方法已經在2013年5月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世界農業遺產。靜岡茶無論是從質量、數量或銷量已經成為日本第一。
  • 貴州納雍:高山茶園 銀裝素裹
    高山茶園銀裝素裹。張曉勇 攝 高山茶園銀裝素裹。高山茶園銀裝素裹。張曉勇 攝   中新網貴州新聞1月13日電(張曉勇 羅毅 石小傑) 1月12日,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騌嶺鎮霧翠茗香高山有機茶園銀裝素裹,冰雪覆蓋的茶園美如畫。霧翠茗香高山有機茶園面積達到6950畝,最高海拔2300米。
  • 長沙市委宣傳部部長高山赴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調研座談
    高山部長饒有興致地了解中國日報特色外宣專刊高山部長一行詳細了解中國日報海外版出版情況高山部長一行與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有關人員合影留念4月23日,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山率領市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市委外宣辦等相關職能部門赴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調研座談
  • 高山茶園遇上「冰雪奇緣」 「冰封茶園」讓遊客流連忘返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高山茶園遇上「冰雪奇緣」。 張曉勇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高山茶園遇上「冰雪奇緣」。 張曉勇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高山茶園遇上「冰雪奇緣」。 張曉勇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高山茶園遇上「冰雪奇緣」。
  • 常寧市:打造「大美常寧宜居常寧」
    ▲優惠多多吸引居民詢價洽談  衡陽日報10月9日訊(記者周瑞華 通訊員吳薇 郭華)  9月30日,湖南常寧2020年第二屆房地產交易展示會正式開幕據悉,為打造「大美常寧、宜居常寧」,常寧市政府實施了大力度的優惠政策,從10月1日至11月30日,凡來購買住宅、車庫和地下車位、商鋪的,該市財政將按所交契稅給予相應補貼。
  • 去斯裡蘭卡別忘了喝杯錫蘭紅茶,搭世界最美的高山火車巡禮茶園
    世界最美高山火車的茶園火車斯裡蘭卡的錫蘭紅茶與中國祁門和印度大吉嶺共列世界三大紅茶,而斯裡蘭卡的紅茶又分七大產區把頭伸出窗外,欣賞一片茶園風光常見的斯裡蘭卡紅茶分四個等級:OP、PEKOE、BOP和斯裡蘭卡有兩種火車是來到這裡的旅客一定要體驗的,一是行駛於海岸線的海上火車,二則是能欣賞茶園風光的茶園火車。茶園火車行駛於Colombo至Badulla之間,中間停留Kandy、Naru Oya和Ella等站,旅客可以選擇自己要搭乘的路線,體驗這段慢步調的火車之旅。
  • 慢慢消逝的高山草甸:常寧天堂山
    所以這次回家鎖定了常寧的天堂山。常寧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至今不通鐵路。湘江自北阻斷了她,舂陵江自東鎖住了她,五嶺餘脈橫亙在她的南部和西部。京廣線繞開了她,湘桂線也繞開了她。千古以來,這裡安穩閉塞,沒有什麼大人物。沒有什麼大美人,唯一能讓人記憶的是油茶樹和鉛鋅礦。天堂山,原名天塘山,位於常寧市南部與桂陽縣交界處。
  • 湖南日報新年致讀者:我們這樣為您而變
    我們這樣為您而變  ——湖南日報編輯部新年致讀者  新年第一天,改版後第一期《湖南日報》,如約來到您面前。  此刻,一切就在您眼前,一切全在您眼中。  我們該如何為您而變?  我們就這樣為您而變:  改進一版,精選頭條,提升可讀性;加強評論;寫短寫精,狠剎長風;  適應新聞信息獲取的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需求,我們對新聞版面進行梳理,分類為要聞、政治、經濟、文教、市州等板塊;同時,發揮紙媒獨特優勢,加強深度報導,新闢《深讀》版;  精心安排設置專欄,新設言論欄目《湘江新語》,增設專門報導年輕人生活、成長、創業的欄目
  • 「2019中國美麗茶園」揭曉!信陽這個茶園成功入圍
    申報單位:湖北玉皇劍茶業有限公司 湖北 黃荊塘茶葉村茶園 申報單位:鹹寧市鹹安區農業農村局 湖北 古丈縣萬畝生態有機茶園 申報單位:古丈縣茶葉局 湖南
  • 徽州藏著百畝高山茶園民宿,最有童趣的採茶、賞花記丨黃山雲華棲
    「 雲華」釋義茶生於山顛雲霧處為佳,雲華棲擁有位於高山海拔800處百畝茶園。還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溪水湍流,鳥鳴喳喳,帶您體驗黃山毛峰採摘、制茶全過程。丨系摘:背著小籮筐學做採茶人丨深入「村莊佳景色,畫茶閒情抒」的茶園中一試身手,做一回茶農,像模像樣地採起茶葉。
  • 湖南日報|洞口縣古樓鄉:晨霧散去好採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佳偉3月15日清晨,晨霧尚未散盡,洞口縣古樓鄉古樓村80多名村民已上山採茶。古樓鄉是邵陽市有名的茶鄉,尤其是該鄉古樓村,家家戶戶種茶。目前,僅古樓村便開辦茶葉加工企業4家,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3家,茶園面積近2萬畝,茶葉收購價格連年攀升。現在,村民們在打理自家茶園的同時,還到茶企打工,收入可觀。茶葉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昔日貧窮的小山村也因茶葉發展起來。去年,古樓鄉入選全國第九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正當全鄉準備大幹一場時,突然襲來的疫情給產業發展蒙上了陰影。
  • 航班配備壽寧紅茶 廈航把高山茶園搬上萬米高空
    自1月1日起,廈門航空把高山茶園「搬」上了萬米高空,在廈門、福州、泉州始發基地航班配備福建壽寧高山紅茶,在優化服務品牌的同時探索「造血式」幫扶模式。  旅客手中暖暖的「雲端品茗」壽寧高山紅茶,產自廈航與寧德市壽寧縣、華祥苑聯手打造的「廈航農莊壽寧高山茶生態基地」,是三方精準產業幫扶的落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