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君
編輯 | 阿君
寫在前面的話:
友情提示:本文有福利可免費私信我,回復「個人知識體系模板」領取框架模板+10000+本各類書籍合集。
現實生活中有一個這樣的現象:有些人看了很多書,學習各種課程,時間管理,學習能力,溝通表達,習慣養成……
但當真正遇到困難時,卻發現所學知識一個都沒用上,或忘得一乾二淨,最痛苦的是隱隱約約有印象,細節卻猶如一團迷霧,似懂非懂。
而有些人看起來似乎很少閱讀,很少學習課程,會的東西卻遠凌躍於你之上,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秘密武器就是:系統思維!
他人善於把知識系統化,流程化,知識與知識的聯繫,規律明了於心,更能看穿和把握事情的本質。學得更少,會得更多,其實就是系統性成長。
想要學會系統性成長,首先就要學會用系統思維做事。
什麼是系統思維?
簡單來說,萬事萬物的本質就是一個個系統,比如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一個原子,這個就是原子系統。
而地球則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它又可分為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等分支系統。
系統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元素結合而成,但是系統的整體卻不等於其局部事物的簡單相加。我們不僅要考慮其元素,更要考慮元素之間的聯繫。
這跟學習的道理是一樣的,不僅要學習各類知識,更要了解各類知識本質的聯繫。在這個知識聯繫的過程中,體現的就是系統思維。
這就好比如數學老師教你4乘9等於36,你牢牢記住,凡是看到4乘9,一定知道答案是36.
可是9乘3是多少呢?你一臉茫然,又要請教老師。
沒有系統思維,就等於沒有思維力,沒有辨別力,成長將變得緩慢!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套路,換個模式,就能把你繞得暈頭轉向,於是你疲於奔命,仍然無能為力!
那麼如何建立系統思維,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個人能力系統呢?一共有5步(這一節只針對閱讀):
步驟一:建立個人知識體系框架
步驟二:確定職業目標和目前所需知識
步驟三:選定書籍:提煉書籍框架+提煉方法論或流程
步驟四:刻意訓練,仿真練習
步驟五:重複迭代
01:建立個人知識體系框架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的第一步就是:按照自己的職業目標或發展路徑建立個人知識體系框架。
通常包括個人素質,通用能力,必備知識,和專業技能4部分。
只有我們在對人生發展的探索問題上,對它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思維。
我們才不會沉迷於整個細節,或者浪費過多時間盲目試錯,推倒重建,經常性重零開始,發展自然就慢。
只有清楚地構建出自己原有經驗的知識體系框架。
在每次學習新知識時,再對原有框架加以增補和修正,如此一來,時間越長,要學的新知識越少,給人感覺就是越學越快。
下面以我自己為例,帶各位讀者
工具:OneNote+思維導圖+印象筆記(知識倉庫)
第一步:先根據別人的個人知識體系建立大概框架,比如我的知識體系框架就包括前端開發能力(正業),寫作能力(副業)。
各位讀者老闆們如果想參考其他職業領域的個人知識體系模板借鑑,可以關注私聊我發送「個人知識體系模板」,領取模板和10000+本各類書籍合集。
第二步:用OneNote對其進行整理,如下圖
02:確定職業目標和目前所需知識
建立好大概的框架模板之後,便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目前所需知識進行填充和迭代,重複,反饋,修正……
比如,在個人素質(基本素質)這一欄,你可以對自己的生活習慣,性格,外貌等進行分析,從而做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拿我自身作為一個案例,我本身是一個女孩,身高只有1.52m,有點微胖。在生活中,買衣服和日常的穿搭經常性困擾著我。
於是我便經常性去看各種美妝博主對於小個人穿搭分析的文章,整合她們的分析案例和知識要點,為自己量身訂造幾套衣服(春夏秋冬各4套,搭配好,輪流換著穿,省去日常穿搭的思考與煩惱時間)。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時間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資源,人人都需要時間管理。
像日常穿搭這種小事既重要又會重複性地消耗時間,便要通過一定的知識(分析個人形象特點的知識)把穿搭流程化,而不是盲目嘗試,買了一大堆衣服,卻抱怨沒衣服可穿。
而在通用能力這一欄,主要是關於自我提升的知識,比如如何高效學習,思維工具,時間管理工具等的整理。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會「如何有效學習」將是我們「終身生存技能」。
這是現代社會超越其他一切技能的關鍵能力,學會如何學習,就可以學習一切事物!
03:選定書籍,提煉內容框架和提煉方法論或流程
閱書無數,但知識點往往零零碎碎,洋洋灑灑,一本書又綜合大量的知識點,不成整體,不成統一,就像一個知識的倉庫,大量而凌亂。
而大腦又善於遺忘,對細節的內容往往是模糊的印象,就好比如問你一個問題:昨天你看的 書看到幾頁?你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晚飯吃的是什麼?
事實證明,大腦對細節是無意識地忽略的,你早就把知識點拋擲雲霄之外,又談何學以致用呢?
那該如何打造一個知識體系框架,隨時可調用,細節明了呢?你需要做到以下四個步驟:
1.明確閱讀目標,選定書籍
比如,我自己本身來說,目前是學生,除了自己本身專業的知識外,我更多是傾向一個人底層思維的打造,比如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記憶能力,格局的認知等。
這時我便確定我的閱讀目標為:如何高效學習?
確立目標之後,去豆瓣搜索相關學習的書籍,挑幾本評分和評價較高的書籍。
2.輸出粗度閱讀框架,形成整體印象
在確定閱讀目標,選好相關閱讀書籍之後,挑選一本評分最高或知識點最全面的書籍,也就是所謂的入門書籍,藍皮書。
初步瀏覽書的封面,腰封,作者簡介,目錄,前言,進行簡單初步思考之後,輸出大概的學習框架(可以搜素別人的思維導圖為參考模板),形成對這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把握大致學習方向。
比如我在閱讀《學習力:顛覆職場學習的高效方法》輸出粗度的閱讀框架。最後根據閱讀的深入研究,進行一步一步的填充,直至完整。
3.提煉書中的方法論或流程
輸出粗度的思維導圖框架之後,用OneNote筆記本整理粗度筆記框架
為什麼我選擇OneNote做筆記,而不選擇其他電子筆記軟體呢?這是由於它的功能滿足了做個人知識體系的框架。
第一:免費
第二:自帶搜索功能
第三:頁面與頁面之間可以互相連結
第四:有分區組,子分區組,分區,子分區,頁面,子頁面,子子頁面,層層嵌套,可以對知識進行清晰明了的邏輯分類
第五:頁面編輯部分可以隨處移動,方便知識的迭代。
完成OneNote粗度筆記框架,開始對書籍內容提煉方法論或者實踐流程。
比如學習溝通表達類書籍的內容,可以提煉一些邏輯性表達的流程或方法論或模板。比如「講三點」表達法、金字塔結構表達法,「從結論說起」+「講三點」表達法。
「講三點」表達法下面我簡單講三點……主要原因有三點……為什麼……第一點……所以……第二點……尤其是……第三點……尤其是……總結一下剛才說的這三點……
04:刻意訓練,仿真練習
對於從閱讀中提煉出來的方法論或模板,一定要刻意安排練習,嘗試在生活的各種場景實踐。
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天縱奇才,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比如溝通表達中的「講三點」就可以在面試的自我介紹,演講,發表意見等多種情景中應用。不斷的運用,才會用之如行雲流水。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四季度區域總裁會議上的講話也應用了講三點表達法華為公司未來的勝利保障,主要是三點要素:第一,要形成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但這個核心集團要聽得進批評;第二,要有嚴格、有序的制度和規則,這個制度與規則是進取的;第三,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勇敢的奮鬥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徵是善於學習。
掌握一些基礎的溝通表達方法框架,在各種場景中運用,往往會讓我們在開口的瞬間,給別人一個邏輯清晰的偽印象。
當然,後期也要足夠實力才能勝任。但學習一些方法論,抓住每個瞬間的機會,也許某一時刻就改變了人生。
05:重複迭代
知識是在迭代中完成的,要求立即完成或完美只會不斷地消耗你的意志力,讓你疲於奔命,卻依舊無能為力。
所以一定要建立這樣的意識:先打造好核心部分,再逐步修正,完善,最後將所有的核心素質,通用能力,專業技能,必備知識圍繞你的目標,整合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
要對陷入細節較勁的死循環有清楚的意識和認知。
只有底層思維,底層能力打造好,一個人才更具發展機遇,能力更具遷移性。
06:小結
想要更高效學習,學得更快,學得更深,一定要做到先前知識和先前經驗的整理,不要盲目試錯,從零開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站在先前經驗和知識的肩膀上,才能學得更快,走得更遠。總之,無論是閱讀,還是其他的學習活動,一定要記住這個步驟:
步驟一:建立個人知識體系框架
步驟二:確定職業目標和目前所需知識
步驟三:選定書籍:提煉書籍框架+提煉方法論或流程
步驟四:刻意訓練,仿真練習
步驟五:重複迭代
最後,想要個人知識體系框架模板的讀者老闆們,可以私聊我,發送「個人知識體系模板」,即可領取模板!
今日話題:你在學習上有哪些嘗試過的誤區,或者有效的學習經驗。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