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都說冬至大如年,你知道為什麼嗎?吃餃子沒有

2020-12-21 交流養花綠植

前言】

今天是2020年12月20日,明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大如年」。今天,專門去農貿市場買了一些豬肉和白菜等,準備明天包餃子。你準備好餃子了嗎?明天是冬至了,別忘了吃餃子啊!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嗎?為什麼有吃餃子的習俗?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交流。

1、冬至的時間。

冬至的時間,大約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早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那麼,2020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

今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明天就是2020年冬至了。

2、冬至的說法。

冬至也叫冬節、交冬、長至節、亞歲等。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過去,農耕時代,十分受到宮廷和民間重視,「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冬至大如年」,雖然不像過去一樣隆重,但是仍是大家非常重視的節氣,家家戶戶吃餃子,話冬至。也有的地方,進行祭祀活動。

3、冬至的特點。

簡單了解一下冬至節氣特點,它是晝夜時間長短的節點。太陽光照,直射在南緯23.5度的時候,我們稱為冬至。

這一天是北半球黑天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是晝夜時間長短的分水嶺,太陽直射的角度與地面夾角是最小的。

冬至,也叫日短或者日短至,顧名思義,今天日短;但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白天慢慢變長,黑夜慢慢變短。

4、冬至是三九開始

冬至雖然夜晚最長,太陽與地面夾角最小,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但冬至並不是最寒冷的日子,它是寒冷日子的開始。

常言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三九」就是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九,依次為:一九、二九、三九…。共計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冬季便慢慢過去,進入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三九」是比較寒冷的日子,正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是比較寒冷的日子。後面,天氣慢慢開始變暖。

5、冬至大如年

冬至過節,是起源於漢代,而強盛於唐宋時期,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過去,冬至是歷朝歷代最盛大的祭天盛典日。到了冬至這一天,舉行祭天儀式。據記載,周朝冬至有祭祀天的活動;漢朝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而且放假歇市;唐宋時期,祭天祭祀祖,舉行祭天大典等等。

在農耕時代,更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陽氣開始回升。人們在很長的時期,都將冬至當做新年一樣來慶祝,這也是現在「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6、冬至的習俗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到了冬至這天,大家在北方,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吃餃子了沒有?冬至這一天,餃子是必不缺少的美食。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包餃子、吃水餃,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北方吃餃子,南方有湯圓 。與北方人不同的是,南方人更喜歡湯圓。冬至如年,糯米做圓。滾燙的湯圓,入口香甜。

【結束語】

你準備好了嗎?無論多麼忙!也別忘吃頓餃子,來盤湯圓。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熱熱乎乎吃頓餃子或湯圓,是不是更加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相關焦點

  • 冬至來了,大家都吃餃子,那知道為什麼吃餃子嗎?
    今天是周六,但今天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各位是不是和小編一樣要吃餃子呢了,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家裡面的老人們的說法是因為冬天耳朵容易凍掉,冬至吃餃子為了保護
  • 明日冬至吃餃子,你知道由來嗎?這幾種餃子餡最適合冬至吃!
    明日就是冬至了,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是一個非常重要點節氣,在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我國北方冬至就有吃餃子的習俗,所以每年這一天我們這裡幾乎家家戶戶包餃子。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都吃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這其中由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 冬至快樂!原來吃餃子還有這麼多寓意
    有句諺語說得好:「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今天冬至,都說冬至大如年,不必說,更是少不了餃子了! 不過,你只知道吃餃子,但你知道冬至餃子裡面豐富的「內涵」嗎?快一起來看看吧!
  • 九龍營養課堂: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傳說?冬至味覺?
    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每年到了冬至的時候,我們北方家家戶戶都要做餃子吃,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習俗呢?其實關於冬至吃餃子有一個傳說是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相傳張仲景來到洛陽行醫,對貧困人家特別的照顧,經常自己出錢為百姓們配藥,為眾多百姓解除病痛。後來張仲景官拜長沙太守,卻也不忘刻苦鑽研醫術。
  • 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餃子是誰發明的?五種餃子餡寓意,你清楚嗎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柒文社),今天的主題是: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餃子是誰發明的?五種餃子餡寓意,你清楚嗎?今天是冬至,相信大家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餃子,冬至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這句話是民間流傳的一段佳話,在中國,冬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毫不誇張的說,它和春節有一樣的殊榮,中午下班瀏覽了一下朋友圈,看見大家曬了各種各樣的餃子,試問,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但是你知道餃子是誰發明的嗎?吃什麼餡兒對你的家庭和人生更好?
  • 冬至要吃餃子嗎?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吉祥如意哦
    轉眼又到了一年歲尾,今年的冬至如期到來,不過今年我家這邊天氣一直還挺暖和,只在半月多前下了一場小小的雪花,之後氣溫一直徘徊在20多度,快臘月的天了,田間的油菜花甚至都開花了……不過不管天氣怎樣,到了冬至我們還是像樣的過一過的。
  • 冬至:吃湯圓?吃餃子?別糾結了,看看古人怎麼選
    「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作為一年中的小團圓日子,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在這一天,究竟應該吃什麼慶祝呢?吃餃子?吃湯圓?還是……小孩子才急著做選擇,不妨先來看看古人的答案。湯圓「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的「圓」寓意「團圓」,「圓滿」,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寄寓家庭團圓,闔家歡樂的心願。此外,南方盛行「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的說法,因此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廣為流傳。
  • 2018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由來是什麼
    12月22日迎來2018年的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是中國人普遍關注的重點。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冬至來了,為什麼北方冬至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來源是什麼呢?
    冬至來了,在中國北方普遍吃餃子,不論貧富,這個餃子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 那麼大家為什麼冬至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來源是什麼呢?據記載,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於是慢慢形成了習俗。我國冬至這個節日,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冬至丨今天為什麼要吃餃子?
    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這個問題辦公室裡的美少女小編們展開了激烈討論來自南方的夢曉:你們北方人為啥一到冬至就吃餃子?來自北方的甜甜:是啊,我們過啥節都吃餃子。夢曉:過節不能吃點別的嗎?甜甜:可以呀,吃別的餡兒的餃子呀。......
  • 只知道冬至吃餃子湯圓,你知道這些美食嗎
    >都要回家開始準備過年了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經管君身為一名北方人到了冬至一定會想到的是 餃子!!!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冬至只吃餃子和湯圓嗎?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1.紀念醫聖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寓意著什麼?
    冬至期間,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那麼冬至餃子的故事是什麼呢?冬至吃餃子有什麼寓意?讓我們看看這期的舊皇曆吧!冬至餃子起源的故事。每年農曆冬至的那天,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大米,無論貧富。俗話說: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藥用的張仲景的冬至。張仲景是南陽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它是一個醫生的集合,被歷屆醫生視為經典。張仲景有句名言:入則救世,退則救民;東漢時,他是長沙太監,到醫院看病,在大堂行醫。
  • 冬至到了,你家吃餃子嗎?分享5種百吃不厭的經典餃子
    冬至到了,你家吃餃子嗎?分享5種百吃不厭的經典餃子冬至吃餃子,那是必須滴,從小吃到大,年年都記得可清了,小時候大人們都說冬至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會凍掉耳朵的,少不諳事,便被這樣的話嚇住了,不喜歡吃餃子的人,也要強迫自己吃幾個,畢竟耳朵更重要啊。其實這個傳說跟冬至吃餃子還是有些關係的,只是被大人們用壞了。
  • 冬至,北方人吃餃子,你都喜歡什麼餡的?
    冬至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現在提倡重視傳統節日,冬至就一定要提倡隆重的過,冬至也是一個祭祖的節日,雖然咱們臨潁沒有隆重的祭祖儀式,但是以前餃子煮好了之後,都是先放在祖宗排位前面祭拜一下,才會再吃的。物質匱乏的年代,吃頓餃子就是改善生活,尤其是帶肉的餃子,吃餃子防止凍耳朵如果有什麼依據的話,那應該就是餃子裡的肉含有大量的熱量,在寒冷的冬天多吃肉可以提升自己的抗寒能力吧。餃子在以前是北方人年三十才能吃的奢侈品,可見餃子的稀缺性,冬至作為可以吃到過年才能吃到的餃子,也足見臨潁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還有什麼講究?
    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作為吃貨的小夥伴們肯定早已將冬至節氣包含的地理知識都忘光,只記得吃餃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補補冬至裡包含的地理、氣候學知識,以及了解一下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吧!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嗎
    有兩種說法,一說冬至大如年,一說冬至不算節。冬至過節源於漢,盛於唐宋,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 冬至到了,吃羊肉和餃子是習俗,但是你會選擇吃狗肉嗎?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今天這樣的習俗每個地方保留的都不一樣了,比如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明日冬至 一起去吃餃子吧!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