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2020年12月20日,明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大如年」。今天,專門去農貿市場買了一些豬肉和白菜等,準備明天包餃子。你準備好餃子了嗎?明天是冬至了,別忘了吃餃子啊!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嗎?為什麼有吃餃子的習俗?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交流。
1、冬至的時間。
冬至的時間,大約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早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那麼,2020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
今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明天就是2020年冬至了。
2、冬至的說法。
冬至也叫冬節、交冬、長至節、亞歲等。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過去,農耕時代,十分受到宮廷和民間重視,「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冬至大如年」,雖然不像過去一樣隆重,但是仍是大家非常重視的節氣,家家戶戶吃餃子,話冬至。也有的地方,進行祭祀活動。
3、冬至的特點。
簡單了解一下冬至節氣特點,它是晝夜時間長短的節點。太陽光照,直射在南緯23.5度的時候,我們稱為冬至。
這一天是北半球黑天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是晝夜時間長短的分水嶺,太陽直射的角度與地面夾角是最小的。
冬至,也叫日短或者日短至,顧名思義,今天日短;但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白天慢慢變長,黑夜慢慢變短。
4、冬至是三九開始。
冬至雖然夜晚最長,太陽與地面夾角最小,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但冬至並不是最寒冷的日子,它是寒冷日子的開始。
常言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三九」就是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九,依次為:一九、二九、三九…。共計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冬季便慢慢過去,進入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三九」是比較寒冷的日子,正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是比較寒冷的日子。後面,天氣慢慢開始變暖。
5、冬至大如年。
冬至過節,是起源於漢代,而強盛於唐宋時期,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過去,冬至是歷朝歷代最盛大的祭天盛典日。到了冬至這一天,舉行祭天儀式。據記載,周朝冬至有祭祀天的活動;漢朝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而且放假歇市;唐宋時期,祭天祭祀祖,舉行祭天大典等等。
在農耕時代,更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陽氣開始回升。人們在很長的時期,都將冬至當做新年一樣來慶祝,這也是現在「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6、冬至的習俗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到了冬至這天,大家在北方,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吃餃子了沒有?冬至這一天,餃子是必不缺少的美食。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包餃子、吃水餃,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北方吃餃子,南方有湯圓 。與北方人不同的是,南方人更喜歡湯圓。冬至如年,糯米做圓。滾燙的湯圓,入口香甜。
【結束語】
你準備好了嗎?無論多麼忙!也別忘吃頓餃子,來盤湯圓。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熱熱乎乎吃頓餃子或湯圓,是不是更加團團圓圓,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