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簡稱「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應用科學,涉及了計算機科學、深度算法、機械製造、自動化、電子信息、通信工程、醫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目前人工智慧在中國正處於最為火熱的發展期,《中國製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出臺都極大刺激了人工智慧領域行業的發展,國內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紛紛加入人工智慧的研發大軍,成為推動中國乃至世界人工智慧發展的「主力軍」。
那麼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呢?我們可以去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與授權數量,因為這直接代表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領域主要統計數據報告》:2017年我國的人工智慧專利授權量穩步增長,已經達到1.7477萬件穩步增長,特別是在基礎算法增速突出;就成果分布而言,基礎算法和基礎硬體領域高校、科研院(所)優勢明顯,而在垂直應用領域百度、華為等企業佔絕對優勢。
百度、騰訊、華為等企業的專業專利授權數量佔到全部授權的95%,可見其強大的資金支持是其在人工智慧領域佔到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畢竟人工智慧是個「燒錢」的研究領域。國內高校雖然很多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專業,但目前還僅處於起步階段,但依然有很多高校表現良好,其中8所高校入圍了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專利授權20強機構:
根據該排名,我們可以看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8所高校入圍榜單,和中國科學院及眾多知名企業一起成為2017年度人工智慧領域專利授權最多的機構和單位,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更以190項專利授權名列國內人工智慧研究機構第四,國內高校第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是「兩電一郵」成員,是當前雙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多個學科專業自成一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為響應國家號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設有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並在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系統工程和智能信息處理等相關學科招收研究生。
最近5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3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並成功研製我國首套類腦SAR系統、基於面陣CCD的光譜視頻成像系統、人臉畫像識別系統等平臺和系統,更有百餘名校友成長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