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共善」計劃助推順德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

2020-12-07 南方新聞網

近年來,為破解率先發展遇到的社會治理難點、痛點,順德區啟動了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成功將該計劃打造成為資源整合、多元共建、協同發展的平臺,成為全國縣級地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生動實踐。

近日,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入選了2019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榮譽背後是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效,近3年,「眾創共善」計劃共投入9000萬元扶持超400個公益項目,遍布順德10個鎮街105個村(居),服務人次超165萬。

在實施「眾創共善」計劃的同時,順德還大力探索黨建引領「雙驅三化」的社會治理創新機制,即在黨建引領下實行資源整合和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推進資金來源和參與主體多元化、聯合決策和運作機制規範化、過程管理和數據收集智能化,率先為全國2000個縣(區)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路。

●南方日報記者 歐陽少偉

通訊員 熊冬平 楊晶晶

長者「一餐飯+一堂課」

叩開社區服務專業化大門

近年來,率先發展的順德也率先遇到「經濟建設腿長、社會建設腿短」的問題,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規模、質量與市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

容桂街道華口社區是順德區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典型「村改居」社區,流動人口超3萬人。提升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充實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社區和諧與經濟產業發展的雙向提升,促進本地戶籍人口與新市民融合,維繫社區穩定,一直是華口社區「兩委」開展社區治理的重要目標。

在黨建引領下,華口社區黨委加強總體服務謀劃,在社區營造中凸顯「社區教育」,依託專業化的社會服務,培育社區自組織發展,正多點開花構築一個涵蓋幼兒、兒童青少年、長者的全鏈條「社區教育」網絡。

2018年5月,華口社區長者照顧與支援服務項目啟動,通過引入順心社工運作,以素食飯堂為載體,為社區60歲以上長者提供素食午餐。項目還匯聚黨員、社區志願者為社區內孤寡、貧困、行動不便的長者、殘障人士開展節日慰問、送餐服務等。

華口社區黨委副書記梁玉蘭介紹,通過社區公益、社區參與、社區教育,一批社區長者不僅通過「長者學堂」學知識、健身體,更從被動接受服務到主動服務他人,競相走上社區舞臺,成為支持社區發展的公益新力量。

項目在啟動之初就獲得了本地熱心人士的關注,華口愛心企業家冼健勝先生捐贈了3萬元作為素食飯堂的啟動基金,梁嬌蘭女士則捐贈了一臺蒸飯機。截至2019年8月,該項目獲捐總金額約256123元,物資獲捐約28097元。

「長者最需要的是陪伴,項目不僅凸顯了社區服務的專業化,營造了社區的公益氛圍,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對社區的信任度,也令社區更穩定,鄰裡關係更和睦。」梁玉蘭說。

「黨建+公益」「政法+公益」

現代社會工作理念融入社區治理

事實上,華口社區長者服務項目啟動之初,就獲得了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的支持。

何為「眾創共善」計劃?該計劃由順德區委政法委、順德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順德區婦女聯合會、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順德慈善會聯合發起,在整合原有各自為政、分散開展的公益創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19年,該計劃扶持資金擴大到4400萬元,通過競爭性分配的方式,引導申報單位圍繞基層黨建、養老、殘疾人服務、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以及社區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創新。

順德區委依法治區辦常務副主任葉翠青介紹,「眾創共善」計劃實施以來,致力推動「黨建+公益」「政法+公益」,即在基層黨建和政法工作項目中融入現代社會工作理念及手法。數據顯示,近3年成功申報「眾創共善」計劃項目的村(社區)達到105個,佔順德村(社區)數量一半以上;社會組織聯合村(社區)黨組織申報項目218個,有力地支持村(社區)黨組織在基層的領導地位和自身建設,培育了一大批社會組織,破解了治理主體單一的問題。

而在培育協同共治新力量方面,順德專業社工機構從2011年的5家發展到目前的35家,從業人員從不足200人發展到超800人;民辦助殘社會服務機構從2011年的6家發展到目前的74家;不少優質社會組織得以湧現,3A以上社會組織由46家發展到目前的117家。

順德區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科(新市民事務科)科長龔趣雲說,每年有超過100個社會組織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劃和實施創新項目,如慈正社工機構的「情暖司法」——順德區法院群眾訴導服務計劃、鵬星社工「『MORE法』校園」容桂街道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服務計劃等,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的同時,也將司法關懷的溫度與普法的深度覆蓋更多社會群體。

「由於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和容桂街道司法所、教育局的大力扶持,我們得以創造性地以主題班會課、桌遊、舞臺劇、話劇、模擬監獄等形式開展在校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培育在校師生普法志願者組織。」鵬星社工李芷凌說。

過程管理智能化

撬動各方力量參與協同共治

聚沙方能成塔,「眾創共善」計劃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源投入。譬如,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通過順德慈善會「和的·愛心基金」每年提供500萬元扶持資金,參與和支持「眾創共善」計劃,扶持社會組織開展貧困家庭服務幫扶項目,在物質扶貧之外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短板。

項目執行方還通過「徒步+公益」、騰訊99公益日等方式開展項目資金眾籌。3年來,共帶動超過8萬人次參與項目的小額捐贈,累計籌募善款超過496萬元,3.3萬多人通過志願服務參與「眾創共善」計劃項目。

順德社會創新中心總幹事李允冠介紹,為滿足「眾創共善」計劃對項目過程管理的需求,2018年起,順德開發並啟用公益項目管理雲平臺,實現一站式管理。

截至2019年6月,雲平臺累計註冊機構數達416個,為主辦單位、項目執行方、評審專家、督導機構、評估機構、秘書處等提供工具支持,管理項目超過859個。後臺項目管理工作系統對扶持項目進行線上申報、評審、進度跟進、督導評估、資金撥付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有效地實現了公開透明,而累積跨年度的數據,不僅沉澱了社會組織服務能力評價信息,為建立社會組織分級評價機制奠定基礎,更為政府和社會公益資金分配提供有價值參考。

項目「小試點」,還撬動起政策「大創新」。「眾創共善」計劃創新採用「小額資助、項目試點」的方式,推動完善社會服務公共政策的迭代升級。如結合長者服務項目的開展,順德在養老領域已出臺社區養老提升計劃,明確了3年內要建立6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並將服務納入政府購買範圍;而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領域,即將出臺順德區殘疾人社區康園中心運營補助政策,更好地支持中重度殘疾人士的輔助性就業。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宋世明教授認為,以黨建為引領,「眾創共善」計劃圍繞順德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領域的主要問題開展探索與創新,並且能夠發揮企業與民間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調動黨政社企民各方共同參與,每年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以項目帶動系統地解決社會問題,很好地體現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相關焦點

  • 如東全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如東全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如東縣 發布時間:2020-12-16 字體:[ 大 中 小 ]
  • 東莞眾創金融街:以金融創新助推「倍增計劃」
    作為省市區政府打造的轉型升級重要平臺,市委書記呂業升對眾創金融街提出要求:「充分發揮金融創新的作用,通過股權投資、收購、併購等金融手段,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肩負著「激活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眾創金融街堅持以金融創新助推企業「倍增計劃」的實施,推動我市產業經濟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奮力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王斌通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防控風險社會
    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防控風險社會 2020年05月12日 15: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魯傑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 堅定不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原標題:堅定不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之際,回顧新中國社會治理逐步走向現代化的歷程、成就,總結寶貴經驗與現實啟示,對於我們在新時代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 杏壇鎮戲劇曲藝協會開展「粵韻順德,水鄉悠揚」粵劇粵曲文化系列活動
    為了提升杏壇曲藝愛好者的曲藝水平,今年,杏壇鎮戲劇曲藝協會推動開展「粵韻順德,水鄉悠揚」粵劇粵曲文化系列活動,得到杏壇鎮財政競爭性專項資金和共青團杏壇鎮委員會、杏壇鎮文化站的支持,該項目同時獲得2020年順德區社會治理「眾創共善」計劃的扶持。
  • 周天楠:從文化、結構和機制角度把握治理體系現代化
    國家治理文化現代化的實質就是要確立「以人為本、開放、包容、互動」的理念,「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又是國家治理結構的現代化。結構的本意是事物或者系統內部各部分、成分、要素間相互聯繫的方式。
  • 株洲:打造善治「指揮鏈」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18日到19日,全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開蘆淞區通過構建「政治有綱、自治有方、法治有序、德治有承、智治有撐」的「五治」體系,以「科技+自治」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醴陵綜治中心通過融合市長熱線、網絡社群、網格等多渠道信息,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綜治維穩工作融為一體;天元區以綜治網格信息平臺為基礎,打造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平臺,以大數據助推大綜治。
  • 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 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若干意見》,其中把「加快形成現代城市治理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在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上提出了具體舉措和目標——  在優化政務法治環境方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設立政府大數據管理機構,建立涉外事務管理負面清單制度
  •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各地緊扣「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活動主題,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活動形式,打造強大聲勢,整體協調聯動,推動全民參與,使憲法精神深入人心...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堅持和鞏固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的制度成果基礎上,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吸納進來,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突出黨建引領 助推人居環境...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突出黨建引領 助推人居環境「煥新顏」 2020-12-28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大體系推進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網訊 1月8日,記者從在福建廈門召開的2018年全國海事工作會議上獲悉,邁進新時代,海事系統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構建從嚴管黨治黨、安全治理、公共服務、依法行政、支撐保障和國際合作六大體系,全面推進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安全可靠、綠色高效、高度智能、開放融合、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交通強國建設
  • 加強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社會學研究
    中國的環境治理曾經依賴政府主導,社會與市場力量發育不足,影響了環境治理效能。隨著總體性社會的分化,多元利益主體深度參與環境治理具備了相應的社會基礎與制度環境。近年來,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積極致力於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 連雲區:我區召開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 -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
    12月11日上午,連雲區召開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傳達學習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對全區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區委書記楊新忠出席會議並講話,區長李佔超主持會議,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包振作工作部署。
  • 從兩個圖譜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文明的結構中,制度文明反映和體現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直接規定並影響其他文明維度的深度與廣度,正所謂:社會變遷,必合於律呂。制度前進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大會的鮮明主題。
  • 武國瑞: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本網10月09日訊 國際在線城建頻道消息: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
  •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政治社會學解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現代社會、現代需求、現代觀念和現代技術的公共事務的「治道變革」,是思維、工具、制度、行為、過程以及配套設施形成的有機體系的現代化變革,同時也是體系所發揮的回應和解決公共問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