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 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2020-12-14 中國杭州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若干意見》,其中把「加快形成現代城市治理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在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上提出了具體舉措和目標——

  在優化政務法治環境方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設立政府大數據管理機構,建立涉外事務管理負面清單制度,深化「信用杭州」建設,加強法治杭州建設等。

  在提升公共服務國際化水平方面,到2020年全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達到8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達到100個。支持民辦西湖大學等國際一流研究型高校建設,大力發展外國留學生教育,深化圖書館國際交流,推進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化合作,建立完善多語種服務平臺,實施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等。

  在加強城市智慧治理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技術,完善城市智慧管理服務,建設智慧政務應用服務體系,推進「數字杭州」建設,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強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社保等領域智慧應用和示範推廣,深化平安杭州建設等。

  

  「一把手」說

  建立健全大數據聯動治理機制

  西湖區委書記王立華

  一座美好的城市,是建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像新加坡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法治嚴明、社會和諧、文明優雅的現代治理典範,靠的就是到位的管理、健全的法律、嚴格的執法。

  我認為,圍繞實現城市國際化這一戰略部署,要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加快完善現代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近年來,杭州在城市治理中,已經形成了政務公開透明、信用基礎較好、智慧應用領先等顯著優勢。西湖區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在「三全十服務」工作機制(即服務時間「全天候」、服務內容「全方位」、服務對象「全覆蓋」和提供十項便民利民服務)的基礎上,構建了「三全十服務」社會服務管理網。這張網整合區、鎮街、村社三級服務資源和網絡體系,為居民群眾提供了「綜合性、一站式」的大數據民生服務平臺。這項在基層工作實踐的重要經驗是建立健全了聯動治理機制,有效打通了信息不暢帶來的治理梗阻。

  應該說,大數據蘊藏大價值,在以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大背景下,我們還要不斷探索創新,打通、用好省市業務系統資源,實現資源共用、數據共享。

  

  專家說

  以縱橫分布點面結合的系統規劃推進社會治理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城市治理與立法研究中心課題組

  治理是一系列政策工具的組合,而非單一、固定的施政模式,需要根據施政對象的具體情況及發展趨勢而進行持續的調整與互動。諸多世界名城的共性在於能夠針對各自的實際情況尋找最有效的政策組合,包括建立整合性政府機構或專門委員會、動員社會及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充分尊重並鼓勵公眾參與等。杭州雖然在這方面已有積極的培育,並初見成效,但在合作治理、參與治理方面仍有差距。建議以縱橫分布、點面結合的系統規劃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精細化建設,力爭走在全國城市的現代治理前列。

  

  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序上把交通放在第一位

  杭州市決諮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偉強

  在「十三五」期間,杭州不能僅僅局限在治堵層面,要提高到一個更長遠的層面來謀劃交通規劃和建設問題。當今世界主要城市的共識是:交通規劃先於城市規劃,交通建設優於城市建設。也就是說,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時序上,要把交通放在第一位,目前杭州總體規劃才做到2020年,這屬於短期規劃,應該謀劃50年至100年的遠期規劃,並以此為總體框架制定中、短期規劃,逐步實施,確保規劃的延續性。

  

  外國人說

  尊重文化多樣性推進教育國際化

  浙江工業大學留學生迪諾

  我現在在浙江工業大學念大四,我覺得在杭州留學是很幸運的。除了環境宜居、出行方便等優點,杭州的學習氛圍很好,學校裡大家都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國際化氛圍也很好。

  但是我建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待留學生,希望學校能夠了解我們的個性和習慣,因為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國家,存在一些文化差異,不能以同樣的標準和方法去對待每個人。

  

  國際化在行動

  「推進城市國際化」首次被列入問政主題

  近期,市考評辦利用「學習沙龍」時間,傳達學習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據了解,我市將充分發揮綜合考評和績效管理這一「指揮棒」,助推杭州城市國際化。

  當前,市考評辦正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及時研究制定城市國際化的相應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同時,以編制首輪杭州市績效管理規劃為契機,一方面推動「十三五」規劃和城市國際化各項戰略目標的落實;另一方面,對標國際一流標準,著力打造規範化、精細化、專業化、高品質、高績效的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務的杭州標準,推進政府服務的標準化。各績效責任單位也都結合績效管理規劃的編制,對接國際標準,制定本行業、本部門的公共治理和服務標準。

  今年是市考評辦首次牽頭主辦「公述民評」活動,「推進城市國際化」也首次被列入問政主題,其中的有關問政要點同時作為跟蹤督辦社會評價意見的內容。市考評辦將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深度問政」的工作思路,找出短板、落實整改、抓出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此外,杭州還將利用國內國際各種場合,宣傳杭州綜合考評和績效管理這張金名片,弘揚績效文化,講好杭州故事。(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相關焦點

  • 六大體系推進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網訊 1月8日,記者從在福建廈門召開的2018年全國海事工作會議上獲悉,邁進新時代,海事系統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構建從嚴管黨治黨、安全治理、公共服務、依法行政、支撐保障和國際合作六大體系,全面推進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安全可靠、綠色高效、高度智能、開放融合、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交通強國建設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他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努力開創特區發展新局面,將著力落實八個方面的主要施政任務。 「有序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是其中之一,賀一誠說,澳門要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特區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題,推進法治化治理。 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是本屆政府施政的根本工作,當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
  • 推進國家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又進一步提出統籌發展與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做好城市地質調查,服務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城市工作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極為重要,城市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環,城市治理搞得好,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
  • 南寧市城管執法局: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住建部自2016年11月起,集中開展全國城管執法隊伍「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
  • 加快推進幹部教育培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對新時代做好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 習近平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以及黨內法規體系共同構成,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幹工程,法治體系建設對於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 關於推進高校二級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的重要保證。二級學院作為高校的基本辦學主體和實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前哨」,要積極融入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緊緊抓住加強黨的領導和依法治院兩個關鍵核心,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完善治理架構和規章制度,著力提升學院治理能力,加快推進學院的改革發展和有力支撐中國特色現代大學的建設。第一、通過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充分發揮學院黨委政治領導作用。
  • 清華大學舉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作聯席會議
    清華大學舉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清華新聞網4月1日電 (記者 曲田 攝影 曹慶慶)3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作組、專家組、課題組聯席會議在工字廳東廳舉行。
  • 面向夢想,腳踏徵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時
    以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個目標的提出,標誌著一個百年大黨走過輝煌歷程,顯示出面向未來的戰略目光和歷史擔當,也昭示著歷史對我們黨的新要求、新期待。
  •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開熱烈討論,建議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更科學促進共建共治共享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內容,不少代表委員將其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講話緊密聯繫了起來。
  •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各地緊扣「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活動主題,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活動形式,打造強大聲勢,整體協調聯動,推動全民參與,使憲法精神深入人心...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堅持和鞏固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的制度成果基礎上,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吸納進來,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 王元豐:如何看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原標題:如何看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在疫情防控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它事關黨的長期執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楊建毅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如東全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如東全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如東縣 發布時間:2020-12-16 字體:[ 大 中 小 ]
  • 強化四個意識 推進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保證,高校要強化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法治意識、學習意識,實現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強化政治意識。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角度對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了比較詳細地描述,並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從法理上來看,《決定》確立了「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的「必要條件」關係,實質上是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是法治化」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