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建言獻策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

2020-12-04 大河網

熱詞>>黃河文化傳承

開欄的話:

一條大河奔流,經歷幾多春秋,中原大地寥廓,文明千古悠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

黃河成為熱詞,黃河成為熱點。更好的生態,更美的環境,更優的發展,更豐富的黃河,新時代的黃河,要講述不一般的故事。

恰值歲末年初,一場瑞雪之後,河南省「兩會」召開,大河報推出專題策劃——「兩會·大河唱」,聚焦黃河,講述黃河,解讀黃河,會談黃河,參與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之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蔡君彥文許俊文攝影

黃河浩蕩,歷史滄桑,文化奔騰,華夏發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成為其中重要的課題之一。「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文化在我省的豐富程度。

為傳承發揚好黃河文化,我省將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沿黃國家大遺址公園走廊,串聯我省古今黃河流域的15處國家大遺址,展示綿延不斷的華夏文明演進與民族融合發展歷程。黃河文化傳承成為河南省「兩會」期間的熱詞,業內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而建言獻策。

發揚黃河文化,兩會期間有啥建議?

1.以最能代表黃河文明的陶瓷為抓手,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2.以「研學旅行」為切入點,尋找文旅融合發展著力點。

3.承載中華民族精神,文學藝術界要深入生活,講好黃河故事。

【傳承】我省要在「中華源·黃河魂」上下功夫

如果說「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考題的話,我省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我省將牢牢把握中原文化作為華夏文明之根、中華文化之源、黃河文明中心的地位,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另一方面,我省將圍繞「中華源·黃河魂」主題,深入挖掘黃河文明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挖掘姓氏文化、黃帝文化、功夫文化、漢字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根親祖地文化資源,辦好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構築華夏兒女精神家園和心靈故鄉。

最為重要的,是統籌推進文化遺產連片整體性傳承利用和保護展示,規劃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一批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面啟動黃河母親地標復興,實施黃河文化旅遊精品工程,扮靚傳承弘揚中華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

【動態】將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沿黃國家大遺址公園走廊

發揚黃河文化,河南要先行先試。去年12月23日,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研討會在鄭州召開。黃河流域40多家博物館的100多位館長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和見證了黃河流域博物館的誕生。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河南省文物局披露了黃河流域文化建設方面的計劃。我省將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沿黃國家大遺址公園走廊,串聯我省古今黃河流域的15處國家大遺址,展示綿延不斷的華夏文明演進與民族融合發展歷程。

「一核」是環嵩山大遺址公園群,主要包括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遺址、鄭韓故城、鄭州商代遺址、宋陵、清涼寺汝官窯遺址、賈湖遺址、邙山陵墓群、北宋東京城遺址等;「兩極」分別是仰韶文化核心區(三門峽)和殷商文明核心區(安陽)。「多點」指淮陽平糧臺古城、鞏義雙槐樹、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新密李家溝-古城寨-新砦遺址等。

【創新】推出《黃河故事》系列新型文藝作品,打造黃河新IP

說到黃河文化,您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政協委員、河南小櫻桃動漫集團董事長、河南省漫畫家協會主席張國曉表示,要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創新表現手段,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動畫、漫畫、遊戲、實景演出等藝術手段,讓黃河文化及其蘊含的時代價值飛進千家萬戶。

「我們正準備推出《黃河故事》系列新型文藝作品。」張國曉表示,比如,他們聯合相關部門面向全國徵集「黃河吉祥物」,計劃選定一組卡通形象作為黃河吉祥物,包括:大禹、中華龍、黃河鯉魚。之後,再把這些卡通形象用起來,創作一批動畫、動漫、遊戲等作品。目前,52集的《黃河故事之大河神龍記》電視動畫片已經報到相關部門立項,正在創作劇本。

此外,他們還將打造《黃河故事之治水人物》系列漫畫、《黃河故事之中國神話》系列漫畫,弘揚黃河文化。

【建議1】應以陶瓷為抓手,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省政協委員、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說,黃河文明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換句話說,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唯一見證者便是黃河。而什麼才是最持久、最有力、最能代表中華文明和黃河文明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陶瓷。

黃河流域孕育了從陶到瓷的發展,陶瓷也是沒有斷代的中華文明的第一見證者。陶瓷是中原文化、中華文明的核心品牌,是代表國家形象的品牌。黃河流域共分布了上千個古窯口,其中有數百個省保單位,20個國家文保單位。中國五大民窯中,三個都位於河南境內的黃河沿線。

從仰韶文化,到二里頭文化,從漢朝到唐朝,黃河河南段的陶瓷技術一直是國內領先甚至世界領先。而絲綢之路的貫通,陶瓷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認為,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就是要講好陶瓷源、中國窯的故事。為此,國家、河南都應重視陶瓷文化的發掘、陶瓷產業的扶持,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

【建議2】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尋找文旅融合發展著力點

「文旅融合發展史我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戰略選擇,可以以『研學旅行』為切入點,尋找文旅融合發展著力點。」省政協委員、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趙黎波說。

一是面對國內大中小學的「研學旅行」。《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範疇。而在大學,也有著研學旅行的需求。根據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性特徵,開發唐詩宋詞,華夏文明,紅色抗戰,古建宗教,豫商民宿等特色研學課程。

二是面對港澳臺、海外等青年學者的研學旅行。與國家漢辦、港澳臺辦,國際漢學界,孔子學院開展合作,省內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遺址景點、歷史街區,文化古都等,免費對海內外青年學者開放。

【建議3】承載中華民族精神文藝界要講好黃河故事

「我們正在積極組織全市的文學藝術家們努力講好開封段的黃河故事。」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文聯主席甘桂芬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文明值得中原人民驕傲。

九曲黃河萬裡沙,千百年來,她哺育了兩岸億萬人民,也曾挾泥裹沙、為禍生靈。歷代黃河泛濫最為嚴重的地方包括鄭州、內黃、開封。黃河故事既是人類認識黃河、與黃河搏鬥的故事,又是人類與黃河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承載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她說,開封的歷史、現在和未來,都與黃河密切相關。開封文藝界將堅持深入生活,圍繞「講好黃河故事」,謳歌「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讓黃河造福人民」的中原精神。

相關焦點

  •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熱詞,大家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蔡君彥 攝影 許俊文 熱詞>>黃河文化傳承開欄的話:一條大河奔流,經歷幾多春秋,中原大地寥廓,文明千古悠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
  • 專家學者為我市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建言獻策
    7月26日,商丘與黃河文化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暢談商丘與黃河淵源,梳理黃河文化對商丘影響,對商丘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出謀劃策。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全周出席活動並講話。
  • 將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發揚光大!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
    將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發揚光大!他說,焦作作為太極拳的發祥地,將藉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個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和此次研討會契機,進一步弘揚太極文化、講好黃河故事,進一步深挖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之精髓,將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發揚光大。顧秀蓮在講話中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的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
  • 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8月5日,由光明日報社與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南大學承辦的「扛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責任,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理論研討會在開封舉行。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社科院、山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黃河文化研究重鎮的知名專家學者和省社科聯、省發展改革委、省文旅廳、省社科院以及有關高校的專家代表,從考古發現實證、挖掘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推動文旅融合、打造黃河文化品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為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新時代黃河文化魅力提出不少富有見地的觀點和建議。
  • 群賢畢至新鄉 共講「黃河故事」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發展論壇開幕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李虎成 代娟)9月3日上午,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發展論壇在新鄉開幕,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建言獻策。此次論壇內容涵蓋自然、人文、經濟等領域,水利、生態保護、文化研究等方面知名專家,以及行業主管部門、高校院所、相關企業代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為新時期黃河治理保護提供重要借鑑和參考。
  • 黃河文化研討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本報開封8月5日電(記者王勝昔、崔志堅、丁豔)8月5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河南大學承辦的「扛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責任 推動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理論研討會」在坐落於黃河之畔的河南省開封市舉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 專訪 | 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幾字彎故事
    >訪中國政策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述存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推動黃河幾字彎地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我市,深入探討黃河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的內在聯繫,為我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研討會在黃河科技學院舉行
    9月14日上午,「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研討會在黃河科技學院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MAB)與黃河科技學院共同主辦、《人與生物圈》雜誌社與黃河科技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研討會在「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專題調研沿黃河河南段實地考察基礎上進行。
  • 「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專題調研在鄭啟動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徐建勳 通訊員王兆屹 馬海豔)9月6日,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MAB)等方面聯合主辦的「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專題調研活動在鄭州啟動。據悉,此次專題調研將圍繞黃河故事及黃河歷史文化變遷、沿岸生態保護現狀、黃河文化遺產的時代價值與傳承等課題進行。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王丁指出,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成立4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核心理念與中國的生態文明實踐相結合,以自然保護區為主要平臺,積極推動中國各省(區、市)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保護。
  • 如何乘文旅融合東風,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延續去年「融觀兩會 出彩中原」策劃,今年兩會,人民網河南頻道、大河報·頂端新聞、河南日報客戶端、大象新聞客戶端聯手開啟融媒聯動第二季——「融觀兩會 問策中原」欄目。期間,我們繼續推出「一字觀兩會」系列報導,以網友「問」代表委員「答」的形式,每天推出「一字」海報,五字成句。圍繞每個漢字,我們邀請代表委員深度解讀漢字含義,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建言獻策。
  • 專家學者齊聚鄭州 共話「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通訊員 王兆屹 馬海豔9月14日,「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研討會在黃河科技學院舉行,來自北京和河南的專家學者30餘人齊聚鄭州,以保護好黃河生態,弘揚好黃河文化為出發點,結合黃河生態和黃河文化的第一線實地考察和調研,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挖掘黃河文化,加快建設黃河公園 ,市政協本期雙月協商為黃河時代...
    ,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協商建言。大家認為,當前,必須牢牢抓住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積澱厚重、自然景觀優美、資源稟賦優越等優勢,以「城中河」定位融入城市發展格局,打造宜遊、宜賞、宜養、宜樂的新型國家溼地公園,為濟南城市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 45家博物館共講「黃河故事」
    據介紹,未來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將順應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潮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動黃河流域博物館深入參與到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事業中,服務當代社會高質量發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精神力量。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
    他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那麼,河南該如何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連日來,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 黃河印社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在並成立
    7月11日上午,黃河印社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暨時坤藝術設計成立儀式在太原舉行。黃河印社社長張放簡要介紹了印社情況,對今後藝術與設計、藝術與生活如何接軌做了詳細闡述。印社未來將依託現有篆刻藝術,多元發展,逐步拓展進入壁畫、國畫、設計等領域。目前壁畫業務拓展已初見成效。
  • 講好黃河故事 打造文化高地 河南團代表委員奏響「大合唱」
    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的河南,富集著黃河文明的歷史遺存、文化景觀,黃河文化中的河南元素熠熠生輝,中原文化的花蕊不斷綻放必然促進黃河文明的花朵兒越開越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等事業。」《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文化工作提出要求。如何講好黃河故事,打造文化高地?兩會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 蘭州首屆「黃河母親節」啟幕 傳承黃河文化(圖)
    蘭州首屆「黃河母親節」啟幕 傳承黃河文化(圖) 2016-05-08 15:21:16」暨黃河母親雕塑落成30周年紀念活動。圖為活動現場。 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楊娜 李亞龍)5月8日,蘭州舉行首屆「黃河母親節」暨黃河母親雕塑落成30周年紀念活動。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它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
  • 兩會上的「鄭大聲音」:一流大學建設,黃河實驗室,民法典草案……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牛書成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法學院沈開舉教授分別積極建言獻策,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一起來看全國「兩會」上鄭大人發出的「好聲音」。  牛書成代表就籌建「黃河實驗室」,為保護母親河、打造幸福河貢獻鄭大力量,以及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服務河南高質量發展等內容建言獻策。
  • 今年省兩會 和你一起黃河尋「鯉」
    而如今,「網紅」豫菜黃河大鯉魚正成為河南美食的新名片。一條黃河鯉魚,是黃河文明傳承延續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近年來,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優良的生態環境,為黃河鯉魚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肥美的黃河鯉魚在餐桌上的日益風行,也表明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逐步推進,人們生活正日益富足美好。又到一年兩會時。
  • 黃河文化高層論壇在鄭舉行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馮芸)9月24日,黃河文化高層論壇在鄭州舉行。來自12個省區社科院、高等院校及文博文化部門的專家180餘人相聚黃河之濱,共論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