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美國留學生留學北京促漢學研究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費正清(資料圖)

二戰後,西方漢學研究的中心開始從法國轉移到美國,期間,美國出現了以費正清為代表的第一代專業漢學家。考察其學術背景就會發現,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師承和不同的研究領域,但卻擁有一段共同的經歷——20世紀30年代都曾留學北京,短則一兩年,長則四五年。這批漢學家除費正清之外,還有畢乃德、賓板橋、卜德、顧立雅、畢格、西克曼、戴德華、韋慕庭等。

●韋慕庭與費正清在華北協和語言學校的學習交往活動

第一代美國專業漢學家當中大部分人是30年代憑藉哈佛燕京學社的獎學金來北京進修的。除了學術上的進修外,語言上的進修自然也必不可少。為這批年輕學者提供語言訓練的是華北協和語言學校。韋慕庭與費正清正是在該校網球場上開始了他們的友誼。韋慕庭於1932年秋天從哥倫比亞大學來到北京,由於獎學金數量不足,他在語言學校學習時兼做該校圖書館的管理員。與他相比,費正清還要更辛苦些。費正清1932年初作為牛津大學的研究生來到北京,一開始因為有羅德斯獎學金,生活得很舒適。1933年該獎學金到期後,他兩次申請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都失敗了,於是只好到清華大學去兼課。當然,即使是在獎學金不足或不到位的情況下,美國留學生們的生活也不會困難到無米下鍋的程度。當時美元與銀元的兌換率是1:5,留學生們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住寬敞的房子,並至少有一名僕人。

在北京,留學生們還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朋友聚會。1929年至1934年畢安祺任美國史密斯蘇尼博物館(即美國國家博物館)駐北京代表時,曾組織每月一次的聚會,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中討論一些共同關心的學術問題。美國駐華公使詹森(1929年-1935年在任)也時不時地請年輕學者們打打牙祭,以示作為在華最高官員的關心。而讓留學生們更為興奮的是,他們可以在漢語還不熟練的情況下和中國學者用英語進行交流,並向他們請教。

●費正清和蔣廷黻、胡適、丁文江等有過交往

民國建立前後留學英美的一批中國學人在30年代已經成為學界的領袖,佔據著北京各大高校的要津。1933年費正清之所以能得到清華的教職,完全得益於蔣廷黻的關照。蔣廷黻於1912年至1923年在美國留學,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任教,1929年至1934年任清華歷史系主任。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外交史研究的開創者,曾就如何使用《籌辦夷務始末》等中文文獻給予費正清很大的提示。除了蔣廷黻之外,費正清還和胡適、丁文江、陶孟和、金嶽霖等有過交往,並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結下終身的友誼。費正清夫人費慰梅為這對研究中國建築的伴侶所寫的傳記於1994年面世。費慰梅從小就對繪畫很感興趣,到北京後開始研究中國的美術和建築,梁、林夫婦在這方面無疑是她最好的老師。如果說故宮、天壇、長城代表了中國的古老文明,那麼這批從歐美留學回國的年輕教授則給北京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氣和活力。這種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交織讓北京充滿了魅力,美國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用「黃金時代」來稱呼他們留學的那段時光。

1932年,剛到北京的費正清在家書中這樣描寫他和中國學者的第一次接觸:「我感到驚訝的是一位現代的伏爾泰——胡適坐在我身旁,敬我筍片和鴨肫肝,別的人也對我異常親密。我全然不明白之所以如此的道理,但是我一點也沒有不快之感,並且藉助於通常的中國酒,我感到胸懷開朗,什麼事都對他們說了……這要花多大的功夫才能當之無愧地享有這份榮耀呢?」(《回憶錄》英文版46頁)這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除了學識的差距之外,也有地位的差距,當時的費正清還處於前途未卜的狀況,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中國學「教父」。

●第一批留學生成為美國戰後中國研究的中流砥柱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國在華的利益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美國政府、學術團體和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得到迅速的發展。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最早的這批留學生在回國後分別執教於哈佛大學(費正清)、康奈爾大學(畢乃德)、賓夕法尼亞大學(卜德)、芝加哥大學(顧立雅)、華盛頓大學(戴德華)、哥倫比亞大學(韋慕庭)、加州大學(賓板橋)等著名學府,成為美國戰後中國研究的中流砥柱。

總體來說,由哈佛燕京學社派來的學生基本以古代中國為研究對象,採用的依然還是傳統漢學亦即文獻考證的方法。他們對於近現代中國的事情只是一般的關心,並不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他們的老師葉理綏甚至極端地認為1793年以後的中國不能構成真正的學術研究的對象,頂多只能屬於新聞學的範圍。與這種「厚古薄今」的傾向不同,費正清將自己的課題鎖定在近代中國沿海的貿易和外交上,其研究方法在歷史學之外又特別注重使用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所有這些使費正清顯得與眾不同。他兩次申請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都被拒絕是不奇怪的,這一經歷使他日後決心另起爐灶——建立東亞研究中心來與哈佛燕京學社分庭抗禮。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為北京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成果)

相關焦點

  • 美國大學的這3個特色,很多第一代留學生家庭不了解!
    導讀:美國大學跟中國大學有什麼區別,「美國大學4年到底教什麼?」相信這些問題,會讓不少有興趣赴美留學的準留學生家庭思考一段時間,特別是孩子將來會成為家族第一代海歸大學生的家庭,更是有可能會困惑很久。跟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簡稱UC)的不同之處在於,UC更注重高等研究領域,屬於研究型大學(research university);而CSU屬於教學型大學,共20多個校區。
  • 川普再出手,美國計劃驅逐3000名留學生,留學該何去何從?
    美國認為,中國軍校有可能對學生進行間諜技術培訓,鼓勵他們收集情報。這其實就有點扯了,大多數人無非就是當年高考各種原因讀了軍校,後來發現不適合軍隊系統,轉而脫離,然後個人申請留學罷了。但沒辦法,如果川普真的決定這麼做,軍校背景的留學生還是要提前做好打算。此外,更多人擔心的問題是,除了國內一些明確的軍校,像國防七子是否算是軍校?
  • 白宮宣布將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美國
    中新網5月30日電 美國白宮政府網站美國時間29日發布公告稱,6月1日起將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白宮官網發布的這份名為《關於暫停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公告》中,川普政府污衊中國藉助留學生「竊取美國敏感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威脅美國「安全和利益」。公告稱,這些人員想通過F籤證或J籤證進入美國求學或進行研究,將損害美國的利益,其入境應受到限制。這項命令將從美東夏令時間6月1日午夜起生效。
  • ...特別報導丨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
    展覽之所以是關於「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是因為他們代表了中國現代建築的開端。在此前的中國社會或城市中,從事建造的是工匠,與現代意義上的建築師有所不同。而正是現代建築學專業的建立,促進了中國城市逐步走上現代化的進程。除了到賓大留學的這一批建築師,實際上在20世紀初,大約有100多名中國留學生前往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學習建築,他們將這一概念和體系帶回國內,創立並發展自己的相應事業。
  • ...報導丨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師(1)
    展覽之所以是關於「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是因為他們代表了中國現代建築的開端。在此前的中國社會或城市中,從事建造的是工匠,與現代意義上的建築師有所不同。而正是現代建築學專業的建立,促進了中國城市逐步走上現代化的進程。除了到賓大留學的這一批建築師,實際上在20世紀初,大約有100多名中國留學生前往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學習建築,他們將這一概念和體系帶回國內,創立並發展自己的相應事業。
  • 在加拿大的留學生留學情況匯總
    目前,加拿大已經是繼美國,英國與中國之後擁有國際生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排名第四,超過澳大利亞和法國。在加拿大就讀的國際生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佔加拿大總國際生數的28%,有138,467人,再加上臺灣的1%,加拿大中國留學生數量達到了143,412人。
  • 跨文化交際:留學第一關
    交際能力是成功留學的關鍵大量事實證明,交際成功使留學生活如虎添翼。留學生在外能夠交流,並且交流得很好,那麼出國留學就等於成功了。反之,如果交際失敗,會使原本不易的留學生活更加黯淡無光。其實,一般人都是願意交流的,並且都是想交流的,但是很多出國留學的孩子確實缺乏相關能力或者沒有達到相關水平。
  • 「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師」展覽開幕
    2019年7月22日《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師》主題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該項目是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和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協辦,展覽集中展示1918年至1935年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的
  •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留洋建築學生,為何大師輩出?
    近日,展出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師」展覽剛剛結束。本展回顧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中的傑出代表,如朱彬 、范文照、楊廷寶、梁思成、童寯、陳植等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以及學成歸國之後的學習、設計歷程。作者:袁新雨
  • 6部最熱的留學生電視劇,《歸去來》排行第一,你追過嗎?
    第一部:《歸去來》《歸去來》講述蕭清、書澈、繆瑩、寧鳴、成然和綠卡等人因為家庭、理想、愛情等種種原因相聚美國,成為藤校精英後,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一步步完成蛻變的故事。事實上,中國孩子到美國留學,留學生要過的語言關、融入關,是非常困難的。很多孩子滿腔熱情地去留學,卻在這兩大難關前敗下陣來。這兩關的克服,才是留學生最主要的問題,也是觀眾最關心的地方。第二部:《移民接待站》《移民接待站》主要講述了一群新老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和與各族裔之間交往的見聞趣事。
  • 北京美國留學中介排名榜單!需慎重選擇機構
    作為即將留學的北京同學們來說,到底該怎樣判斷一家美國留學中介的好壞?有一點一定是不可忽視的,就是中介近期幫助學生取得手的offer質量,這個比較具備說服力,也比較直觀易於識別。但籤合約定機構之前自已又沒有未卜先知之能,所謂的案例offer又都是別人的,這又該怎樣來判斷所接觸的機構究竟能力如何呢?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是來華留學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就業情況是彰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2017年前後,國家和地方關於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試水,就業環境逐步寬鬆。北京、上海等來華留學生聚集地,尤其是中關村科技園、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高新區等國際人才需求旺盛的城市和地區相繼出臺新政,為來華留學生在華就業創造了新的環境。
  • 小站教育陷留學困境:雅思停考背後 留學生「回潮」起
    文:陳茜ID:BMR2004隨著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新冠疫情加劇,大批滯留國外的留學生,以及未成年小留學生的處境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在國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期,一方面回國機票一票難求,一方面寄宿家庭不願再接收留學生,或者生活住宿條件無法保證安全。正在「打全場」的留學生們還要面對國內輿論的質疑。出國留學未來還「香」嗎?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_神州學人
    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是來華留學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就業情況是彰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2017年前後,國家和地方關於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試水,就業環境逐步寬鬆。北京、上海等來華留學生聚集地,尤其是中關村科技園、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高新區等國際人才需求旺盛的城市和地區相繼出臺新政,為來華留學生在華就業創造了新的環境。
  •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師,造了600座房子,100年不過時
    而這批留學生,就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師。這批賓大求學的中國建築留學生,總數大概會有24-25位,有20位左右是從中國大陸過去的。生源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其中最多是來自於清華學堂。清華學堂起源於1911年,受惠於庚子賠款而形成,其中留美預備班每年會派送50-60個學生,到美國各個學校,進行深造。
  • 明德立人留學:獨家採訪7位留學生,深度解讀美國移民局新規!
    最近美國留學圈裡突然劈下一道驚雷:美國7月6日發布新規定:如果國際學生就讀的美國高校在今年9月選擇全部繼續網上授課,那麼美國國務院將不會給這些學生發放入境籤證,海關與邊境保衛局不會允許這些學生入境,目前人在美國的國際學生也需要立即離境
  • 全球留學費用:美國最貴,德國最便宜,還有比留學更划算的方式
    最近,泰晤士日報TIMES對於全球大學的留學費用作了一個排名,排出了哪些國家留學最貴,哪些國家留學最便宜。在這份榜單上,留學費用最貴的為美國,在2018QS世界大學排名中,前四均是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
  • 中國留學生的40年|柳百成:新留學潮開啟的見證者
    正是基於這樣的愛國情操,1951年報考大學時,柳百成堅定地選擇了清華機械工程系,北京在他心裡是革命聖地,而清華則充滿了解放後的新氣象。  當時中國機械工程產業剛剛起步,但基礎較差。而美國已於1952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數控工具機。  在清華院系大調整中,原本沒有分專業的機械系多了一個鑄造專業,學校領導找到了柳百成,只說了一句「國家需要這個專業,需要人。」
  • 歷史上的叛徒,國家公費讓他留學,他卻幫美國人研究飛彈對準中國
    很久以前,美國就認識到了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當時美國為世界上的許多天才提供安全避難所,目的是使他們能夠放心地發展科學技術。但那一代的中國卻戰火紛飛,沒有多餘的精力、金錢和時間來發展教育,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以致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緩慢。但是這樣中國還是大力支持各種人才到國外去學習先進的技術,甚至得到國家的資助讓他們去留學。
  • 美國官方發布留學生報告,中國留學生包攬2個第一名
    022 中國的赴美留學生最多在上面提到的這152萬多留學生中,留學生人數TOP3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和韓國。其中,中國有47.4萬多人,中國留學生人數約佔2019學年美國總留學生人數的1/3。從數據看出,中國仍是美國第一大留學生源國,光是去美國一個國家的學生和學者,就有近47萬。033 K-12留學生人數中國高居榜首赴美留學的K-12階段中國低齡留學生人數,佔大數據的47%,高達36,842人,遠超第二名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