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神話精衛填海:炎帝小女兒死後化為鳥,填平東海

2020-12-08 流年繁華似水

《山海經》記載神話精衛填海:炎帝小女兒死後化為鳥,填平東海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一種悲壯而引人注目的鳥精靈: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由文中可知,這種鳥應該是生活在西太平洋中國大陸沿岸的海鷗。古人見到海鷗為了修巢產卵而收集草木飛過海面,還以為這鳥是在填海,於是編出炎帝小女兒死後化為鳥,因死於海而誓要填平東海的神話。

看得出來,這個故事與「愚公移山」在精神氣質上的相似性,都是以極柔之力對抗並立意改變強大現實的抗爭,而且都是極其徒勞的悲壯奮鬥。那麼,古人為什麼對徒勞無功的努力如此情有獨鍾?

精衛填海與夸父逐日一樣是無意義的,既非為民除害,亦非帝王事業,但是,它們背後的文化意旨恰恰在於它是無意義的。正因為它無道德、無政治、無歷史的內涵,所以才顯示出這事件的真實內含。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不妨看看古代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

根據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描寫,西西弗斯生前是一個自私、狡猾、罪惡多端的國王,因此他死後受到懲罰,要他永不停息地往山上推石頭,石頭剛推到山頂就又滾落下於是又要重新將石頭往山頂上推,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無盡頭(這個周而復始的勞動,也像月宮中吳剛位一樣)。

西西弗斯的勞動是徒勞的,精衛的填海也是徒勞的,而且二者都帶有悲壯的色彩。其實它們都反映了古代神話的一個顯著特徵,即無功利性的思考。這種永恆往復的內容,往往既無道德內涵,也沒有歷史與人文的色彩。其實無功利性並非等於沒有意義,這種意義就在遠古人類對力量的崇拜,和對英雄主義的謳歌。原因是英雄時代的野蠻先民們,並不十分注重具體功利性的利益,反而最重視沒有功利意味,卻又充滿英雄、壯烈、浪漫氣質的活動。

例如北美洲的阿爾袞琴印第安人,如果偷來幾十匹敵人的馬,並不會因而受到部落成員們的尊敬。可是一旦他冒死把敵人馬廄中的幾十匹馬給放跑了,他回來就成了大英雄。同樣,海達印第安人有一種叫 Patilache的活動,即在活動中由主持者把財富大量送人或破壞,表示自己無功利之心,以此往往就在變窮的同時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英雄。

精衛填海,如果以善惡或成敗的價值標準來衡量,是毫無意義的(上面舉的那些印第安人例子也是些毫無意義的活動)但它立誓要填平東海的英雄壯舉,則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充分體現了遠古人類的英雄品格。

這種沒有具體道德或歷史意義,卻有明確目的但又不可能實現的英雄神話,其實廣泛存在於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乃至西藏的神話之中。例如在古埃及赫利奧城裡斯神話中,有一隻叫「阿波菲斯」的巨蛇,想要阻止太陽從東方升起。於是每天它都在啟明星升起前,攔在太陽神Re經過的路上,但它總是被太陽神的隨從們殺死。次日它會復活,然後又去阻止太陽的升起。

由此可見,「精衛填海」並不是荒誕孤立、毫無意義的神話,它所反映的英雄主義,與其他古代文明中的例子是相同的。它的產生,說明了《山海經》對炎帝部落那種壯烈的勇猛表示肯定。

相關焦點

  • 山海經是神話還是歷史?精衛填海隱喻一段沉痛往事
    在《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據說,北方有一座發鳩山,山上有一種鳥,腦袋上長著花紋,白白的嘴巴,紅紅的爪子,樣子像是烏鴉,這種鳥名叫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如精衛一般。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除了精衛填海,你還知道幾個?
    在上古神話故事中,有著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叫做精衛填海:炎帝有一個乖巧美麗的女兒叫做女娃,被炎帝視為掌上明珠,女娃一直想讓父親帶自己去東海玩耍,因為東海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極其美麗。可是炎帝每天事務繁忙,總是沒有時間帶她去,於是女娃決定一個人駕著小船向東海划去,可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風浪,一層接一層的海浪把女娃殘忍的吞沒了,炎帝固然悲痛不已,但卻無法用太陽光來照射她使她死而復生。女娃死後,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還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稱此鳥為精衛鳥。
  • 在《山海經》的神話精衛填海中,大海真的被填滿了嗎?
    《山海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一個關於神話傳說的書籍,由於其寫作年代比較久遠,沒有人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誰,但不少人認為這本書的寫作年代比較長,應該是有不少的作者。山海經裡面內容豐富多彩,除了一些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還保存了許多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比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 《山海經》記載的三皇五帝,蚩尤與楓木有關,顓頊化身美人魚
    《山海經》描述了一個神話之中的上古世界,這個世界存在奇鳥異獸,也生活著眾多遠古英雄和神人。在《山海經》的神話世界裡,三皇五帝都是英雄和神人,他們死亡之後往往能夠復活或變換形態,這就是變形神話。例如精衛化身奇鳥,蚩尤化身楓木,顓頊化身美人魚,窫窳化身異獸。
  • 中國神妖大全之《精衛》:上古神話傳說中,炎帝有一個女兒
    上古神話傳說中,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女娃。一日,她到東海遊玩,不小心掉進海是淹死了,死後靈魂化作一隻白嘴赤足的精衛鳥,經常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精衛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想要把東海填平。直到今天,在東海邊還可以找到精衛誓水處。
  • 黃帝和炎帝為什麼鬧翻了?炎帝的女兒溺於東海
    這裡是「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系列的特別篇:精衛填海的真相。精衛填海是被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一個故事,在今天我們把精衛填海當作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精衛填海的故事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關於精衛填海的故事被記載於山海經的《北山經》之中,其中講到:「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 一個古老的神話——精衛填海
    ,實在精彩誰聽了都會添幾分豪邁西山有個女孩被東海淹沒化作精衛鳥,銜石填海每天她在空中飛去又飛來一心要用石子把東海填塞雖然每次只能銜小小一粒她卻堅信,堅信能填平大海銜石填海,銜石填海飛去又飛來年年載載天風助她飛百鳥助她力海水排開終有日西山東海任往來……聽到這首歌曲,我們的內心也許會起伏不平,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變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想把東海填平。
  • 漫遊《山海經》(2)精衛填海
    《山海經》中這麼多奇花異草,猛獸珍禽從哪裡開始說起呢?那就從東海一隻小小的鳥說起吧。這隻鳥叫精衛。對,就是我們熟悉的成語精衛填海裡面的精衛鳥。這個故事出現在《山經》北次三山,原文是這樣寫的: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詨。
  • 炎帝的四個女兒,一個變成了草,一個變成了鳥,第三個變成了殭屍
    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個沉迷於神話傳說不能自拔的大叔。   很多神話故事,單拎出來看很有意思,如果串起來看,更有意思。
  • 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13課《精衛填海》知識點
    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後的化身。炎帝: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少女:小女兒。溺:溺水,淹沒。故:因此。湮:填塞。六、課文大意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在海裡溺水而未能回來,因此變為精衛鳥,(它)常常銜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子,填塞東海。
  • 山海經:炎帝小女兒「女娃」到東海遊遠,淹死在東海,變成精衛鳥
    山海經:炎帝小女兒「女娃」到東海遊遠,淹死在東海,變成精衛鳥精衛填海是個非常著名的上古神話,出於《山海經·北次三經》:再往北二百裡,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遠,淹死在東海沒有回來,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精衛的故事還記載於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卷三、梁任昉《述異記》,說精衛「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精衛誓不飲東海水。又說精衛一名誓鳥、冤禽、志鳥、帝女雀,這些都未為作者所取。
  • 她是炎帝最小的女兒,溺水而死,化而為鳥,誓要填平東海至今還在
    一本《山海經》畢竟不是一部歷史典籍,許多故事其實是一種象徵意義,是否符合事實、合乎邏輯根本就不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明知荒誕怪異,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還是視其為瑰寶。《山海經》裡有兩個象徵意味非常明顯的故事,涉及到兩個人物,一個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一個是巨人部落首領的夸父。
  • 《山海經》——精衛填海
    《山海經》: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 炎帝的子孫都有誰?其中這3個人太有名了!你肯定知道~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先賢,開創了璨爛的華夏文明。現在的華夏兒女都自稱炎黃子孫,這主要說的是一種文明的傳承意義。那麼炎帝真正的兒女子孫是哪些人呢?可能很多人只知道炎帝有個女兒叫精衛。我們將在下面詳細講解神話故事中炎帝兒女子孫的傳說。
  • 精衛填海:對生存的恐慌,表現出來的人類的永恆的獨有的精神氣質
    【成語】: 精衛填海。------先秦時代《山海經》【解釋】: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成語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遊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後,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遊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 這樣的精衛填海故事,你知道嗎?
    透過神話看歷史,透過歷史看真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山海經》的故事。總所周知,「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捨精神的神話故事。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不斷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
  • 《精衛填海》:精衛填東海是為了報私仇,該移出課本嗎?
    《山海經》記載著許多美麗的神話,關於精衛的記載是這樣的:長著茂密柘樹的鳩發山中,有一種形體像烏鴉,頭上有花斑,白嘴巴,紅爪子的鳥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就是名字的讀音。精衛名叫女娃,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她因到東海遊玩時,不小心被淹死了。
  • 細數精衛填海中被忽視的三大細節,原來神農蚩尤之戰還有這等隱秘
    《山海經》中記載精衛填海的故事是這樣的。「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在東海遊玩,溺水而亡,其精靈憤然化為精衛鳥,日復一日地從西山銜來樹枝和石子,發誓要填平東海,免得後人再受水難。
  • 一些你不知道的,「精衛填海」背後的寓意
    精衛填海的故事最早記於《山海經》中:「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 部編小學語文課文《精衛填海》朗讀+知識導學+教案
    13.精衛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於東海。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背誦技法:前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先說她的出身,再說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