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邊一直放著著名的史學家、美學家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中第二十六章有雲「古今之成大事業著、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一直以來對這三句話不是很理解,腦海中存在很多的思考和疑問,直到一位導師再次提起這則短篇,我又重新通讀文章,終於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一重境界講的是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入門前表現出來的茫無頭緒,不知所措,求學無門的疑惑、仿徨和痛苦。
昨夜遒勁的秋風吹過,綠色的樹葉紛紛飄落。繁密的遮掩不見了,就剩下「獨上高樓」,一個「獨」字,表現出作者的孤寂,孤單,孤獨。獨自走向高樓,「望盡天涯路」,不斷向上樊登,視野從底處轉到高處,登高望遠,一個「盡」字,將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更加遼遠。
求學或者成長的道路是孤獨的,誰也不能代替自己成長,當我們在樓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對學問,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憂慮或者思考的時候,這就是成長的第一步,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反思,然後有了行動,才獨上高樓,登上高樓後,用繁密的樹葉代指人的憂思,求學的疑問,仿徨或者憂慮,是不是要感謝秋風,西風代指生命中的艱難困苦,正是因為秋風吹落樹葉,才讓我看到西風吹落樹葉後剩下的光禿禿的樹幹,就像撥開層層迷霧,看到了生命的本質或者真相,才會有反思和感悟。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重境界講的是在求學時孜孜不倦,堅持不懈,上下求索,發揚「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刻苦精神。
為了求得學問,或者獲得真理,人也變得消瘦,衣服也變得寬大,但是始終初心不改,堅持到底,矢志不渝。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沉迷自己所嚮往的事情中的時候,堅持專注在自己的學問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對其他的事情可能沒有很大的興趣,只是一心一意在研究學問上,變得痴迷專注,但是一點也不後悔。這個過程充滿痛苦和艱難,比如說你想讀完一本書,學一門課程,前期都準備好了,在這個階段就需要足夠的耐力,毅力和堅持了。比如你需要每天早起聽課,每天堅持看書,寫讀書筆記等等。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把一本書讀完直到理解,掌握一門課程的應用等等。
這個階段有點像禪宗做說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以這個階段考驗的是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和堅毅的態度。
第三境界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為第三重境界,講的是這些人在艱苦的求學中,功到自然成,豁然開朗,靈感頓生,暢遊學海勝似閒庭信步,漫步書山能悟其中真諦的怡然自樂和欣喜恬適。
經過日夜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來到書山的頂峰,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真意,你幾乎快要放棄了,變得絕望了。「驀然回首」,原來它一直就在那裡,就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就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它並沒有變,但是你對它的理解變了。你已經獲得的了精神的滿足。
王國維所說的這三個境界是在個人身上依次發生時,是有時間順序的,只有完成第一階段,才會有第二階段,完成第二階段,才有第三階段。
我們對於生命,對於成長,對於學問的追求,多少是因為在生命的不確定中,不滿足或者深深的疑問中,忽然覺得跟以前生命的形式不同,才開始對生命有了思考。
因為這個思考,你會「衣帶漸寬終不悔」,別人覺得不值得,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自己堅信,並且付出一定的努力,受一定的苦難。第二階段是一個成長非常重要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才能「眾裡尋他千百度」,才能領悟生命的意義。
王國維借詞來談論生命的三種不同境界。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感受和體驗。
有感悟,有思考,有行動,才會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