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到達了第幾個層次?

2020-12-12 小森林女性成長空間

枕邊一直放著著名的史學家、美學家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中第二十六章有雲「古今之成大事業著、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一直以來對這三句話不是很理解,腦海中存在很多的思考和疑問,直到一位導師再次提起這則短篇,我又重新通讀文章,終於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一重境界講的是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入門前表現出來的茫無頭緒,不知所措,求學無門的疑惑、仿徨和痛苦。

昨夜遒勁的秋風吹過,綠色的樹葉紛紛飄落。繁密的遮掩不見了,就剩下「獨上高樓」,一個「獨」字,表現出作者的孤寂,孤單,孤獨。獨自走向高樓,「望盡天涯路」,不斷向上樊登,視野從底處轉到高處,登高望遠,一個「盡」字,將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更加遼遠。

求學或者成長的道路是孤獨的,誰也不能代替自己成長,當我們在樓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對學問,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憂慮或者思考的時候,這就是成長的第一步,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反思,然後有了行動,才獨上高樓,登上高樓後,用繁密的樹葉代指人的憂思,求學的疑問,仿徨或者憂慮,是不是要感謝秋風,西風代指生命中的艱難困苦,正是因為秋風吹落樹葉,才讓我看到西風吹落樹葉後剩下的光禿禿的樹幹,就像撥開層層迷霧,看到了生命的本質或者真相,才會有反思和感悟。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重境界講的是在求學時孜孜不倦,堅持不懈,上下求索,發揚「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刻苦精神。

為了求得學問,或者獲得真理,人也變得消瘦,衣服也變得寬大,但是始終初心不改,堅持到底,矢志不渝。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沉迷自己所嚮往的事情中的時候,堅持專注在自己的學問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對其他的事情可能沒有很大的興趣,只是一心一意在研究學問上,變得痴迷專注,但是一點也不後悔。這個過程充滿痛苦和艱難,比如說你想讀完一本書,學一門課程,前期都準備好了,在這個階段就需要足夠的耐力,毅力和堅持了。比如你需要每天早起聽課,每天堅持看書,寫讀書筆記等等。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把一本書讀完直到理解,掌握一門課程的應用等等。

這個階段有點像禪宗做說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以這個階段考驗的是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和堅毅的態度。

第三境界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為第三重境界,講的是這些人在艱苦的求學中,功到自然成,豁然開朗,靈感頓生,暢遊學海勝似閒庭信步,漫步書山能悟其中真諦的怡然自樂和欣喜恬適。

經過日夜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來到書山的頂峰,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真意,你幾乎快要放棄了,變得絕望了。「驀然回首」,原來它一直就在那裡,就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就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它並沒有變,但是你對它的理解變了。你已經獲得的了精神的滿足。

王國維所說的這三個境界是在個人身上依次發生時,是有時間順序的,只有完成第一階段,才會有第二階段,完成第二階段,才有第三階段。

我們對於生命,對於成長,對於學問的追求,多少是因為在生命的不確定中,不滿足或者深深的疑問中,忽然覺得跟以前生命的形式不同,才開始對生命有了思考。

因為這個思考,你會「衣帶漸寬終不悔」,別人覺得不值得,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自己堅信,並且付出一定的努力,受一定的苦難。第二階段是一個成長非常重要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才能「眾裡尋他千百度」,才能領悟生命的意義。

王國維借詞來談論生命的三種不同境界。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感受和體驗。

有感悟,有思考,有行動,才會有成長。

相關焦點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現在到了第幾重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視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一切的一切都變成了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倘若圈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他會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攀比,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快樂的一天。因為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日子循環往復,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 三種無常,三個層次,三重境界
    佛教徒經常有這樣的感嘆「人生無常啊!」,這就是小乘佛法上講的「無常」,是第一個層次的「無常」。佛陀在大乘佛法「二時教法」裡,講了第二個層次的「無常」,即前兩重「二諦」的「無常」,這是「當生即滅」的「無常」。
  • 人生三境界,職場三層次
    2說起人生境界,很自然地要提到王國維,他在《人間詞話》裡,系統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框架。第一境界,立;第二境界,守;第三境界,得。借用大師的框架,我們也可以把職場上講究的層次進行總結,對應的分成三個階段。職場的第一個層次,是人和物的對話,人們總是希望得到更多的物質財富。
  • 收藏大益茶的三重境界 看看你在第幾重
    既然是修行,那就講求境界。投資大益茶有幾重境界呢?在我看來有三重。第一重,看茶是茶,看價格是價格;第二重,看茶不是茶,看價格不是價格;禪宗說人生第一重境界禪宗說人生第三重境界大益茶還是那片大益茶,大益茶的價格還是變化中的價格,只不過你悟到了什麼時間買,什麼時間賣,到了這一階段,沒有不能買的大益茶,也沒有所謂的龍頭茶與明星茶。茶皆平等,能賺到錢的茶就是好茶。身在大益茶市之中,去學習去感悟,投資就是修行,等修到了第三重境界,功德也就圓滿了。
  • 《紅樓夢》:在曹雪芹看來,人生的三重境界是怎樣的呢?
    《愷叔說紅樓夢》第155期在《紅樓夢》第一回,作者曹雪芹一直拿甄士隱和賈雨村做對比,他這麼寫的用意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曹雪芹想藉助這兩個人,表達人生的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麼呢?當時甄家的丫環嬌杏多看了賈雨村幾眼,他便開始意淫,假想對方對自己有意。從甄士隱和賈雨村的身上,你可以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 知識的有用、無用與人生三重境界:什麼時候你會覺得知識有力量?
    但是實際上卻反映了知識的層次問題。如果這個年輕人不去找書查的話,他會真的認為這位大叔就是傻冒。每個人也都會遇到這種情景,當你對一個問題給出了正確回答的時候,別人因為不懂,卻反而嘲笑你。有些問題的答案是淺顯的,而很多問題卻可能需要繞很多彎才能看到本質所在。
  • 從武俠小說裡看人生三重境界,掃地僧是至高的境界,你在第幾層?
    今天我們就從裡面來聊一聊人生的三重境界。1、人生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一重境界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境界,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所有在這一重境界裡的人看到的都是功名利祿。2、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這一重境界就有點超然物外了,這一重境界的人內心都非常強大,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們的眼裡不再是金錢名譽和地位了,他們的視野具有一定的穿透性。
  • 人生有幾種物質跟精神層次境界?你屬於哪種境界?
    人生在世,無非需要物質生活的保障,精神層次的寄託,而兩者的關係是缺一不可的。總結一下大概有以下四種組合方式吧,我一一道來:決戰小康第一種境界,物質層次高,精神層次高。這個階層的人都是成功人士,無論經商從政還是名家。她們會影響很多的人,甚至影響社會的發展。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王陽明:讀書的五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
    第一重境界:讀書的價值!王陽明小的時候曾一度痴迷於象棋,以至到了規勸不止、學不思進的地步,母親感到他有點玩物喪志,有一次一怒之下將棋子扔進了河裡。從此以後,勤讀書、戒遊戲、做良士、成聖賢便成為王陽明畢生的追求。王陽明幼年讀私塾,他有一天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子曰覺得「看遠」即你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當然這個抱負是可實現,可操作的),然後讓自己達到實現這個目標的素質,這是人生發軔的前提。二、看透,才能洞若觀火人,需辨是非也。
  • 厚黑學的三重境界,你能到達哪一重?讀完令人深思!
    李宗吾先生認為,要做到厚、黑並沒有什麼捷徑,因為厚、黑是人自然就擁有的狀態,你只需要將它們挖掘出來即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如今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它絕對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低級庸俗的「厚臉皮」與「黑心腸」,「厚黑學」是沒有任何貶義的處事和成功哲學,這幾乎已經是公論。事實上,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莫不深諳厚黑之道。
  •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層是看遠,第二層是看透,第三層是看淡
    一、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層是看遠。懷有宏大的人生奮鬥目標,不為眼前小利斤斤計較,不為眼前小事而牽絆了心情。第二層是看透。現象是紛繁複雜的,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獨特的眼光。第三層是看淡。將功名利祿置身度外,將世間的紛繁複雜看淡,從容淡定,無為而為。
  • 人生要有這三個層次,你才會擁有自己想要的真正的人生
    生有三個層次,達到第三層方可成為大智、大慧、大能人。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一切追求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人與人之間,起點與終點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人生的過程。因此不要盲目地羨慕別人的獲得,你所不能輕易得到的,也必定是對方付出大辛勞的,與其在別人的陰影下不斷地仰望,不如努力綻放出自己的光芒。生命就像一個闖關遊戲,前幾關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如此的容易。可以說生命的初期需要的是簡單的努力,那是命運為了告訴你,只要努力了,便會有收穫。想要拿多少,全憑自己的實力。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慧能大師從嶺南獦獠,到得法開悟,再到大開宗門,這既是時間的磨礪也是人生境界的轉變。  說到人生境界,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裡面用三首宋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其實禪宗裡面也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三重境界。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重?
    禪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此句看起來很繞口很相似,但仔細一想,確有此理。一言道破人生。 我們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就如同這看山水的心境。
  • ——讀書的三重境界
    讀書有三重境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麼樣的。讀書的第一重境界是:讀懂了字面意思,甚至可以記住,可以給別人詳細的、深入淺出的講解出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讀完讓人眼前顯現出一幅這樣的圖畫:月光靜靜的灑落在床前,讓人懷疑是地上有了一層霜。抬頭看看天上明亮的月亮,低下頭思鄉的情緒一下子湧上了心頭。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詩中說的就是煙雨、湖水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如果你沒欣賞過,那麼就太遺憾了,但是如果真到了山下,看著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寫這首詩時,蘇軾已經64歲了,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 宋代禪師總結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在《指月錄·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中提出參禪的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不光修行,人生也是如此。
  • 莊子逍遙的三重境界,一重不以己悲,二重御風而行,三重隨心所欲
    從莊子《逍遙遊》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子逍遙的三重境界。這一重境界,只是要人不受俗世的影響,達到自己內心的寧靜,但沒有解決如何過得更好的問題。比如釣魚、攝影、籃球、足球等等都會讓你的生活不那麼蒼白無味。通過你的興趣愛好,你也可以找到你的知音。當然了,如果你的興趣愛好事工作,我也不反對,有些工作狂是一工作就渾然忘我,但如果工作是人生樂趣,這也是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