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筆記》:用圖繪形式記錄身邊的花草

2021-01-17 新華網客戶端

 

  《武漢植物筆記》是一本關於武漢花草的植物筆記,是一本以圖繪筆錄的形式對於武漢人身邊的植物的記載。我曾參考該書中關於婆婆納的一幅圖,在我的筆記本裡,畫了彩鉛的婆婆納。畫著畫著,我突然明白了自然筆記的圖繪形式為什麼是這樣的。我甚至可以想像從康先生蹲在草地和花草旁如何既迅速又仔細地描繪遇到的花草。這種自然筆記既需要便捷、迅速,又需要仔細,還需要圖像與文字的配合,是對於所遇植物的一幅速寫和速記的有色彩的結合。

  觀察植物為什麼便捷呢?觀鳥不僅需要望遠鏡,可能有時還需要相機,而觀察植物,只需一個本子一套筆。為什麼又需要迅速呢?因為要考察一個地區的植物種類、分布等,不可能在一株植物面前待得太久。為什麼需要仔細呢?因為發現一個植物,即便是一個常見的植物,它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什麼樣子,植物的基本信息需要記錄下來。在自然筆記中,文字是用來配圖的,圖能形象地描述植物的花、莖、果等,但文字也極其重要。文字的標示,使得被繪畫的植物,有了名稱,有了尺寸大小等。當然,圖繪還最好是有色彩的。

  什麼工具最適合這種筆記形式呢?可能是一套水溶性彩色鉛筆,它攜帶方便,色彩齊全。我通過嘗試,明白了從康先生的自然筆記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這種繪圖形式不同於植物畫,植物畫是一種對著採集的標本或植物照片的後期創作。而自然筆記是一種對於植物當下狀態的速記與速寫。用本書序二的作者孫英寶(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第四代植物科學繪畫家)的話說:「自然筆記雖然沒有錄像機那麼直接與快捷,也沒有錄像機那麼真實而可視性強。但是,從對植物的認知與研究方面來講,它是最佳的方式。」

  本書還有一個很有條理的線索安排,那就是每個節氣,記錄和講述兩種植物或兩大類植物,當然有一個例外,就是季冬的小寒和大寒只記錄了兩種植物——臘梅(蠟梅)與梅。一共選擇了七十多種武漢常見的植物作出自然描述。

  從康先生用中國傳統把四季用「孟、仲、季」再分為三個連續的部分。這體現了作者把傳統的中國文化融入植物研究路徑的用意。不是就植物而描述植物,而是結合《詩經》、《楚辭》、《本草綱目》、《救荒本草》以及古代、近現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信手拈來,討論植物的特色、分布以及與人的關係。在從康先生的筆下,那些不起眼的花草不僅以鄉土植物之名頓時與人的生活貼近了許多,而且也把花草與中國古代燦爛的詩詞及其表達的文人情懷聯繫得更加緊密。

  我的漢名為吳彤,與「梧桐」諧音。所以我很注意書中的「梧桐」,這本書有兩處關於「梧桐」的描寫,一處在95頁,那是真正的梧桐,也是中國梧桐,又叫青桐。《詩經》說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應該指的就是這種中國梧桐,即青桐。青桐樹是一種樹幹通直、青綠光潔的樹木,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常常在街道兩邊栽種的行道樹梧桐不一樣。我們通常所說的梧桐其實名為懸鈴木,又通常叫做法國梧桐、美國梧桐與英國梧桐等(根據其果序的多少命名)。在另一處(134頁)專門講述了懸鈴木的歷史與名稱由來。這不僅讓我知道了梧桐樹的由來、各種區別,而且知道了它們的栽種、引種歷史以及文化特色。我的蒙古族名中有「呼和」二音,譯為漢語,即為青色。只因新中國成立初期,原內蒙古歸綏市改名為現在的呼和浩特市,我的名字與市名有部分重合,我也就不再使用蒙古族名字了。今日又有機緣為從康先生的書寫評論,真的很巧,知道我的蒙古名字與漢名之間有如此巧合的植物和文化隱秘關聯,也獲得了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感。

  本書還給了我們一種文化的關切,讀從康關於某種植物的描寫,忍不住要去讀《詩經》、《楚辭》,讀唐詩三百首,讀歷史,讀文學,讀哲學,讀人類學。當然,更是要讀生命科學中的植物學、讀分類……本書打開了我們了解植物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打開了我們了解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如何品花觀草、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心靈的窗口。把自然與人文連接在一起,甚至從不分離,從來就是中國文人的心願與作為,中國文人的詩詞世界,就是一個大千植物動物世界。只是到了現代,西方科學的到來,才把什麼都搞得二分:人與自然二分,自我與他者二分;人文與科學二分,城市與鄉村二分,體力與腦力二分。感謝本書為孩子們架起了現代世界二分鴻溝之間的溝通橋梁,也為大人們開出治療二分病的清新藥劑。

  這次參加武漢「看見大自然活動」,感受到武漢以城市公園為主要場地,推出的各類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動頗有特點且生動有趣,從康先生這本書也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相關焦點

  • 32名武漢小學生的自然筆記出書首發 北大博物學教授給予高度評價
    人民網武漢12月25日電 這是一本完全真實呈現孩子們自然筆記的書,記錄下32名武漢孩子夢想開花的自然之旅。由32名武漢小學生當作者,編寫的《一本會發芽的書》於12月24日首發,北大教授、博物學文化倡導者劉華傑不僅讚賞作序,還來漢親臨首發現場,與孩子們面對面,聊自然談人生。 《一本會發芽的書》是公園大課堂植物導師課第二季的畢業成果。
  • 武漢植物園舉辦武漢市第四屆未成年人筆記大自然實踐展示活動
    來自武漢外國語學校、武漢市常青實驗小學、江岸區長春街小學、江漢區大興路小學、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振興路小學等37所學校39支隊伍的525名師生,以自然筆記的形式在武漢植物園開展自然探究活動,以手寫、手繪的形式,記錄在自然中觀察到的動植物的世界,發現自然的奇妙與美麗。
  • 自然筆記——孩子如何記錄與觀察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的觀察和記錄,讓探索真正地給孩子帶來一些思考。首先,我們要有一顆「觀察的心」這是進行自然筆記的關鍵。接下來,我們要具備幾項技能。自然筆記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從活動、調查、筆記、圖片等多種形式來直觀地接觸科學詞彙,對於學習來說事半功倍。
  • 初中生的「歷史筆記「,用「漫畫「形式記錄重點,同學變成粉絲
    初一的男生學習歷史有「妙招」,用漫畫形式記筆記歷史這門學科其實難度並不低,如果學生本省沒有興趣的話,其實很難熟練掌握其中知識點,那麼為了能在考試中去的好成績,大家就會紛紛使用各種「手段」。大部分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科,最好的方式就是記課堂筆記,把老師說的重點知識記下來,然後在課後的空閒時間進行鞏固和複習。
  • 記錄大自然,書寫自己的自然筆記
    帶上筆和紙,走進大自然,用手將眼中所看到的記錄下來,並寫出你看到它時的感悟,這就是自然筆記。自然筆記記錄的不僅僅是你看到的景象,更是你對周圍自然界的反應和思考。不需要高超的繪畫技巧,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一顆熱愛自然、善於觀察的心。自然不僅僅在荒野和遠方,更在我們身邊和腳下的土地。
  • 《子彈筆記》:記錄生活
    You Tube上爆紅的《子彈筆記》,是一種用不斷更新的列表來捕捉和整理想法的筆記系統,用它來管理日程、做計劃、列清單、記筆記等。創始人賴德·卡羅爾小時候被診斷為多動症,注意力無法集中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和生活。
  •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詩歌創作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面向生活,反映現實,顯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詩經裡出現的150多種植物,是研究植物文化起源的瑰寶,其所採用賦
  • 青少年宮花草記(一)——你看見那些見縫插針的植物了嗎?
    夏日炎炎,人家都躲在家裡吹空調,我卻像只蝴蝶,要在野外植物叢中飛來飛去。看來我已經中了花草的毒。但是,中的這個毒卻讓我很開心,因為這些野外的花草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這段時間觀察這些植物,讓我有了一些感想。1、心念處即是世界《尚書.大禹謨》有一句話:念茲在茲。
  • 國內第一本華北地區全年植物物候自然筆記:四季啊,慢慢走
    新書資料日期:2017年10月13日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筆記國內第一本華北地區全年植物物候自然筆記,近200張精美手繪植物圖畫,帶來繽紛的自然世界;·國內第一本華北地區全年植物物候自然筆記,一本在手,輕鬆認識華北城市園藝植物與郊區常見野花;·全書四色印刷,瑞典進口紙+平裝內外封+通脊鎖線工藝,可完全攤開,更能呈現插畫之美,方便讀者觀看;【內容簡介】手繪山野城市,感受自然之光國內第一本華北地區全年植物和物候的自然筆記,用文字與繪畫記錄北京一年四季中一百多種最具代表性的植物
  • 自然研學|在城市,發現身邊的二十四節氣
    這個「尋寶隊」全名為——「放大鏡自然發現隊」,隊員們以24節氣、72物候為時間軸,以蛇山為地標,進行為期一年的持續觀察和記錄活動。2019年市教育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和中科院武漢分院共同遴選了十五個自然生態課題。中山路小學有幸作為課題對接學校之一,得到了知名植物觀察寫作者劉從康老師的指導。
  • 怎樣才能做好讀書筆記
    一、標記筆記顧名思義,所謂「標記筆記」就是指在閱讀讀物的過程中,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或覺得重要的字、詞、句、段等內容,用不同的符號(點、橫線、實線、虛線、波浪線、括號……)在相應處做上標記,用以醒目,以便回讀時作解釋、考證、品味、識記、背誦之用。該筆記往往是直接標在讀物上的。
  • 對談植物星球酋長李葉飛,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
    許多初識李葉飛的人,都被他的一招絕技震驚過:身邊的花花草草,隨便一指,他大多能說出名字、科屬、特點來。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大人捨不得任何一個有用的容器,隨便什麼破臉盆啦瓦罐啦,都要拿來種花草。現在去鄉下,就不是這樣了,沒人有閒情養花種草,有空閒的人都在搓麻將。我小時候倒是接觸過一些在當時的農村不怎麼常見的花草,第一次有人從外面帶來月月紅的時候,把全村人都驚著了,這種花竟然一種四季都開,而且花量極大,不過幾年時間,村裡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月月紅。
  • 一個武漢人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記住的一切
    Plan J 從武漢封城之日(2020年1月23日)起,獨立影像創作人小林(@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vlog記錄疫情中武漢人的生活,彙編成系列作品《武漢日記2020》。
  • 武大理學醫學跨學科最美筆記來襲!備註記錄、思維導圖、模型構建
    理學醫學&跨學科組共收到來自理學、醫學和弘毅學堂各學科同學的參賽作品134份,有備註記錄、思維導圖、模型建構等等多種形式,內容豐富,創意獨特。筆記內容為純手寫,疫情期間用ipad上的筆記軟體notability整理!
  • 【真精彩】給娃拍張防疫海報,用相機記錄身邊的美好
    她覺得,這種宣傳形式對於普及防疫知識、提高市民防疫意識非常有幫助。景女士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在家給女兒拍一些防疫海報式的圖片呢?」她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姜舒窈,立即得到了女兒的贊同。「多喝水」「多讀書」「多做運動」……鏡頭裡的姜舒窈乖巧萌趣。拍好的照片再配上簡單明了的防疫「小貼士」,一張張生動的防疫海報就新鮮出爐了。
  • 乾貨|小庭院植物造景形式——3種形式,幫你搞定植物景觀設計!
    在小庭院中進行植物種植時,按照種植的平面關係和構圖藝術,可分為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3種形式。小庭院植物的種植形式1.規則式小庭院植物的規則工式種植要求植物布局均整、秩序井然、具有統一、抽象的藝術特點。在平面構圖上,往往以中軸線為中心,呈左右對稱式布局,植物與植物之間具有一定的株行距,並且按固定的方式排列。
  • 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
    為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向日葵的特點,了解觀賞向日葵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探索向日葵蘊含的數學秘密,7月7日下午,鄭州植物園組織開展了一場以「探秘向日葵花 記錄自然筆記」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鄭州植物園裡的七彩向日葵正值盛花期。
  • ...塗鴉、手工、觀摩 一起探索生物奧妙,5萬市民植物園內同上自然課
    在觀鳥、塗鴉、手工、觀摩動植物標本和學習自然筆記中,你的心靈有沒有和大自然碰撞出火花?有沒有找尋到探索大自然的密鑰?自然就在身邊,奧妙無窮多,並非每個人都能用心感知。自然嘉年華(由中國林學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等多個單位聯合主辦),就如一塊磁石,吸引、啟發大家走進大自然,每個人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探尋、保護和擁抱大自然。
  • 養殖花草想要預防爛根?用上4種「藥粉」,盆栽植物再不用擔心
    導語:很多花草如果養殖方法不當都會出現爛根的現象,一旦花草根須腐爛除了修剪之外就沒有其他好方法,可是腐爛過多的時候即使修剪也不能把花草救活,所以養殖花草的過程中就需要做到預防,這幾種藥片磨成粉之後做成水溶液用來澆花,養花再也不需要擔心它會爛根了,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這幾種藥片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