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植物星球酋長李葉飛,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

2020-12-19 澎湃新聞
許多初識李葉飛的人,都被他的一招絕技震驚過:身邊的花花草草,隨便一指,他大多能說出名字、科屬、特點來。

如果你再認識他久一點,便會知道,李葉飛對植物的熱愛堪稱痴迷,他曾經花費三年時間,確定一種鹿角蕨的名字,也曾經把餐盤裡的香草一份份挑出來,研究它們分別是些什麼……並非科班出身的他,無時無刻都在積累自己的植物知識,並把這些分享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植物星球」上,也由此帶動了十多萬粉絲。在杭州,他還和朋友一起經營著一塊地,種著《詩經》裡的植物,也辦著「親子農莊」,鼓勵人們周末時去種菜、認識植物。從媒體記者到植物酋長,李葉飛說,自己如今的夢想是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復古植物帶給人們的樂趣。

李葉飛在英國皇家植物園。本文圖皆為 李葉飛 提供

澎湃新聞:我們這個時代,像你這樣熱愛植物的年輕人並不太多。你是怎麼對植物產生興趣的?

李葉飛:跟我以前的居住環境有點關係。我的老家在紹興鄉村,那裡的傳統住宅叫做臺門,是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的結構。裡面有一個大院子,院子分為兩部分,一半鋪設了石板,另一半是菜園,菜園邊往往就會種花,房門前的石凳旁也都會擺滿盆栽,總之各種盆盆罐罐都拿來種花了。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大人捨不得任何一個有用的容器,隨便什麼破臉盆啦瓦罐啦,都要拿來種花草。現在去鄉下,就不是這樣了,沒人有閒情養花種草,有空閒的人都在搓麻將。

我小時候倒是接觸過一些在當時的農村不怎麼常見的花草,第一次有人從外面帶來月月紅的時候,把全村人都驚著了,這種花竟然一種四季都開,而且花量極大,不過幾年時間,村裡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月月紅。在我小的時候,在上海工作的爺爺端回來一盆茉莉,太香了,沒想到歌曲裡唱的茉莉是確實存在的。

剛剛過季的木香花,可用來做木香花糖糕

澎湃新聞:你對植物品種有偏好嗎?

李葉飛:我愛畫畫,小學時候亂塗亂畫,到了初中愛上了國畫,有幾個書畫好友,其中一人有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就照著畫。這本畫譜分山水和梅蘭竹菊,我對畫梅蘭竹菊特別有興趣,那個時候就開始在家裡種蘭和梅。紹興有種蘭的傳統,街頭偶有人賣蘭,我養過好長一陣。這一路下來,我對傳統文人所喜愛的花草更有興趣,其它植物的興趣相對淡一些,對於時興的多肉類植物幾乎零興趣。

但是,我對時髦的香草類植物有過一陣熱愛,對這些餐桌植物,比如迷迭香、百裡香、九層塔(羅勒)、香茅之類興趣濃厚。我去東南亞旅遊,在街市吃飯,常從菜裡挑出搭在裡頭的香草,試圖搞清楚這是什麼草,隨便一份泰國菜,我能將之中的香草一個個揀分出來。

澎湃新聞:對了,聽說你有個絕技,看一眼就能說出周邊花草樹木的種類,這是怎麼練成的?

李葉飛:對於周邊植物的認知,我並非通過專業的學習,就是認一個識別一個,入門很難,一旦認識了十幾二十個,後面就很快了。很多同科屬植物,見過一個大概能判斷另一個。就像認人,認識了老王家的老三,見到老二也大致知道這是王家的人。我初入門有一個老師帶,在西湖邊的山水間走了大半天,一口氣記錄了幾十個植物,回來一個個認了一遍,就算是入門了,之後對植物的認識就有一個加速度。當時做了一個植物星球的微博,每見到一個,拍照,記錄,發布,堅持了好幾年,那就是我的圖文筆記。

2016年9月,李葉飛和朋友在沙漠裡種下的花棒苗。花棒的主要作用就是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根系往下扎的很深。另外它的幼嫩枝葉也可以作為駱駝和馬的飼料。

澎湃新聞:你的植物星球公號也讓許多人重新認識到了周圍的花花草草,聽說現在除了做公號,你還有一些新的想法?

李葉飛:植物星球最初就是我的植物筆記,微博上只能寫100來個字,配一兩張圖,正好。後來就有點不滿足於此,提出了一個很大的理想叫「讓城市農村化」,哈哈。然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三個追求:植物科普、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參與珍稀植物保護。

植物科普我做的很早,現在已經很多人也都在做了,所以科普這一部分我逐漸淡化,因為從2010年到現在,該講的也都講了,我也不想重複。想要初步了解身邊植物的,翻我公號的歷史記錄,溜達一圈就入門了。

公益這塊呢,有人叫我我就參與。過去兩年一直在參與騰格里沙漠的一個鎖邊林項目。在當地新形成的生態環境下,對植被做一些調研認知。

現在的植物星球主要是實踐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我把科普那部分也納入在這個範疇,因為如果那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與生活沒有產生關係,是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的。比如香草類植物,喜歡的人很多,就是因為它們與美食的關係。梅、蘭、菖蒲之類與傳統文藝有一層關係,更多是審美上的關係。這樣的植物星球會更有意思一點。

最初做植物星球的時候,真是沒什麼粉絲,倒是有幾個當時還不是朋友的朋友,在微博上呼喊,意思是「雖然小眾,但是真的很有意義」,我至今感念他們,注意當時大家都認為談植物,實在是太偏門了,那是退休老頭老太的愛好。可現在呢,十五萬粉絲,粉絲群裡大部分是年輕人,女性佔了74%。它也不那麼小眾,熱愛植物的群體在快速增長。

李葉飛在騰格里沙漠

澎湃新聞:植物和生活應該有一種怎樣的美好關係?

李葉飛:就是要培養知行合一的季節感,什麼時候賞什麼花、吃什麼美食、過什麼樣的日子,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並因此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二月天氣有些微轉暖,便知道梅花要開了,三月有杏花鬧枝頭,四月賞櫻,見紫藤開花,做點藤蘿糕吃,又見木香花也開著,加些木香花瓣入糕點,五月薔薇月季玫瑰開了,正好做玫瑰糖,再晚一點梅子也結了,就泡青梅酒。過這樣的日子,不用刻板地看書看日曆,自然就能感受到時日的流逝。

根津美術館的日本紫萁

澎湃新聞:你會在旅行中刻意加入關於植物的行程嗎,甚至為了某種植物安排一次旅行?

李葉飛:我的旅行很多,每年去很多地方,主線就兩條,一條是博物館、藝術館,另一條是菜市場、植物園,前一條是認識這個地方過去的生活和環境,後一條是認識這個地方現在的生活和環境。我五月打算去英國,就只在倫敦呆十天,博物館、切爾西花展和花園就是我這次旅行的全部。

上一次去英國的時候,還真有一個目的,就是去皇家植物園看世界上最小的睡蓮盧安達睡蓮,我寫過一篇文章「世界上最小的睡蓮被偷了」。只是那次去植物園,進了水生植物區,竟然沒有找到。

另外我也喜歡去日本,喜歡那些古老的寺院和庭園,一家一家走,半天一個園子,極慢。東京根津美術館的秋冬季庭院,有非常漂亮的蕨類植物,葉片細看像羽毛一樣,有紋理,有著金黃的色澤,應當是日本紫萁。

美術館的庭院,不是我們在日本寺院常見的枯山水,也不是苔蘚為地面的庭園,不是那種禪意的園子,它是一座自然的日式庭園,濃縮的山水風貌,非常富有野趣。要是五月鳶尾花開的時候,紫色的蝴蝶花在池塘和溪溝兩側盛開,應該是庭園最漂亮的季節,庭園裡應該也是擠滿了賞花的人。

佘山羊奶子,果子還沒有變紅

澎湃新聞:這個季節正是春遊的好時候,針對上海周邊的植物旅行,你有什麼推薦嗎?

李葉飛:如果是上海周邊的話,佘山上有一種以佘山為名的「佘山羊奶子」,以及嘉定有一個紫藤園正是時候。明年記得去世紀公園看梅花,顧村的櫻花就不用我多說了。上海植物園和辰山植物園值得常去,很難得上海有兩個植物園,還有幾個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

多說幾句佘山羊奶子,這種植物的花期是秋冬季,花沒什麼特色。它的黃金時節在四月,果子成熟了,顏色紅通通的,結得一樹都是,才好看。果子的樣子呢,像是縮小了百倍的獼猴桃,果上還留著完好的花,花瓣收縮合起來,如一個釘子。常有人上山盜挖羊奶子的樹樁,製作盆景。

澎湃新聞:你旅行時拍了許多花花草草,你個人在拍攝植物上有什麼訣竅嗎?

李葉飛:拍攝花草最簡單了,沒有什麼門路,就是看到好看的,把照相機對上去咔嚓就好了。我講這個話,很多人都說我等於沒講,其實這是大實話,拍人還要看人怎麼站手怎麼擺,花草不會動,只有你人心動,對上去按快門就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植物與人類的關係:[1]生活的需要
    我從人類生活的需要、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和植物對人類的啟發來討論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糧食人們吃的糧食(如小麥、稻米等)、蔬菜(如白菜、生菜等)、水果(如蘋果、梨子等),都是植物。雖然人們吃的肉、蛋、奶,直接來自動物,可是生產肉、蛋、奶的動物,歸根到底都是靠植物才能生活的。
  • 植物獵人的前世今生
    從介紹英國人與植物關係的改變、植物的引進與發展史,到邱園的「千年種子銀行計劃」,弗裡試圖為「邱園系列紀錄片」做出全方位的解說,《植物大發現》正是所謂「邱園系列」圖書之一。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讓人感覺相當閒適、可以歪在沙發上和父母、孩子一起分享和閱讀的圖書。來自18、19世紀植物畫家的作品和早期圖書中的精美插畫,是近年來蔚然復興的植物圖書中備受讀者青睞的要素。
  • 《植物風格》,我的植物生活新提案
    作為植物愛好者,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植物元素。與植物的相處變得心情愉悅,不知不覺中每當發現新奇的植物都會兩眼發光,把擁有它作為新的目標。收藏總是永無止境,植物越來越多,空間越來越少,早已在心裡萌發「我想要一座植物園」的想法。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許多內生菌由於與植物的長期共處形成互利的共生關係。一方面,植物為內生菌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適合的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那些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生活在植物組織內,但對植物組織沒有引起明顯病害症狀的真菌,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營表面生的腐生菌,對宿主暫時沒有傷害的潛伏性病原菌和菌根菌,就是指植物內生真菌。根據進化親緣關係、分類地位、宿主和生態學功能的不同,一般將內生真菌分為麥角菌類內生真菌和非麥角菌類內生真菌兩大類。研究發表在漢斯出版社《植物學研究》2013年1月的期刊上。
  • 辛波斯卡《植物的沉默》賞析|「一切只是獨白。」
    辛波斯卡刺破這種虛假的自以為是,提出:所謂人是萬物之靈,所謂的對植物了如指掌,只不過是一種「單向的關係」,說白了就是人的一廂情願。人說,我就是比那棵燈心草、青蛙高級;我會思想,有感情,而燈心草和青蛙沒有。但我們忘了,這只不過是「單向的關係」。你這麼認為,只是你的認為。
  • 有毒植物與生活---中國科學院
    一、有毒植物基本知識凡有中毒實例或實驗證實有可能通過食入、接觸或其他途徑進入機體,造成人、家畜或其他某些動物死亡或機體機能長期性或暫時性傷害的植物,均稱為有毒植物。絕大部分有毒植物的成分是在植物體內代謝生成的,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富集某些特殊化學成分而產生毒害作用,這些植物均屬有毒植物,但外源性汙染(如黴菌、農藥)的植物不應在此列。
  • 植物藝術篇1—植物書籍
    也有藝術家探索自己和植物關係的藝術形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植物在這些藝術形式下,對人們表達出什麼?——Zio Baritaux「Strange Plants」是探索植物和當代藝術的關係的一本書。由Zio Baritaux編輯,25位藝術家的作品組成。這些藝術家們要麼是被選中,要麼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植物有關,或者是他們被邀請去創作關於植物主題的作品。
  • 植物語言|世紀植物龍舌蘭
    這是花藝師成長日記一個全新的欄目,旨在與你分享那些在美好又動人的植物,觀察它們的姿態,聆聽它們的聲音,欣賞它們的美。把所有植物無法表達語言說給你聽。那夏與你分享植物的魅力。——你好,植物第一期:龍舌蘭植物語言的第一期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和蘆薈有著極其相似外表的龍舌蘭。從船舶所用的纜繩到龍舌蘭這種高度烈酒,龍舌蘭為很多東西似的製作提供了原料。龍舌蘭是一種很不尋常的植物。
  • 古人崇拜植物?秦漢瓦當中的植物崇拜
    進入西漢以後,磚建材上出現大量抽象的植物紋,藤本、草葉、樹木圖案皆有,因為空心磚和畫像磚均是墓葬用磚,所以「常青樹」圖案最為常見,常青樹與秦漢瓦當中的對稱樹形圖案一致,二者存在明顯的承襲關係。除了對稱樹木圖案之外,還有許多植物、樹木、建築相結合的圖案,這種圖案構成比較複雜,既有的以樹木為構圖中心、也有以建築為構圖中心,圖案內容多是墓主生前的生活狀態。
  • 植物景觀與美學的關係
    植物是表達地域性自然景觀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觀類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觀設計,使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日常使用的功能,並能保證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植物景觀設計成為現代園林景觀中最重要的設計內容之一。強調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觀設計,使植物景觀設計具有了複雜性和獨特性。植物景觀設計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和價值取向及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觀念。
  • 植物的奇妙超能力
    作者雷納託·布呂尼化身為一家未來科技公司的獵頭主管,承擔招聘奇特植物、發掘創意,並為公司尋找風險投資、滿足客戶要求的職責。魔法學徒走馬上任。  第一位客戶的目標是徵服宇宙,客戶需要那些能不藉助動物,自行播撒種子和花粉的生命體。HR發布了招聘啟事,應者雲集。誰是第一個上場的呢?苔蘚。  苔蘚可能是我們最熟悉,也最易忽略的植物。
  • 植物是如何登陸陸地的,它們是如何把荒蕪的星球變成「家園」的!
    就像5億年前第一批從海洋登陸陸地的綠色植物一樣,植物將把這些地方再次變成綠色生活家園。只是,在地球上經歷了5億年的植物家族顯然非常熟悉這些生存環境,植物家族進化出了具有不同特徵的先驅者。不久之後(然而,森林要數千年才能出現),他們才能為這些「意想不到的」荒地穿上綠色的衣服。
  • 植物存道
    後來在家裡和辦公室養些花草,看中的是它們的綠葉和鮮花,也只是我生活的點綴而已。至於其他方面,諸如生命進化的神奇與偉大,我絲毫沒有想過,直到近幾年。也許是年歲漸長,閱歷增加,腳步放慢;也許是看了《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種子的信仰》《花朵的秘密》《雜草的故事》這些書後,反正在不知不覺間,我發現了植物越來越多的了不起的地方,例如蒲公英的小傘,爬山虎的小爪,水葫蘆的霸氣,馬齒莧的堅韌……其生存的努力、生活的簡約和精神的境界等方面,一點兒不輸動物——甚至,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 古昆蟲與裸子植物存在顯著特異性擬態關係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持續資助下,首都師範大學昆蟲演化與環境變遷重點實驗室的王永傑、史宗岡和任東在昆蟲與植物的協同演化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發現了距今1.65億年的中侏羅世時期昆蟲與當時的裸子植物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特異性擬態關係。近日,該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在線發表。
  • 活成植物的姿態,不動聲色地美好著
    花兒有它的個性與堅持,無論世事怎樣,它遵守著生命的本源,如期發芽,如期開放,不會誰停,不會誰留,不被誰擾,安於當下,依著自己的節奏生活。每次心情不好時,我喜歡站在花前駐足,發呆,冥想,不語,大半天。然後,壞心情被風吹跑了,心結被植物解開了。
  • 種子植物--裸子植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
  • 什麼是植物,植物分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三大分類!
    植物的數量我們目前已經知道的植物種類多達50餘萬種,它們包括藻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等。它們的大小、形態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共同組成了複雜的植物王國。植物的構成一株高等植物通常由根、莖、葉花、果實、和子幾部分組成。
  • 西藏普蘭的植物與人們的生活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雖然地處「藏西秘境」,高寒低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接近生命的禁區,但那裡卻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植物資源。2016年的駐村生活以及後來的調查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讓我接近並了解了這些植物中的一部分。  普蘭縣城中最顯眼的植物是普蘭柳。
  • 東華禪寺綠化|植物美學家們
    東華禪寺 | 植物美學家凝望大自然,語言的形容仿佛都略顯蒼白,但於我們精神來說,卻又微妙。即使在熱鬧喧囂的各種場所,我們也希望有植物陪伴,在繁雜的環境中有一處靜謐之地供我們哪怕片刻的喘息。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但於我們而言,是渴望與自然、與植物接觸的最佳時機。植物,擁有天然的治癒力,是天然的園藝治療師。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釋放生機與活力,擁有可以打開我們心靈的力量,幫助我們了解內心世界,感受平靜、舒適與安寧。在東華禪寺種植著26顆千年菩提樹,有著幾百顆櫻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