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人類的關係:[1]生活的需要

2020-12-14 百度經驗

我從人類生活的需要、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和植物對人類的啟發來討論植物與人類的關係。

糧食人們吃的糧食(如小麥、稻米等)、蔬菜(如白菜、生菜等)、水果(如蘋果、梨子等),都是植物。雖然人們吃的肉、蛋、奶,直接來自動物,可是生產肉、蛋、奶的動物,歸根到底都是靠植物才能生活的。植物是生物鏈的第一營養級。因此說,人們吃的肉、蛋、奶是間接來源於植物。至於我們穿衣用的棉、麻、絲、毛,同樣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植物。

家具現在地球上的樹種達到了上萬種,就國內的樹種也有幾千種,很多木材都可以用來做家具,耐用環保,但是也有一些木材並不是很適合做家具,更加適合做工藝品。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什麼木材適合做家具,喜歡實木家具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實木主要分為了硬木和軟木,一般硬木家具要貴一些,軟木家具要實惠一些。硬木家具木性比較穩定,做出來的家具也很耐用,在硬木家具中,比較適合做家具的有紫檀木、黃花梨、雞翅木和酸枝木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家具材料,家具在市面上出售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它們都是屬於紅木家具。當然市場上流動性最大的還是軟木家具,畢竟軟木家具比較價格比較實惠,大多數消費者比較能接受。軟木家具中也有材質比較好的,像櫸木、楠木、樟木等也能做成很上乘高檔的家具,松木、杉木、水曲柳木等也是做家具不錯的材料。其實以上這些木材質都是非常不錯做實木家具的材質,各有各的優勢,當然一般最耐用還要算紅木家具的幾種材質,軟木家具材質可能在外形各方面都不輸,但就可能使用久了之後還是會看起來很舊,而硬木家具是越久越有味道。

藥材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中華民族長久以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中國自然資源豐富,植物多種多樣。這樣的寶藏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的藥材來源。就拿嶗山山區來說說吧。嶗山山區的藥用動物、植物和礦物資源,量多質優,種類齊全,有「天然藥庫」之稱。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記載:「藥材不下百餘種,黃精、天門冬、苓術其最盛也。」清代《即墨縣誌》記述了63種主要藥材的名稱。根據1984年普查資料統計,嶗山共有中藥材681種,其中植物類藥材153科622種;動物類藥材50科54種;礦物類藥材5種。目前已探明嶗山藥材總蘊藏量達1120萬公斤。植物類藥材主要有:酸棗、獼猴桃、木靈芝、胡頹子、映山紅、拐棗、野玫瑰、柴胡、野菊、金銀花、丹參、茵陳、桔梗、遠志、公英、黃岑、地丁、車前子、茜草、葛花、枸杞、卷柏、王不留行,其中較貴重的有小葉石葦、細辛、元胡、杜仲等。為進一步發展嶗山藥材生產,1958年後還逐步將某些藥材改野生為種植,並從國內外引進了許多品種。

相關焦點

  • 植物思維:人類與植物或許並無本質差別
    「植物」似乎只存在於一個離人類世界越來越遙遠 的自然世界之中,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這樣一個展覽?我們是否應該承認人類自然物的屬性,承認我們和其他物質並無本質區別?我們是否應該去重 新理解人類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
  • 植物思維:人類與植物或許並無本質差別
    他們很難設想自己還有什麼別的生活方式,更不用說是一個全新的文明了。他們期待著未來一如即往。」可事實卻總難遂人願。從全球化到民粹主義,從神聖的政治宣言到值得懷疑的競選口號,從紙媒的衰落到日活過億的網絡直播等,從未有哪個時代的人類和今天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集中經歷時代的劇烈變革。
  • 對談植物星球酋長李葉飛,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
    在杭州,他還和朋友一起經營著一塊地,種著《詩經》裡的植物,也辦著「親子農莊」,鼓勵人們周末時去種菜、認識植物。從媒體記者到植物酋長,李葉飛說,自己如今的夢想是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復古植物帶給人們的樂趣。李葉飛在英國皇家植物園。本文圖皆為 李葉飛 提供澎湃新聞:我們這個時代,像你這樣熱愛植物的年輕人並不太多。
  • 植物是如何馴化人類的?《人類簡史》第二講
    作者很擔心,如果再這麼一直擴張下去,很可能地球上最後唯一的倖存者,就是人類自己。人類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都是靠採集和狩獵為生的,並不會特別的幹預動植物的生長。但這一切在1萬年前突然改變,人類竟然開始農耕養殖了,智人開始操縱別的物種的生命。這就是農業革命的到來。
  • 植物化身「變色龍」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我國傳統藥用植物貝母,被人類利用已超2000年歷史。為逃避人類對其採集,它們將自身色彩融入背景,偽裝起來讓人難以發現——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動物進化出了偽裝本領。那麼植物會不會偽裝?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設想這樣兩種情況:沒有血緣關係卻生活在一起的人(有相似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生活在不同地方的有血緣關係的人;後者的微生物組表現出更大的差異。健康土壤,健康植物與健康腸道微生物人類的腸道微生物群和植物的土壤和根莖微生物群在相似的環境條件下存在
  • 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藥用植物會將自身色彩融入背景,讓採挖者難以發現  為了進一步搞清這一猜想,研究團隊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們比較了動植物偽裝策略進化的差異、推測了影響植物偽裝進化的要素,這不僅是一個惹人著迷的話題,更關係到人類與植物未來的關係和命運。
  • 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由於體內富含生物鹼,貝母屬植物具有很強的化學防禦,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動物取食,那梭砂貝母為何要偽裝?這讓我們很困惑。」牛洋說,後來,他們才意識到,梭砂貝母的地下鱗莖長期遭到大量採挖,而這種採挖本身,有可能產生強烈的選擇壓力。這也意味著梭砂貝母的偽裝,可能與人類有關!偽裝植物竟有「智能」?
  • 植物藝術篇1—植物書籍
    也有藝術家探索自己和植物關係的藝術形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植物在這些藝術形式下,對人們表達出什麼?Zio Baritaux設想,Strange Plants是一個「挑戰人們看待植物和藝術的方式」的空間。在要求藝術家們通過嚴格的鏡頭重新評價自己的作品時,一些驚人的作品出現了。這些作品探討了植物在他們的生活和創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 有毒植物與生活---中國科學院
    有毒植物的中毒效應差異很大,劇毒植物僅一、二顆種子或一、二片葉子就能致死,有些有毒植物則需要較大量進入體內才能引起中毒,這取決於植物所含各種有毒成分的毒性大小、含量及其相互作用等因素,但能直接造成危險的並不僅限於劇毒植物,據報導,小毒、微毒乃至無毒的植物也有中毒案例發生,而且有可能造成死亡。
  • 植物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草木有靈,人類有智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30萬種,近1/10生長在中國,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走遍中國,為你介紹那些與人類相伴相隨的中國植物,看它們如何改變世界。這部紀錄片共10集,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幀畫面都足以當做壁紙。
  • 科學網—人與植物共存實驗欲證明光合作用對人類重要性
    人與植物共存實驗欲證明光合作用對人類重要性
  • 秋褲、暖氣房,人類的防寒招數,都是植物用剩下的
    在人類歷史上,面對寒冷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愜意。在百萬年的進化中,人類皮膚因為散熱需要脫下厚重的毛髮系統,卻又為了獲取空間和食物不得不又穿上了各種獸皮,徵戰更北或者更高的寒冷之地。直到近百年間在各種科技的加持下,吃飽喝足的人類才真正踏上了南北極和各大洲的高山之巔。
  • 為逃避人類採集,植物貝母用了2000年時間,進化成「變色龍」
    這就需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了。當時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一帶研究植物多樣性的時候,發現當地人會主動向外地人推銷梭砂貝母,同時,他們也髮型,梭砂貝母為了逃避被人類採集,竟然會進行顏色的改變,將自己儘量去與周圍的巖石等混為一體。
  • 植物景觀與美學的關係
    植物是表達地域性自然景觀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觀類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觀設計,使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日常使用的功能,並能保證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植物景觀設計成為現代園林景觀中最重要的設計內容之一。強調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觀設計,使植物景觀設計具有了複雜性和獨特性。植物景觀設計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和價值取向及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觀念。
  • 釀酒與人類社會進化的關係
    美國科學家McGovern對於世界五洲各地的原始社會和酒文化的關係進行過廣泛的分析,並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料。他在重要的學術著作《拔除歷史的瓶塞》(Uncorking the Past 2009)提出了新穎的見解證明,酒與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許多內生菌由於與植物的長期共處形成互利的共生關係。一方面,植物為內生菌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適合的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那些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生活在植物組織內,但對植物組織沒有引起明顯病害症狀的真菌,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營表面生的腐生菌,對宿主暫時沒有傷害的潛伏性病原菌和菌根菌,就是指植物內生真菌。根據進化親緣關係、分類地位、宿主和生態學功能的不同,一般將內生真菌分為麥角菌類內生真菌和非麥角菌類內生真菌兩大類。研究發表在漢斯出版社《植物學研究》2013年1月的期刊上。
  • 蘑菇是植物嗎?真菌究竟是怎麼生活的?
    那麼,你是否曾想過,生長在草地上一動不動、拔起來還有很多「根」一樣細絲的蘑菇是植物嗎?真菌、細菌,傻傻分不清我們都知道蘑菇屬於真菌。既然有真菌,那難道還有假菌不成?其實,真菌的名字是和另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對應的,那就是——細菌。有人要問了:那說明真菌和細菌不同嘍?
  • 昆明植物所揭示「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
    昆明植物所揭示「腐屍花」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食腐昆蟲的進化關係 2015-09-11 昆明植物研究所    此外,通過和夏成峰研究組合作,研究人員也詳細解析了另一種腐屍花科植物百部和傳粉昆蟲的化學通訊關係,該研究發現百部釋放了在被子植物花中極少記錄的1-Pyrroline作為吸引傳粉昆蟲的小分子信號物質。
  • 腦洞大開:如果人類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會發生什麼?
    植物的生活貌似比我們人類的生活簡單多了,整天沐浴在陽光下,看上去清新翠綠,在享受戶外天氣的同時,也能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合成營養物質來養活自己。 然而,人類作為消費者,卻在吃飯上面花費大量的時間。 專人培育植物類和動物類食材; 需要拼命賺錢購買想吃的食物; 為了食材的美味,需要自己烹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