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遇知音,最難是離別,高適用一首詩激勵和安慰自己的知己

2020-12-15 詩詞觀天下

說起知己,就想到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或是想起周旋在歌詞中唱的「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所謂知己,就是能夠理解和欣賞自己的人,自古以來,知己就是一生中極難遇到的,《孫子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既能夠打敗自己,也能夠鑄成自己,因為知己相當於另一個自己,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是一門深刻的學問,生活在繁華而擁擠的世間,與人交往是必須掌握的一門課題,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也分等級,普通的關係僅僅只有點頭之交,在深刻一些,就是朋友,若想要再進一步,比朋友更高的關係,就是「知己」。人人都想要找到一個「懂我的人」,即便不說話,一個眼神就能夠明白你所想要表達的,與知己在一起,可以盡情大笑,也可以盡情大哭,因為這個「懂我的人」,他明白我們為何發笑,又為何流淚。

人生最難遇知己,更難的是遇知己而不得不分開,這樣的惺惺相惜之情,隔著千山萬水,隔著時間空間,兩人分別時有有痛苦,有迷惘。所謂天涯遇知音,最難是離別,古人在分別的時候,也會覺得難過和感傷,王勃在送別朋友的時候,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都是知心的朋友,即便是遠在天邊,也好似在眼前,只要我們感情相同,再遠也會覺得親近。這樣的勸慰之詞,還出現在高適的詩中,而「知己」這一詞的由來,也是那首詩。

高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一起並稱為「高岑」,更是「邊塞四詩人」之一,在他的詩中有盛唐時期蓬勃向上的光景,詩歌題材廣泛,有現實主義風格,內容也很豐富。那個時代的詩人才子,都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就算再難遇到,偶爾也能遇上與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在和朋友離別時,高適寫下了《別董大二首》,這兩首詩不同於唐人贈別詩中,常帶有的悽清感傷之情,而是發自肺腑的慷慨悲歌。

公元747年,高適在睢陽送別董庭蘭,盛唐時期盛行胡人的音樂,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擅長彈奏七弦琴,此時高適也是處於一個艱難的時期,抑鬱不得志,四處流浪,時常在窘迫交加的境遇之中,所以更能理解董庭蘭的心境。「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描寫了相逢之時的景色,這是一幅典型的北方之景,暈染了送別的情調;「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是對董庭蘭的安慰,天下有誰不認識你呢?不用擔心前進的路上遇不到知己,只管往前走就好了。

第二首以「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開頭,鳥兒四處奔波只能夠自古悲傷憐憫,離開京洛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丈夫貧賤應為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哪一個大丈夫甘願過著貧賤的生活,即便是今天的相逢,也拿不出酒錢來。這第二首將詩人相逢時的境遇描寫了出來,但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中,這首詩仍舊給人一種信心和力量,詩人在即將分別之際,不寫千萬愁緒,而是以這樣的一首詩,激勵和安慰自己的之際,滿懷以往的踏上新的旅程,迎接新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尋。人們常說朋友的「朋」字有兩個月,說明只有兩個心底無私、透明如月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友」。只有良朋相對、好友相知,才能真正演繹出動人的知音佳話。
  • 十首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寫景容易,將情景同感情結合起來就難了。但唐朝人的送別詩寫得情景交融,感情真摯,動人心懷。今天,我們來欣賞十首唐代送別詩,感受唐人送別的依依情緒。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離開荊地到東吳,孟浩然為友人杜晃送行而寫下此首送別詩。此詩從寫景入筆,通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湧澎湃。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為什麼古人的送別如此憂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是中國歷代政府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杜少府,姓杜的一個官員,從長安出發去四川蜀州上任。王勃去送他,寫了這麼一首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五津都是地名。城闕(què),城門樓,代表長安城。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20歲以前,也就是在被逐出沛王府之前所作的詩。當時的他算是處在人生的輝煌時期,少年得志,作品大都呈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他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即將遠任的朋友,不要傷心,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在一起。
  • 高適的《別董大》,讓我讀懂,離別也可以是相互激勵
    人生有聚有散,聚散是常態,離別很多時候都是以傷感來表達的,但是高適的《別董大》卻一改離別的傷感之情,從而採用了一種激勵的方式進行,讓朋友離別的傷感一掃而過,從而讓離別變成了激勵奮鬥,拼搏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原詩:別董大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你說是不是?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話說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他從小聰明伶俐,天賦非常的高,並且還很喜歡音樂,俞伯牙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發奮刻苦勤學苦練,三年後俞伯牙琴藝大有長進,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可是俞伯牙常常感到非常苦惱, 因為他還想在藝術上達到更高的境界,時間一長俞伯牙的老師連成也知道了他的心思,於是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
  • 戀人難遇,知己難求
    白居易我們看過很多影視劇,計算人一生中遇到真愛的概率,但很少有人會計算遇到知音的概率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沒有有人可能會問,你的親姐妹不能是知音嗎?你的閨蜜不是知音嗎,那麼我會反駁:你就一定和你的親姊妹有共同話題嗎?你真的試試都可以和你閨蜜和德善拍如果可以,那麼恭喜你,你擁有的不僅是姊妹閨蜜,更有一知己。人生中真愛難遇,知己可是更難求。
  •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情商超高的送別詩,告訴你該如何訴說離別之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這首高適的《別董大》蓬勃向上,鬥志昂揚,使人不僅感到離別時的傷心,還令人感到一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勇氣。這首詩的大意是:黃昏的落日餘暉使千裡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呼呼的吹,大雪紛飛,大雁也都向南飛去。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遇不到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這首詩的前兩句,用景色描寫將離別的悽涼悲壯之情烘託了出來,後面兩句則是對於友人的激勵,給與友人前進的勇氣。當然,在有些時候,或兩句還可以當成是對於領導的奉承或敬仰之情。真的是情商超高了。
  • 高適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言淺意深,最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
    詩人這首七言絕句,為即將離開長安的好友送別而寫,在離別的場面,本應各自心情沉重,詩人反而以曠達心懷勸慰友人。別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寫出了離別在即,心情沉重一重又一重。接下來,話鋒陡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涯誰人不識君。不用擔心前路茫茫,因為沒有知己而感到孤寂,普天之下,四海之內還有誰不認識你。因為是知音,詩人擔心友人因為此次離別長安,從而淪落天涯,才言語質樸而豪爽,以希望慰藉。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山高路遠,道路坎坷,所以人們一旦分手,何日再相逢,就很難預料了。也許是「經冬復歷春」,也許三年五載,或者幾十年,甚至是從此一別,就再也不能相見了。就像李商隱說的「相見時難別亦難」。因此古人十分注重離別。送別時,除了送一些紀念品和生活日用品外,就是飲酒賦詩,舉杯痛飲,慷慨高歌。然後互相贈詩寄語,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偷師此人留下千古名句
    前言問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麼意思?你贊同這種說法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化用自曹植的《贈白馬王彪 》:丈夫志四海, 萬裡猶比鄰。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好友到四川去做官, 勸慰好友,咱們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樣灑淚而別。因為大家雖然遠隔天涯,但是心若相知便如近鄰一般。杜甫曾經有詩云: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古人沒有今天的通訊和交通如此方便,一別之後再次見面或者對話就很難了。
  • 王勃最為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許多人無奈的離別之苦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 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六歲能文,十四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十七歲被沛王李賢徵為侍讀。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千古名句其實化用了此人作品
    前言問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麼意思?你贊同這種說法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化用自曹植的《贈白馬王彪 》:丈夫志四海, 萬裡猶比鄰。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好友到四川去做官, 勸慰好友,咱們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樣灑淚而別。因為大家雖然遠隔天涯,但是心若相知便如近鄰一般。杜甫曾經有詩云: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古人沒有今天的通訊和交通如此方便,一別之後再次見面或者對話就很難了。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其詩風格清新秀麗,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宦遊,外出做官的人。頷聯寫惜別,想到詩人與好友同時外出做官的人,四處飄蕩。由人及己,聊以安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內,泛指國內。比鄰,近鄰,出自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其詩風格清新秀麗,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送給他的一首送別詩。「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宦遊,外出做官的人。頷聯寫惜別,想到詩人與好友同時外出做官的人,四處飄蕩。由人及己,聊以安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內,泛指國內。比鄰,近鄰,出自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此聯「海內」與「知己」對比,「天涯」與「比鄰」對比,感情高亢,一洗離別時的悲愴之情,頓生豪邁之情。「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竟是模仿曹植的
    這個並非是浪得虛名,王勃的文採在當時可是連唐高宗都驚動了,而且王勃從小時就非常善於創作,特別是他眾多詩歌中的一首送別詩。因為早逝,王勃存世的詩作並不多,加上序、表、頌、賦等一共90餘首,總計不過幾千字,卻讓他坐穩了"初唐四傑"之首的位置。王勃的詩俊朗激昂,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但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一位模仿高手。
  • 散文:秋,是一首無處不在的詩,是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
    文/梅香如雪秋,是一首詩,一首曼妙的詩,一首無處不在的詩,是如陽光,如天上的繁星閃爍著你靜靜的坐在窗前,溫一壺茶,看夜裡的繁星點點,看月,一輪害羞的月,因為七夕即將來臨,繁星忙著給牛郎和織女搭橋。若是你內心依然有愛情的渴望,那麼你一定可以出口成詩,若是你內心依然熱愛生活,你一定渴望美的風景。若你依然熱愛生命,你一定渴望飛翔的自由,其實,詩歌就在你的內心,其實,你可以高歌一曲,在這風景如畫的秋天裡。生活其實很簡單,一粥一飯一樣可以過得有詩句。
  • 詩鬼李賀一首典型「鬼詩」,表達了自己知音難覓,壯志難酬的苦悶
    但其實李賀寫「鬼詩」,到頭來還是要寫人間世。像《秋來》就是一首很典型的「鬼詩」,詩人在裡面寫鬼魂們吟唱鮑詩,其實是想表達自己在人間難覓知音,抑鬱不得志的苦悶與痛苦。現在我們來看看全詩。可能是詩人在秋夜裡對著昏黃的油燈編寫自己的詩集,但是當油燈漸暗之後,詩人想到自己如今這樣精心費時地整理詩句,卻無人賞識,不僅悲從中來,只能借想像詩歌被鬼魂誦讀來獲得一定的心理安慰。李賀因為少不得志,因此對於時間很是敏感。比如在《苦晝短》裡他就一直在感慨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在這首詩中,李賀同樣表現出了這種敏感,以至於當秋風吹響桐樹葉子也能讓他驚心。
  • 《功夫》:天涯何處覓知音,戲裡戲外,知己難尋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古語有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知己,向來難遇難求。而有這麼一部電影,便是講的:知己難尋。正是《功夫》。他們說過一句話: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這句話,我覺得是全片的點睛之筆,至於為何,稍後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