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2020-12-06 松柳堂

電影《王勃之死》中,王勃因為殺了一個人而進了牢獄, 杜鏡(杜少府)來探望王勃,他對王勃說:「司馬遷當年為著《史記》,不惜苟且偷生,難道你就不能隱忍一時嗎?你自己不是常常說『還沒寫下傳世的文章嗎』。」。現在看來王勃確實寫下了傳世的文章《滕王閣序》,同樣流傳萬世的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之死》畫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其詩風格清新秀麗,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

王勃像

這首詩是王勃好友杜少府即將去蜀州赴任,王勃送給他的一首送別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城闕,城樓,此處指唐朝都城長安。輔三秦,以三秦為輔,此處泛指長安附近的地方。五津,代指蜀州。首聯,上句寫長安,下句寫蜀州,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及杜少府赴任之處。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宦遊,外出做官的人。頷聯寫惜別,想到詩人與好友同時外出做官的人,四處飄蕩。由人及己,聊以安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內,泛指國內。比鄰,近鄰,出自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此聯「海內」與「知己」對比,「天涯」與「比鄰」對比,感情高亢,一洗離別時的悲愴之情,頓生豪邁之情。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歧路,岔道。沾巾,形容流淚之多。尾聯則承頸聯,勸慰杜少府莫要作兒女之態而多加悲傷。

江淹《別賦》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的送別詩也都充滿著離別的愁苦,惟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境開闊,一洗唐初時詩歌的靡靡之音,是一首值得稱讚的送別詩。

《白髮魔女傳》

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中,卓一航送給練霓裳一首律詩,全詩為

別後音書兩不聞,預知謠諑必紛紜。

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歷劫了無生死念,經霜方顯傲寒心。

冬風盡折花千樹,尚有幽香放上林。

吾最愛中間二聯,頷聯「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便出自這句詩。卓一航藉此句表達對練霓裳的喜愛與信任。

相關焦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現在看來王勃確實寫下了傳世的文章《滕王閣序》,同樣流傳萬世的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字子安,初唐詩人,其詩風格清新秀麗,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而後人則更為熟知、讚賞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無論如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都在唐詩中樹立了一個供後人仰望的標杆。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1]之任蜀州[2]王 勃城闕[3]輔三秦[4],風煙[5]望五津[6]。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7]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8],兒女[9]共沾巾。【作者】王勃(650—676 ),字子安,初唐詩人。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
  • 探詩中山河: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傳世經典名篇)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所以,這首詩是王勃在長安送自己的好友——一個姓杜的少府去蜀州任職時所作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展現的藝術世界這是一首極富美感的詩,對仗工整,語言精密嚴謹,意象虛實結合,情感迴環往復,盪氣迴腸。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20歲以前,也就是在被逐出沛王府之前所作的詩。當時的他算是處在人生的輝煌時期,少年得志,作品大都呈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他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即將遠任的朋友,不要傷心,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在一起。
  • 詩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賞析此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傳誦千古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它的好處第一在於具有放眼四海的開朗襟懷,這兩句抒情和開頭兩句的寫景,共同建立了整首詩的闊大的境界;第二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普遍意義。這兩句詩其實脫胎於曹植的《送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青出於藍。因為王勃這兩句更有概括力,更具普遍意義。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我們具體來看: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先看這首出于格律體之前的「五律」的格律。
  • 【熟讀古詩】王鏞行草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鏞行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繁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是隰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天下皆知,無人不曉。此詩被後人譽為唐詩之首,無可跨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為: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每天學點唐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讀】詩人在城樓上送別友人,遙望著煙霧中的蜀州,離別的傷感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在心間湧動。然而,詩人並不沉湎於悲觀的情緒裡,筆鋒一轉,寫出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灑脫名句。王勃是初唐有名的「神童」,以詩文聞名於世,又因詩文遺憾被貶,一生恃才傲物,最終卻渡海溺水而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傳世之作之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在千年之後 的今天,相隔甚遠的朋友們依然以此相互告慰。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你離別時,情深意切,只因同是遊宦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只要知己連心,縱然遠在天涯,也如近鄰一般。"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不要。此聯意為:不要因為在路口分別,而像小兒女一樣淚溼衣襟。首聯寫送別地點,"三秦"、"五津"為地名對,屬對精嚴。
  • 豐子愷漫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詩句出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然而,同樣是送別名作,該詩卻一洗送別詩中悲哀之態,表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流傳千古。離別是分隔不了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身旁,這「三秦」「五津」又算得了什麼呢。短短十個字,表明了真摯深厚的友誼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它是永恆的,也是無處不在的,在廣闊的氣象中流露出來的情感自然是樂觀豁達的。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詩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所作的一首贈別詩。這首詩講的是有一位姓杜的少府即將去四川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在臨別之際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那麼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淺析
    在與網友共同賞讀位列「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前,筆者饒有興趣地先告訴大家,此詩是王勃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送別杜姓朋友遠赴四川蜀州(古另稱蜀川)去就任少府官職時,寫下的一首著名送別詩。
  • 唐詩鑑賞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胡婷婷唱古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五言律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愛上古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趙世亮講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姚陳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古詩今賞
    圖片來自網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約650年-670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的詩文對扭轉以上官體為代表的宮廷詩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代表作是《滕王閣序》。
  • 一帶一路、中國元素:「海內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
  •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千古名句,竟然不工對?
    還有就是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讓無數人為之傾嘆。我也是在努力學習這個神童般的帥哥之佳作。然而,細細品讀,苦心斟酌,發現這一句作為一首律詩最重要的頸聯,讓大家在理解上確實出現了偏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何為不工對呢?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