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是隰州?
此詩被後人譽為唐詩之首,無可跨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為: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杜少府」是何人?由於這首詩歷史價值的無比厚重,同時也激起了後人對詩中人物「杜少府」之謎的探索。「杜少府」到底是何人?王勃沒有在詩中說明,歷史上也沒有明確記載。那麼「杜少府」變成為後人深為遺憾的千古之謎。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淺析
在與網友共同賞讀位列「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前,筆者饒有興趣地先告訴大家,此詩是王勃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送別杜姓朋友遠赴四川蜀州(古另稱蜀川)去就任少府官職時,寫下的一首著名送別詩。
-
唐詩鑑賞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胡婷婷唱古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愛上古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趙世亮講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姚陳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代三秦之地,拱護著長安的城郭宮闕。風煙中,依稀可望岷江的五個渡口。✦城闕(què ):皇宮門前的望樓,這裡指唐朝都城長安。✦輔:以……為輔,這裡是拱衛的意思。
-
音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承句,直抒胸臆,點明兩人的實際遭遇,一離別,一宦遊,暗含身不由己,不得已之情口含於內。轉句,時空距離與心對比,一遠一近,突出知心,肝膽相照,此時情感已高昂起來,豪邁起來。合句,是鼓勵是勸勉,直爽利落,語言不事雕琢,心想口出,儘是真心誠意。 王勃的好朋友姓杜,少府是官職名稱,唐人習慣用姓加官職去稱呼一個人,比如杜甫,人稱——杜拾遺。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氣勢宏偉,已寓不必傷別之意,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調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你離別時,情深意切,只因同是遊宦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只要知己連心,縱然遠在天涯,也如近鄰一般。"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不要。此聯意為:不要因為在路口分別,而像小兒女一樣淚溼衣襟。首聯寫送別地點,"三秦"、"五津"為地名對,屬對精嚴。
-
古詩賞析第十三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唐代少府指縣尉。2、之:動詞,到、往。3、蜀州:今四川崇州。4、城闕:即城樓,詩中代指離別出發之地長安。5、輔三秦:輔,護衛。有《王子安集》,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帝京篇》、《滕王閣序》等。創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時所作。「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王勃的一位姓杜的少府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寫下了這首詩。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而後人則更為熟知、讚賞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無論如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都在唐詩中樹立了一個供後人仰望的標杆。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
蔣林欣解析《杜少府之任蜀州》
——《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詩詞集第24篇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 文莎)1300多年前,初唐詩人王勃一個姓杜的好友,要前往四川任職,臨別之際,王勃在長安寫下《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其中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先聲奪人,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讓人頓覺心懷之大、天地之寬。這首詩堪稱送別詩的典範之作,1958年,被毛澤東圈選入《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8月17日,中國河流文學、巴蜀文化與文學研究專家蔣林欣對《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進行了賞析。
-
王勃,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別詩中的經典
王勃最著名的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這首詩是送別詩的經典,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很感動人,在古代交通不便,很多朋友之間送別更是依依不捨。古代的送別詩有很多,很多都是經典。因為在古代,很多詩人都有另外的一個身份,就是他們也是朝廷的官員,也擔負著治理國家的重任,經常要到各地去任職。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現在看來王勃確實寫下了傳世的文章《滕王閣序》,同樣流傳萬世的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之死》畫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像這首詩是王勃好友杜少府即將去蜀州赴任,王勃送給他的一首送別詩。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
電影《王勃之死》中,王勃因為殺了一個人而進了牢獄, 杜鏡(杜少府)來探望王勃,他對王勃說:「司馬遷當年為著《史記》,不惜苟且偷生,難道你就不能隱忍一時嗎?你自己不是常常說『還沒寫下傳世的文章嗎』。」。現在看來王勃確實寫下了傳世的文章《滕王閣序》,同樣流傳萬世的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1]之任蜀州[2]王 勃城闕[3]輔三秦[4],風煙[5]望五津[6]。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7]人。如果理解為京城長安,那麼這個「輔」應作被動詞,說京城被三秦保護,則與蜀州又有何關係?蜀州天府之國,物阜民豐,自秦漢以來就是關中地區的重要支援,秦始皇賴此橫掃六合,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樣更合理一些。
-
「學古詩記」大大小小學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作背景:詩人王勃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將去四川(蜀州)做官。他在長安相送,寫了這首詩。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深厚情意與寬慰叮嚀。原文釋義:長安城樓被三秦之地護衛著,透過風煙想要遙望那四川。我和你有無限的離別之恨,都是為了仕途而奔波四方。
-
多情自古傷別離,王勃惜別杜少府,寫下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代表作。詩人的朋友杜少府,即將啟程赴蜀州,就是現在的四川。想來王勃該和他的朋友杜少府是知交,是摯友,多情自古傷別離,所以他才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贈別詩。他生於書香世家,是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孫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務。他才華灼灼,聰穎過人,六歲能文。
-
詩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注釋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⑵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
-
古詩配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兒童創意鉛筆簡筆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勃在長安所寫,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這首詩最有名的一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根據這首詩的意思,選取了詩人和杜少府在長安城下分別的場景,創意了一幅鉛筆簡筆畫,快看看我是怎麼畫的吧。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