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柳宗理——日本設計哲學Yo-ni-Bi

2021-02-07 太火鳥科技

看不到日本傳統的元素,卻能聞到東方文化美學的芬芳,不要看它誕生的時代或者地點,因為它能夠永遠跟隨時代的步伐走在前面,它是永恆的。 ——對於日本設計師柳宗理設計的評價


無論在日本還是中國,關於造物的哲學理念以及審美哲學是一直存在的,無論是作為工匠還是設計師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能夠吸收升華用到自己的作品上,你可以去博物館欣賞古代工匠們的作品,感受他們的情懷和審美意趣,但是這與現代的產品設計又很不一樣。我看到當下很多的年輕設計師會搬來傳統的工藝和材料做出所謂」新中式「的設計作品,但是往往結果並不被人關注和喜愛,因為多數作品還是復古式的搬動外觀層面的形式創新,而沒有深入研究造型的美學與錘鍊自己的造型語言行式,更沒有從核心的功能性美學與人們情感出發來做,對於消費者來講是仿古的收藏品定位,談不上現代設計。中國在文學、藝術、建築領域走在中國傳統文化輸出的前面,已經有國際認可的藝術家建築師,而產品設計領域現在才剛開始不久,對於年輕的產品設計師,也是從模仿學習開始的,我們的文化審美,哲學理念需要去深入了解,而更多的摸索研究找到屬於自己風格的形式載體來表達現代設計,這個是基本功,中間必定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很長時間,不過從其他先發展領域中汲取經驗也不失為一條捷徑,畢竟文化哲學的源頭都是一脈相承的。

柳宗理


日本現代設計開山鼻祖的人物代表,我們或許都知道他並且看過很多他的作品,但是卻少有人研究其背後的設計哲學和對於傳統與現代者哲學文化在設計上的應用。我們習慣於看表層豐富多彩的設計,但是卻不知道這些看起來美好的設計是如何演化而來,如何誕生以及背後的文化脈絡。如果我們不從本質核心入手就很難有所借鑑找到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做設計延伸的切入點,更不會產生流芳百世的設計經典,畢竟在現代設計領域,我們是後來者。


愛好日本傳統文化的讀者可能知道日本古代審美文化中的根基wabi-sabi(侘寂)表達的意境,這種緣於宗教禪宗的思想境界深刻影響著日本後來的哲學家,文學家以及建築師,算是日本美學的核心。日本如今各個領域中的名家將這種思想應用到各自領域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我們對於日本文學藝術以及建築設計風格的認知,並且在全世界吸引了眾多的傾慕者,或許我們有的時候會發問,這到底是什麼力量?不過我們今天不談wabi-sabi,因為我知道很難用通俗的語言來闡述清晰,不過相信有過日本文學和建築空間研究的朋友能夠心有所感。


柳宗理經典的設計作品,融合Yo-no-Bi的設計哲學與個人雋永的美學造型風格。

Yo-No-Bi,應該也算作wabi-sabi美學境界的細分,估計多數人都未曾聽說過,因為這個詞比較局限在日本的傳統物品工匠圈子裡,不會像wabi-sabi那樣因為融合影響的領域多而被寫進多部著作裡。而Yo-No-Bi卻是日本工匠造物的哲學之源。日本早期的設計師都是從工匠開始的,所以他們深諳融化在骨子裡的造物哲學,或許多少年後,時代變了,物品的造型也變化,但是核心的東西一直在。


Yo-no-Bi最常在日本老一輩的工匠藝人圈子裡被談到,它有點像我們中國老工匠的經驗箴言般,比如明式家具的古代工匠對於結構的簡化,形式的追求以及美學的呈現都有行業標準,這套標準是幾百年來工匠的經驗之談和藝術與審美的升華. Yo-no-Bi包含兩個字 yo (用)–使用, Bi (美)–美感. 合在一起,工匠們就是需要探究「用」(功能性)與「美」(美學)之間的平衡關係,一件物品或者技術不僅是有功用性的,而且它必須也要愉悅我們的眼睛。


我們拿柳宗理的設計作為代表來闡釋Yo-no-Bi的設計哲學,其實日本產品設計的後來者,比如喜多俊之與深澤直人的設計哲學均來源於此,並且融入了自己多年累積下來的設計形式語言。如果把所謂傳統的Yo-no-Bi的設計哲學放在全球來看,它又是那麼主流,歐洲設計大師們的」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核心理念、德國Diter Ram的好設計標準、蘋果公司的設計哲學基本上都與Yo-no-Bi不謀而合,之間的區別西方的」形式「偏理性化認知,而日本的」美學「則更能代表人的情感和感性的認知,也許這也算是東西文化上的些許差異,有趣的是現代設計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展卻越來越靠近這個核心。


Yo-no-Bi的發展與國際化


最近幾年Yo-no-Bi設計哲學逐漸受到西方設計圈的關注,在新的時代,很多家居設計圈人士聯合起來期望能夠賦予Yo-no-Bi更多的內涵和意義,比如東西方文化的合作與交流,以及諸多設計文化與教育的項目合作。

Gateway Japan 誕生於丹麥,是一個希望將日本的設計與工藝與北歐斯堪地那維亞設計融合的品牌項目。同時也希望能夠催生東西方設計文化理念的交流與碰撞。

日本設計文化與北歐設計在設計理念與現代簡約風格的追求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還有秉持形式追求功能設計的同時保持對傳統手工藝的關注。Gateway Japan希望通過商業化的運作能夠將日本YO-NO-BI設計哲學下的優秀作品能夠傳播到全球市場的各個角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享受到這些美好又實用的設計。

設計與連接機器生產的大批量廉價商品模式聯繫密切,設計理念會影響到設計商業的架構與未來的發展,如今商品的泛濫,資源的浪費與環境汙染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設計在商業中的價值與意義。設計在追求品質與質量的同時,對於環境的影響和責任日益重要,YO-NO-BI設計哲學追求美學與功能的平衡,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來平衡設計生產與環境承受之間的平衡,手工生產製造的耐用設計品與廉價機器大生產商品之間的平衡。Gateway Japan的產品90%都是來自於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並且在日本手工生產,比如日本的鑄鐵,陶瓷作坊。產品手工製作帶來的高附加值,卻給你帶來諸多好處,用起來更順手,看起來更愉悅,並且可以用一百年,這樣環境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

這系列柳宗理設計的餐具刀叉系列在美國的MOMA藝術商店很受歡迎,如此多的刀叉設計,什麼因素讓用戶做出正確選擇?也許只有你親身去使用,去體驗之後才知道。好的設計能夠通過好的體驗帶給人們好口碑,那些華而不實的設計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退出市場。






更多新鮮,更妙創意,敬請關注:「太火鳥」



相關焦點

  • 柳宗理:日本老一代工業設計大師
    在其設計生涯中,始終貫穿著一種鮮明的設計思想,即在遵循現代工業生產和產品實用功能要求的同時,注重將日本文化及審美特性融入現代設計中。他的作品體現出了民藝精神與西方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某種交融,其獨特的設計思想和優良的產品特質,對日本現代設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柳宗理人物生平: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
  • 柳宗理丨日本的工業設計巨匠
    提起柳宗理,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那個日本極具匠心精神的廚具品牌「柳宗理」,以及美食博主們的秘密武器:「柳宗理」鐵鍋。
  • 百年民藝,日本設計——民藝設計大師柳宗理
    縱觀整個人類的歷史長河,你會發現民藝無處不在,小到杯子器型設計,大到建築設計,再到人們的生活狀態都可以發現民藝對人的影響。民藝經過了千百年時間和人們的檢驗,正如進化論所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它就是那些時刻伴隨你但你又不自知的一種藝術,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提到民藝設計就不得不提日本民藝設計大師柳宗理先生。
  • 柳宗悅與柳宗理——這對父子創造了日本的民藝學
    柳宗悅創立了「民藝學」,使日本的民間文化傳統得到保存和弘揚;柳宗理則以自己的藝術實踐為促進日本的現代工業設計學派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成績,有眾多的經典設計作品。本文梳理了柳氏父子在民藝和設計方面的作為,在展示其歷史定位的同時,也令人思考當下民藝和設計的意義。
  • 柳宗悅與柳宗理的民藝與設計
    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開始對之收集、整理、研究。曾在思想家西田幾多郎、禪學家鈴木大拙指導下學習。研究過康德、託爾斯泰、黑格爾,深受佛教、孔子、老莊思想之影響。他是「民藝」一詞的創造者。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 柳宗理誕辰100周年|現在,你仍可以看到他的設計遍布世界
    今年是日本代表性設計師柳宗理誕辰100周年,「Beauty born, not made: Sori Yanagi」展正在新加坡、香港、臺北舉行。20世紀50年代,柳宗理作為自由設計師活躍,2011年逝世,他的設計可謂促進了日本的產業發展。他用自己的手來讓創造物體,不追求作家性的「匿名性」設計,成為了貫穿他一生的理念。大多數人都是通過「蝴蝶椅」等遍及世界的產品認識到柳宗理的設計的。他的設計,將發祥於歐洲的現代設計,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消化後,活用於社會。當然他的父親,「民藝運動」的創始者柳宗悅也對他影響很深。
  • 讓吉岡德仁、柳宗理這些日本產品設計大師,帶你走進一場關於椅子的...
    Lens按:以下這些椅子的設計或許又是一場「性冷淡」風,而其背後的設計心意卻一點也不「冷淡」。從選材、舒適度、功能、外形、顏色各方考慮……這些設計師們創造一把椅子,就如同塑造一座雕塑。他們用「冷」的設計,給人們以「暖」的體驗。1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深澤直人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概括為「無意識設計」。
  • 好物丨柳宗理
    「柳宗理」是1955年由柳宗理本人創立於日本的廚具品牌。柳宗理是享譽全球的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之一,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他一直秉持著「手中成形」的設計觀,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
  • 為什麼你一眼就可以區分日本設計
    小編曾多次談到島國設計,因為他們真的是設計氛圍很好的國家,日本的產品設計與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哲學思想是分不開的。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日本的產品設計特點 每一個產品可以說都是一個信息的傳達設計,會表現一些精神和寓意。
  • 人物 | 柳宗理"用即是美"的溫柔作品
    柳宗理一直堅持著他的設計哲學,排除設計師的一切自我主張,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場景中使用時 的功能性和舒適度,才是最高境界的設計。他的作品沒有希奇古怪,非常樸實無華,但在不斷接觸 中,你會越來越驚嘆於他對細節的考究,對使用者的呵護。        柳宗理畢業於東京國立藝術大學,1954年任金澤工藝美術大學教授。
  • 柳宗悅&柳宗理 影響亞洲的民藝復興先行者
    並於1936年建成日本民藝館,用畢生精力保護髮揚日本傳統手工藝。· 柳宗理 | 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 ·----        柳宗悅的兒子柳宗理也有著天生的審美直覺,雖自幼於家中耳濡目染傳統手藝文化,卻並不了解父親的世界
  • 把煎蛋吃出米其林味 日本神級匠心廚具「柳宗理」
    柳宗理:日本工藝設計大神 柳宗理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之子,是享譽全球的日本工業設計巨匠。他所設計的家具、工具、器皿屢獲嘉獎,包括當代工業設計殿堂【米蘭三年中心展金獎】。不畫設計圖,直接手工開始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真正從「用」出發,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
  • 世界級設工業設計大師——日本篇
    日本工業設計是不少工業設計師研究和學習的對象,想要更好的知曉日本工業設計及特點,代表性設計師,以及他們的設計作品應該是最好的途徑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十大日本工業設計大師及其代表作品,相信能夠讓你知曉日本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