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和力》| 單霽翔:故宮精神「和而不同」

2020-11-26 網易科技

10月10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在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而不同」,引發了全網熱議。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一期

在節目中,單霽翔講述了他理解的和文化,「和文化中的和,就是中和,」在他看來,「和」字就是一種號召: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要和諧相待,人的內心世界要和諧相愛,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和平友好的世界。

單霽翔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還獨家透露了自己卸任當天為何給員工道歉,以及和故宮第七任院長王旭東「交棒」的細節;他還特別談到了48歲去讀博士的原因,自己「被網紅」,以及故宮最該傳承的是「匠者仁心」。

600歲故宮「和而不同」

2020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的生日,國慶期間,故宮每天的門票剛一掛出,提前售罄。

成千上萬的觀眾,參加故宮的路線,沿著北京的中軸線向北而行。先穿過熙和門、太和門廣場,然後走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宮最重要的古建築,以「和」字命名,坐落在中軸線上,是中國和文化集中體現。

單霽翔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說,他經常向外賓介紹中國的和文化。他說和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他所理解的和文化就是「中和」,中國的「中」,和平的「和」。

走過了幾百年的故宮,在單霽翔擔任院長期間,彰顯了「和而不同」的張力。

《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 「故宮男神」鐘錶修復師王津將細緻做到極致,讓文物修復師這個冷門的職業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2019年正月十五、十六晚,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次開放夜間參觀,故宮夜遊霸屏熱搜同時引發巨大的爭議。


故宮開設 「母嬰室」、給農民工辦追思會、讓外國總統下車步行進入午門……一系列的出人意料的舉措,讓人看到了故宮的「不同凡響」。

故宮最應該傳承的是「匠者仁心」

故宮博物院有多少文物?1862690件。

這些文物是中國匠心精神最好的體現。當楊瀾問到故宮最應該傳承是什麼?單霽翔說,「匠者仁心「。

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博物院院長,要有親和力,能夠和每一個走進故宮的觀眾平等溝通。單霽翔在《中國和力》中說,「博物館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人們走進博物院的時候,他們能夠看到什麼?離開的時候他能夠獲得什麼?很多觀眾可能一生就來一次故宮,所以我們應該更人性化地對待每一位觀眾。」

看到很多7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坐在臺階上啃乾糧,故宮設置了與故宮紅牆黃瓦搭配的座椅;看到很多母親躲在牆角給孩子餵奶,故宮設置了母嬰室;看到女衛生間老排著長隊男衛生間卻空著,故宮根據大數據對男女衛生間進行了面積上的差異化設置;在經常擁堵的地方、各路口、衛生間,結合故宮特定環境設計安裝了512塊標識牌。讓每個來故宮的人,更有尊嚴、更為和諧。

「觀眾的需求,就是不斷破解難題。碰見問題,不能繞著走。」 在48歲的時候,時任國家文物局長的單霽翔去讀了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的博士生。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談起這段經歷,單霽翔說他最大的收穫是一句話:「把工作當學問做,把問題當課題解」。

12位行業翹楚傳遞「中國和力」

「和文化」是中國之根、之始、之路徑、之彼岸。

和文化為中國源源不斷地注入時代前行的原動力,也是社會和企業發展的內在原力。科技、文化、教育、經濟、民生、健康、體育等各個領域,繁榮豐盛的背後,是文化的滋養。

2020年10月,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楊瀾攜手12位行業翹楚,踏上探尋中國和文化思想之旅。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一期

網易傳媒隸屬於網易集團,旗下涵蓋行業領先的新聞門戶業務以及移動資訊平臺業務,集中運營網易門戶、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文創、網易公開課等核心內容產品,是「內容消費升級的引領者」,在內容資訊方面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多年來,網易新聞秉持「有態度」的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和理想,信息觸角遍布世界各地,積極打造以新聞為根基、有用有趣的內容資訊平臺,為用戶提供多角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資訊內容,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持續貢獻力量。

本次節目的聯合出品方毛鋪年份匠蕎,正是「和而不同」的代表。毛鋪酒以黃金配比,融濃清醬三香地標原酒,調配出恰好口感,更以獨特的蕎香香型,區別於傳統白酒風味,兼容並蓄而又獨具風骨。


《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將與各自領域有卓越建樹的代表者與領軍人物一起,發現與挖掘中華璀璨的文化文明給現今生活帶來的影響與啟迪,呈現給觀眾們一場有驚嘆、有共鳴、有趣有料的思想盛宴。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張祖韜_NT5054

相關焦點

  • 《毛鋪•和文化錄》全網首播,暢談六百年故宮「和而不同」
    10月10日,由毛鋪和網易新聞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在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而不同」。
  • 《毛鋪·和文化錄》的背後是中國「和而不同」君子之風的傳承
    2020年,毛鋪攜手網易以和為原點,打造高端文化訪談節目《和文化錄·中國和力》,並特邀楊瀾女士擔任主持,分別與文化、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12位行業翹楚對話,共同探討博大精深的「中國和文化」。《和文化錄·中國和力》於10月在網易獨播上線,首期邀請單霽翔先生到場
  • 楊瀾對話單霽翔,毛鋪和文化錄見證中國和力
    ,以故宮為例,講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他對中國和文化的見解。第一季節目以「中國和力」為主題,特別邀請了知名主持人楊瀾女士,以「和力」發起者的身份,分別與文化、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12位行業翹楚對話,詮釋「和文化」的內涵,共塑「中國和力」。
  • 網易新聞《中國和力》給出答案
    其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專訪故宮第六任院長單霽翔,一經播出就從眾多文化訪談類節目中脫穎而出,引發熱議,全平臺總曝光2.8億+,全網播放量超過3100萬,節目相關微博話題閱讀總量破億,相繼登陸微博實時熱搜榜第一名、微博熱搜同城榜第二名。
  • 《中國和力》首期開播!單霽翔贈六字箴言:不拴、不閒、不累
    約定好《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節目錄製的時間,66歲的單霽翔如期到來,才走進休息+化妝間,他就這樣一連串的風趣開場。《毛鋪·和文化錄》,是一檔毛鋪攜手網易新聞以「和」為原點、共同打造的高端訪談節目,特邀著名媒體人、企業家楊瀾女士擔任主持。
  • 攜手12位行業翹楚,《毛鋪·和文化錄》如何解讀「和而不同」?
    ,知名媒體人楊瀾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文化」,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2020年,恰逢故宮的600歲「生日」。節目中,單霽翔講述了600年故宮的傳承故事,從故宮到故宮文創再到數字故宮的產品推出,無一不在為故宮的發展事業注入創新與活力,向觀眾傳達中國文化藝術的匠心精神。
  • 故宮600年,一部可見的中國和文化文卷
    至今年,故宮已然600高齡,為了讓世人更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故宮不斷創新,當故宮用數位化手段打破時空之隔,用流行文化喚起文保意識。故宮,已然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是中華優秀文化——「和」的象徵。它代表著莊重,那是古代帝王的殿堂。它也代表著流行,「皇室專供」能讓一件物品風靡民間。讓了解它的人更愛它,讓陌生它的人願意了解它,這背後,離不開一個人對「和」的堅守。
  • 《毛鋪和文化錄》丨單霽翔:中華5000年文明就在我們的腳下
    10月24日,由毛鋪和網易新聞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第一期下集開播,楊瀾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中國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創造了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塊寶,不是一根草,它們不應被看作遠離當今社會的『過去的東西』,而是民族文化的精魂,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單霽翔講。
  • 單霽翔上海演講:故宮文物修復的工匠精神與對當下的啟示
    9月10日下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上海以「古為今用:新時代中國家具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為題發表演講,他說:「過去的匠人是做物質生產的,他們身懷絕技,作品精美。
  • 讓「故宮跑」有了「入場式」!單霽翔現場解說「故宮跑」
    1月8日,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來到濟南,在故宮600歲生日前夕,為泉城市民送上文化與精神的饕餮盛宴,深刻解讀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講座上,單霽翔現場解說了轟動一時的「故宮跑」,詼諧的語言引得現場觀眾掌聲陣陣。
  • 單霽翔:精神、內容、載體是故宮的三大文化創新
    會上,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講述了「600年故宮的文化新生」。他從故宮開放、遺產保護、主題活動等方面切入,分享了故宮在精神、內容、載體等方面的文化創新。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故宮展區面積不斷開放,故宮成立了文物醫院、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開展了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千裡江山與歷代青綠山水特展,以及情感傳承主題策劃。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徵,故宮不斷承揚著共贏、開放、責任、匠人是故宮精神的文化創新。
  • 解讀《中國和力》 原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趙啟正:講好中國故事...
    12 月 26 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大咖深度訪談節目《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丨趙啟正(下)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的首任主任趙啟正。
  • 單霽翔:故宮「看門人」
    那麼,2020年的故宮,是單霽翔心目中完美的故宮麼?  「不,我心目中的故宮比這還好。」單霽翔說,「這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我們只是盡好這一代人的責任。我的職責是看好故宮。」當別人用「故宮掌門人」來稱呼他時,他總要糾正:「我是故宮的看門人。」
  • 解讀《中國和力》| 作家阿來:我不希望數錢的快樂很短暫
    12月5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三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阿來。
  •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做客蘭大
    中國蘭州網12月13日消息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會主持輕輕一錘,中國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就是這一錘,中國擁有了第55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躍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實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存在。
  • 單霽翔出新書「帶你走進故宮」
    公益講座現場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攜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來到北京東城區圖書館,以「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為題開展公益講座。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單霽翔講述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關係。單霽翔說,博物館首先要做好文物保護的工作,在加強保護前提下對歷史文物進行科學開發和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鍛鑄文化自信是時代賦予文博人的神聖職責。
  • 單霽翔:故宮創新的故事
    發現女廁所前大排長隊,單霽翔和故宮工作人員進行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在故宮這個空間內,女性洗手間應該是男士洗手間2.6倍。通過調整比例、增加數量,今天去女士、男士都不會排隊了。做好環境整治之後,單霽翔在故宮開設了許多展覽。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時,包括《清明上河圖》在內的《石渠寶笈》所著錄的近300件清宮舊藏的書畫珍品在故宮展出。
  •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談文化傳承: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論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和文化是中國之根、之始、之路徑、之彼岸,從處世哲學到治國之道,從文化繁榮到企業靈魂,和文化都為中國源源不斷注入時代前行的原動力。首期節目便邀請了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先生來到現場,就"故宮的網紅創新之路"展開熱切討論。當楊瀾問起,故宮從皇家宮殿變身新晉網紅,背後體現了什麼文化思潮時。單先生動情地講述了600歲故宮走過一路風雨的傳承故事。他表示,故宮變身網紅,正是中華"和"文化的體現。一種文化若要傳承並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就必然要汲取百家之長,虛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