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
梁楷生活在南宋中葉,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曾當過一段時間的畫院待詔,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尤其擅長白描和潑墨法。梁楷可以算是位宮廷畫家,但他又有別於他人。他生性狂放,桀傲不馴,喜好無拘無束的生活,常常縱酒自樂,人稱「梁風(瘋)子」。梁楷持天縱之才,嚮往遠離廟堂、棲身江湖的隱士清流生活,追求「以吾心作吾畫」。其性情與朝堂格格不入,終於,梁楷釀出了一起流傳至今的故事。一日,皇帝賜給梁楷一圍金帶,這對一般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恩寵,梁楷卻偏偏不受,把金帶掛在畫院內,便飄然而去,從此再也不當御前畫家了。從此事不難窺見他的才情之狂、性格之烈,而這正是他一變成規,自開門派的氣魄和才學所使然。
梁楷是以其獨具一格的「減筆畫」,而確立其在畫史上的地位的。中國傳統繪畫偏重於內含精神的表達,畫不貴於繁而貴於簡,梁楷的「減筆畫」就深得其中精髓。梁楷「減筆畫」的表現主要是人物畫,其筆下的人物,無論是行吟詩人還是禪宗祖師,是潑墨仙人還是布袋和尚,都是寥寥數筆,就形神兼備。這都歸功於梁楷高超的造型技藝和深厚的繪畫修養,他不滿足於線條的抒寫,衝破線條的藩籬,毫飛墨噴,完成了他的開創性的簡筆繪畫,這方面的巨製,就是《潑墨仙人圖》。
梁楷在《潑墨仙人圖》中,僅僅是用了匆匆幾筆,就勾繪出了酣醉恣意的人物形像。人物五官糾結一堆,寬袍大袖,露著大肚子,滑稽可樂,頭部和左肩的部分以溼筆渲染,可以清楚的看出運筆的輕重與速度。仙人的神情也刻劃得十分有趣,口、鼻、眼、眉統統壓成一線,與廣額大耳形成強烈對比,既寫出了仙人的醉態可掏,又寫出了他的慈悲和善、大智若愚,筆墨傳神之妙盡在不言之中。畫中這位仙人的整體幾乎是以水墨潑寫,寫盡了仙人醉步的姿態,簡單的筆觸卻充分表達出仙人飄逸的氣質。這幅畫生動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動態,卻不在意太多細節,這種自由瀟灑的畫法,在以後的中國繪畫中稱為「寫意」或「潑墨」。此類型的畫重視觀察,簡單幾筆就需抓住人的神韻,例如「仙人」的腰帶,僅僅四筆,但是肚子的形狀和行走時衣帶的飛動感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一胖大仙人醉步蹣珊的情景躍然紙上。用筆除五官、乳線之外,再無一處常見的白描,純然是一片壯闊的筆墨波瀾。濃淡乾濕,輕重徐疾,對之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在這筆飛墨舞中,可以想見畫家作畫時又該是怎樣的高屋建瓴,神採飛揚!不拘形似的畫法,表露出了畫者創意的奔放,也為傳統人物畫的發展開拓了新境。整幅畫中,不出十數筆之間,就將一位特立獨行,眯著眼笑的仙人詮釋的幾近完美,他的畫完成於瞬間,但卻是一生繪畫技巧經過千錘百鍊的成果。梁楷的藝術創作,借酒助興,酒酣意發,無拘無束,正是最真實的自我。為了表現「潑墨」,梁楷還特別採用了「紙」來畫畫,這與宋代大部分使用「絹」的習慣真的很不同。梁楷可以說是很叛逆的畫家,有自我的思想,當時或許不被人了解,但以後卻大大影響了中國畫的新發展。可以認為,梁楷是把畫當作詩來作的。詩貴在「言不盡意,意在言外」,他的畫也借墨如金,得意忘形。詩講「詩意」、「詩魂」,畫又何嘗不求「氣韻」、「畫境」。梁楷筆下的形象之所以有生命力,正因為他們不是泛泛的墨戲之作,而在簡到極致的背後蘊蕩著豐富的畫意和感情,簡疏之極而充實之極。梁楷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個人的秉賦和勤奮,時代也造就了他,梁楷生活的時代正值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當時的畫壇,以再現客觀對象為目的的繪畫藝術繼續發展,畫家們審物之精細,表達之精確,到了十分可觀的境地。同時,以抒寫胸臆為重要內容的水墨寫意畫也逐漸地發展起來。與此相伴行,繪畫的審美價值也發生了變化,形似之外,人們更要求神似,要求「獨得於象外」,主張「詩畫本一律」。這股藝術革新之風,首先表現在山水花鳥畫方面。梁楷把這股變革之風引進人物畫領域,並親身實踐,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從而出色地完成了中國人物畫由「寫實」向「寫意」發展的奠基重任,這就是梁楷的畫史地位。「畫法始從梁楷變。」從此,寫意水墨人物畫由工到放,由線到面,由筆到墨,由勾到潑,由繁到簡,不斷變化,不斷創新,不斷成熟,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手法。由於它體現了中國繪畫審美觀的發展潮流,所以歷經七百年而不衰,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一個成功經驗,梁楷及其減筆畫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文案策劃/白致源
圖文編輯/申一華
排版設計/石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