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讀記|《潑墨仙人圖》:萬法唯心,大夢一場等閒過

2020-11-30 騰訊網

武俠小說中絕頂高手往往草木竹石均可為劍、飛花摘葉皆可傷人。

如果將傳統繪畫看成一個江湖的話,那麼南宋梁楷和他的《潑墨仙人圖》堪稱印證這樣一個傳奇的絕佳範本,散發著石破天驚的天外飛仙的氣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以極端寫意的筆墨潑出了一種垂範後世的新格。

這幅紙本《潑墨仙人圖》尺幅不大但卻氣象萬千,縱48.7釐米,橫27釐米。上面乾隆御筆題詩曰:

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

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

畫面中衣衫不整袒胸露懷的一位仙翁形象的老者,醉意朦朧,笑意狡黠,洋溢著天地之間我獨行的豪放氣派,灑脫不羈,狂放自若,睥睨天下。步履看似踉蹌但卻凸顯堅定姿態,神態看似猥瑣但卻彰顯傲岸風骨,甚自在,甚快活,讓人不由自主生發出「終朝填滿臭皮囊,何日超凡登彼岸」的無盡禪思。

墨韻:超拔想像的天性放飛

逸筆草草,墨韻嫋嫋。

梁楷的《潑墨仙人圖》離經叛道的乖張用墨,看似橫空出世,但卻並非師出無名。

從畫史上的記載以及梁楷傳下來的墨跡看,他遊走於嚴謹規整的院畫和寫意隨性的禪畫之間左右逢源、無縫切換。

頂著畫院侍詔的名頭,他的「細筆」之作取法吳道子、李公麟等前賢大家,師從賈師古且有出藍之譽,純熟凝練的細密線條流暢、優美、靈動,單線勾勒,淡毫輕墨,別有一番巧奪天工的廟堂風姿,令人擊節讚嘆,比如他早期的《白描道君像圖》就充分呈現出這樣的藝術特色。

梁楷《白描道君像圖》

而冠之以「梁瘋子」的名號,他的「減筆」之作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打破線條的束縛,掙脫墨痕的藩籬,野蠻生長,瘋狂拔節,狂野舞蹈,無法勝有法,無招勝有招,隨性塗抹,隨心揮灑,形成別樣的張狂瘋癲、酣暢淋漓的水墨境界,這些作品充滿著一種隨心所欲的江湖風範,叫人慾罷不能,比如他中年變法之後《六祖斫竹圖》《李白行吟圖》等就是這樣風格的傳世佳作。

而這幅《潑墨仙人圖》在「減筆」的基礎上有一種新的跨越,大刀闊斧般粗闊雄健的筆勢與大水漫灌式濃淡氤氳的水墨,形成了一種錯落有致、鬆緊有度、濃淡相融、剛柔相濟的整體風貌。

畫中的仙人的眉眼嘴鼻等臉部器官擠在一起,以誇張的方式構成一種詼諧風趣的神情,這種筆法正是梁楷標準的「減筆」之法的精髓要義,但在這幅畫中這一筆法呈現出更大膽的變形風格,尖細銳利的線條蘊含著一種更絕對極致的純粹的力度。而在描繪耳朵的線條上那種頓挫感在看上去鏗鏘決絕,這樣的筆法在他的「減筆」之作中更是標準的筆法語言。畫中在描繪仙人的腰帶的幾筆,在文人畫中更是常見的筆法,那種書法入畫的特徵十分明顯,就像書法中那種撇捺之法的組合,這種濃墨寫就的三兩筆從整體上看起到穩定整個畫面中心的作用,與右肩膀那塊濃濃的寫意墨塊之間有一種氣韻上的呼應,從而使整個畫面具有一種奇正相合的穩定感。

當然,這幅畫最重要的突破和創新之處就在於對墨的運用,通過潑墨寫意的方式以墨海波瀾去描繪人物,這是在畫史上最重要的獨創性的貢獻。據《唐朝名畫錄》記載,潑墨法始創於唐代畫家王墨,以其善用潑墨畫山水而被人稱之為王墨。而梁楷借花獻佛的方式將這種技法運用與人物畫的創作,開闢了一條嶄新的寫意人物畫的新路。這幅作品中仙人右肩部那大塊的墨塊由濃趨淡斜斜地一蹴而就,而左肩處則以由淡趨無的墨色直直地一瀉而下,這種濃淡相互暈染而形成的層次感構成了衣袂翻飛的感覺,左右之間墨色的相互對比又形成了一種鮮明的遠近之間的對比,這種藉由墨色出神入化的變化而形成的極具震撼性的視覺體驗,使整個作品呈現出一種無為而為、無法而法的飄逸感。

看似信馬由韁,實則匠心獨運,撲朔迷離的墨象語言造就的仙人神韻讓人過目難忘,也成就了畫史上這幅曠代神作。

心印:超越自我的個性抒懷

言為心聲,畫為心印。

梁楷祖籍山東東平,宋室南渡後流寓錢塘,於寧宗嘉泰年間入任宮廷畫院侍詔。由於畫藝超群,相傳宋寧宗趙擴曾經賜給他金帶,但對這種被人視為無上光榮卻被他棄之如敝屣,將之隨意掛在院中辭而不受,掙脫體制的束縛,追隨內心而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乾隆在梁楷的《三高遊賞圖》中曾就此傳說賦詩一首:

粉本疑從陸仲仁,卻揮減筆為傳神。

風狂院內拋金帶,何異掛冠神武人。

由此可見這畫中的三位高人是指王羲之、支道林、許遠遊,其中的支道林乃東晉高僧。其實對梁楷來說,內心也有那種灑脫不羈的魏晉風流因子,追慕前賢的步伐,與當時佛門高僧妙峰、化石間、智愚等人相交莫逆,觀山遊水,參禪悟道,創作了一系列以佛道、高士為主題的人物畫和充滿禪意的山水畫,比如《寒山拾得圖》《太白行吟圖》以及《雪景山水圖》《柳溪臥笛圖》等,這些借人喻己、借景抒情的作品中濃濃的禪趣機鋒,正是他那種略帶無可奈何的心聲的真實寫照。

梁楷 《三高遊賞圖》

而《潑墨仙人圖》這幅作品,更像是梁楷自己的靈魂自畫像。

看梁楷的這幅作品,總使我不由自主想起梵谷的那些粗礪而凜冽的自畫像。或許,東西方藝術在這裡呈現出跨時空的心靈感應,那些不羈的色塊和狂野的墨象具有某種共通的藝術質地,異曲同工地將畫家本人內心那股噴薄欲出的情緒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中,那些變形而誇張的墨塊的組合,厚實與輕盈、樸鈍與鋒利等看似截然對立的格調融合在畫面之中,構成了一股渾樸蒼茫的氣韻,梁楷本人那種個性的自由抒發的氣息瀰漫在這些氤氳迷離的墨象之中。

一種狂禪的意味無處不在。

亦或許梁楷的內心深處,更像許巍那首獻給玄奘法師《藍蓮花》中所吟唱的那樣: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

而偏安一隅的南宋與盛世大唐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此時的梁楷,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原本逍遙客。

而畫史上關於梁楷本人的行為舉止三言兩句的記載無一不透露出這樣的狂禪意味。秉持著對世俗中的一切羈絆那種睥睨的態度,絕不妥協,絕不世故,絕不鄉愿,以一種我行我素的姿態悠遊於天地間,只為追隨自己內心最本真的敏銳直覺,遠離那些糾纏眾生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等各種欲望的裹挾,不惑於心,不困於情,不著於相,不拘於世,最終活出那種大自在的境界。我想,一念之間,霄壤之別,他活成了世人眼中的梁瘋子,也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梁真人,這未免不是一種最純粹的歡喜境界。

勘破色相,直證菩提。

萬法歸宗,萬法唯心。

梁楷在這幅《潑墨仙人圖》中通過自我與本我的對話中,最終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遠離貪嗔痴,非法非非法,留下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筆墨傳奇。

夢痕:超脫現實的自性回歸

此時苟且偷安的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樣的現實是梁楷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重。這種虛擬陌生的繁華於梁楷而言,有著一種深深的刺痛,故土山高水長遙不可及,現實紙醉金迷觸手可及。尊崇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一個必須時刻面對的問題,或許在無數次痛定思痛之後,梁楷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我放逐,告別令人豔羨的陽關道走上無人祝福的獨木橋,在寄情筆墨之中抒發個性的同時,更帶有對現實的一種痛徹心脾的疏離和隔閡。

梁楷一生主要歷經南渡後孝宗、光宗、寧宗三朝,這時的南宋政局幾經起伏漸漸趨穩,但權相以及後宮幹政的亂象卻愈演愈烈,特別是後期皇權外強中乾的跡象十分突出。作為一位宮廷畫家,身處宮中的梁楷對此感同身受,看不慣但沒奈何,在這樣的心境煎熬之下,他以一種身心上的背離與筆墨上的背叛踏上了一條光榮的荊棘路。

梁楷 《太白行吟圖》

筆墨當隨時代。

梁楷在筆墨上的突破和轉型,追本溯源,與當時的文化思潮有著割不斷的聯繫。

此時的南宋在文化上掀起了一個轉折性的求變思潮,尤其以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之間的分庭抗禮和針鋒相對成為一道炫目的文化景觀。而梁楷早期的那種刻意求工的筆墨無疑契合了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念,但這樣一種正統的筆墨在支離破碎的現實面前更像是掩耳盜鈴的自我麻醉,於是梁楷後期的筆墨刻意反其道而行之,崇尚性靈,提倡墨戲,大道無形,大音希聲,更接近於陸九淵所提倡的六經注我的心學要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梁楷 《 六祖斫竹圖》

這幅《潑墨仙人圖》,那活潑潑醉醺醺的仙翁形象,正是對這種心學主張的迂迴表達。

對梁楷來說,眼前的現實是如此的齷齪和不堪,那麼忘記未免不是一種最好的療傷方式。在這幅《潑墨仙人圖》中,空蕩蕩的背景留白,無即是有,空即是色,或許就蘊含著他不願回首的往昔家園,亦或許隱含著他不願正視的當下現實,就讓這一切盡在不言中。

畫法始從梁楷變,觀圖猶喜墨如新。

古來人物為高品,滿眼煙雲筆底春。

明代汪何玉在《珊瑚網》中這樣評價梁楷。

但其實,細細品讀,那「滿眼煙雲筆底春」的皮相之下,隱隱中深藏著一種說不出的痛楚和悵惘,這或許才是他筆底下不羈的筆墨背後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心境的真實寫照。

大夢一場等閒過。現實如此狼狽,只能以一種遊戲的心態在潑墨寫意中超脫現實,從而實現自性的回歸和涅槃。

天地之間我獨行。

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氤氳墨象和縹緲禪意「雙劍合璧」。技法上的突破背後是那種境界上的升華,凝聚著梁楷對自身乃至家國命運的一種深刻反思和深邃觀照,是「諸法空相」,難以盡表,卻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而雋永的無盡魅力。

相關焦點

  • 宋畫讀記|《潑墨仙人圖》:萬法唯心,大夢一場等閒過
    梁楷的《潑墨仙人圖》離經叛道的乖張用墨,看似橫空出世,但卻並非師出無名。從畫史上的記載以及梁楷傳下來的墨跡看,他遊走於嚴謹規整的院畫和寫意隨性的禪畫之間左右逢源、無縫切換。梁楷祖籍山東東平,宋室南渡後流寓錢塘,於寧宗嘉泰年間入任宮廷畫院侍詔。由於畫藝超群,相傳宋寧宗趙擴曾經賜給他金帶,但對這種被人視為無上光榮卻被他棄之如敝屣,將之隨意掛在院中辭而不受,掙脫體制的束縛,追隨內心而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 每日讀一畫|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局部《潑墨仙人圖》是目前現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這幅作品是畫家與畫院畫風決絕後,自闢蹊徑,獨樹一幟,在繪畫創作中所創「減筆」畫之傑作。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局部《潑墨仙人圖》的產生,與南宋佛教禪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開的。
  • 梁楷繪《潑墨仙人圖》
    二則為日本學界,認為《潑墨仙人圖》並非梁楷作品。具有代表性學者為戶田禎佑:他認為梁楷曾畫過風格類似的作品,而《潑墨仙人圖》則是一件傳達梁楷此類風格的摹本;還有古原宏伸亦稱:認為此並非梁楷真跡,而是出自業餘畫家之筆。從目前不少學者的學術觀點來看,否定《潑墨仙人圖》為梁楷真跡的也並非空穴來風,這些看法雖然各有所據,然又普遍缺乏對作品及其相關風格的深入探討,在說服力上稍遜不足。
  • 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鑑賞
    宋 西元960-1279梁楷潑墨仙人《潑墨仙人》是梁楷潑墨畫法的代表作,表現了一位爛醉如泥、憨態可掬的仙人。古代評論家多贊梁楷的畫「描寫飄逸」,這是對其畫風的總結,又是對其創新的首肯。「逸」是我國古代評畫的一個重要標準,唐代朱景玄於「神、妙、能」三品之後又列以「不拘常法」為特徵的「逸」品,宋代黃休復提「逸」格於「神」品之上。這似乎僅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問題,卻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畫家對新的審美情趣的追求。
  • 潑墨仙人圖
    潑墨仙人圖讀上面這幅潑墨淋漓的大寫意作品,會給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筆墨的體驗,也是一種心境的體驗,更是一種禪意的體驗。《潑墨仙人圖》畫的是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態。潑墨仙人圖(局部)《潑墨仙人圖》是南宋「梁瘋子」——梁楷的一幅傑作。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溼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率性揮寫,不過幾筆,仙人寬衣慵體、諧趣可愛的神態已經恍如眼前。
  • 筆墨風格考證:臺北故宮藏《潑墨仙人圖》是真跡嗎
    具有代表性學者為戶田禎佑:他認為梁楷曾畫過風格類似的作品,而《潑墨仙人圖》則是一件傳達梁楷此類風格的摹本;還有古原宏伸亦稱:認為此並非梁楷真跡,而是出自業餘畫家之筆。梁楷有兩種幾乎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一種是「細筆」,取法吳道子、李公麟,師從賈師古,衣褶用尖筆作細長撇捺,轉折勁利,為密體法;一種是「減筆」法,繼承五代石恪的簡括,以寥寥數筆橫掃,墨色淋漓飄逸,對後世簡筆寫意畫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①。二、 《潑墨仙人圖》介紹。《潑墨仙人圖》是梁楷減筆畫的代表作。紙本,縱48.7釐米,橫27釐米,水墨畫。
  • 南宋精品名畫-《潑墨仙人圖》藝術賞析
    其中南宋時期畫家梁楷的一幅《潑墨仙人圖》別具一格,他的不俗畫風也得到了諸多名畫收藏愛好者的青睞。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賞析南宋畫家梁楷的精品名畫《潑墨仙人圖》,通過這幅經典畫作,使您了解和畫作有關的藝術收藏知識,並更加熱愛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乃至加以傳承。
  • 狂放不羈梁楷《潑墨仙人圖》藝術賞析
    品讀藝術,公眾號濟南字畫邀您一起聽畫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詳,祖籍山東,南渡後流寓錢塘 ( 今杭州 )。他是名滿中日的大書法家,曾於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善畫山水、佛道、鬼神,師法賈師古,而且青出於藍。
  • 《潑墨仙人圖》作品賞析
    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就是這個時期著名的人物畫代表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主要描繪了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態。這位仙人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步履蹣跚,憨態可掬。那雙小眼醉意朦朧,仿佛看透世間一切,嘴角邊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那幅既頑皮可愛又莫測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脫俗又滿帶幽默詼諧的形象躍然紙上。《潑墨仙人圖》畫上有題詩:「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
  • 【名畫賞析】南宋·梁楷-《潑墨仙人圖》
    《潑墨仙人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以梁楷這幅《潑墨仙人圖》 這幅畫生動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動態,卻不在意太多細節,這種自由瀟灑潑墨仙人圖的畫法,在以後的中國繪畫中稱為"寫意"或"潑墨"。 此類型的畫重視觀察,簡單幾筆就需抓住人的神韻,例如"仙人"的腰帶,僅僅四筆,但是肚子的形狀和行走時衣帶的飛動感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 憨憨的醉仙:《潑墨仙人圖》
    《潑墨仙人圖》宋梁楷繪,紙本,水墨,縱48.7釐米,橫27.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是現存最早的潑墨寫意人物畫。
  • 淺談梁楷《潑墨仙人圖》
    梁楷梁楷生活在南宋中葉,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曾當過一段時間的畫院待詔,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尤其擅長白描和潑墨法
  • 畫壇「瘋子」,淺聊寫意始祖梁楷及其代表作《潑墨仙人圖》
    而他是人物畫「逸」的代表,他的畫「描寫飄逸」,無論是所畫人物的精神特徵,還是人物的音容笑貌,都能通過簡練的筆墨準確地表現出來,「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就是中國簡筆畫的創始人——梁楷。作為中國畫寫意「簡筆」人物畫的創始者,他善畫人物、山水、道釋和鬼神,憑藉自己對客觀事物深刻的體驗和觀察,對物象做高度概括,「觀物取象」, 以簡至極限的筆墨,寥寥數筆,充分傳達出物象的精神。
  • 心之道:萬法唯心現量
    「萬法唯心現量」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個概念。憑我個人的理解,我把這句話分析和解讀一下。簡單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切事物、道理都只是心所展現出來的(大小、多少)。」下面我把每個字和詞具體解析一下。萬法「萬法」我覺得可以有多種理解:一、還可以理解為所有一切的「主觀個人想法」+「客觀自然法則」,得出來的結果。就是人通過看、聽、讀,感覺等所有方式收集來的各種信息,再由人的頭腦分析轉化而來的「想法」或在腦袋中所呈現的「相」,就簡稱「萬法」。這個「萬法」體現的是每個人的認知系統和邏輯系統。二、」萬法「也可理解為各種各樣的「道理」。
  • 他是南宋畫家,擅長潑墨畫,人稱他是「梁瘋子」!
    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善畫山水、佛道、鬼神,師法賈師古,而且青出於藍。 他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人稱是「梁風(瘋)子」。 梁楷傳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圖》、《李白行吟圖》、《潑墨仙人圖》等,但以《潑墨仙人圖》最為有名。水墨寫意花鳥畫多用水、墨來敘述花鳥的形象,其表現重點不在物象的形似,而著重於水墨精神的發揮。
  • 現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
    宋初市民階層的形成, 出現了以市俗生活為中 心內容的風俗畫。(2) 內容: 通過郊野、 汴河、 街市三個段落, 展現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街市 景象。《潑墨仙人圖》賞析《潑墨仙人圖》 賞析(1) 作者: 《潑墨仙人圖》 由南宋梁楷所畫。
  • 文人紅竹東坡修,潑墨仙人氣韻功——記著名畫家李運成
    他的作品既有古代詩人的內涵 ,也有歷代畫家的雅氣,他將詩與畫做到了完美的結合與詮釋。在著名畫家李運成浩大如雲煙的藝術作品庫裡,目光會與兩幅看似不起眼的作品不期而遇,一幅是紅竹,另一幅是仙人圖。仙人圖源於他對南宋文人大畫家梁楷寫意精神的極致追求
  • 中國潑墨大寫意畫,必看這六大家
    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讀上面這幅潑墨淋漓的大寫意作品,會給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筆墨的體驗,也是一種心境的體驗,更是一種禪意的體驗。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局部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溼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率性揮寫,不過幾筆,仙人寬衣慵體、諧趣可愛的神態已經恍如眼前。
  • 潑墨大寫意,必看這六家
    梁楷(南宋)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讀上面這幅潑墨淋漓的大寫意作品,會給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局部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溼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率性揮寫他的潑墨寫意花鳥畫,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徐渭以其獨特的筆觸,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風,將傳統的文人畫提高到了一個更新的境界,對後世中國繪畫影響極為深遠。
  •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淺析
    今天筆者將與網友賞讀老少皆知的宋朝大文豪蘇軾(東坡)詞名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詩詞選本、論著頗多,爭論不休,所以對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詞作於何時、為誰而作說法各異,有的甚至連標題都不同。今天的我們不必計較,仍按自己的興趣、認知來賞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