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如夢令》:李清照的成名之作,天才少女也有縱情貪杯的一刻

2020-12-02 邂逅詩詞的生活美學

一曲新詞酒一杯

當詩情遇上酒意

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宋代飲酒的奢侈風氣盛行,飲酒成為一種社會的普遍現象。而宋詞與酒,更是一段剪不斷的情愁。

李清照出生於詩書官宦之家,少女時代就博聞強記,多才多藝,通史書,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目。由於她的家庭生活優越,她有飲酒的雅好並不奇怪。按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註》,包括存疑之作在內,李清照詞共64首,涉酒詞共30首。足以見得,她的一大部分詞中都充滿濃鬱的酒香。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酒造就了她靈敏善感的氣質,是酒延續了她豐富多彩的詩詞生活,甚至可以說酒為她的作品增添了無窮的光彩。少女時期的李清照與酒結緣,醉酒中寫下的《如夢令》,令她名聲大噪。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看不到輕步細走,笑不露齒的大家閨秀,展現的卻是小船迷航爭渡的場景,鷗鷺的鳴叫盤旋,荷花的搖曳燦爛,少女酒醉顏飛紅霞的嬌憨盡情釋放,無拘無束的個性,青春的歡樂氣息與瀟灑、率真的情感體驗蘊含其中。

飲酒而醉,醉而忘歸,歸而迷航,誤入藕花深處,既而出現了「爭渡,爭渡」的場景,不必擔心生活疾苦,無憂無慮,敢飲敢醉,盡享生活之樂。

李清照嗜酒,雖不見載於史傳,但透過一首首抹不掉酒漬的詞作,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在她的一生中,歡愉也罷,痛苦也罷,種種情思,她都一一寄於酒,酒裡有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有李清照的精神寄託。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寫兩首《如夢令》,少女時代很幸福
    對於女人來說最美好的時光就是少女時代,日後出入世間,對世界上的情況更加熟悉之後,難免會惹得女兒相思,為情所困,為情所苦。少女時代是最出彩的,點綴了整個人生,從此在漫長的旅途上閃耀。當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少女漸漸長大,經歷了塵世的悲觀離合,還有誰的心思能夠如此晶瑩剔透,還有什麼樣的時光能夠如此酣暢淋漓。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兩位才女兩首《如夢令》,李清照憑此一詞成名,歌姬卻差點丟了命
    提起《如夢令》,世人能想到的最多的大概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那首「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中學課本上的詞,讓我們見識了宋詞的清麗,原來宋詞不只有悽美,還有俏皮。其實不只是這首詞,《如夢令》做為一個有名的詞牌,一直就深受文人的喜愛,蘇軾、秦觀、納蘭性德等巨匠都有不錯的作品。但在這些詞作中,有一首才女之作成功地吸引了世人的注意,這就是來自南宋詞人嚴蕊的《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嚴蕊出身低微,是南宋的一個下等歌姬。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一顆少女心
    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滿的婚姻愛情便成為了李清照主要渠道人生理想。可是都說「世間好物不牢固,彩雲易碎琉璃脆」,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兩地分離,生活出現了暫時的遺憾。李清照甜蜜寧靜的心裡也不由地生出一首首小詞,有略帶苦澀和幽怨的望夫詞,也有帶著少女輕盈的相思曲。
  • 李清照16歲寫下一首如夢令,成就了千古名篇,也讓她一曲成名!
    世人皆以為此詩是出自歐陽修、蘇軾大家之手,卻不想竟是出自李格非之女,一個剛剛16歲的懵懂少女之手!   而李清照也因為這首《如夢令》一下成名。自此,才女李清照多彩的文藝人生便開始了!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少女情懷總是詩,懷念那份靈動與美好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一生是一場又一場的爛漫花事,有愛的濃烈,有分離難忍的思念,也有天人永隔的痛苦,這些經歷孤獨又絢爛。她的詞大多充滿了淡淡的哀傷和相思之苦。而這兩首《如夢令》是李清照在十六歲時先後寫下的,第一首沒有憂傷,只有少女的靈動,充滿了樂趣。第二首少女心思變得敏感,卻嫻靜溫婉。
  • 人人都說李清照一生坎坷,但她也有過美好的少女時期
    人人都說李清照一生坎坷,但她也有過美好的少女時期。讓我慢慢給你講講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是多麼美好。家中有開明的老爹使得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天真美好,浪漫而可愛的沒有身為貴族少女的官二代覺悟,一點也沒有被封建時期的教條所束縛,反而活脫脫的像現代女子的姿態呀,都像穿越了,不信你看:在《點絳唇 蹴罷鞦韆》中在家蕩鞦韆玩耍,直到玩盡興手麻木了才下鞦韆,滿頭大汗衣服都是汗津津的,累得都不想去整理一下。
  • 讀過李清照的如夢令,那秦觀的這首如夢令你讀過嗎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知否》,還有隨之一起火的同名主題曲,這裡的知否就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李清照的如夢令是她宿醉後從睡夢中醒來,突然想起了庭院裡的海棠花。昨夜的雨下得很稀疏,風卻颳得又急又猛,沉沉的酣睡沒能把我殘餘的酒力全部消盡。我醒來後,詢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庭院裡的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出了些什麼?
    不得不說,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重新將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帶到了課堂之外,改編成歌曲後傳唱甚廣,引發全民哼唱熱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典型的遊記之作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她現存兩首《如夢令》中的其中一首,非常簡單又直白的遊記詞作。這首詞是作者回憶之作,回憶的是少女時代的一次出遊的經歷。我們在看《清平樂》的時候,官宦之家的女子的生活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是每日躲在繡樓裡繡花。
  • 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快樂少女時光
    在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這是李清照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李清照度過了和別的女孩不一樣的少女時代,李清照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
  • 《如夢令》:李清照最美好的少女時光
    看李清照這首《如夢令》,不期然的想到《重生之溫婉》中,溫婉同幾個閨蜜一塊在景秀園林賞荷的情景。那是九月份,一個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溫婉與七個閨蜜一塊到景秀園林中。一個女孩坐在船上,愉快地彈起了琴,歡快的琴聲灑滿湖面,兩三個女孩使勁的掰著蓮蓬,剝出蓮子扔進口中,清香的味道溢滿口中,也有那取巧地拿著鐮刀割著蓮蓬,也有小姑娘突然惡作劇起來,嬉起了水。四個小船,八個少女,彈琴的,划船的,割蓮蓬的,靜靜的享受這秋日陽光的,嬉水的,一時間,大片的荷湖中,熱鬧起來,響起了女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 通過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分析青春少女李清照的潛意識心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齊州濟南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出身宦官書香門第。是宋朝的的女詞人。雖存世詞作只有49首,已堪稱古今第一女才子了。李清照的詞婉約,唯美,語言清新,詞意雋永,情融於境,境寓於情,情景交融,賞讀之後,有洗滌心靈餘音繞梁之感。《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的《如夢令》,寫於少女時代,就是一幅畫卷
    李清照在早期曾經寫過《如夢令》這首詞,陶醉了無數的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讀完這首詞讓人們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一位青春少女夜晚出行遊玩,醉酒之後的情景,韻味無窮,意境優美。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這首《如夢令》可以說是李清照的代表作,畢卡索有一句名言:優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這句話,賈伯斯也十分地認同。李清照這首人盡諧知的《如夢令》模仿了誰?又剽竊了誰呢?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春天雨後的清晨,落花滿地的場景。等一下,這個場景太熟悉了,好像在哪裡見過。
  • 朱淑真的這首夏日詞,純真的少女情懷,堪比李清照《如夢令》
    宋代是中國詩詞最為繁榮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女性文人也十分活躍,北宋初年有花蕊夫人,中期有魏夫人,南宋則有易安居士李清照,而在同一時期,還有另外一位幽情才女朱淑真。這首詞感情直白率真,將一個熱戀中的少女的嬌羞、痴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詞的第一句,作者非常生動地用了一個「惱」字和一個「撩」字,將「煙」和「霧」寫活了。然後,他們攜手漫步在湖邊的小路上,夏天的雨說來就來,但來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溫馨的黃梅細雨,真是梅雨天和戀愛最搭配哦!
  • 大教授指出李清照《如夢令》有錯字,為何初中課本至今不糾正過來
    然而不得不承認,有些才女的成名是偶然。比如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陳玉蘭,就因為想念丈夫寫了一首《寄夫》,就一詩成名了,而這也是她唯一存世的詩作。這種偶然式的成名似乎不能完全說明才女的實力,與她們相比,頂著千古才女之名的李清照顯然水平要高出許多。李清照十五六歲時,開始憑藉《如夢令》揚名文壇。而後,從新婚時寫的肉麻情詞「賣花擔上。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的「常」,應該改為「嘗」嗎
    中國古代詞壇群星閃爍,而最為璀璨的當屬李煜和李清照,清初學者沈謙在人他的《填詞雜說》中有這樣兩句話:&34;這其中的&34;就是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一個有著&34;美譽的天才女詞人李清照的老家是山東章丘明水鎮,她的父親李格非宋是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進士,這是一個真正的書香門第。李清照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詞人韓琦的門下,皆&34;(《宋史·韓琦傳》)。後李格非又師從蘇軾,成為&34;之一,在文學和詩詞方面極有建樹。而她的母親則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有說宰相王珪長女,大家閨秀,亦曾飽讀讀書,才德俱淑,很有文學修養。
  •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良辰美景不常在,只願長存心間
    說到這位李清照,這位才女的名聲即使是放在現代社會來看也是極其響亮的,也是女子不讓鬚眉之中的代表人物。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文學的薰陶,長大後的李清照更是一位才華和氣質兼具的大家閨秀,是多少才子心裡的夢中情人。李清照有著許多文學作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流芳百世,經久不衰,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曉。
  •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良辰美景不常在,只願長存心間
    說到這位李清照,這位才女的名聲即使是放在現代社會來看也是極其響亮的,也是女子不讓鬚眉之中的代表人物。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文學的薰陶,長大後的李清照更是一位才華和氣質兼具的大家閨秀,是多少才子心裡的夢中情人。 李清照有著許多文學作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流芳百世,經久不衰,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曉。
  • 《如夢令》的作者不是李清照?是誰最早創作了《如夢令》
    一提到《如夢令》,我們便會想到李清照。的確,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優雅婉約,尤其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對比新奇,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如夢令》並不是李清照的原創,《如夢令》最早也不叫《如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