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授指出李清照《如夢令》有錯字,為何初中課本至今不糾正過來

2020-12-05 美詩美文

千年文壇,我們出了不少才女,她們的存在讓詩詞的世界多了一份別樣的美。然而不得不承認,有些才女的成名是偶然。比如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陳玉蘭,就因為想念丈夫寫了一首《寄夫》,就一詩成名了,而這也是她唯一存世的詩作。這種偶然式的成名似乎不能完全說明才女的實力,與她們相比,頂著千古才女之名的李清照顯然水平要高出許多。

李清照十五六歲時,開始憑藉《如夢令》揚名文壇。而後,從新婚時寫的肉麻情詞「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到喪夫後的哀怨之作「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都令後世嘆為觀止。因為這些詞作,李清照代表女性在文壇獲得了很多男性文人都難以企及的地位,她的作品也成了中學課本的寵兒。

然而有一首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詞,卻有大教授指出中學課本寫錯了。這首詞就是李清照的成名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篇詞作的知名程度自然不必我多說,曾入選中學課本多年。它寫成於李清照少女時代,作為一個大家閨秀,卻能寫出如此俏皮、可愛的遊記詞,當真是令文壇名家們眼前一亮。但這首詞流傳到近現代,卻有許多不同的聲音。

我國當代詞學家、文史學家唐圭璋先生就在《百家唐宋詞新話》中指出:這首詞的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有錯別字,這個「常」應該是「嘗」字之誤。唐先生認為,當年《樂府雅詞》在收錄這首詞的時候,應該是在謄抄刻板的時候,發生了文字抄寫的錯誤。直到陳景沂《全芳備祖》把它糾正過來,改成了「嘗記」。

不得不說,唐老先生對古詩詞確實是研究頗深。要知道唐老先生曾任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他的話在文化界和學術界都是很有分量的。既然老先生說得如此有理有據,還搬出了歷史典籍作為例證,可是為什麼中學課本不糾正過來呢?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唐老先生舉出的《五芳備祖》寫作「嘗」,但是這種不同版本的文字差異,在古代是十分常見的。由於不斷傳抄,不斷翻刻,事實上已經很難斷定究竟孰對孰錯。其次,就這兩個字而言,如果寫作「常」,就是指常常想起在溪亭日暮遊玩的場景;而寫作「嘗」則是說曾經想起或偶然想起。如此看來,偶然想起當然不如常常想起有味道。

讀古詩詞,一直是需要咬文嚼字的事。不管唐先生說得對不對,他這種鑽研的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事實上,李清照這首詞看似簡單,但如果不仔細品味,還有不少容易出錯的地方。比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究竟何意,就有不少人會弄錯。這個「爭」字,其實是「怎」的通假字,意思是怎麼才能夠從藕花深處劃出去呢?和「爭搶著劃出去」沒有任何關係。

一首看似如此簡單的詞,卻有這麼多玄機,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之一。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很美的一首詞,年年入選初中課本,通篇猶如一幅淡淡的畫!
    譬如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早年間的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那就是寫了一件小事,並且是一件極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她寫得生動有趣,也讓這首詞有了勃勃生機。這首詞也是年年入選初中課本,之所以這樣的作品會選入課本,正是由於從這麼一件小事中,展現出了李清照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
  • 李清照兩首《如夢令》一首命名熱播劇 另一首寫進中學課本
    「知否、知否、應是綠紅肥瘦」這句話出自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現存李清照的《如夢令》有兩首,均為遊玩觀賞時所作,此為其一。而另一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則是被納入中學課本。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將從課本移除?只因其中一個字,至於嗎?
    歷史上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大家備受敬仰,但要說其中最特別的一個,我認為是李清照。不僅是因為她是一位女性,更是因為她的才華和創作能力。雖然有才的女子不少,但是能和李清照相比的,恐怕沒有幾個。李清照的經典作品非常多「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是她少女時的嬌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她愛國的豪邁狀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是她晚年的憂愁。不同時期的李清照,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但是卻有人認為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夢令》應該從課本移除,這是因為什麼?
  • 有學者建議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但因為其中兩個字一些家長不同意
    卓文君、蔡文姬、魚玄機、上官婉兒,個個都不簡單。但論作品的文學水平,卻無一人能達到李清照的高度。在各種宋代詞人的排行榜中,李清照的名氣沒有跌出過前5,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她就應該排在蘇軾和辛棄疾之後,位列第3。可是這樣一位才女,入選課本的作品卻並不多。小學課本中僅有《夏日絕句》;初中課本有《如夢令》和《漁家傲》;高中有《聲聲慢》和《一剪梅》。
  • 《知否》主題曲歌詞被網友吐槽文筆太差,系李清照《如夢令》原文
    《知否》主題曲歌詞被網友吐槽文筆太差,系李清照《如夢令》原文,國產片的拍攝技術和特效水平雖然也不高,但是還將就能看,但凡是跟文字功夫沾邊的部分,就真的是不堪入目了。據悉,某些劇組為了圖便宜,請來的編劇居然是未畢業的中文系大學生(主要資金大概都拿去請明星了)。
  • 《知否》為何會用李清照《如夢令》當片名,這個理由,無法反駁
    導讀:《知否》為何會用李清照《如夢令》當片名,這個理由,無法反駁如今《知否》熱播,劇中一眾演員都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節奏適度的劇情,更讓人看得過癮。不過,當大家都在關注劇情以及演員的時候,倒是很多人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會取名《知否》。想必很多人也知道,「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宋朝此人李清照最有名的詩詞,那為何這部劇會選用這句詩詞來命名呢?
  • 人民幣上有個字,連小學生都知道寫錯了,為何至今都沒改過來?
    人民幣是我們從小用到大的支付工具,雖然如今流行手機支付,而電子貨幣將來或會取代人民幣的地位,但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人民幣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而在我國的某些鄉村地區,仍舊流行人民幣支付。然而,對於我們時常使用的錢幣,大家有沒有觀察過上面的字呢?細心的網友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人民幣上面有個字,連小學生看到都知道寫錯了,然而至今都沒有修改過來,你知道原因為何嗎?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字就是「圓」,眾所周知,形容錢的單位應該是「元」,可是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人民幣上卻都使用「圓」,為何至今都沒有糾正呢?
  • 李清照《如夢令》與孟浩然《春曉》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寫詞人惜春愛花心理,對話的巧妙運用使詞更為曲折生動。「綠肥紅瘦」,造語工巧,鍊字精湛,令人耳目一新。
  • 李清照鋼筆行書《一剪梅》《如夢令》,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如夢令賞析: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首詞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之後,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因此,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 看才女李清照《如夢令》的背後都有怎樣悽美的故事
    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想必大家都被趙麗穎兩口子甜到了吧,而且很多人都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說起李清照大家並不陌生,這首詞也是早就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出現過的,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李清照《如夢令》的前世今生
    去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一播放,讓李清照又火了一把。我們先來品讀一下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首《如夢令》可以說是李清照的代表作,畢卡索有一句名言:優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這句話,賈伯斯也十分地認同。李清照這首人盡諧知的《如夢令》模仿了誰?又剽竊了誰呢?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春天雨後的清晨,落花滿地的場景。等一下,這個場景太熟悉了,好像在哪裡見過。
  • 鋼筆行書作品:李清照《一剪梅》《如夢令》花自飄零水自流
    》《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李清照詞《一剪梅》《如夢令》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 讀書時孩子念錯字,家長及時糾正,可能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表姐說每次聽到孩子念錯,她都及時的糾正,可不知道為什麼她糾正的時候小外甥就會很沮喪,有一次還直接哭了,特別委屈的樣子……表姐不知道每當孩子念錯,她都第一時間去糾正,她以為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表姐也提到,每次糾正時小外甥都會很沮喪,好像做錯了什麼事一樣。
  • 李清照《如夢令》中的捲簾人到底是誰?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1]。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但是,在說到「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我卻有了不同的看法。作者認為這首《如夢令.知否》是李易安17歲左右所寫,是最早期的作品之一,詞中的捲簾人為侍女。我卻認為不一定,為了論證我的想法,我也翻書倒櫃,把早已蒙塵的不同版本的宋詞翻了出來。結果三個不同版本賞析裡寫的都是侍女或者婢女的,這點我有些驚訝。我從小有一點叛逆,看詩詞是不愛看註解的。很多關於詩詞的註解你不論是看幾個版本,他們都是大同小異,鮮有自己的觀點。
  • 李清照《如夢令》: 清秀淡雅,靜中有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全詞共六句,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一、二兩句寫溪亭喝酒。
  • 《如夢令》的作者不是李清照?是誰最早創作了《如夢令》
    一提到《如夢令》,我們便會想到李清照。的確,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優雅婉約,尤其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對比新奇,令人印象深刻。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如夢令》並不是李清照的原創,《如夢令》最早也不叫《如夢令》。
  • 背詩第4天《如夢令》李清照
    《如夢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賞析】《如夢令》這個詞牌名的由來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詞調本來是五代時候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自度曲,原來的名字叫做「憶仙姿」,後來蘇軾覺得這個調名不夠高雅,就取李存勖詞中的「如夢、如夢」兩個疊句,改名為《如夢令》。
  •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如夢令》
    中華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有才有貌者更是鳳毛麟角,被譽為「千古第一女詞人」、「詞中皇后」的李清照便是其中之一。她的婉約詞後人爭相學之,影響深遠。隨著歲月的流逝,李清照的詞在歷史的長河中愈加歷久彌新,他的名字更是流傳千古,大放異彩。十六七歲,正是朝氣蓬勃的年紀。
  • 兩位才女兩首《如夢令》,李清照憑此一詞成名,歌姬卻差點丟了命
    提起《如夢令》,世人能想到的最多的大概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那首「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中學課本上的詞,讓我們見識了宋詞的清麗,原來宋詞不只有悽美,還有俏皮。其實不只是這首詞,《如夢令》做為一個有名的詞牌,一直就深受文人的喜愛,蘇軾、秦觀、納蘭性德等巨匠都有不錯的作品。但在這些詞作中,有一首才女之作成功地吸引了世人的注意,這就是來自南宋詞人嚴蕊的《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嚴蕊出身低微,是南宋的一個下等歌姬。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但是,婉約詞與其他藝術形式乃至豪放詞所抒的情又有區別。它以傷春傷別、男女相思為基本內容,它的感情是細膩、抒情、感傷的。李清照嚴格地遵循著婉約派的傳統。 針對蘇軾衝破婉約詞的傳統的現象,她在《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 她用詩談國事、抒豪情。如她在《夏日絕句》一詩中就寫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豪情從一位女子口中說出,還是讓人感到很驚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