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大官退休後回老家,現在官員怎麼都想留北京?原因不簡單
古代在朝中當官的人,其實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是那麼的風光無限好,他們時時要謹言慎行,若是出了一點錯,可能就是掉腦袋的大罪。
畢竟伴君如伴虎,出不得一點差池,而皇帝又向來是疑心很重的,坐在萬萬人之上的位子,皇帝時刻要擔心一下別人是否有謀反意圖,於是經常俯視這些大臣,有時候就算你沒有犯錯,也要弄出點事情,來敲打敲打一下,讓你知道什麼叫做「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所以說,在朝為官那也是要擋著風險的,據傳在古代,那些上早朝的官員,每次早朝時都要和妻子隆重告別,把今天當成最後一天來好好珍惜,可見去朝中上班對他們來說有多麼可怕。
若是在京城為官,並且還能相安無事,直到退休,那麼對他們來說,這是多麼高興的一件事。而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人,他們一般都會告老返鄉,選擇回到老家,過上幸福生活。
比如春秋時期謀士範蠡,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之後,就選擇退休,和西施去太湖隱居。又比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他是劉邦身邊著名的謀士,幫助其開創霸業之後,也選擇了告老返鄉。
由此可見,古代朝廷大官退休後大多選擇回老家,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官員怎麼都想留北京?其實原因不簡單,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道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代官員為何選擇回鄉。一則在古代,不僅是官員,而且連普羅大眾都是有這些一觀念,那就是對故鄉的眷戀,那就是「落葉歸根」的思想,一種對家的渴望,所以也會有「衣錦還鄉」的概念。
朝廷大員在外拼搏了幾十年,到了退休之後,選擇回到老家養老,將來葬在故土,這也是他們的夙願。而有些人,因為一些原因,死在了外面,不能回鄉,那麼這種情況叫做「客死他鄉」,對於古人來說,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那麼現代官員退休之後,為何大多願意留在北京,或者去北京安度晚年?一則北京是個現代化的城市,設施完善,醫療保險等等俱全,在北京生活會很安逸。
二則在北京上班的官員,一般都在北京安定下來,一家老小都在北京生活,退休之後當然選擇繼續呆在北京。
再說了,北京是個國際都市,兒孫將來讀書工作,自然希望他們得到好的資源,北京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所以他們留在北京,陪著親人。還有的,他們戶口已經落在北京,自然回不了家鄉。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人和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