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這本《生死場》看完了。
讀《呼蘭河傳》,文字裡雖然有苦澀,但也透著詼諧和幽默,讓我們品味舊中國那些曾經的心酸過往的同時,也會品出些許的甜味。
而讀《生死場》,卻滿紙都是哀傷和悽涼,簡直壓抑到不能呼吸。
《生死場》,逃不脫的女人的生死劫難,中國人的生死劫難。
小說依然寫的是舊中國,寫的是被日本佔領前後的東北某個小村莊中的事。
窮和苦是這個小村子的日常。而女人嫁給男人後,還要度過一場劫難,度過生孩子的艱難和危險,對於她們,生產就是她們這輩子的「生死場」、「生死劫」,順利生完了,孩子大人都活著,這算是度過了這場劫難。不順利的,不是女人死了,就是孩子沒了,或者大人孩子都死了,這場劫難終於難逃。
而這樣的生死劫難,在那個愚昧落後的小山村,竟然是那樣的自然,而又順理成章,沒有反抗,沒有太多的哀傷,沒有太大的愁苦,轉眼就過去了。
於是,這樣的「生死場」繼續上演,循環不止,「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突然有一天,日本人來洗劫小村子,雞鴨鵝狗無一剩下,還要帶走年輕的女人,甚至大肚子的女人。據說日本人會拉著大肚子女人當街示眾,會挑破肚皮來進行威脅,這種殘忍往往會激怒中國人,讓那些有血性的男人女人衝出去和他們對抗。
於是,彼時的中國東北變成了一個更大意義上的「生死場」,老百姓躲得過日本兵的刀槍就算撿了一條命,躲不過的就會死在日本人手下;彼時的中國人,命,本來就賤,但落到日本人手裡,便一分錢不值。
膽子大點的男人開始組織「革命軍」,召集男人女人加入,但作者描寫的也較模糊,領導者的思想模糊,參與人的思想更模糊,只知道打日本,卻缺少統一的思想、堅強的組織和嚴明的紀律,沒有文化而又苦慣了的農民們更是意志不堅定,思想一直左右搖擺。
小說最後,被洗劫的村子不再生長莊稼,沒有了雞鳴狗叫,很多女人和孩子被日本人殺死,一片悽慘荒涼。死了老婆和孩子的二裡半,傷心痛苦後似乎覺醒了,沒了牽掛的他,下了決心去和青山打日本子。
苟且的生活裡,看到了詩和遠方的影子。
作者用自己獨創的詩和散文一樣的語言完成了這部小說,而敘述方式也比較特別,像極了「意識流」手法。
「李二嬸子的喉嚨變做細長的管道,使聲音出來做出多角形」;
「嚴重的夜,從天上走下」;
「王姑姑垂下頭,和睡了的向日葵一般」;
「人間已是那般寂寞了!天邊的紅霞沒有鳥兒翻飛,人家的籬牆沒有狗兒吠叫」……
這些詩一樣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衝淡讀者哀傷的作用,而且讓讀者也體會到在那個時代作者心中尚存的可貴的詩情畫意,這是多麼難能可貴。
蕭紅,公認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雖人生短暫,卻為我們留下了這些可貴的文字。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她的作品不僅從未被忽視和冷落,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更顯出金子般的光芒。
喜歡蕭紅的文字,她讓我見識了舊中國的真實狀況,也重溫了她如飛蛾撲火般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