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書房》歷時5年,集粹18間市隱書房

2021-02-19 文玩共賞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當厭倦了政治的黑暗與社會的爭鬥,躲進小樓,「偏安」一隅,吟詩作畫,閉門讀書;或是二三好友相聚,奇文共賞,疑義與析……因此書房成為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休憩的處所。

  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廣博見聞,經世致用。日久成癖,讀書就變成了習慣性的交流,甚至三日不讀書,便自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有書就有了書房,雖然書隨處皆可讀,但讀書人誰不希望有自己的藏書,誰不希望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用以讀書、習文、會友呢?書房不必太大,有幾架書,一桌、一椅、一盞燈,就有了規模,就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    

                                          

  清代著名學者李漁在《閒情偶寄》一書中專門談到書房的裝飾,有很多精妙的設計,但崇尚的是「宜簡不宜繁」,力求「高雅絕俗之趣」。自古及今,書房並無一定之規。富者可專門築樓,貧者或室僅一席;有的雕梁畫棟,有的則環堵蕭然。書房或築於水濱,或造於山間;或藏諸市井,或隱於郊野。不可居無竹,多數書房皆在室外植以南山之竹。

   「芸窗」、「芸館」、「螢窗」、「雪窗」 是書房的別名。「芸窗」和「芸館」緣於古人藏書用以驅蟲的香料——芸。「螢窗」、「雪窗」典出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求學勵志故事。別名雖然別致,也只是在詩文中偶用,因為書房(書齋)的「書」是最雅致大方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主人志趣的寫照,是古來描寫書房的名作。明代歸有光,在青少年時代曾廝守於一間極為窄小的書齋,名曰項脊軒。「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古代文人常為自己的書齋起齋號。書齋之名從發端到流行,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司馬遷雖有宏文巨著《史記》傳世,但未聞其齋號。《陋室銘》是一篇齋記,但「陋室」不能視為書齋名。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於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樸但過於平白。以後有洪邁的「容齋」、陸遊的「老學庵」。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這在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清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書齋雅名。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袁枚的「小倉山房」、蒲松齡的「聊齋」、 梁啓超的「飲冰室」,皆是意蘊深遠。「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形容內心憂慮焦灼,室主以此表達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齋號寄託著主人的志與情,書房是文人的靈魂之城。


  古人好古,讀先賢書,重歷史經驗,發思古幽情,追求會古通今的樂趣。書籍和器物,越古越有意思。書畫真跡、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書房的珍品 ,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明清文人珍藏宋元版書,用舊窯或古銅的器物,成了一種雅趣。這在那時的論著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齋中撫琴,也是文人的一種雅好,悠遠的琴聲「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常建);淡泊的琴聲「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王昌齡);琴聲最宜伴月「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琴聲也可對酒「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孟浩然)。琴聲擴大了書齋之趣,琴聲提煉了書齋之韻。


  接近自然、遠離塵囂是書房的另一種韻致。明代李曄所說的《紫桃軒雜綴》的理想書齋環境是:「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構只三間,上加層樓,以觀雲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風;南面長松一株,可掛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縟苔,周於砌下。東屋置道、釋二家之書,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橫几榻之外,雜置法書名繪。朝夕白飯、魚羹、 名酒 、精茗。一健丁守關,拒絕俗客往來。」 築室於山間水涯並不現實,但可以造出山房的趣味。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這樣描述書齋環境: 「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鬱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

  古人書房中少不了香爐,香篆繚繞,像迴蕩的琴聲,將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將人帶入曠遠澄澈的境界。據載有好事者在山中囊雲而歸,在書齋中放出。不知效果如何,其行為真是憨得可愛。煙雲是書房的清韻,本不可強求的。古書名畫、四時花草、茶酒談笑,都會散出煙雲。

  文房用器於隋唐時就逐漸興盛起來。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起源時期,科舉促進了隋唐文人階層的出現,文房用器也就大量出現。這些文房用器早超出了筆、墨、紙、硯的範疇。《唐書·陸龜蒙傳》記有筆床,唐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

  文房器物經過宋元的普及、成形、拓展,到了明代進入了繁榮期。連明皇室也同樣青睞起書齋的文玩,在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中就出土了諸多的文房器物,例如水晶鹿鎮紙、水晶獸形水盂、玉荷葉筆洗、碧玉筆格等。文房清玩,形微體輕,與重器大件相比,實屬小器物。然而正是這些小玩意,卻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 品位高雅的藝術世界,也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文人空間歷時5年,精粹18間市隱書房,在網際網路傳播時代,留存一份紙質閱讀的美好。

看點有三:

①玩物有趣。本書所有書房,均為都市中秘不示人的市隱空間,主人多為傳統學養深厚之士,觀其書房,亦得雅人深趣。

②擇器有道。筆硯精良,人生一樂。書房所透露出的氣息,重在擇器。本書所列書房之器,務求精雅,大多為國內藏家、玩家、學者崇尚之物。

③陳設有法。古之君子,講究居如畫圖。本書所選皆陳設有致,盡合古人的風雅,可為今人空間營造之借鑑。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商城

相關焦點

  • 文人書房: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家具
    王世襄先生書房 書房作為文人的棲息之所,是其私密的理想國。 書房是文人修養的象徵,他們在這讀書、著述、繪畫、彈琴,盡享文人雅事,沉醉於古今藝術。 這亦是與友人相交之地,可邀三五知己到此吟詩唱和。若不想與妻妾同房,還可在此獨處休憩。
  • 這間大隱隱於市的「文人書齋」為何這麼特別?
    白沙、瓦片、植物、竹墊,這是王羲之筆下的「曲水流觴」場景,流連於「曲水流觴」,驚嘆於「倉廩殷實」;時而「焚香品茗」,時而「潛心閱讀」……這不是在描寫古代讀書人的生活,而是在位於繁華地段內的書房沉浸式體驗的感受。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文人的書房
    圖書館太大,只期有一間小小書房,宛若淨土,走進它,便足以撫慰一切疲憊。在書房中,茶香墨韻、書裡芳華,中國人骨子裡的風雅,都悄然刻畫。 賞墨 除了為人熟知的文房四寶,文人的書房裡還有第五寶:水盂。
  • 中國文人與他們的書房
    而對於中國歷代文人來說,天堂則是書房的模樣。書房是中國文人的心靈棲息地,在中國文人的價值觀中,書房與廚房擁有等同的地位。從古到今,文人騷客們都在其私人書房中,逃離塵與喧囂,放飛思緒與自我。歷史上的書房我們現在所說的書房,是狹義上的書房,即指家中私人的書房。
  • 書房裡的文人快樂
    文人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樣貌,他們總是於書卷文墨中得到快樂與滋養,可以縱深而去,在一個更寬闊的時空中,憩息也精進。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文人和書房是一起生長的,書房是他們獨善其身安放自身的所在,也是處理平衡和外界關係的一處「緩衝地帶」。
  • 圓桌|「有間書房」,一個展覽雅集見出的文人狀態與書卷氣
    在當下,「有間書房」當然未必是一個奢想,但何謂書房,書房到底意味著什麼?當「書房」成為一次雅集與展覽時,又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景?上海安簃藝術空間正在舉行的「有間書房」展是一個文人雅集的書畫展覽,並連同文人書案的文玩器物同時展出,有意思的是,書畫作品中同樣呈現的是書房一角或文房收藏,見出一種書卷之氣。展覽同時,主辦方還就「文人藝術與書房」舉辦了座談。
  • 古代文人書房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
  • 中國文人書房的理想情境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賞鑑是雅事,稍一貪痴,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少一徇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在崇尚文學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如果說客廳是一家人的面子,書房則是心靈的棲息地。
  • 讓心「大隱於市」的書房
    書房,俗世中可以忘俗的雅舍,是隔空支起一張可以熟睡的床。躲在想像中,人是很奢侈的,比如大隱隱於市,好比白日做夢。隱於野易,退休了,將上海老公房租給外地人,然後到不乏山水的低成本省份,找個高鐵站附近的鄉下(一旦有病,便於半日返滬看醫生),租一套鄉間的空巢農舍,最好有一個可以蒔弄花草的竹籬庭院,從此寄情於山水之間。夫妻兩人,老公種菜,老婆燒菜;老公喝酒,老婆倒酒。
  • 文人的心裡也一定還有一個書房,這是一個無限大的書房……
    作為文人作家,若果要寫自己的文學寫作生活的話,很多人恐怕會提到自己的書房,比如現代作家中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葉靈鳳等人,國外作家中蒙田、蘭姆、吉幸等,他們筆下寫書房的文字,可說都是文學瑰寶。書房之於一個作家,可謂極為重要。
  • 文人書房經典對子
    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 文人書房對子,妙哉,妙哉!1,黃庭堅 :詩罷春風榮草木書成快劍斬蛟龍自撰書齋聯。上聯言吟詩之味,好象春風榮草木;下聯指書法筆見功力,猶如快劍斬蛟龍。語出不凡,足以驚人。梅的特性深受中國文化人的寵愛,梅的清高、脫俗、孤賞、冰清,是中國多少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託。上聯的「千年豔」點出梅花的悠久歷史,暗喻本家族愛梅風尚代代相傳。下聯的「一樣清」道出了自已志潔行高的情懷和不隨俗流的人格。5,左光鬥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題書齋聯。武能叱吒風雲,持劍嘯天。文則花鳥怡性,嗜書曉理。非光鬥不能為之。
  • 等閒堂 | 文人書房,墨韻茶香
    古人覺得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如同齋戒一般。 和外國人的張揚相比,中國人的書房則講究內斂,除了陳設至簡,甚至還有諸多文人將其築於山林水濱,或隱於郊野,獨享人間清歡。 古有陸遊,將他的「老學庵」築於鏡湖之濱,開門臨水,啟窗見山,心遊神馳,好不自然,「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今有梁實秋,將書房修於半山腰。
  • 從文人書房,看古代人的雅趣生活!
    古人覺得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如同齋戒一般。  和外國人的張揚相比,中國人的書房則講究內斂,除了陳設至簡,甚至還有諸多文人將其築於山林水濱,或隱於郊野,獨享人間清歡。  今有梁實秋,將書房修於半山腰。  即使不在山中,許多文人也會在書房周邊植樹種花,以襯清幽。  紀曉嵐就曾在「閱微草堂」的前院種滿藤蘿,後院栽滿海棠。  春天海棠花開,滿屋盈香,夏季藤蘿委地,一陣陰涼。
  • 長安雅士淺談文人雅士的書房
    於中國的文人來講,書房,誠為安身立命之所在。倦了,固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更多的時候兒,卻仍舊「筆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鬥室中」的罷?…….李 曄《紫桃軒雜綴》則曰:「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構只三間,
  • 書房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書法是書房裝飾首選
    書房的陳設,是有明確對象的,比如說,書法字畫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本文為大家整理5幅適合書房懸掛的書法字畫作品,一起來感受文化的藝術薰陶吧!★文人書房內,怎能缺少幾副書法墨寶的薰陶【經典四字】 李傳波啟功體書法《寧靜致遠》(作品來源:易從網)寧靜致遠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充滿智慧的成語,現今為眾多有識有志的人高懸案頭,作為勉勵的自己的座右銘,希望真正做到這一點。
  • 如果有間這樣的書房
    此時卻仿佛只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 ---季羨林冬日一到,寒意襲人在書房之中藏滿了文人一生的所願修身齊家,是讀書人的理想繼承絕學,是讀書人的擔當-如今都市裡的房價讓有間書房都成為夢想與文相邀獨成一股舒暢沁脾的書香在身心間延展
  • 文人書房 | 一種情感的寄予
    書房,首先是為人而設,然後是為書而設,再後,文房器物一應俱來。南宋楊國寶《題所居壁》雲「有竹百竿,有香一爐,有書千卷,有酒一壺,如是足矣」。窗外有水,有竹,齋中有幾有榻,有書插架,有花插瓶,一爐沉水,一張七弦,便是理想的燕居之室。據考究,書房在漢代已出現。當時王室貴胄之家,備有床榻、几案,以及筆、筆筒、墨、研石、書刀、空白木牘等器物。
  • 有間書房,此生心安是歸途
    有間書房,此生心安是歸途 書房賞畫 繪畫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藝術 無論是精細的工筆畫 還是寫意的文人畫
  • 漯河:新增5座城市書房!
    近日,源匯區城市書房又新增5座,分別位於八一路社區、開源社區、泰山橋橋南、雙龍社區、陽光水岸。截至目前,源匯區共有城市書房9座(2019年建設4座:雙匯廣場、開源景區、受降路社區、李雪書屋)。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廣旅局、市圖書館、區文化旅遊局和各街道辦事處聯合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所有城市書房均配備有完善的智能化借閱設備與成熟的社區服務體系,配備直飲水、空調和各種便民措施,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實行一卡通制度,和市圖書館、源匯區9座城市書房實現了通借通還。